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97节

  刚一回来,汪兴业便说道:“陈掌柜,我等徽商虽是商人,但只要大汉王师今年之内杀来徽州,那我等便可助王师天兵,不费一兵一卒尽占皖南,同时打通去往江浙的商路渠道。”

  陈琳闻言笑道:“诸位深明大义,支持反清复汉,真乃天下义商!”

  这就算正式表态站队了,虽然还是保留了条件,就是汉军今年之内必须打到徽州,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安庆府都已经唾手可得,打来徽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只要安庆、徽州俱下,皖南就是大汉的囊中之物,还能借助徽商来打通江浙地区的商路渠道。

  双方目的谈成,一时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中午开席,吃到下午二点,才渐渐散场。

  陈林回到后院,一把甩开搀扶自己的伙计,健步如飞前往后厨地窖。

  过了一刻钟后……

  荆州府收到徽州府发来电报,并连忙上呈汉王知晓。

  另一边,同样喝到醉醺醺散场的汪兴业,才一回到家就瞬间酒醒。

  “管家,帮我把族弟请来。”

  “是,老爷。”

  管家快步退下

  不多时,汪兴尧漫步而来,脸色还带着酗酒的潮红:“兄长唤我前来何事?”

  汪兴尧的语气恭敬,但又没那么恭敬,显然是不太拿着族兄弟当真。

  要不是他跟了大汉成功发家,汪兴业顶多以汪家人身份,给他点族内亲戚的照拂。

  没有利益挂钩,谈什么族兄弟感情。

  汪兴业也不去套近乎,认真问道:“怎么样,陈掌柜召你过去,可有给过你什么许诺?或者这趟去大汉,有无得到什么封赏?”

第288章 徽商不可存,徽商可存!

  汪兴尧没有隐瞒的意思,和盘托出:“汉王曾亲自接见过我一次,主要是询问我徽州商帮的具体组成,有多少商行成员,以及有无海外贸易渠道。”

  “没给什么别的承诺?”汪兴业皱眉问道。

  汪兴尧微笑反问:“若给了,兄长信吗?”

  “……”

  汪兴业沉默片刻说道:“所以,汉王当真对我徽商没什么想法?”

  白天席间陈林虽然给他们说了大汉对徽商的态度,但这里的徽商说的是徽州商帮里的商人,汪兴业还想知道大汉对徽州商帮具体是个什么态度?

  毕竟,徽州商帮可是能跟扬州盐商、八大晋商掰手腕的豪富商帮,拥有的财力不容小觑,不敢说能左右天下局势,但大汉能得徽商鼎力支持,那必然是可以做到短时间内迅速暴兵。

  汪兴业不信汉王对他们徽商真的一点没有警惕,就算对商人宽容,可商帮跟商人又不一样。

  汪兴尧听到汪兴业的话,慢慢收敛笑容,郑重说道:“汉王没有明确下旨,但却透给了我一点口风,徽商可以留,而徽商不能留。”

  这话说的有些拗口,但汪兴业瞬间听懂了意思。

  本来还满怀希望的他,顿时变得有些失神,情绪也是直接低入谷底。

  汪兴尧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汉王的意思表述的虽不明确,但我还是能听明白一些。徽商太强大了,我们徽州的商人分开来,确实就是一群低贱商贾,可一旦以商帮形式聚拢,就可形成能与八大晋商、扬州盐商相抗衡的力量,甚至如今连扬州盐商都要暂避锋芒。”

  “如此庞大的财力,若置于官府朝廷控制之外,就算汉王能够放心,汉王手下的官老爷们也不会放心。扪心自问,若兄长发现有一日,徽商之外又出现一股强大商帮,那兄长放不放心?”

  汪兴业张了张嘴,支吾半天还是叹了口气:“自是不放心的。”

  汪兴尧点头:“所以,依汉王的意思,他可以容忍徽商存在,只要徽商合法经营,那徽商就是我大汉的子民。但徽州商帮不可能再继续存在下去,待到徽州府正式归附大汉,兄长作为商帮会长,必须牵头解散商帮!”

  汪兴业听到汪兴尧的肯定回复,已经差不多明白,陈林为什么把汪兴尧带来赴宴,这是有些话不方便宴会上明说。

  毕竟,徽商前脚刚站队大汉,还要帮大汉拿下皖南全境,打通江浙商道。

  结果后脚大汉就要干掉徽商,虽然不动徽商的财产,但徽商却是要就此走向终结了。

  汪兴业仅仅沉思片刻,就做出了决断:“好,待到徽州府归于大汉,我就正式解散商帮,今后只有徽州商人,而不再有徽州商帮。”

  汪兴尧这才露出笑容,他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对于汪兴业决断这么快,他也不觉得惊诧,作为商人就是要学会当机立断,要是优柔寡断,早就在狠辣的商业竞争下,被对家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汪兴尧又补充道:“倒是不必做的那么过,汉王也说过,徽商不可存,但徽商可存。这意思便是说,只要徽商不再以商帮形式,那只是正常做生意,或者几家联合创办商行,出海贸易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

  汪兴业听闻眼前一亮,他敏锐抓住了汪兴尧话里的关键词:“大汉不打算闭关海禁?”

  汪兴尧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汉王与我接见时,说的最多还是海外商路,还有对海外诸国的时局情况。说来也怪,汉王起家之地在湖北,而湖北又是内陆省份,然汉王对海外诸国情况,不能说了如指掌,但知道的东西也远比我等要多,甚至连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之美利坚国,汉王都能说上一二。”

  “万里之外的美利坚国?”汪兴业作为徽商头子,就算满清已经实行闭关锁国,对海外消息也不是完全不知道。

  这个什么美利坚国,他好像隐约听前几年遇到的英吉利国商人,似乎提起过,印象还算比较深刻。

  因为对方说这个美利坚国,曾经是英吉利皇帝(国王)的一块海外土地,但后来造反自立,不要皇帝了。

  汪兴业初听到时,还对这个美利坚国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皇帝呢?

  这不是都乱了套嘛!

  哦对了,还有那个英吉利国,小小的海外蛮夷国家,居然敢僭称皇帝,简直是大逆不道。

  汪兴尧没有就海外话题说太多,接着说道:“徽商今后肯定是没了,不仅是徽商,还有扬州盐商、八大晋商这些各地商帮,肯定全都是要取缔。如此庞大到能够干涉朝廷官府决议的商贾帮会,就算来的不是汉王,那也早晚是要完蛋的。既然如此,倒不如趁现在主动解散,还能得到大汉朝廷的庇护扶持,而我等徽州商人又是第一批投效,今后必定大有可为!”

  汪兴尧一口气说完想法,汪兴业已经完全想通,连连点头:“贤弟说的有理,今日一叙,愚兄受益匪浅!”

  好家伙,这一想通了,连“贤弟”、“愚兄”都出来了。

  很简单,要是徽商一家被强制拆散,那汪兴业可能还有些郁结,但扬州盐商、八大晋商等等各地商帮都被拆分,那就没什么事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有人都被解散商帮,那都在同一起跑线,就没人再去怨怼朝廷,反而会一边幸灾乐祸,一边重新抢跑内卷。

  因为大汉先解散了商帮,接着又开放海禁,允许商人重新出海贸易。

  相当于打一巴掌,给了一颗甜枣。

  虽然没有明确政令旨意,可汪兴尧这边已经把暗示给的很明显,汪兴业又不是傻子,哪能听不明白?

  大汉要重新开放海贸,对他们这些有实力的商人而言,吸引力可太大了。

  海贸到底有多赚钱,就看广州十三行的崛起速度就知道了。

  作为乾隆闭关锁国后,唯一对外通商的海关口岸,负责这里的十三行商人已经不能用豪富来形容。因为他们的富已经是文字难以形容,普通人难以想象。

  乾隆闭关锁国到现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十三行通行的海外洋船就增加了十倍之多,税银更是增长足足四倍有余,突破两百万两大关。

  这可是海关关税一项而已,相当于满清国库的三十分之一,对于把海禁和重农抑商点满的清朝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广州十三行甚至因为太有钱,干脆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十三行既是乾隆特许的海贸垄断商人,同样也是乾隆的在南方的私人金库。

  十三行的商人除固定每年要向乾隆内库捐银十万两以外,还有各种宫廷采办珠宝货物,都要十三行商人负责出钱,就连历史上的白莲教大起义镇压,他们也捐输白银军姿超过五百万两。

  到了差不多鸦片战争前期,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在资产上实际已经超过了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和八大晋商。

  当然,盛极而衰,任何行业形成垄断,对百姓而言都是灾难。

  聂宇可不打算让十三行继续蹦跶,他连帮自己的徽商都打算取缔拆分,这十三行的好日子能过到什么时候,取决于汉军何时攻打广东。

  (今天加班,先更一章,后面晚上下班再码,抱歉!)

第289章 过年

  腊月,三十。

  过年了。

  大汉邸报上,各家学派儒生吵了快小半年的笔头仗,也在今天被迫偃旗息鼓。

  不偃旗息鼓也没用,因为大汉邸报过年休刊了,民间士民也都欢度新年去了,没人听他们吵架讲学。

  吵架讲学,顾名思义就是吵架的时候,顺便宣扬自己的学派思想。

  原本这些来到荆州参与辩会的各地儒生,确实是真来参与辩论,试图劝服汉王应该遵守传统的三纲五常,废止缠足他们可以容忍,但是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这是伦理纲常的铁律。

  可随着邓显鹤的强势开团,虽然一开始让他变成众矢之的,但随着这家伙被汉王指名招去礼部,本来同仇敌忾的儒生们瞬间就变味了。

  再怎么大儒名士,骨子里想到的也还是迎合君王。

  都是为了做官,这不可耻。

  学成功与名,货与帝王家。

  亘古不变的铁律!

  虽然聂宇没有明确透露自己欣赏邓显鹤,可邓显鹤自从发表了那几篇文章后,在荆州仕林就已经出了名。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这些儒生们的眼睛。

  在他们看来,汉王肯定已经看过了邓显鹤的文章,可对于如此离经叛道、非议儒家经典的乱文,汉王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还把人招去了礼部。

  具体招去礼部干嘛,没人知道,可架不住儒生们多想啊!

  莫非……

  汉王喜欢离经叛道,那要是如此的话,他们也不是不能非议儒家经典。只要汉王喜爱,他们也能离经叛道,把儒家经典、程朱理学都喷成污秽糟粗。

  读书读的越多,往往越现实。尤其是处在封建王朝,基本上皇帝君王一言,就可定下儒家百年兴衰走向。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皇权对学派思想的第一次强势干涉,成功让儒家成了当世显学,传承两千多年。

  就这,西汉的儒家都被汉武帝用皇权改造成了大汉需要的形状,跟孔子当初留下的儒学已经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硬要说的话,后世的儒家学派跟孔子的关系,差不多相当于继父和继子,除了同一个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辩会儒生经过邓显鹤的开团,迅速分裂成数个学派,最初关于女子是否应该在家相夫教子,遵从三纲五常的辩题早已经不重要。

  现在他们辩论争夺的是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过去他们只敢循规蹈矩。因为都被伪清的文字狱搞怕了,就算在大汉地界也十分收敛,而聂宇对邓显鹤的态度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汉王似乎确实不会因言获罪,反而还很欣赏奇谈怪论。

  可以说,邓显鹤这一波下来,主要功劳反而不是传扬王船山的学问,而是让大汉儒林学派重新焕发了新生机。

  聂宇专门追更看过几期邸报,虽然很多东西他都看不明白,但只看文章辞藻,确实比之几月前要大胆了许多,甚至大胆的有些放肆,连君王避讳都敢拿出来引用。

  礼部官员因此还上奏请示,是否要稍加约束一二?

  聂宇对此朱批二字:“无妨。”

  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好事,从极端的文字狱到开放的学术环境,肯定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激烈反弹。

  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比如恶意抨击大汉的田政、税法、户籍,这三条可是大汉立国反清的根基,其它的就让他们争吵便是。

  开始或许很混乱,甚至还有不少浑水摸鱼,刻意逢迎者,但后面就会逐渐去芜存菁了。

  过年大汉邸报临时休刊,邸报辩会吵了小半年,总算能消停几天。

  聂宇这汉王同样也给自己和百官们放了半天假,上午忙完了政务,下午就可下值回家,陪伴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

  过年放半天假,不是聂宇这汉王太抠门,实在是时不我待。

  他现在可是正在造反,整个大汉的担子都担在他这汉王与麾下文武百官身上。

首节 上一节 197/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