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40节

  扶苏低着头安静地听着。

  嬴政又道:“你说,朕封禅泰山之后,那些齐鲁博士还会议论朕吗?”

  扶苏回道:“儿臣不敢说那些博士以后就不会议论了,可韩非当年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闻言,嬴政忽然一笑。

  见父皇又没有回话,扶苏站在一旁也沉默不语了。

  嬴政的目光从地图上收了回来,他坐下来望着殿外的天空,道:“那敬业渠中可还挖出过骸骨?”

  “先前又挖出了一些,都很零碎,可能还有一些都掉入渠中被水冲走了。”

  “扶苏,你觉得治理天下难吗?”

  “难。”

  听到儿子的回答如此快,嬴政道:“你与朕一起登泰山吧。”

  扶苏行礼道:“儿臣领命。”

  有宫女端来了一些黍米糕,嬴政拿起一块放入口中嚼着,道:“李斯与朕说,不能让那些齐鲁博士参礼,不能用周礼。”

  扶苏回道:“丞相所言不错。”

  “呵呵……”嬴政又是一笑,道:“换作是你,早就将那些齐鲁博士杀了。”

  不用多想,这话肯定是丞相对父皇说的。

  今年的春季依旧很短暂,直到入夏之后雷声隆隆,田安在吕不韦的旧宅中养了一群羊,当初拉磨的驴依旧在,听说现在那头驴吃得很肥。

  直到入夏七月时节,田安就将那些羊杀了,用羊骨熬汤,羊肉分切好之后,剁成了肉馅。

  才四个月大的公子衡喜欢在殿内到处爬,他的身后常常会跟着不少人,宫里的人们生怕这位小公子会摔着,会磕着。

  今天是立夏,扶苏打算包一些饺子,再做一些包子。

  做饭是公子的另外一个嗜好,高泉宫有公子养出来的老面,其实老面也简单,主要是用酒曲发酵出来的。

  难得公子近来无事,忙活了半天便做了好几筐的饺子与包子。

  当饺子下锅,扶苏道:“丞相与少府令还在章台宫吗?”

  “回公子,少府令修缮好了齐鲁驰道,今天才回来,还在章台宫禀报。”

  待饺子出锅,扶苏拿了一壶醋,醋是当年魏地的人带来的老陈醋。

  公子衡爬到案上,孩子想吃饺子,又被夫人抱了起来不让他吃。

  扶苏与田安提着食盒前往章台宫,今天的天空雷声隆隆,阴云盖在咸阳城的上方,天空中的雷声不断,但却不见点滴雨水落下。

  这种雨要不不下,一下就是又急又大的暴雨。

  扶苏走到章台宫的殿外,见到了丞相李斯,王贲与父皇都在这里,隐约还能听到殿内的话语声。

  “入殿吧。”

  闻言,扶苏提着食盒入殿,

  食盒打开便是冒着热气的包子与饺子,扶苏先将一盘羊肉饺子与一盘羊肉包子放在父皇的面前,再倒上一小碗醋。

  而后给岳丈与丞相也递上两盘。

  嬴政吃着饺子,颇为好奇,还看了看肉馅。

  李斯问道:“公子,这等吃食是如何做出来的?”

  见丞相手中拿着包子扶苏解释道:“闲来无事,爱好而已,让老师见笑。”

  王贲道:“公子的爱好十分了得,若万千庶民能多一些吃食,这也是造福世人了。”

  始皇帝说了要铸造祭器,但没说要何时登泰山,不过封禅祭器铸造完成已有小半年,已先一步送去了泰山。

  这些事都是扶苏亲自安排的,而在殿外时听到的则是老太尉的事,老太尉已年迈,不能再理国事了。

  可太尉府不能空悬,始皇帝还没想好让谁人来执掌太尉一职。

  如果蒙恬继续留在北方驻守长城,那么老太尉的位置多半就是王贲的,王贲的军功足够高。

  此事与自己也相关,扶苏心知,只要王贲成了太尉,位列三公。

  少府令的位置就是自己的,升任九卿之列,参与国家建设,以前在王贲身上的权力,也会悉数落在自己身上,包括秦皇陵与长城的修建。

  少府一职位列九卿,可以直接向始皇帝禀奏,还能够主持分配土地资源以及使用权。

  嬴政吃着包子,又道:“今年夏收之后,就去一趟鲁地。”

  闻言,李斯与王贲忙站起身行礼。

  扶苏看向殿外,殿外闪过一道雷芒,暴雨应声而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场大雨下了。

  雷光短暂照亮了殿内,大雨的轰鸣声传入殿内,在这夏日中还能感受到短暂的凉意。

  扶苏又拿出一卷竹简,放到李斯的面前,行礼道:“丞相,这是当初所欠的十万石粮草,陇西十万石麦子已运到咸阳。”

第112章 权与利

  而后,扶苏又拿出另外一卷竹简,对王贲道:“当初频阳公给的十万石粮草,现在也交还给少府令。”

  王贲没有接过竹简,而是任由公子将竹简放在案上。

  坐在另一侧的李斯也是如此,见到公子真还了粮食,让人有些为难。

  嬴政还在吃着包子,没有理会眼前的王贲与李斯。

  暴雨的雨势转眼间又已减弱,扶苏道:“儿臣去准备粮草了。”

  嬴政颔首。

  扶苏行礼便离开了章台宫大殿,而坐在殿内的王贲与李斯依旧是相顾无言。

  尤其是王贲,本来这件事就是自家老爷子与李斯的约定。

  李斯吃着包子,脸色凝重,一副不愿意面对的样子。

  只有嬴政看着儿子离开大殿时的背影,这位始皇帝的眼中多了赞赏。

  扶苏离开了章台宫,带着田安一路去了丞相府。

  既然决定要去泰山封禅了,从咸阳前往泰山的一路上,需要先布置好粮草与居住的地方。

  去年的年底到今年的年初,父皇离开咸阳进行了一场西巡,这场西巡进行了两月之久,巡视了西北的边防。

  扶苏脚步匆匆地来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一眼在这里忙碌的众人,与张苍说起了粮草运输与沿途的落脚地。

  临近夜里,张苍与公子商定之后,他脚步匆匆地离开了丞相府。

  秦廷的人都知道,李由与李斯……父子并不和睦,因此李由多数时候都是带着妻小住在咸阳城的另一处宅邸。

  如今李由任职车骑士尉,还要称呼一声李士尉。

  张苍将人叫了出来,又在咸阳城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李由道:“今夜正巧不用当值,可以饮酒。”

  张苍道:“公子有事吩咐你做。”

  言罢,一卷书放在了面前,李由打开看着,蹙眉道:“由在西巡时便主持过,该不是什么难事。”

  “公子想过此事交给谁较为合适,当初西巡时就是你在主持粮草运输,如今还需要仰仗李士尉。”

  说着,张苍又要作揖行礼。

  李由忙扶住对方作揖的手,回道:“张御史,不就是一些粮草的运输。”

  张苍又是缓缓摇头。

  注意到对方的神情,李由忽觉得不对,意识到张苍会如此郑重的原因。

  他忙打开这卷竹简仔细地看着,通常可以通过运送粮草多少能断定离开关中的兵马有多少,当看到送去洛阳的粮草有十万石之后,李由脸色也变了。

  光是粮草就有十万石,那么出行的兵马少说也有六七万,其中还不算战马的草料,也不知这是几天的口粮。

  不过再细想一番,上一次始皇帝西巡也有这么大的规模。

  能有如此规模出行……除了始皇帝,李由想不到别人了,也难怪张苍会如此郑重。

  李由又将这卷竹简合拢,行礼道:“由定会安排妥当。”

  张苍端着酒碗缓缓点头,饮下一口酒水。

  以当年的交情来说,大家都可以说是最早跟随公子的。

  李由与公子的交情比张苍更久。

  与张苍的交情并不深,最多也只能说是认识,还有各自都在或多或少的为公子做事。

  就算是在小时候,李由只知道父亲身边有一个叫张苍的帮手,也没怎么接触过这个人。

  李由夹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着,这羊肉切成片与苦菜混在一起,撒了一些盐。

  将羊肉片与苦菜拌在一起,放入口中咀嚼,而后再饮下一口烈酒,这味道当真是爽快。

  张苍低声道:“此事不容有误,还望李士尉早作安排。”

  李由叹道:“上一次西巡用去了不少粮草,好在当初按照公子吩咐还留有富裕,但……”

  言语说到了但,原本要起身离开的张苍只好定下心神再一次坐了下来。

  李由道:“此番最好是在夏收之后调粮,就怕耽误时日。”

  闻言,张苍无声地长出一口气,心说果然还是粮食不够的问题。

  他站起身道:“其中二十万石,苍会安排妥当。”

  若有二十万石粮草托底,李由心中就有了底气,他道:“明日就去安排。”

  张苍作揖离开了。

  李由拿起一块布将苦菜羊肉都倒入一块布中,包起来之后,又将碗中的酒水喝完,就回了家,酒钱与肉钱张苍都已付清了。

  夜里,张苍回到了咸阳城的宅邸,宅邸不大倒是好住早晨廷议路也近。

  但张苍刚走到家门口,就见到了等在家门口的丞相家仆。

  “张御史。”

  张苍只好转身,跟着这个家仆一路朝着丞相府邸而去。

  吕不韦旧宅的对面,就是丞相的府邸,张苍跟着这位家仆走入家门。

  一间书房内,李斯让人将热好的包子与饺子端给了张苍。

  张苍看到眼前的吃食,道:“先前公子给苍吃过这些了。”

  李斯端坐着,手中拿着一卷书,一手抚须,整个人侧向油灯,想借油灯的光将手中的书看得更清楚。

  “你去见过李由了?”

  “入夜前,苍与李士尉共饮过。”

  李斯沉声问道:“是公子让你去寻李由的?”

首节 上一节 140/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