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313节

  扶苏看着乱糟糟的廷议,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也在互相讨价还价。

  放在别人眼中,或许会觉得这场廷议很吵很闹。

  但在扶苏看来,众人各抒己见,能够将各自的方略拿出来讨论,这场廷议别开生面,十分有活力。

  直到皇帝离开大殿,群臣还在争论着。

  扶苏走向章台宫的后殿,知道他们商议个一两个时辰也不会有结果,便一路走着对一旁的田安吩咐道:“让人送一些吃食给他们。”

  “是。”

  扶苏来到后殿,这里是父皇曾居住过的地方,低声道:“其实父皇早就厌倦了咸阳的生活,这一次出去多半也不会再来了。”

  田安低声道:“这里一直保持着原样。”

  扶苏看到案上与地面的灰尘,多半是很久没人来过了,离开之后又让人关上门。

  因忙于国事,今年的农礼在咸阳宫内举行了,扶苏来到了极庙又道:“朕的弟弟们在雍城住得如何?”

  田安回道:“黑伯都照顾得很好。”

  扶苏道:“近来可有人说过封王之事?”

  “没人敢说。”

  分封废了就废了,大不了治理国家累一些,增设官吏更多一些。

  扶苏问道:“太学府如今年满二十,且军役满两年的人都记录下来,让王馀带来。”

  田安行礼道:“王夫子很早就想来觐见了。”

  扶苏道:“明日就让他来一趟。”

  “这就去吩咐。”

  丞相府的文吏要从太学府挑选,国家需要大量的预备官吏以及大量的相关人才。

  因此,知识的传播一定要广,且传播的权力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如此才能养出需要的人才。

  太学府就是一个储备站,在那里被记录的学子,都是出类拔萃的。

  论能力……扶苏想要善于学习且勤奋的学子。

  直到下午时,章台宫内正在争论的群臣这才各自散去。

  之后正在极庙的扶苏又看到了蒙恬递来的文书,屯田实边之策交由武威县县令娄敬主持,由守备大将军涉间安排将士垦田。

  这是农忙时节的大事,要在耕种时节开始前就送去河西走廊,不然会耽误耕种的农事,扶苏看罢就让人送去了北方。

  即位有三个月了,扶苏穿着一身黑袍站在历代秦王的牌位前沉默不言,皇帝是一个治理国家的职位,扶苏更愿意将它当作一份工作来看待。

第292章 全年无休

  极庙内,扶苏看着历代秦王牌位前的香火燃起,在此地多站了片刻,这才前往章台宫。

  此刻的章台宫很忙碌,有内侍将一卷卷的文书送到了章台宫,也有工匠正在改造章台宫的窗户,因公子觉得章台宫的窗太小,想要大殿内更亮堂一些,照入大殿的阳光越多,殿内也能更温暖。

  工匠们见到皇帝来了纷纷行礼,皇帝走入安静的大殿,而后坐在皇位上。

  皇帝就这么开始翻阅近来的文书。

  见工匠们还站在原地不敢动,田安让工匠接着改窗户。

  众人起初还有些小心生怕打扰皇帝看文书,但在大常侍田安的几次示意下。

  他们才继续修窗户,甚至木锤敲打着窗框发出响动时,皇帝还在专心的看着文书,这些嘈杂哪怕是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不会影响正在处置国事的皇帝。

  章台宫的工匠便都放松了下来,心中讶异皇帝的专注。

  当窗户被几次扩大之后,带着新鲜空气的风也在一阵又一阵的吹入大殿内,吹得皇帝面前的卷宗书页被翻页,纸张在微风中抖动着。

  当清新的空气吹入大殿,让殿内的内侍们也都不自觉提起了精神。

  其间,还有大臣时而前来汇报国事。

  直到黄昏时分,工匠们都回去了,皇帝坐在大殿内处理着国事。

  之后的一些时日,皇帝每天的生活都是早晨廷议,廷议结束之后会回高泉宫用饭,小憩片刻。

  午后的小憩是皇帝近来雷打不动的事,不论什么天气,若无必要之事,皇帝的这个习惯始终保持着。

  午后小憩结束,皇帝就会回到章台宫继续处理国事。

  从去年至今,秦廷的群臣体验了全年无休的工作,接连两年群臣没有休息过一天,哪怕是休息,也是有人生病了实在没办法休养三两天,甚至一些小病小痛,还要咬着牙继续坐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他们自己的工作。

  因年轻的皇帝有着旺盛的精力,对皇帝而言治理国家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治国是皇帝的爱好。

  关中又下了一场大雨,章台宫的窗户终于被改好了,这窗户看起来更大更高,保持大殿内的空气流通,并且保持光照。

  以前还有些阴冷的章台宫大殿,如今竟觉得温暖了几分。

  皇帝的生活很简单,简单得有些匪夷所思。

  咸阳宫的其余殿宇都被封存了起来,皇帝的日常行程多数都是在高泉宫与章台宫之间,偶尔会去西苑走走,其余时间皇帝并不会去别处。

  有时在章台宫从午后一直到深夜,就连晚上的饭食都是夫人亲自端来章台宫与皇帝一起用饭的。

  雷声隆隆在天际炸响,正值农忙耕种的时节,关中终于迎来了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场雷雨。

  乌云厚重的天空中,一道雷光闪过,接着就是刺耳的雷声传来。

  太尉蒙恬来到章台宫前准备告知内侍他要觐见。

  田安道:“太尉入殿即可,不用通禀。”

  蒙恬颔首脱下鞋履走入大殿内,这章台宫还是老样子,除了窗户更大了一些,也没有别的变化,其余各处都保持着原样。

  见到是蒙恬来了,扶苏道:“昨天从终南山送来了一些好茶叶,给太尉赐茶。”

  有内侍将热水倒入茶碗中,而后端给了太尉。

  茶水端到了面前,茶香随着自己的呼吸传来,这茶香确实很不错,端着碗饮了一口,有一些茶叶特有的涩味。

  蒙恬回道:“末将平日不喜用茶叶,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扶苏道:“回去时太尉可带一些去,平时可以多尝尝。”

  面对皇帝亲和的笑容,蒙恬板着脸依旧恭敬,他心中深知眼前坐在皇位上的是皇帝,公子也不是当年的公子,不可放松,更不能怠慢。

  扶苏道:“朕还想将各地进献的茶叶送去丞相府,让他们都尝尝,在丞相府当值困顿之时,饮一碗茶可提神。”

  蒙恬将碗中余下的茶水一饮而尽,将碗交给了边上的内侍,拿出一卷书又道:“禀皇帝,今年边关二十万将士已归乡,中原各地三十二郡兵马十六万人已归户籍。”

  卷宗从内侍手中递到了面前,扶苏拿起卷宗,打开看着洋洋洒洒的记录。

  起初这天下是没有郡县的,但始皇帝决定书同文字,器械一量,将六国的国土分为近千个县三十个郡,算上关中与陇西一共四十八个郡,若算上云中与河西走廊该是五十个郡。

  因其中增设了岭南三郡,以及增设江胡与河间等郡,大秦的郡县准确来说,已有五十郡。

  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湘南一带正在缓缓恢复元气,这十年间人口已有了明显的好转。

  国家要建设,需要劳动力与生产力,因此对扶苏而言裁撤各地驻守的秦军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太尉主持下的关中兵马,绝大部分力量依旧集结在关中,也就是章邯麾下,还有北方长城的大军。

  扶苏看罢这卷卷宗,吩咐道:“送去丞相府归档入库。”

  蒙恬行礼道:“臣领命。”

  听到话语,扶苏目光看着余下的文书,裁撤兵士的事算是完成了,但大秦的军役依旧在继续,只要有人口与壮劳力,不愁没有兵马。

  河西走廊是一个屯田的好地方,屯田之策交由韩信与娄敬共同主持,河西走廊大军兵权还在涉间手中。

  章邯曾上奏说过,涉间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西北的边军在涉间手中不会有问题。

  扶苏是信得过章邯的,只是想要多看看韩信近来如何了,文书中所写的只有一页纸,其中所写也都是牧马之事。

  但在韩信的文书中,扶苏倒是看见了另外一件事,时隔多年,韩信才再一次见到乌氏倮。

  今年开春时节,乌氏倮就带着一千战马来到了河西走廊,并且在祁连山的雪山下一起饮酒。

  蒙恬刚走不久,右相冯去疾便快步来到章台宫前。

  被请入殿内,冯去疾禀报道:“赵佗大将军与屠雎大将军来信了。”

  田安接过冯去疾递来的两卷书,放在了皇帝的案前。

  扶苏揭开其上封蜡,解开绑着的绳子,一边看着其中内容,一边又道:“他们答应将子嗣送来潼关读书。”

  冯去疾行礼道:“如此甚好。”

  扶苏饮下一口茶水道:“此事是陈平派去的说客办成的?”

  冯去疾回道:“其实陈平也没有派去说客,只是派人去了两位大将军的家中告慰,而后与他们的家眷书信一份,让他们的家眷送书信去了南方。”

  陈平还是利用了人们的亲情,并且去告慰两位大将军的家眷,多少有些威胁之意。

  但这确实是陈平的作风。

  扶苏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罢书信又缓缓合上,这两位大将军将来一定要召回,并且还要赏赐其荣华与富贵。

  想要南方安定还要派去更多的官吏,直到南方彻底被官吏控制,也就架空了赵佗与屠雎的兵权。

  扶苏相信他们在南方这么多年,他们对大秦依旧是忠诚的。

  因此往南方增派官吏的事可以提前安排了,以往这种事都是丞相在安排,自六国变法以来不论是张仪,还是李斯,他们身为丞相,其权力太大了。

  但若没有丞相,扶苏又觉得秦廷的职权划分又不够精细。

  再退而求其次,哪怕是划分得再精细,遇到一些怠慢的官吏,该耽误的事,还是会耽误的。

  这就像是两千年来无法解决的矛盾,这还能怎么办?

  扶苏只能尽可能让这天下好一些,哪怕是让人们能多读一些书,让人们的碗中多一些菜,也是好的。

  见皇帝放下了两卷书信,冯去疾又道:“臣会挑选夫子教导两位大将军的子嗣,书信送出时他们的子嗣也在路上了,再有两天就能到潼关。”

  扶苏道:“去潼关书舍读书。”

  “是。”

  冯去疾刚走,张苍便来禀报,说的是都水长禄的事,今年的春耕都水长打算在长城外的辽河平原种两千顷粮食。

  长城外的土地没有归属,如果都水长种出了粮食,那么秦军自然有权力保护粮食,顺便保护土地。

  换言之,只要是在无主的土地上种出了大秦的粮食,那么秦军就有正义的理由保护粮食。

  而保护粮田的人,正是皇帝的弟弟公子高。

  扶苏听罢张苍的解释,又问询了张苍的看法。

  张苍觉得现在还不宜与夫馀国起冲突,近来在公子高的查问下,夫馀国在东北的深山之中,其部落依旧以渔猎为生,只要秦军不冒进,不会有冲突。

  当然了最好是不要用冲突,扶苏准许了都水长的事,并且给了回复盖印之后,就给了都水长开拓田地之权。

  都水长也没有上来就大规模地垦田,只是用一部分土地尝试,也没有开挖河渠,只是种在了辽河边。

  张苍离开章台宫时,雷雨已停了,乌云散去之后还能见到通红的夕阳。

  夕阳的光是金色的,照入章台宫内显得原本就显贵的宫殿也金灿灿,尤其是殿内的诸多金器,也在夕阳下发光。

  直到天色入夜,扶苏披上外袍走出章台宫,下午时来了一场雷雨,现如今的地面还是湿漉漉的。

首节 上一节 313/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