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孙瘸子突然开口朝一名包衣喊道,“这石板下面有几块碎银子……”
那包衣闻言,立即跑了过来,扒开几人,朝孙瘸子指的位置看去。
“狗奴才,敢骗爷爷……”包衣伸手扒拉了一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勃然大怒,抄起鞭子就要抽打孙瘸子。
却不想,赵铁山抡起手中的铁镐从身后狠狠地砸向他的脑袋。
颅骨碎裂的闷响被风雪吞没,另外几个同伴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便扑向剩下的几个包衣和汉军士卒。
“轰!轰!”城外传来两声炮响,随即便听到城墙上惊呼声不断。
“开城门!”孙瘸子抓起缴获的顺刀,刀刃上还滴着血。
几名汉奴冲进城门洞,挥动铁镐,砸开门闩,铁链哗啦啦的声响,像索命的铰链般刺耳。
——
城墙上,何寿山感到剧烈一震,随即大片大片的夯土和碎料掉落下来。
他偷偷抬头望去,明军炮兵阵地上硝烟弥漫,无数的身影在晃动,急速地准备下一轮炮击。
“万胜!”
突然,明军阵列中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数百骑兵还打马向城中奔来。
而更多的明军步卒和新华军也高举着长矛(火枪)汹涌扑来。
咋的?
就打了一轮炮,就敢抵近攻城?
而且,连云梯都没扛,准备要徒手攀爬上来?
“大人,城门被打开了……”何福探头朝城下望了一眼,立时发出凄厉的呼喊:“那些汉奴开了城!”
“狗奴才!”何寿山的刀尖发抖,“何福!立即带人去……”
话音未落,便惊恐地看到城墙上的包衣们丢下手中的兵器,纷纷往城下逃去。
“回来!……都给老子回来!”何寿山挥动着手中的腰刀,气急败坏地吼道:“明军进城,你们又能逃到何处?”
——
城门处,赵铁山被气浪掀翻在地。
新华人的火炮炸碎了城楼,燃烧的梁柱砸在雪堆里,蒸起大片白雾。
他挣扎着爬起来,正看见第一个明军骑兵冲进城门。
那是个满脸疤痕的悍将,马刀闪烁着瘆人的锋芒。
“跪地不杀!“骑兵们雷鸣般的吼声在城门洞回荡。
“军爷,快进城!”赵铁山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挥舞着手中的铁镐,嘶声大吼道:“杀鞑子!……杀光鞑子!”
那明军骑兵立时将目光锁定在他身上,嘴角露出一丝狞笑,催动马匹,高举马刀,便奔了过来。
“啊!……”赵铁山顿感不妙,转身就要逃去,但已经晚了。
刀锋借着马势,轻轻地划开了他的后颈,随着马蹄蹿出,他重重地扑倒在地,雪地上晕出一片殷红。
城门附近的汉奴见状,立时四散奔逃,往城内遁去,以期躲开即将到来的杀戮。
——
第484章 做一票更大的
午后四时的日头斜斜挂在西天,给海州卫城镀上了一层灰黄。
钟明辉踩着步梯登上城墙,砖缝里还嵌着暗红的血渍,被风吹干后凝成硬块,混着硝烟味钻进鼻腔。
每走一步,那些嵌在砖缝间的碎甲片就会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像是无数亡魂的低语。
城墙垛口旁,辽南镇总兵马得功正与几名军将笑语晏晏地交谈着,身上的山文甲沾满烟灰,却刻意保持着胸甲的光亮——那里新添了几道浅浅的刀痕,想必是他特意保留的“战功证明“。
他看见钟明辉上来,脸上的疲惫瞬间被堆起的笑容覆盖,拱手时甲胄上的铜钉叮当作响:“钟大帅!可是要来登高瞧瞧咱们的战利品?”
钟明辉朝马得功拱了拱手,顺手把呢绒大衣裹得更紧了些。
他瞥了眼城内升起的烟柱,那些烟柱在暮色里摇摇晃晃,像无数支倒插的香,“马总镇觉得,这城拿得值当?”
马得功脸上的笑僵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怎么不值当?斩首二百六十五级,俘虏九百有余,这战功报上去,洪督师少不得要给我辽南镇记一大功。”
他掰着手指头数,“光汉军八旗的家眷和奴丁就抓了数百户,男丁都剃了发的,可不是清虏的爪牙?”
“爪牙?”钟明辉俯身看着垛口下的俘虏营。
那些人挤在临时搭起的木栏里,大多面黄肌瘦,有个老汉正用破碗接过明军的施粥,手腕细得像根柴禾。
“我刚才审了几个,说是两年前被清军掳来的,男人当牛做马,女人给旗人浆洗。说到剃发,也都是被逼的。这样的人应该算不得斩获吧?”
马得功的脸色沉了沉,语气淡淡地说道:“钟大帅是不知道,这些汉奴最是没骨气!清军来的时候,他们帮着搬粮草;我们攻城的时候,他们还帮着搬石头呢!留着也是祸害,不如斩了凑数。”
“何必呢?”钟明辉有些无语。
为了凑战功,竟然要将这些可怜的汉奴当斩获!
可问题是,洪承畴认不认你们这些逆天的战绩?
人家十余万精锐兵马,在松锦一线与清虏八旗正面对决,几个月下来,获得的首级也不过千余(诸多战斗过程中因为未能彻底控制战场,导致斩首数量很少)。
而你们这些在侧后游击的二流部队,居然每战皆能斩首数百级,让那些前线拼命厮杀的各镇总兵情何以堪呀!
“钟大帅有新的想法?”马得功感觉到气氛不对,遂不动神色地转移了话题。
“是有一个想法。”钟明辉拍了拍垛口,“刚才通过对俘虏的审讯,我们获知辽阳防守极为空虚。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票更大了,将此次作战目标扩大一点。”
“辽阳?”马得功像是被烫了似的后退半步,甲胄上的护心镜晃得人眼晕,“钟大帅莫不是说笑?那可是辽东镇城,城墙高数丈,护城河宽十丈,当年熊廷弼在的时候,后金打了几年都没打下来!最后,还是靠着内应将其拿下。”
“坚城?”钟明辉笑了笑,“可这座坚城只有不到三百守军,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甚至连城墙上的火炮也被拖到了松锦前线。马总镇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天赐良机?”
马得功的手指在城砖上抠着,指甲缝里塞满了泥灰:“机会?我看是陷阱!辽阳离海州一百二十多里,距离海边更是超过两百里。这般深入内陆,咱们的船在海边接应不上。要是清军骑兵杀过来,咱们连退路都没有!”
他忽然提高了声音,“当年,阿济格就是带三千骑兵奔袭,一天一夜便跑二百里,一举将黄总兵堵在了盖州。钟大帅,你说咱们这点人,巴巴地跑到辽阳,岂不是给清虏送人头?”
“清军骑兵?”钟明辉冷笑一声,指着北边,“马总镇,你怕是还不知道吧?清虏目前不仅辽阳防守空虚,甚至就连沈阳也几乎是一座空城。奴酋皇太极几乎将国中之兵尽数抽调至松锦一线,哪里还有数千骑兵来围堵我们?”
“钟大帅,你莫要被那些俘虏给诓骗了!”马得功耐心地劝说道:“要知道,辽阳乃是辽东少有的大城,怎么可能只驻有三百兵马?而且,它距离沈阳也不过八十多里,一旦遇袭,清虏骑兵来援,一日便能奔袭而至。我们万不可贪攻冒进,重蹈昔日黄总兵的覆辙!”
钟明辉沉默了片刻。
辽南镇前任总兵黄龙行军作战素以谨慎著称,却不想数年前驱兵五千突袭海州,却意外地撞上了数百清虏骑兵,随即便被对方缠住。
经过两日激战,黄龙且战且退,好不容易退至盖州,眼看就要避入后方十几里外的熊岳堡。
却不想,清军大队骑兵来的非常快,阿济格率领三千骑兵从辽阳一昼夜便杀到了盖州,然后便将黄龙所部五千余明军给困在了当场。
毫不意外,明军守了不到一天,便立时全军崩溃,选择四下突围时,遭到清军的衔尾追杀,黄龙被斩于阵中,数千明军也近乎覆灭,仅六百余逃回熊岳。
马得功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但……
“马总镇!”钟明辉沉声说道:“我军情报人员通过对被俘的八旗汉军士卒细致审问,已经可以证实辽阳防守极为空虚。而且,我部参谋经过一番缜密推演,也得出结论,攻取辽阳当有七成把握。”
“七成把握?”马得功皱了皱眉,“这不是还有三成概率吃败仗嘛!洪督师只让我辽南镇拿下海州,伺机威胁辽阳。现如今,任务已经完成,还有几百个首级可以交差。咱们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交差?”钟明辉闻言,苦笑一声,“马总镇,海州只是清虏一座前沿据点,或者说是一座警戒哨,要论重要性的话,那是远不如辽阳。若是,我们夺取该城,无异于在清虏心窝里插了把刀。”
“这消息一旦传到松锦前线的清虏耳中,必然军心震动,士气也会受到影响,说不定就会撤兵北返,让你家洪督师趁势发起反击,给予清虏重创。”
“此举,不啻为泼天的功劳,可比海州城砍下的二百多首级大多了!”
马得功搓着手,眼神闪烁:“钟大帅,咱们真的没必要这般拼命吧?泼天的功劳谁都想领,但辽南镇数千人的性命,我们还是要顾惜的……“
钟明辉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太了解这些明军将领的思维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当年黄龙不就是因为冒进而兵败身死的吗?
还有数月前刚刚战死于松山城下的宣府总兵杨国柱,不也是想要挣得一份赫赫战功,以期洗刷曾经失陷卢象升的罪责,而意外中箭身亡。
马得功此前为宁远副将,领兵三千,驻守中后所。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在多铎带兵围攻该城时,竟然依靠火炮和火铳击退了清军的进攻,迫得清军不得不打道回府,因而积功受赏,晋升总兵之职。
本来是要去宁远履职,但新任蓟辽总督洪承畴不喜他的油滑性格,上奏兵部,改易刚刚死了老大的辽南镇。
不过,也正是这道改易的调令,倒也救了马得功的小命。
因为,同样靠着守城取得松山大捷的副将金国风调职宁远总兵,并驻守该城后,发现竟然指挥不动吴三桂的关宁军。
以至于,在崇祯十二年十月,清军大举来袭时,他只能带着三百多名心腹家丁出战,最终血战三个时辰,尽数战殒于阵中。
期间,宁远驻军竟然无一来援,坐视金国风的覆灭。
马得功赴任旅顺后,虽然也想积极整顿处于颓势之中的辽南镇,但各部将领在黄龙死后,立时各自为政,不听号令。
副将尚可喜实力最大,领着左翼三千余兵马,常驻长山、广鹿诸岛,还握有辽南镇最为齐全的水师,算的上辽南镇最大的军头。
而副将樊化龙资格最老,原本以为总兵黄龙及数名辽南镇将官阵殒于盖州,这个总镇的位置也该轮到他来坐,却不想马得功空降过来,让他为此郁郁不欢,便一直屯兵于金州卫,根本不去旅顺听调。
马得功执掌辽南镇三年来,靠着朝廷大义和粮饷分配的权利,拉拢了参将张大禄、孙兴之、游击毛成栋,好不容收拢了一千五百余兵马,勉力经营着旅顺镇城。
此番,新华人邀请辽南镇共伐海州城,而蓟辽总督也发来将令,要求他领兵北上,袭扰清虏侧翼,以分清虏兵势。
于是,不论是要遵从朝廷谕令,还是卖几分新华人薄面,尚可喜、樊化龙两人都各自出兵六百,他也点齐了八百镇兵,联合新华人东拼西凑的两千“民壮”,浩浩荡荡地杀向海州。
嗯,运气不错,海州城果然如探马所报,防守力量极为虚弱,仅一个照面,便克复此城。
按他的想法,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差不多可以交差了。
这可是深入清虏腹地百里之远,收复了这座丢弃十余年的大明故土,而且还有数百首级斩获,算是堪比当年毛大帅镇江大捷的煌煌战功了。
怎么,新华人还犹自不满足,竟然要去攻那辽阳城?
问题是,就算我想去,尚、樊两部的士卒会乖乖相随而去吗?
唉,这些海外来的“新华人“,怎么比我大明官军还要“忠勇“?——
第485章 战辽阳(一)
十月二十二日,冷冽的寒风,正沿着千山卫断墙的裂缝往里钻。
秋风卷着枯黄的草叶,在荒废的城垣间打着旋,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旷野中,两千余新华军正沿着官道铺开,藏青色(新华陆军)和深蓝色(民兵)的军服在枯黄野地里像片移动的深潭。
队伍末尾,尚可喜所部的六百余明军裹着各色各样的棉甲,缩着脖子跟在后面,马蹄踏过结霜的路面,扬起细碎的冰尘。
“扎营吧。”钟明辉转头看着新华陆军第二混成营营长周成平。
“是,专员!”周成平敬了一个军礼,随即便朝几名军官命令道:“各队扎营,严格按陆军操典执行。”
“让明军马队前出五公里,袭杀清虏探马。”
“散兵警戒半径扩大到一公里!”
“炊事班搭建灶台,烧水做饭!”
新华军的动作很快,士兵们熟练地卸下背包,工兵铲在冻土上凿出方形的灶坑,没多久便有袅袅炊烟从残垣间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