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两人便从省城返回了乡县里,谁也不知道他俩一起结伴去了一趟省城。
匆匆数日。
第一批种植的板栗南瓜成熟了,方唯来到了育种研究所,性质品尝了一下这种南瓜的味道。
“真的很好吃,你们也尝尝。”
大家分别品尝了这种板栗南瓜,都感到眼前一亮。
这玩意口感细腻、味道香甜,应该吸引很多顾客购买。要是能再配上一些广告宣传,这种板栗南瓜的市场前景还是可以期待的。
品种没问题,接下来就是批量育种的事情。
项目进行到现在已基本结束,育种不是问题,方涛觉得自己可以写论文了。
方唯表扬了参与研究的所有人员,然后继续在大棚里育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像板栗南瓜这种作物,对于种子的需求量不大,暂时有些许的出产就够了。
接下来的时间留给了方涛等人,他们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完善论文、申报各种奖励等等。
到了明年,他打算把培育高产玉米的任务交给他们。
前些年,他与大东北那边有过短暂的合作,成功培育出来了一种高产玉米。不过他对那个品种不是很满意,而这一次他希望通过更多的品种筛选,能找到一种优秀的母本。
有了好的母本才能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这个任务可比本土化培育板栗南瓜难度大多了,希望方涛能再次成功吧。
时间匆匆。
转眼来到了中秋节。
合作社决定搞一个“迎中秋、赏花灯、猜灯谜”活动,让大家乐呵乐呵。
活动的筹备和组织交给了赵金生和郑豹等人,为了吸引社员们的参与热情,社里还购买了大量的礼品,猜中灯谜有奖。
活动当天,前来赏灯猜灯谜的社员络绎不绝,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郑豹等人制定了安全预案,将整个活动的场地拉的很大,同时还有专人维持秩序。
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灯谜一点都不难,保证大家都能拿到奖品。
社员们基本上都很守规矩,活动结束之后也能服从命令进行分流,没有造成任何的混乱。上万人的活动就怕混乱,只要大家都守规矩,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一直到人群散去,方唯等人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就看到盘莲花、阿姐还有两个孩子在清点奖品,一个个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看来今儿的收获不错。
“爸,我最厉害了,今天猜中了12条谜语。“
看到爸爸回来了,小洁笑眯眯的跑了过来。
她今天的确猜中了不少谜语,不过,大部分都是得到了别人的提示。小家伙自动忽略了这个事实,赶紧在方唯面前显摆。
盘莲花和阿姐笑得不行,今天真正厉害的是斌斌,大部分的谜语都是他猜中的。
“小宝真厉害!”
方唯哈哈大笑,也不点破女儿的小心思,夸了对方一句。
小洁高兴的跳了起来,然后才在盘莲花的催促下去洗澡睡觉。
第二天学校不上课,阿姐晚上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还有孙道人在一起度过了中秋佳节。
一年的辛劳即将到了尾声,等秋收之后就到了农闲时节。
不过社里现在的农闲和农忙划分的没那么仔细,合作社几万人,现在下地干农活只占到一小部分。由于农业机械的普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投身于别的行业。
比如像养殖业、林业、制造业等等,合作社的形态早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节后。
合作社下属的各工厂开始为秋交会做准备,辣椒酱厂、五金厂、家具公司以及电器集团公司,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产品带去羊城。
方唯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当仁不让的担任了领队,届时会和各家厂子一起去参会。
最近省里下发了通知,要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十大乡镇企业。截止目前,省里的社队企业已经全部转为了乡镇企业,大部分企业都归乡镇管理。
瑶岭合作社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继承了各大队的所有资产,以前的社队企业顺理成章的纳入到合作社的名下。
乡里看着眼红也没办法,谁让之前的社队企业有继承的主体呢?
现在谁眼红都没用,合作社旗下的电器集团公司和家具公司,一个迁到了粤地香山,一个迁到了省城,早已跳出了新林县的管辖范围。
“支书,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就等着时间一到去参会。”
匆匆数日,张楚等人向方唯作了汇报,说去参加秋交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方唯感到很满意,提前几天就带队去了羊城。
想起第一次来参会的情景,大家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现在已经算得上是熟门熟路,哪怕是位置不好的展位也能玩出花来。
辣椒酱、家具和电器都不愁卖,因为名气足够大,产品的性能质量也让人放心,开幕式之后很快就有了斩获。
只有五金厂带来的新型锁具,无人问津。
这可把范志鹏给愁坏了,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一直到展会,快结束了,五金厂才签订了一笔小订单,让方唯等人着实松了一口气。
锁具的竞争很激烈,五金厂又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不受人待见也很正常。
只不过厂里的新型锁具真的饿很不错,继第一个客户签订了一笔小订单之后,又有一个客户在经过了详细考察之后,签订了一笔大单。
这下子,五金厂彻底翻身,算是对得起社里追加的投资了。
范志鹏喜极而泣,他这段时间一直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很害怕把事情搞砸了。现如今,五金厂的产品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产品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有了出口订单,做内销都好做一些,这既是当下的现状。
方唯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了社里,各位理事还因为这事儿自掏腰包会餐了一次,主要是为了喝酒庆祝。
“去参会的情况我都说完了,你们该说说秋收的情况了吧?”
方唯被这些家伙不停的灌酒,为了照顾各位的身体,他只好转移话题暂停喝酒游戏。说实话,在这么喝下去,他不一定有事,各位理事估计都得钻桌子底下去了。
“支书,你们去参会的这段时间,社里组织了秋收工作。这一季的产量和上一季基本持平,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属于正常情况。”
赵金生笑着说了一下秋收的情况,一切正常。
第359章 打假,拒绝种植油菜
方唯也不是有多着急询问这事儿,主要是为了转移话题,免得一提外贸定单这些家伙就要碰杯。
这些人可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喝坏了哪一个都是巨大的损失。
等大家喝的差不多了,方唯主动叫停,结束了今天的聚餐。
合作社的秋收比其他乡要提前半个月到二十天,育种中心和瑶寨跟社里的秋收时间差不多,都比其他地方要早。
大家早已习惯了这个现象,包括蔬菜大棚培育作物的超常规生长周期。
在育种和农业生产这些领域,方唯就是传奇的存在,他不需要面对任何人的质疑进行解释,他定下来的事情就是规矩。
别说秋收的时间比别人早,就是合作社一年生产三季稻,别人也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什么是权威?这就是权威。
第二天。
方唯刚到办公室,就有人送来了详细的统计报表。
【南光四号】稻种的亩产平均为1600斤,与上一季基本持平。【农优82】稻种的亩产为1350斤,比上一季有些许的增加。
信息提示,【农优82】不仅达到了产量的极限,而且几年后也不存在异变的可能。
方唯对于这款粳稻杂交水稻很满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农优82】稻种在细分领域会继续称王,十年内都不可能被超越。
如果想要得到品质更好、产品更高的粳稻杂交水稻,就只能另起炉灶,重新进行筛选培育。运气好的话,几年就能成功,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要花费十数年的时间。
因此,这款稻种会存续很长时间。
接下来,合作社开始对外销售两种稻种。之前社里引入了预售机制,稻种的供应当然要优先供应缴纳定金的客户,剩下的才会公开发售。
销售的情况依然良好,尤其是【农优82】稻种的客户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大东北的客户。
可以这样说,若论影响力之大、辐射地域之广阔,【南光四号】都比不上【农优82】。
“方支书,忙着呢?”
“还好,元恩,什么事?”
方唯抬头看到邓元恩走了进来,他便放下了手里的报表,示意对方坐下说话。
“支书,运输队的车辆还是不够用,我这里有一份申请报告,申请再购入50辆大货车以及20辆冷藏车。”
邓元恩直接把手里的申请报告递给了方唯,然后自己去泡了一杯茶等着对方表态。
这两年,运输队发展的很快,目前拥有各种车辆达到了70台,业务遍及多个省份。先不说外接的运单,就是社里的运输任务都忙不完。
比如像“瑶岭花猪”的定点运输、竹器厂的各种家具和竹器的运输,辣椒酱厂的系列产品运输等等,运输量大的惊人。
随着业务的发展,队里的车辆明显不够用了,邓元恩就是为这事儿来的。
方唯接过报告扫了一眼,然后就放在了桌子上,起身去泡了两杯茶然后坐在了对方的身边。
“车辆的事情一会再说,有个事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社里决定成立单独核算的运输公司,你是想继续留在农机大队还是愿意去运输公司当经理?”
随着运输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合作社研究过这个问题,各位理事一致同意把运输队从农机大队分出来,成立新的运输公司。
方唯现在就是为新公司的成立挑选合适的管理人员,如果邓元恩愿意去运输公司当经理,那就再好不过了。
邓元恩这些年的进步很明显,农机大队在他的带领之下,成绩斐然,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不光是方唯,其他理事都对他的印象很好。
“啊?这就要拆分农机大队了?”
邓元恩面对这个消息有点难以接受,显得很茫然。
“是啊,不拆分不行了。农机大队和运输队的业务本来就没多少相关,再加上运输业务发展的很快,再置于农机大队之下就很不合适。”
方唯耐心的给对方解释了一下,这件事已成定局,不需要想太多。
邓元恩只能无奈的接受,想了一会说道:“要是让我选择,我还是愿意去运输公司。农机大队早已走上了正轨,运输公司更有挑战性。”
“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回去后就开始移交工作,然后去把运输公司的手续补全。”
方唯点点头,然后端茶送客。
邓元恩起身走到了门口,才想起来报告的事情:“支书,那申请报告怎么办?”
“你先回去吧,等运输公司正式成立之后,这份报告会得到批准的。”
方唯挥挥手,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过了一段时间,合作社所属的又一家企业挂牌成立。
运输公司的地点位于乡里,公司负责人是邓元恩。最近公司又新购买了一批车辆,实力大增,成为了全县运输行业的龙头企业。
好在这几年农机大队培养了一批驾驶人员,要不然光有车没有驾驶员可不行。
就这还不够,邓元恩又从外面聘请了一些人。外聘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各乡的农民,有家人作为担保,用着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