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21节

  章邯怀疑,如果当初的李斯没有赶走王绾,没有成为大秦的丞相,说不定从此以后公子扶苏就会对李斯敬而远之。

  换言之,章邯想到了当初的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在敬业县吃苦耐劳,就不会被公子重用,也不会有现在的郡守一职。

  就像是娄敬,他就算给了公子策论,但公子依旧不会用他。

  章邯回到了敬业县。

  正巧,坐在村口的叔孙通已吃完了一碗面,他见到章邯回来了,笑道:“今天早上宫里来人了,带来了一种叫豆腐的吃食。”

  “吃食?”

  那块豆腐如今就放在案上,公子高将其切成数块,而后分给了在场的众人。

  叔孙通早就尝过了,再看章邯吃下豆腐,他叹息一声。

  米面是精细的粮食,豆花已是很精细的粮食,可豆腐此物更是精细,如此美味竟然被章邯一口咽下,他甚至没有仔细的品尝。

  章邯道:“此物不如面吃的痛快。”

  南下的战争进行了三年有余,如今基本上结束了,入秋后大秦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为了一统南方,秦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会一点点的体现,并且作为伤痛,会体现在生产力上。

  而如今的中原大地只能默默地疗愈,有道是病去如抽丝,这种疗愈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当秋季也要结束的时候,今年冬季未至,关中却先迎来了一场冻雨。

  张苍奉公子命,前来看望叔孙通与章邯。

  “章郡守正带着人抢收糜子。”

  张苍道:“无妨,我再等等。”

  叔孙通又道:“还转告公子与丞相,请放心,这里的六个县一切都好。”

  说话时,叔孙通不仅仅说了公子,还说了丞相。

  张苍对这番没有任何的反应,反而是十分淡然。

  叔孙通觉得此人多半是听惯了这些话,说起张苍一定会提到李斯,之后就会想到张苍是荀子的弟子,而且还是公子扶苏的老师。

第95章 神奇的祭文

  敬业县的书舍内,孩子们早早都已回去了,冻雨带着冰粒而下,砸在人身上也是生疼的。

  而正是这种天气,渭南的人们还在田地里抢收糜子。

  每当这种时候,当隔壁县的人们看到此番场面,多半是会觉得渭南的人是活得有多卷。

  其实他们不在渭南,不知渭南有多难。

  章邯的话来说,渭南其实很贫穷的。

  书舍内,倒还是温暖的,叔孙通习惯了喝热水,木炭正在烧着,陶壶就放在炉子上,正在烧着水。

  到了寒冬时节,能够喝一口热水来温暖脏腑,这会让叔孙通觉得自己还能延年益寿。

  自从多喝水之后,叔孙通感觉自己的气色也好了很多。

  再看眼前,见张苍始终不言,叔孙通想起了那天从咸阳送来的那一份吃食,那是高泉宫的人送来的,那块东西叫做豆腐。

  豆花吃得多了,其实也就那样,有时也不一定能吃到豆花。

  县里能否吃上豆花,取决县里有无多余的豆子,以及豆子的好坏。

  一般来说,叔孙通每隔三五天总能吃上一碗美味的豆花。

  现在,他坐在张苍的面前,叔孙通想起了豆腐,那美味的豆腐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公子何时会让人将豆腐再送来。

  随即,叔孙通道:“豆腐是如何做出来的?”

  闻言,原本闭着眼的张苍缓缓张开眼,他道:“先前,记得是高泉宫刚做出豆腐的时候,公子给一头驴送去了赏赐。”

  “驴?”

  张苍又道:“倒不是真的赏赐这头驴,只是说让这头驴往后不用再劳作了,反正那头驴再也不会去拉磨了,听说也拉不动了。”

  叔孙通又问道:“之后呢?”

  闻言,张苍又是仰头,他想了想道:“看花点卤。”

  “看……看什么?”

  叔孙通越发疑惑了。

  张苍道:“看花点卤,听说是高泉宫的田常侍在做豆腐时,会念一种祭文,说是念着这种祭文,豆腐就做出来了。”

  叔孙通了然点头,见陶壶中已有水在滚动的声音,而后从壶中倒出一碗水,他又问道:“公子让都水长去陇西了?”

  张苍颔首。

  不知为何,叔孙通觉得与张苍说话很累。

  “章郡守希望都水长可以帮助敬业县修缮暗渠,原本等今年秋季的汛期结束之后,到了枯水期将暗渠再加固一番。”

  张苍道:“在离开关中前,都水长见过章邯的。”

  两人正说着话,听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来人正是章邯,他拿下了斗笠,行礼道:“张御史。”

  张苍道:“公子命我来看看你们,还说今年的渭南郡做的很好,会将豆腐的秘方交给你们,来年早春时节多种一些豆子。”

  章邯行礼道:“还请代为回禀公子,章邯领命。”

  话音刚落,他像是忽然才想起来,又道:“今年的萝卜与芹菜装车了,让人备好了马车,还请张御史带回去。”

  张苍又看了眼此时有些窘迫的叔孙通,他缓缓站起身,先是走到屋檐下,看看依旧在飘洒的冻雨,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犹豫了片刻,坐着马车回了咸阳。

  章邯十分郑重且严肃地行礼送别,等他回头再看向叔孙通,道:“公子要将豆腐的秘方交给我们,来年我要在山上种满豆子。”

  此刻叔孙通的神情已恢复如常,他道:“往后卖豆腐,也是敬业县的一大进项。”

  章邯看了看窗外的雨势,蹙眉道:“原以为张苍会去看看毛亨,毕竟都是荀子门下。”

  “呵呵呵……”叔孙通笑道:“他毛亨除了醉酒之后,怒骂李斯,毛亨还会说什么。”

  章邯道:“毛亨不醉酒时,也骂李斯。”

  叔孙通十分赞同,原本他是想从张苍口中问出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张苍其人嘴实在太严,说话滴水不漏,根本问不出话。

  好似,张苍本就不想与任何人交好。

  当年,叔孙通拜在孔门,四海之内多少齐鲁名仕都与他叔孙通有往来,自然也是朋友遍布齐鲁。

  可面对张苍,叔孙通竟有一种不踏实感。

  “来年可是要修缮暗渠?”

  章邯整理着这里的木柴,回道:“来年入春之后,等枯水期,再动工修河渠。”

  叔孙通饮下一口热水,又长出一口气,他觉得章邯虽说有些愚笨,但胜在有毅力,而且能吃苦耐劳。

  这个敬业县,在叔孙通看起来,人们都有些傻呵呵的。

  叔孙通觉得可能是当年的自己,在往来之间都是齐鲁名仕,所言所说都是诗经典籍。

  现在再看,世人其实很简单。

  有人说秦地的人们是如何地虎狼,从齐鲁入秦之后,他对秦地的人们还是颇有改观的。

  并且叔孙通想在这里久居,并不是他觉得自己的学识超过了这里的人们,也并不是自视甚高,他觉得天赋如公子高那样的人,早晚会超越他叔孙通。

  叔孙通无意将始皇帝的一位公子培养成名仕。

  他只是太喜欢这个地方,叔孙通望着远处的景色,冻雨淅淅沥沥而下,人们带着抢收而来的糜子回家,这些人的脸上多数都是带着笑意的。

  “章郡守,我们有多少豆子?”

  章邯道:“在账目上。”

  叔孙通道:“你觉得潼关县有多少豆子?”

  “他们能有什么豆子?”章邯又道:“潼关的人都在建城,辛胜将军问我借粮,借一千石。”

  “你借了?”

  “公子给回复了,说是能借,我这就让人将粮食送去。”

  “这……”

  叔孙通正要说话,又见到章邯急匆匆离开,只得长叹一声……

  ……

  自今年春季,张良见过了项伯之后,就打算前往楚地看看,他找到了当年的几个旧人,让他们家中的子弟相送。

  只不过,张良在前往楚地的路上,还未离开齐鲁之地,就被一队人截在了半路。

  张良也带着随身的侍卫,要杀要打倒不见得,考虑能否全身而退。

  但等对方说明了来意之后,张良迟疑了,既然都是准备反秦复国的,同意与对方谈一谈。

  齐国旧地,狄县,张良已在这里留了半年。

  这半年,张良答应与对方相谈,没想到被软禁了半年,一直被软禁在一处宅院中。

  “我愿带着先生杀出去!”

  听到身边的护卫开口,张良摇头。

  护卫有三人,都是当年韩地旧人的子弟,身手极好。

  可张良并不想在眼下与人拼命,况且田氏三兄弟,只是想要留下他张良一起反秦,而且还提供衣食。

  张良坐在院内,看着案上的竹简,这是田氏三兄弟送来的,所言的是几个从秦地走出来的学子,在外授学,并且招收弟子。

  其中有一个叫稂的秦地学子,他教授学子,不收分文,只需要每天能够有一张果腹的饼就可以,而且他在一个地方留一个月之后,就会再去别的地方

  这个消息倒使张良觉得意外。

  只是这件事被写在竹简的末尾,田氏三兄弟并没有太过在意。

  张良的目光却在这最后一列停了很久。

  “子房!”

  听到话语声,张良抬眼看去,见到了一个中年人领着两个青年人走入院中。

  领头的中年人被便是田儋,传闻是齐国国君田氏的族人。

  至于是齐国国君的哪一系支脉,张良不得而知,只知道狄县的乡民们十分拥护田氏三兄弟。

  此田氏三兄弟有狄县的人拥护,好在秦官吏没有追究,若田氏三兄弟闹出了什么乱子,他们三兄弟可曾想过,因此连累了整个县的人?

  张良这些年习惯了低调行事,也习惯了独来独往,这与田氏三兄弟的做法截然相反。

  而田氏三兄弟,则高调许多,高调到他们只要振臂一呼,就能够带着狄县的乡民起兵。

  张良知道,狄县一共有青壮年一千人,其余的都是老幼,而秦在齐地一直布置有重兵,也都是如今的始皇帝没有对六国的旧贵族杀绝,才留下了田氏三兄弟。

  经过这半年的接触,张良觉得这兄弟三人不过是借着此地人脉能够在一地逞凶,若是离开了这里,他们三人便没什么用了。

首节 上一节 121/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