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199节

  “因为兄长……比较不循规蹈矩。”

  “那也不至于狂得没边到这种程度。”

  “那到时候,是否会有一些比较敏感的暗流涌动?”宋策在意的是这一点。

  “你说的是孙谦吧?”

  “不仅如此,还有我们宋家。”

  宋策主要是想知道,宋时安到底有没有计划,就像是先前孙司徒诞辰时,憋出的大的。

  宋家人,已经有点宋时安ptsd了。

  “那可是陛下做东,谁敢放肆呢。”宋时安安打趣的同时,也承诺道,“哥哥我啊,过去就喝喝小酒,看看美女跳舞。”

  宋策松懈了一口气。

  臭小子,你防你哥呢?

  “不过我还有些事情要请教哥哥。”

  作为十六岁的小年轻,大虞这一届最年轻的进士,宋策对于接下来的大场面有些紧张:“届时,我应当如何?”

  “准备好一套潇洒的袍子便可。”

  “此举是?”宋策不解。

  “到时候进皇宫,说不定会见到你未来的老婆,第一眼给她的形象当然要好。”

  “……”宋策有些微妙的抿了抿嘴,“兄长,我在认真请教。”

  “这就是兄长能够教给你最多的东西了。”宋时安坐在床上,郑重其事道,“女人对于初见,记忆会很深刻。日后哪怕吵架了,想起曾经你的英俊美好,都会忍不住的原谅。”

  “兄长……”

  “你到时候喝酒别过量,不然会闹笑话。”

  “我说……”

  “当然,你可以装醉。正所谓,男人三分醉,演的你流……”

  被持续打断说话的宋策,终于难以忍受。突然的,他开口道:“魄女就是心月。”

  “……”

  宋时安愣住了。

  “月轮无光之处,被称魄。”

  宋策盯着宋时安的眼睛,严肃道。

  坐在床上,双手抱在胸前,看着这个弟弟,宋时安沉默半晌后,抬起了手指:“你玩不起。”

  ………

  皇宫,后花园。

  皇帝走在前面,陈宝弓着腰,跟在身旁。并且,笑着道:“所有进士的金帖已经发出,所有进士的籍贯,家世,婚配,还有任职也都已整理出来,不知陛下何时想看……”

  突然的,皇帝停下了脚步。

  陈宝也旋即停下。

  “琼林宴,朕不想去了。”

  这几个字,直接就把陈宝搞蒙逼。

  太任性了吧!

  “朕不想看到那个宋时安。”

  说下这句话后,皇帝随意道:“让晋王和吴王,替朕主持琼林宴吧。”

第173章 盛安事传大齐

  宋时安成为状元,踩着陈可夫登马游街,且状元的范文流出的那一刻,一支往来南北的商队,便从京兆出发,片刻不停,持续接力,一直北上,直到南朔郡,赤水河以南,将一只信筒,交于了河畔的船夫。

  一昼一夜,共计八百里加急,将这又送到了大齐都城,乐阳皇宫之中。

  在大殿之上,姬渊靠着龙椅而坐。

  紫宸殿金砖墁地的九丈开间里,一位约摸五十不到的男人,身着玄色官袍,腰间玉带嵌的七方青玉板冷硬如铁,恰似他绷紧的下颌线。

  齐国丞相,姬弘。

  姬渊稍稍抬手,便有人为他设座。

  “谢陛下。”

  姬弘坐上后,身旁的太监便将这几份‘情报’双手呈到他的面前。

  “弘卿,一张一张的看。”姬渊说道。

  这些情报承载的信息量太大,需要慢慢的接受。

  或者说,一件事一件事的来讨论。

  第一份,是从宋时安出狱为结束,往前一个月内,虞国都城所发生的一切。

  魏忤生回城,吴王率百官迎接。

  盛安城中辎重军械,源源不断的运输,驰援北凉。

  宋时安一回城,就被送进监狱,和他爹一起坐牢。

  北凉二人组共通认罪,持续关押,直至科举。

  科举结束,宋时安双科甲等第一,新晋状元,踩着二品大员登马。

  “多数的事情,都与那个宋时安有关。”姬弘平和道,“或者说,全部都是他的事情。”

  “朕先前就说过,在盛安的探子,凡是军机大事,事无巨细的通报于乐阳。”姬渊道,“而这样看来,自朔风之战后,他盛安的一切,都是围绕那俩人展开。”

  “那魏烨,也是老迈昏聩了。”

  根据此情报,姬弘锐评道:“此时魏忤生有兵权,有丁亩,更有声望,不说直接立为储君,稍作铺陈,将其以储君之姿奖赏、培养。等他死后,这魏忤生必定成为我大齐劲敌。”

  听到这个,姬渊笑了:“弘卿对于那魏烨还不够了解。”

  “请陛下赐教。”姬弘道。

  “魏烨继位之后,武,南征北战,巩固疆土。文,首开科举,创历史先河。比谁都急切,比谁都敬业。”姬渊直接点破道,“而越求实的人,心中越慕虚。”

  “他这是怕这个先前冷落过的儿子,死后给他恶谥。”姬弘也反应过来,他还真是这种人。

  “这可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姬渊嘴上这样说的时候,也代入了自己。

  然后发现,倘若是自己,也会这样做。

  祖宗基业固然重要。

  可我这大半生的拼搏,难道要让儿子抹黑胡说?

  到时候修出来流传后世的史书,全然是曲解,埋没,以及阴阳?

  不可能。

  “那这宋时安,是真的被要推出来了。”

  而对于这个后生,关于他的这些新闻,姬弘给予了总结。

  “就知道弘卿会这样说。”姬渊对于丞相的反应毫不意外,并说道,“后面,是他的辞赋和策论。”

  “就算真的有才能,在外面打了一年仗,科考前一直都在牢里,怎可能双科甲等第一?”

  姬弘觉得这太刻意了。

  但姬渊只是浅笑。

  他,继续的看。

  将这一篇《洛神赋》全部看完,期间针对内容,表情由舒展转变成失落。而在结束后,又因为宋时安此人,变得格外凝重:“此篇能流芳千古的文章,竟是出自科考作文。这宋生,真乃妖孽。”

  他现在完全承认宋时安辞赋甲等第一的含金量。

  没得黑。

  “看下一篇。”姬渊说。

  随后,姬弘继续翻篇,看最后的策论文章。

  《国富论》。

  这三个字出来,就让他这位丞相,完全提高了专注力。

  富!

  而其文章的辛辣,狠毒,直截了当,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江南织造署’这一发明,让姬弘读着读着,便站了起来,在原地踱步,接着突然停下脚步,看向姬渊,阴狠道:“早知如此,那时在朔风就不能退兵,再死几万人,也得将此子扼杀!”

  在朔风之战无果,带着惨烈牺牲回国时,大齐一片舆论哗然。

  其中,有几个主流的观点。

  姬白觉得:陛下这次状态不好。

  潼门关拿下了,武威拿下了,赵湘也一举击溃了,怎么会被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书生逼平呢?

  肯定是咱们皇帝战争时间拉的太长,疲惫了,导致‘这次没发挥好jpg’。

  姬黑则认为:陛下先前能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潼门关能拿,那是内应干的好事。

  赵湘能赢,那纯粹是赵湘太废物。

  武威能攻下,还不是靠着粮草断绝,要是里面再多三个月粮草,那能赢?

  然后打个纯素人宋时安死了几万精兵,这才是正常水准!

  不管姬白还是姬黑,都自觉的忽略了一点——宋时安本身的实力。

  现在,姬弘知道了这家伙有实力。

  “这朔风之战,朕输的不冤吧?”姬渊打趣道。

  “陛下没有输,顶多是惨平,况且死的民夫多是虞国人。”这句话说完后,姬弘又像是自省似得,呢喃的补充道,“当然,要以统一天下为夙愿。就不能有,虞国人和齐国人的分别。”

  拿下的北凉,就是咱们的资源。

  损失的人口,就是损失了。

  “双科甲等第一,只低不高。”姬弘收回了刚才对宋时安的轻蔑,给予了有些离谱的肯定。

  都第一了,只低不高那得到哪去了?

  “弘卿,你说这科考,真的能够发掘出人才?”姬渊带着一丝好奇的问道,“我大齐,也有这样的人才吗?”

  “科考必定是能够网罗出真正人才的,但此时我们再开,太晚了。”姬弘说。

  一个新政策,它执行的前期,必定是充满阻力,且因为不安稳的状态,造成国势短暂衰退。

首节 上一节 199/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