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07节

  程邈点燃一旁的烛台,丞相府就有了光亮,他往后上呼出一口热气,纸笔开始在文书上书写。

  可这天冷得不行,手指被冻得有些疼,又只能搁下笔。

  正在他时而写时而停的时候,熟悉的饼香传来。

  倒是没见公子扶苏来,先是见到了田安。

  田安递上一个牛皮袋道:“拿着吧,热热手。”

  程邈接过这个牛皮袋,原来袋子里装着热水,捧在手中确实温暖。

  田安解释道:“夫人这些天就要临盆了,公子会留在高泉宫处置国事,有哪些文书需要带走的?”

  程邈连忙站起身,他找了几卷书。

  田安已将篮子中的饼拿了出来,放在了程邈的桌上,而后将空出来的篮子用来装文书,就提着离开了。

  等人离开之后,程邈就吃着饼继续他的工作。

  丞相府依旧没有其他人走动,到了午时张苍才来到了这里。

  浑天仪造好之后,张苍才休养几天,他见到正在写着文书的程邈问道:“你早晨就来了?”

  程邈颔首。

  张苍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道:“本是休沐时节,你不来也无妨,不用每天都来的。”

  程邈回道:“在家中也无事可做。”

  “也对。”

  张苍颇为认同地点头。

  闻言,程邈反问道:“王贲没找你喝酒?”

  “找了。”张苍有气无力地回道:“他派人说家中准备好了美人美酒,我是为了躲酒,才来这里的。”

  程邈继续执笔这些文书。

  张苍拿起一卷卷宗,打开卷宗入眼的便是如今的陇西郡情形,当初第一批前往陇西的人依旧没有回来。

  自从北伐结束之后,大秦已有些年没有再征发徭役了,整个天下都好似进入了休养。

  几乎每年都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在关中落户,白渠两侧的水田都分配好了。

  可即便如此,公子扶苏还是觉得这关中的人口不够。

  虽说没有继续征发徭役,可依旧在迁民,当初派去建设陇西的人依旧在建设着,章邯的武威与张掖两县建成了。

  要是放在以前,西域的诸国是从来不会与秦走动的。

  现在,当章邯拿下了河西走廊建设了两县三座兵镇之后,西域竟派来了使者入秦。

  使者当然没有见到公子扶苏,也没有见到皇帝,只见到了丞相李斯。

  张苍在陇西的卷宗中,看见了一处记录,这个记录来自章邯的大帐谈话,这本是军中的谈话,会被记录下来也是为了将来核对。

  其中多了一个人名,这个人不是军中将领,此人叫陈平。

  陈平说月氏人居住在阿尔泰山,他说月氏人的财富来自阿尔泰山,因为阿尔泰山是一座金山,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金砂,他请命章邯大将军出兵攻打月氏,切莫让匈奴的冒顿得到此山。

  不过陈平的话语被章邯以顾全大局为由给驳回了。

  有关这项记录,张苍自然是支持章邯的。

  章邯的立场才是公子扶苏的立场,金山就在那里它又不会跑,只要秦军征服的地方,那个地方的一切都是秦军。

  也就不用这般为一个冒顿焦虑了,反之更体现了章邯的稳重。

  寒冬时节的关中寒风呼啸,始皇帝又一次出游北郊,李斯陪同着皇帝正在北郊游猎。

  须发已花白的李斯坐在火堆边,正在取暖。

  他抬眼看去见到了正在吃着核桃,看着书的皇帝。

  只是看了一眼皇帝,李斯又收回了目光,低头看着火堆,都老了……皇帝也老了。

  就算是这样,皇帝依旧没有将公子扶苏立为太子。

  李斯多希望皇帝能够封公子扶苏为太子,这样对国家稳定也有帮助,可皇帝却迟迟没有开口。

  冷风吹得的须发晃动,其实这也罢了,至少公子扶苏是有能力的,也一直在巩固权势。

  李斯微微抬头,看着阴沉且正在下着雪的天空,恐怕再过几年,在这秦廷制定国策之时。

  他李斯都要听他公子扶苏的了。

  最近的皇帝尤其爱看公子扶苏制定的考卷,这些考卷上写满了题目。

  这半年间,李斯看过的题目没有几千也有上万了。

  怎么一场选吏的考试能够有这么多题目,从百家典籍再到治国理政,再到数术治军,兵事甚至还有天文。

  李斯拿起一根木柴,放入火中,让火烧得更大一些,也能更温暖一些。

  在李斯看来,那些从各地而来的人们,其中多数都答不上这些考题,李斯试着答过其中一卷,这一卷之中,他李斯也只能答出三题,而一张纸上有十题。

  而这其中多数题目都是与敬业县的教学有关,尤其是涉及其中一些家国天下的理念,甚至这些考题还偏向法家与墨家。

  公子不喜某些学说,某些学说就不会出现在考题上,那么将来的学子在读书选择上就有待商榷了。

  公子扶苏就是想要借助这种选吏之法,来向世人宣扬大秦的理想,以及他公子扶苏的理想。

  甚至这种行为都没有丝毫的遮掩,公子更没有任何遮掩的意思。

  其实,李斯也是十分赞同公子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吏,那么他就会加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如果他这个吏不能学习治国的理念,不赞同现在的大一统观念,甚至还反对大一统,那么这种人就不能选用。

  甚至,公子说不定想要将这样的人都杀光了,将那些反对大一统的人全部杀了。

  不仅如此,公子还想制定了更严苛的官吏选用之法,为了避免以后的官吏选用制度,成为一些家族的世袭罔替,一人为吏不能与同样为吏家族成婚,官吏与官吏之间不得成婚,官吏不得与商户成婚,官吏的儿子若想要为吏,必须远调南方边关或是西北,无故不得归家。

  当然这些想法只在公子的提议中,因有人觉得太过严酷。

  “李斯。”

  听到呼唤,李斯的思绪结束,他上前道:“臣在。”

  嬴政在寒冷的空气中吐出一口热气,道:“你说扶苏的考试要什么时候开始?”

  李斯回道:“来年入秋开始,来年冬季结束。”

  嬴政感慨道:“朕还以为这孩子会更着急。”

  “公子行事向来稳妥,也常说行事要脚踏实地,臣以为公子行事不急不躁也是好事。”

  嬴政缓缓颔首,又问:“军中可有人打猎回来了?”

  ……

  PS:还有一章先欠着,小张会找机会补上的。

第179章 亲家也要明算账

  李斯站在一旁回道:“将士们在回来的路上了,半个时辰就到,今年冬猎收获颇丰。”

  闻言,嬴政笑着点头。

  李斯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不到半个时辰,冬猎的大营外一车车的猎物被带了进来。

  皇帝出来冬猎有时也不会真的去山林中骑射,反倒是看着将士们冬猎回来的成果,皇帝就尽兴了。

  而这些成果也都是属于皇帝的。

  李斯看着皇帝将猎物都分了下去。

  待猎物分完,有人献上了一整张的熊皮给皇帝。

  过了午时,大营中炊烟四起,烤肉的香味弥漫整个营地,迎风也飘出了数里地。

  嬴政拿起一片切好的肉,放入口中咀嚼着,目光还在看着一卷文书,看着最近的国事。

  李斯将烤好的一大块肉递给一旁的将士,问道:“那熊皮是从何而来的。”

  “回丞相,那是在河西走廊驻守的章邯将军送来,听说他们在祁连山看到了一头熊,这熊叫作祁连熊,听说此熊吃人,章邯将军发现这头熊时,此熊受了重伤。”

  “章邯将军是个颇有胆魄的人,给这头熊治伤,而后熊每隔几天都会将猎物放在将军的家门前,天黑送来,天亮就走,只可惜那天这头熊似乎被其他的野兽咬伤,垂死在了章邯将军的家门前。”

  “章邯将军觉得此祁连熊伤口众多,是遇到了狼群,后来果真在山上找到了狼群,有数十头狼,其中还有一头狼王,此熊力战狼群而胜,此熊皮也能护佑皇帝。”

  李斯听罢,又将另一块烤肉也送给了这个护卫。

  这是一个极其有意思的故事,李斯望向还在专心看着文书的皇帝,那漂亮的熊皮就披在皇帝的身上,那灰白的须发与黑色的熊毛混在一起。

  现在的皇帝已是白发比黑发多,李斯思量着已是皇帝三十四年。

  其实,皇帝已是近五十岁了,当初一次着凉风寒之后,皇帝的身体便不是太好,偶尔还会觉得寒冷。

  李斯觉得自己也年老了,当年的秦国旧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人世。

  有些时候,李斯也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李斯。”

  听到皇帝又呼唤自己,李斯走上前行礼。

  “扶苏要在来年入秋开始考试,还未拟好诏命?”

  “公子说诏命是告知天下的人,今年已休沐,等来年开朝会与朝中众臣商议。”

  嬴政点着头,也看完了卷宗。

  李斯还是看了一眼,皇帝所看的卷宗,这是有关渭南建设。

  “扶苏要将你们这些人的子嗣远调边关,你是如何作想?”

  “臣自当听从公子吩咐,臣等若不这么做,这天下的县吏如何能服从,公子又如何服众。”

  李斯十分真诚地讲着。

  嬴政面带笑容。

  李斯的儿子确实就是在边疆,就守在西北的河西走廊。

  就连王翦的孙子也在北方。

  有了这两人的子嗣待遇,倒是也能服众,将来天下的县吏说起来,有了李斯这个榜样,也该顺利施行。

  当初李斯第一次听到公子这么说,就怀疑过公子让李由去西北是不是早就打算了。

  “近来臣还听闻了一件有关公子的事。”

  嬴政沉声道:“什么事?”

  李斯道:“近来公子提倡开垦关中与陇西,如今看来颇有成效,现如今公子又让人们多种树,每年要种一万棵树。”

  嬴政嘴里嚼着肉片,没有多言。

  在皇帝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吧,也不用太过刻意地提及。

  李斯又觉得每年种一万棵树,能够成活的应该也只是一部分,种一万棵树倒也不是难事,发动关中各县的人手就可以了。

首节 上一节 207/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