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孩子们依次来书舍读书,大人们则是走着相反的方向离开去干活。
刘肥想起了夫子荆,他已很久没有见过夫子了,也不知道夫子如今在何方,又不敢去太学府问。
看着正在走向书舍的孩子们,刘肥又想起了他自己,他小时候也是与这些孩子一样去书舍教书。
正在收拾书舍的乌伯见到是刘肥来了,便道:“昨晚有人送来消息,我们县的教书夫子生病了。”
“萧叔与我说了。”
乌伯点头道:“这些孩子就交给你们。”
“好。”
刘肥走入书舍内,他又想起了萧叔讲过的话,萧叔说泾阳县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曹参叔也说刚开始时,泾阳县连过冬都困难,要是迁来泾阳第一年就冻死人,他们两人会被发往北方修长城的。
好在,最难的一段时间过来了,如今泾阳县虽说不是富县,也能让县民有个温饱。
今天,刘肥站在孩子们面前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起初刘肥也不知道该讲什么,他就讲起了维护一统的事,但说着说着,孩子们对反秦的人很有兴趣。
“夫子,反秦的人是什么样的?”
面对孩子们嗓音稚嫩的问话,刘肥想了半晌道:“在潼关的书卷有过记录,当年张良逃离三川郡,丞相派兵抓捕张良,当时公子扶苏曾问丞相,问丞相反秦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面带期待的目光。
刘肥接着道:“丞相说,如果一个县内有人不事耕种,经常三五成群,这样的人多半就是反秦之人。”
孩子们了然点头。
这是写在潼关的记录,有关丞相与公子扶苏之间的问答,这种问答都被记录在案,以后很多很多,听说这都是公子高的记录。
刘肥又想起了另一卷记录,他道:“那是公子扶苏第一次问丞相,在多年以后……秦军抓到了殷通,公子又问丞相反秦的人是为了什么?”
在孩子们的目光中,刘肥又道:“丞相回公子是为了他们原本的贵族地位,而公子评价项梁或田氏三兄弟,他们这些人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言至此处,刘肥拿出一张纸,他道:“这纸,一撕就破。”
书舍外,萧何站在门边听着刘肥的话语,没想到十五岁的刘肥已颇有夫子的风范,教书还真与其他的夫子一样。
接下来,刘肥又与孩子们讲起了统一与裂土的事。
萧何又听了片刻就离开了。
冬至过了半月,关中又开始飘雪了,陈平急匆匆出了咸阳城,他要去巡视各县。
巡视关中各县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正是因这件事累人,陈平才觉得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冯劫送着陈平坐上马车,道:“一路上有劳了,早去早回。”
陈平道:“廷尉放心。”
陈平的车驾在雪中而行,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大雪中。
有吏脚步匆匆来到城下,行礼道:“廷尉二十四县的县令都在来咸阳的路上了。”
这本是丞相府的事,与他冯劫无关,此刻他站在雪中松快地长出一口气,自从项梁落网之后,他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听说陈平与其妻子不和睦,已有很多年了。”
冯劫转身走回咸阳城,道:“他们不是住一起吗?而且陈平还在照拂这张负。”
言罢,冯劫又想起一些以前的事,又道:“陈平觉得要还张负的恩情,才会留张负在家中。”
“正是。”
冯劫道:“往后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家事。”
“是。”
这也没办法,近来入咸阳的官吏中,这个陈平实在是太耀眼的,短短三年间就成了御史如何不令人羡慕,其人的身份与背景,以及家事难免会被人打听。
或许陈平也知道很多人在打听,倒也无惧。
公子扶苏任职咸阳令之后,将关中四十二个县改为二十四县,今天这二十四个县令就来到了咸阳城。
咸阳城因这些县令的到来而显得热闹。
朝野皆知,丞相府要亲自向这些县令问话。
今天萧何走在县令们的队伍中,目光望着远处的咸阳宫门,这是他来关中这些年第一次进咸阳城,也是第一次要去丞相府。
众人在几个秦军的带路下,来到宫门前,经过几番询问之后,这才被看守着进入宫门。
照理说他们这些县令是不足以进入丞相府,但公子扶苏成为咸阳令之后,也确实有了这个权力,甚至还能调动关中的兵马。
皇帝给了这位公子巨大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压在众县令心头上的一座山,只要公子一句话,他们这些县令可能都要脱去官衣。
对关中所有县的县令以及县官,公子扶苏都有任免权。
权力都是皇帝给的,就差把皇位也给公子了。
萧何走在队伍中,一路走向丞相府。
这里的秦军更多,而且左右各站着一队,若不是他们这些县令是被带来丞相府问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来问斩的。
还未走到丞相府就看到了往来不绝的官吏。
“都说今年冬至之后,公子不准朝臣休沐,没想到是真的。”
“这里的人可真多呀。”
“听说就算是夜里,他们还忙着国事。”
萧何听着众人的议论,又走到了一段路就到了丞相府门前,众人的议论也都停下了。
张苍先走出丞相府,点了点人数,确认二十四个都在,便领着走入丞相府内,绕过正堂走向丞相府的后院。
相较于繁忙的正堂,丞相府的后院安静许多。
程邈早就等在这里,先请着众县令落座。
知道一位穿着黑袍的年轻人走出来,众县令见到程邈与张苍恭敬的模样,他们也纷纷行礼。
在县令队伍中,行礼慢一拍地正是萧何。
因萧何见过这个青年,他就是当初那个寒冬中,买下泾阳县所有羊皮大氅的贵客。
扶苏看着众县令,道:“这寒冬天,还让你们走一趟,有劳了。”
众县令站在原地,不敢言笑,也不敢动。
张苍递上一卷书,又道:“公子,这是各县的卷宗。”
扶苏看着众人,道:“近年来,你们都很不容易,不过我让御史府的人常出去看,你们各县对闲汉的处置,还是不够严格。”
众县令面如难色。
扶苏又道:“我知道你们县没有像渭南那样有着一个大作坊,能够收纳这么多的闲汉,我也知道你们各县都不喜闲汉出门,为了不让人看见就让闲汉在家中不许出门,这样做是不好的,有些县做的很好,他们会将各县的闲汉送去敬业县劳作,大家都可以效仿之。”
程邈与张苍一左一右站在公子身侧,其实公子已很留情面了,也没有指名道姓说哪个县没做好。
站在这里的县令谁的脸最烫,多半说的就是谁。
扶苏又道:“我希望来年的闲汉能够更少。”
众县令再一次行礼。
接下来,公子扶苏又说起了各县建设的事宜。
说起河渠治水的事,来年春耕之前治水又是头等大事,若各县有困难可以寻找丞相府。
简而言之,以后丞相府的政令直达各县,各县也可向丞相府直接递交文书。
从午时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这些县令才离开。
程邈小声道:“公子还是爱惜权力的。”
第275章 团结更多的人
权力是要爱惜,也是要维护的,权力像是一把刀,要不断打磨。
张苍道:“郡县制是丞相与皇帝的心血,公子更清楚县治是多么的重要,治不好县就治不好郡,就治不好国家,若丞相府能够与这些县令绑在一起,往后办事就容易多了。”
程邈抚须又道:“是啊,公子希望他们能够团结。”
“不团结的人需要换了。”
要建设好关中就要有力气一起用,官吏必须拥护这个国家,爱民爱国,这是一切的前提。
看来支教事业还要继续,要教出一代代最好的人才建设国家。
张苍道:“丞相多半会觉得以前的公子实在是想要在丞相府集权,现如今将丞相府与各县的县令绑在一起,公子的集权更进一步了。”
程邈反问道:“丞相不喜吗?”
张苍道:“丞相自然是希望公子越来越好。”
两人达成了共识走回了丞相府。
萧何从咸阳回到泾阳县时,已是深夜。
刘肥正在县府内看着书,见到人回来了,便上前道:“萧叔。”
萧何道:“还不休息?”
“我想多看会儿书。”
听刘肥回话,萧何看到桌案上的油灯与案上的书卷。
刘肥又道:“曹参叔准备了面。”
萧何重新坐下来,看着曹参将一碗面端来。
今天各县的县令都被请去了丞相府,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各县都十分关心,再看萧何的神色,刘肥觉得莫不是坏事?
萧何道:“早些休息吧。”
刘肥行礼道:“是。”
等刘肥与曹参都离开之后,萧何这才拿出一卷书,给北方的大军筹集粮草,这件事渭北接了下来。
而为洛邑修建河道,提供人手与工匠的事被渭南接下了。
还有修缮南山的驰道以及南郡的驰道被其余几个县县令接下。
再者是陈仓各县还要时常与陇西走动,来年要继续垦荒。
萧何独坐在县府的正堂内,也不知是何时辰了,外面的天色已有了些许亮光,该是天快要亮了,闭上眼就会想起那天寒冬时,那个青年与他的交谈。
直到在丞相府见到公子扶苏,只因三年前在冬天看到的那张脸,至今没有任何的区别,一模一样。
萧何闭眼小憩了片刻,睁开眼时,才看到昨晚端来的面一口没吃,已放凉了。
乌伯拿起碗道:“我再做一碗。”
“不用了,热一热就能吃。”
乌伯道:“今天县里没有什么事,其他的事老汉与曹县丞都能顾着,你还是再睡会儿。”
萧何却坐起身子,道:“昨天,丞相府下令了,我有事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