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马童来到了关中,他腰间配着青铜剑,骑在战马上朝着潼关而去,再去咸阳复命。
来到潼关城前,吕马童要了一碗豆腐,再要了一张饼。
豆腐脑入口,吕马童又看到了一群学子,聚在一起,听到他们的言语,似乎这群学子要在郑国渠边立碑,将以前开挖郑国渠的人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吕马童三两口将碗中的豆腐与饼吃完,在潼关休息了一晚。
翌日,吕马童就去了咸阳。
二月,天还有些冷,田地里已有不少人在劳作了。
在道路的两侧是大片的平原,平原上被分成一片片田地,田地里还有人在劳作,今年的关中农忙就要开始了。
从早晨赶马到咸阳已是午时,吕马童到了城墙翻身下马,向守军递交了自己的验传。
守备将军知道了吕马童的成都郡都尉身份,当即放行让人入城。
从热闹的咸阳城街市走过,吕马童看到了宫门,在守备将军的引路下进入宫门,一路来到了太尉府。
如今的太尉是蒙恬,执掌天下兵马,各地将士归乡,减少戍卒的大事就是太尉蒙恬在主持。
验传放到了蒙恬桌边。
吕马童抱拳行礼,余光注意到太尉正在看着一卷书。
良久,大抵是半刻时辰,蒙恬终于写完了一道文书,让人送下去,而后拿起吕马童的验传,道:“成都郡的都尉。”
“成都郡都尉吕马童,见过太尉。”
蒙恬沉声道:“这些年奔波蜀中与桂林郡两地,辛劳了。”
“末将职责所在。”
蒙恬又道:“西北边军需要将领,你走一趟吧。”
吕马童道:“末将领命。”
蒙恬又道:“赴任不急,等过了农忙时节再去也不迟。”
“末将当即就能奔赴西北,不用休息。”
听到对方的话,蒙恬抬首道:“好,即刻就去赴任,不得延误。”
“是。”
吕马童高声回应,就快步离开太尉府,如今匈奴已灭,中原各地多半近十余年不会有战事,而西北还有西域诸国。
或许西北还会有战事,机会难得,吕马童怎会放过。
蒙恬还坐在太尉府内,又拿起一卷南方送来的卷宗,又道:“章台宫可有消息送来。”
“皇帝正在与右相商议南方的事,说是太尉随时可以觐见。”
蒙恬站起身出了太尉府就走向了章台宫。
自蒙武老将军过世,王贲告老之后,秦廷终于有一位年轻些的太尉了虽说五十余岁,但五十余岁的男子也正值壮年。
章台宫内,扶苏正在与右相,陈平商议着安抚南方的事宜。
扶苏常常牵挂南方,这与父皇的想法是一样,好不容易的稳定的南方,不能再出乱子。
深知自己新帝即位,恐南方的两位大将军动摇,但如今的南方又离不开屠雎与赵佗,要是这两人不在南方了,换一个人驻守,不一定能够镇得住。
陈平的话语刚说完,扶苏见到了站在殿外的蒙恬,便道:“让太尉入殿。”
有内侍将太尉请入了大殿内。
除了廷议或有必要时,扶苏会坐在皇位上。
平时,扶苏都站在殿内,与群臣走得近一些。
这大抵是长年处置国事以来的习惯,皇帝早已习惯了这么与臣子谈话。
扶苏看着众人道:“按照右相的想法,朕还需要派更多的官吏去南方,将两位大将军权力分散。”
冯去疾行礼道:“正是。”
“陈平,你觉得朕如今不该请两位大将军回咸阳吗?”
陈平道:“臣以为可以将两位大将军的子嗣都请入关中,世人皆知潼关有着天下最好的学识,让他们的孩子来关中读书。”
陈平到底是陈平,他的每一个计谋都带着人性的底线,让别人的孩子来关中,说是读书,实则是为人质。
陈平又道:“臣还知道,屠雎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赵佗有一弟,一儿一女。”
如今陈平任职行人司正,掌握外交与情报,不得不说这人还真是称职,右相的眼光确实很独道,一眼就看出了此人的长处。
扶苏道:“太尉如何以为?”
蒙恬道:“末将,附议。”
显然,蒙恬说出这话是有间隔的,似乎本想反对,但又咽了回去。
再看眼前三人,扶苏道:“那就按照陈平的意思去办,此事若办得不好,南方一旦有乱……”
陈平道:“皇帝可将臣放到南方,在两位大将军面前,自缢谢罪。”
扶苏尴尬一笑,道:“也不用自缢谢罪。”
陈平的脸色稍稍一松,却听皇帝的话语又传来。
“若有意外,就去南方守一辈子。”
“是。”
扶苏又道:“好了,右相与太尉且留下,朕还有要事相商。”
陈平十分识相的行礼道:“臣告退。”
章台宫内,扶苏看着蒙恬与右相,又问起了如今的各地将领与赋税,律法之事。
哪怕是没有登基之前,扶苏在帮助父皇主持国事时,就觉得这是两个老大难的问题。
国家需要向更文明的方向转身,蜀地的雅安正在与羌人走动,这是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好开头。
而后,扶苏要在河西走廊开屯田制。
对太尉与右相,扶苏说的只有这么多。
而当太尉与右相都得到了旨意离开之后,扶苏走到章台宫的大殿前,阴沉沉的天空还下着雨,今年的雨水来得早,持续的也比往年更久,倒是雨量不大。
早春的雨水还是有些凉,扶苏心中思量着,身为这个国家的皇帝,扶苏定下了维护一统,为民而治,以民本与维护一统为核心的治国方向。
扶苏与蒙恬,右相说了建设屯田制与开禁互市的要事。
第291章 皇帝是一份工作
但心里也有,没告知他们的话。
外面的雨势大了许多,雨声也更喧嚣了,站在大殿檐下的扶苏内心里却无比的平静。
没有与右相说的是……身为皇帝,他扶苏要废除丞相制。
也没对蒙恬说以后要削弱太尉职权,分权给各路将领,如此可以达成对兵权上的更进一步的集权。
其次,扶苏也还未对群臣说以后要加设监察制,在秦制的基础上增设类似刺史的官职,往各地增加更多的官吏。
雨势忽大忽小,等雨停,扶苏这才回到高泉宫。
高泉宫内,夫人又有了身孕,王婆婆依旧照顾着夫人的起居。
扶苏回到高泉宫,与妻子看着衡从北方送来的书信,听着妻子说她希望这一次是个女儿。
今天,田安又做了包子吃,这一次是猪肉包子。
猪是田安托人在外面养的,猪也是用公子曾说过的方式养的。
夫人吃着素包子,扶苏吃着猪肉包子。
见妻子小心翼翼吃了一些带着肉汁的包子皮,她细细品尝着道:“好吃。”
扶苏道:“好吃就好,往后把做法告知潼关的人们。”
田安颔首,就去吩咐。
新帝即位之后,依旧住在高泉宫,咸阳宫的宫殿这么多,皇帝喜欢住哪个宫殿都可以。
高泉宫是新帝自小住到大的,自然要继续住着。
田安走到高泉宫外,拿出一张纸交给这个内侍吩咐道:“交给渭南郡守司马欣。”
内侍收到吩咐去办事。
不论公子是少年时,还是如今,在田安看来,公子成了皇帝也如当初一样,吃饭是一件大事。
皇帝希望人们能够吃得更好,让秦人的吃食能够更丰盛,让秦人的孩子能够吃的更健壮,让人们家中多一两道菜肴,这当然是造福后世了。
高泉宫内,扶苏写了一卷书信交给了正在三川郡游玩的父皇。
到了三月,父皇的回信才送来。
这天的廷议上,在扶苏的提前授意下,廷尉冯劫站出来说出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他提议废除肉刑。
此事,是扶苏提前向父皇送去书信说起的,甚至扶苏怀疑父皇与老师一定商议过。
也不知父皇与老师是如何想的,但父皇愿意退让一步,将延续秦数百年的肉刑废除,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冯劫的话语一出,章台宫大殿内顿时有了很多议论声,这些议论声很低且很密集。
扶苏坐在皇位上,看着群臣议论,张苍还是老样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这天大的事与他无关。
程邈闭着眼没动,好似睡着了,若是听到皇帝的话,他多半会立即醒来,几乎是本能反应了。
右相冯去疾站出来,首先同意了这个要求。
而余下的群臣没有人提反对意见。
接下来,廷议就是有关南方的事。
陈平站在群臣之中,心中暗想不论是太尉还是右相,还是丞相府的众人,他们都在按照皇帝的想法行事。
不如说是皇帝在群臣心中的地位很高,并且拥戴皇帝。
以至于这个说法一出来,就没人反对,好似大家都提前商量好的,皇帝点头他们就附和,皇帝反对,他们也反对。
这位皇帝依旧在集权,不仅仅是表面,更是在于人心的信任。
尽管大家都在丞相府过得很忙碌,也会叫苦不迭,说着不想在丞相府任职了,想要告老还乡但他们总是一边抱怨,行事很负责。
程邈站出朝班,行礼道:“臣请命增设丞相府的任职文吏。”
张苍站出朝班道:“臣附议。”
为此,廷议内的群臣又开始讨论了起来,最后这件事被定在了三百人,现如今丞相府任职的文吏一共有九十五人。
扩充到三百人,这丞相府还要扩建,不然坐不下这么多人。
这秦廷中,丞相府的人别看距离皇帝与丞相最近,但近些年来,丞相府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熬夜是常事,有时一年到头都看不到休沐的时候。
为此,张苍还提议要年轻人,五十岁以上的人不要。
众人又讨论起了人手问题,人手从哪里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