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章敬大哥带我出去玩,本想去见萧何,却见到了都水长禄,我们一晚上未归,老夫子就罚他了。”
司马欣错愕一笑,这几乎是惯例了,小公子但凡做了什么错误,就一定是章敬受罚。
这一次丞相府颁布了升迁令,其实是与大试也是相同的。
就像是世人说,这一次秦廷不过是为了收买天下各郡县的人心。
真是为了收买人心又如何?
这一次是丞相李斯的手段也好,是公子扶苏的图谋也好,秦廷这一次的升迁令,给了天下各郡县的官吏们提升了信心。
秦廷就是告知天下官吏,只要好好为吏,秦廷就能提拔你,就能给你增加俸禄。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为吏给一地郡县增加人口田地,与民情。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司马欣回头看了眼小公子屋内的书,这卷书是以前公子扶苏对诸子百家典籍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关于诸子的言论。
司马欣道:“以前公子还年少,我就在华阴县任职县令,那时在华阴县就是七年,整整七年总算是治理好了华阴县。”
衡道:“我知道,现在的华阴县的葱,就是关中最好的。”
司马欣笑着道:“那时几次三番想过,如果能为公子扶苏效命,那该多好,只是那时的公子总是忧心天下事,没有理会我。”
衡想着父亲少年时,面对司马欣或者老夫子是什么样子的。
但这里的人都十分敬佩父亲。
衡只能从老夫子或者是司马欣,以及其他人口中得知父亲少年时所做的种种事。
身为大秦公子,衡听过他们讲述过父亲的事情,并且听了很多很多遍了,有时听着他们的话,自己也会感觉压力很大。
司马欣又道:“我没什么本事,守了十年才得到了郡丞一职,直到现在才是郡守。”
衡道:“父亲一直看在眼里,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啊。”司马欣忽然一笑,感慨长叹一声,又道:“小公子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与我说。”
“嗯。”
衡点着头。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潼关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小公子吃完了,司马欣拿着碗筷离开,他也要投入一天的工作。
司马欣虽说得到了升迁的文书,但这里的郡丞府依旧保留着,也没有建设郡守府,大抵这里就会改成郡守府,只要换个门面就好了。
这也是司马欣自己的打算。
刚走到门口,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初的曹参。
曹参行礼道:“见过郡守。”
司马欣站在门口迟疑道:“是有何事?”
曹参道:“萧县令说今晚来潼关与郡守一叙。”
司马欣觉得今天想着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不过潼关城也有一个小客人,想见萧何,又道:“可以,夜里来就好。”
“是。”
曹参行礼之后又快步离开了。
上午的时候,衡就在这里与一群同龄孩子听潼关的夫子讲课。
在同龄人中,衡的学识也是算是上好,但与章敬相比还差得很多。
现在章敬大哥都能给其余学子讲课了。
今天的课是一个叫隹的夫子所讲,这位夫子是当初第一批东出的夫子,之后带了数百人入关中读书。
现今是潼关城诸多夫子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隹夫子所讲的是有关诸子百家以后的学识,随着秦一统天下,当年闻名天下享誉诸国的诸子都不在了。
现在只有学识留了下来,往后的人们该学什么呢?
隹夫子讲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年诸子如儒,兵,阴阳,道,墨等诸子百家的后人留存在世的已不多了。
几乎可以说没有传人了。
当年皇帝东巡公子收天下书籍,而后编写了新的百家学说成了如今的诸多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衡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在诸多夫子那里没听过的,如今较为新奇的论述,并且也是如今人们所热议的。
有人将如今的支教夫子所传授的学识说成秦学,所谓秦学都是融合诸子学说的一种书卷。
但各家秉持着自己的家传渊源,而自视甚高者,其实这些人挺无趣的。
就像是孔子学说,何必是孔门的学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何其多,遍布天下列国。
那么现在,秦学也该是如此,学子就该遍布天下。
这都是如今世人所议论的。
其实对支教夫子们而言,乃至现在的潼关也好,从未将这些学识占为己有,也从未说过这些学识就是秦学。
诸子百家的学识,就该是天下人的。
秦不过是在践行这个流程。
这堂课从讲了一上午,从隹开始讲到结束,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本就是人们所热议的事,等课结束了之后,潼关城的诸多学子肯定也会接着议论的。
衡走出学堂,见到了提着食盒的章敬。
“郡守说让我们夜里去他府中用饭。”
食盒中是两碗面,一人一碗坐在学堂外吃着。
其实在潼关城内,还有诸多学子也是坐在屋檐下用饭,而后在屋檐下休息的,潼关城虽说有食肆,但位置没这么多,很多孩子都是要抢着去食肆用饭。
如果去晚了,吃食都没了。
为了平衡学子们的分配,书舍倡导学子们多带自家的吃食。
衡知道父亲是很看重吃这种事的,潼关城内正在修建另外几座食肆,以备将来之需。
下午的课所讲的田忌赛马的课,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是在父亲与叔叔高的书信往来间写成的。
叔叔写成了这个故事之后,父亲将其写入了课程之中,并且得到了叔孙通的允许,成了支教夫子必须要教的一堂课。
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也发人深省。
这个故事早在最先送到老夫子手中的时候,衡就看过了,只不过跟着众人再学一遍。
温故而知新,学习就是这样,反复咀嚼,反复学。
到了夜晚的时候,衡与章敬就来到了司马欣的家中。
小公子与章敬能够来自家家中作客,让司马欣尤为高兴,小公子是个懂事的孩子,而且章敬是潼关今年来最优秀的学子。
司马欣家的吃食也简单,都是一些家常的。
司马欣喜欢往饼中放入葱,带着葱香的饼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这位刚升迁郡守特别爱吃葱。
不过葱可以与任何食材配合,司马欣家的饭菜总是带着一股葱香味。
不多时,萧何与曹参也来了。
见到司马欣的家中有一少一小两个孩子,先是有些错愕。
这两个少年曹参见过。
司马欣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潼关的学子,这是萧何,萧县令。”
“学生衡见过萧县令。”
“学生章敬见过萧县令。”
两位少年能够在司马欣的家中做客,自然是身份尊贵。
萧何隐约觉得章敬这个名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见到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倒是另外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岁上下的孩子,萧何倒是从未见过。
萧何与曹参在两个少年人另一侧坐下。
这两位少年正在吃着,嘴里嚼着食物,似乎也不愿意开口讲话,萧何也感觉到余下的事不论他与郡守说了,他们都不会参与。
司马欣道:“你我也有一年不见了。”
萧何举着酒碗道:“我敬郡守。”
司马欣又道:“听闻你建设泾阳颇有成效。”
此刻说出这话时,司马欣面上的笑容便是一种没有看走眼的神色。
司马欣确实没有看走眼,萧何确实是个能人。
而且,司马欣敢断定只要升迁令的评判标准还在,萧何是还能继续升迁的,“萧县令觉得如今的升迁令如何?”
萧何回道:“先前考试就是秦廷选用人才的一次选拔,这一次的升迁令也是对天下官吏的又一次选拔,听闻这是丞相的政令。”
司马欣倒不觉得,他觉得这是公子扶苏政令。
第216章 大雪天
他道:“我记得是在很多年前,我还是华阴县的县令,那时的张苍还未是少府丞,那时张苍向丞相李斯递交了一个官吏选用之法。”
闻言,萧何提起了精神,这件事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谋划了。
司马欣所言的张苍一次喝多了,他就讲出来了,那时王贲也在,而当时的敬业渠也正在开挖。
不过当初也只是听了一耳朵,没在意,司马欣也从未对外说过。
因当时的丞相与右相没有立即施行这个方略。
至于此事真正开始筹谋,大概是皇帝东巡之后。
具体说起来缘由,司马欣也想不起来了,但此事确实筹谋很多年了,直到现在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觉得时机成熟了,才将这个政令拿出来了。
为何说现在时机成熟了呢?
还能是为了什么,因支教进行了这么多年,已初具规模,有了积累,才能有成效。
眼下,升迁令的政令既已发布了,司马欣就将这件多年前的往事说了出来。
萧何也才知道,原来公子扶苏在办这件事之前,就准备了很多年了。
司马欣道:“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积累的,就像是公子扶苏曾经说过的,凡事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出来,建设敬业渠用了五年,发展渭南用了十年,这都是一点点积累之功。”
萧何举着酒碗道;“敬公子。”
司马欣也举起酒碗。
萧何又道:“此番升迁令一出,配合着支教与考试,肯定会有更多的入仕。”
司马欣颔首,他当然不能说这是秦廷人手青黄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