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63节

  陈容也不客气,道:“我没梁鸿那般清高,今日就占占毛君的便宜。”

  梁鸿是早年间的隐士,也曾在太学读书,家贫又性情孤僻。同样是同住一屋的人在做完饭后招呼梁鸿趁着锅灶尚热抓紧做饭,但梁鸿不愿占人便宜,竟灭掉锅灶重新燃火。

  对于清谈之人来说,此举自然高洁,但对于希望有一番作为的陈容来说,他更愿意务实一点。

  陈容也不白占便宜,他提醒毛方道:“我听到消息,陛下有诏书,要重开策论,选出合适的太学生担任雒阳周边乡里的空缺的官吏。毛君有意向吗?”

  

第119章 策试

  “我还听说,这次策论,太子殿下会亲自评选合适的官吏。”陈容继续说。

  毛方当然有意向。

  他的父亲曾为郡中百石,可惜却早早地亡故了,好在太守记得他的父亲,毛方才得以在十几岁时入太守府为小吏。

  但太守的关心也到此为止了。

  毛方年纪小,时常受太守府老资历的官吏欺负。

  可他除了忍受还能怎么办呢?

  后来,毛方大了一些,他的母亲便变卖家产,请求太守将他送到雒阳求学。

  钱到位了,太守的关心也暂时回来了,毛方这才能得到郡国的太学生名额。

  但求学的生活远没有毛方预想中的那般美好。

  太学生很多,博士却很少。

  毛方无权无势,自然是没有资格得到博士的亲自教授,他只能接受博士弟子的教导。

  可太学的风气早就坏了,博士的水平都参差不齐,更别说博士弟子了。

  对于毛方来说,想要靠着考试达到通四经的地步,不知道要花上多少年。

  他也顾不得吃饭了,拉着陈容的手,说道:“陈兄,还请细说。”

  陈容下意识地看了眼毛方的饭。

  毛方赶紧把饭推过来。

  陈容连忙拒绝,说道:“我知道的也不多,只听说是自愿报名的,通过策试的诸生会被分为甲乙两等,分别为吏。具体的想来要不了多久祭酒就会发张贴公文吧!”

  毛方赶紧道谢。

  虽然毛方自觉自己在策试上缺乏竞争力,但如今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总要试上一试。不说还有太子评选,即便是佐史,也是雒阳的佐史。

  “看来毛君也有意参加。”

  也?

  毛方看向刚过三十便已通三经的陈容,感觉压力很大。

  就在当日,太学祭酒便张贴了公文,陈容带着毛方一起报了名。

  报名回来后,毛方便有些沮丧。

  听说了太子亲自评选这则小道消息的不止是他,报名的人数超过毛方的想象。

  联想到自己的经学造诣,毛方数次叹息,再度感觉到了希望渺茫。

  陈容敏锐的觉察到了自己这位新朋友的情绪变化,鼓励道:“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策试还未开始,君岂可未战先怯?”

  毛方重重点头。

  接下来的七八日,他在陈容的帮助下狠狠背了些经典选注,然后,策试的时间到了。

  毛方一来到策试地点就发现了此次策试与往日通经考试的不同。

  只一眼他就发现了好些个身着官服佩戴印绶的郎官。

  “是太子舍人。”陈容提醒毛方道。

  然后毛方就看到陈容同其中几个人搭上了话。

  毛方这才想起,已通三经的陈容如果想要做官,就已经可以当太子舍人了。

  等到陈容与人说完话回来,毛方忍不住问出了他这些日子一直很好奇的问题:“陈兄缘何不去当太子舍人,反而要当远不如此的乡里官吏呢?”

    陈容叹息一声:“因为啊,我也想效仿关公的义举,还民以公道。”

  毛方肃然起敬。

  之后陈容与毛方挨个通过身份检查先后进入考试的房间,毛方注意到,之前看到的太子舍人也出现在了房间的前后。

  他大概明白,这些太子舍人的任务大概就是防止作弊了。

  在策试正式开始之前,毛方见到一个容貌甚伟、气质极佳的人走了进来。

  只看腰间的黑色绶带,他便知道这一位至少是六百石。

  来人拜道:“在下颍川荀彧,蒙太子殿下看重,以为太子中庶子,主持今日之策试。”

  考生们纷纷回礼。

  “此策试实乃为选拔能爱护民众之官吏,当杜绝舞弊之举。一旦有作弊者,当开革出太学,终身不得为官吏。身上携带了作弊之物者,在策试正式开始前,还有机会将作弊之物置于我身前的台上。请诸君子闭目养神。”

  在闭上眼前,毛方看到荀彧转过身,背对着众人。

  刚闭上眼没一会儿,毛方就听到了动静,大约是他旁边的人,他察觉到了人走路带过的风声……

  好一会儿,等到乱七八糟的动静消失,毛方才在荀彧的指引下睁开眼,看着台上各种各样的新奇东西,只觉得长了见识。

  但他看荀彧似乎一点都不惊讶,镇定自若,心中感慨——不愧是能得太子看重的君子啊!

  很快荀彧就宣布策试开始,荀彧当场写下第一个题目,由专门的人朗声读出来,也有早就准备好的人拿着写着题目的绢帛在房间内缓缓行走……

  记录了数个由简入深的经学问题之后,毛方发现对于最新的问题他已经不知如何解答了。

  他本要叹息自己止步于此,但忽然看到下一个问题,他猛然睁大了双眼。

  雒阳之田亩,何以种麦,何以种稻,何以种粟,何以种豆。

  紧接着……五口之家,夫妇各三十,子女三人不满十四,为赋多少。赋不足,何如?

  乡中为役先后……

  这些,他可熟了!

  毛方从来没有感谢过当初那些经年欺负他的太守府官吏,没有他们,毛方未必能对乡里这么了解。

  甚至于,在抄录完题后,他将经学的问题都先放到了一旁,先回答起了乡里的问题。

  虽说数年未接触过,但回想起来,毛方仍觉得历历在目。

  他奋笔疾书起来。

  ……

  惊讶于策试考题的绝不止毛方一个。

  袁隗获悉了考题之后,马上去太尉府找了太尉马日磾:“太子殿下所考的策试,前半还是应有之意,可后半……其题未免过于功利了。”

  另一边,雒阳城外,郑玄家中,还是那个亭子,郑玄拿着刘辩特意托蔡邕送来的考题,感慨道:“务实,务实好啊,乡里的官吏整日与民相处,若不能务实,只知空谈,要他们何用?”

  云台殿中,刘辩笑着问卢植:“卢师,我这考题定的如何?”

  卢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这后面几个问题,只怕是要沙汰多人了。”

  “崔公从弟崔寔所做的《四民月令》没看过倒也没什么,可若是连《氾胜之书》上的最基本的内容都不知晓……且就算没看过农书,只要其能了解些乡里之事,也不至于全都答不出来。”

  

第120章 牛夫人

  严格来说,刘辩考的内容并不算难。毕竟他要选出的,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

  他所针对的,主要是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以及能干出“孝经退敌”这种事的清谈之辈。

  但等到考试完成,虽然考卷还没批改完,但刘辩已经通过荀彧了解了大概情况。

  刘辩还是低估了太学生们的进步之心。

  哪怕拿出来的只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竟也吸引了许多通了两经以上的太学生的加入。

  这些人中固然有死读书之辈,却也不乏能做到学以致用的人才。

  就算他们中有人是奔着太子的名头来的,刘辩也愿意当他们是热血使然。

  然后刘辩就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他原本还想着选出来的人会不够填坑,打算宁缺毋滥。

  结果现在发现……坑位太少了。

  太学生们愿意进步,刘辩当然要支持啊!

  他遥望北方,关羽就在那个方向。

  河内郡。

  对于关羽的到来,百姓们困于乡里之间,消息闭塞,但那些曾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官吏们就不同了。

  关羽大张旗鼓地来,他们不是不清楚,关羽在来之前在雒阳干了什么事,他们也早已听说。

  这些乡里小吏们多是豪强出身,担任着那些阀阅豪族子弟们看不上的官职。

  他们能怎么办?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不反抗就算罪被查实了,也只是一家倒霉而已。一旦有谋逆之举,少则一族多则三族。

  况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反抗。

  族人不会支持他们,真正在郡县中众望所归的豪族也不会支持他们。这些传承已久的大家族子弟自有合法的官僚体系可用,不会采用他们那般拙劣的手段。

  就算是同僚,有人罪重,有人罪轻,廉洁的虽少但也不是没有。

  在儒学高度发展的现在,并不缺乏愿意恪守道德之人。

  罪轻的希望消除罪过,廉洁的更是喜闻乐见。

  所以,罪孽深重之辈除了祈盼罪行不被发现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等待盼望着关羽尽快走向阳球、王吉的结局。

  王吉是故中常侍王甫的养子,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多出众议。为沛相五年,以法杀万余人,没人敢反抗。后来王吉因朝堂斗争死于阳球之手,而阳球亦步了王吉的后尘。

  只是这些怀着不现实期盼的人并不清楚,关羽只负责搜集罪证和抓人,不负责后续的定罪和刑罚。

  这既是刘辩对于关羽的保护,也是对张温的妥协。

  而办案的关羽与复核案件的廷尉则能一前一后保证张温不做妥协。

  总体而言,面对关羽的到来,还有来自司隶校尉的部河内从事在名分上相助,河内郡是非常无力的。

  甚至河内十六县,只因关羽的到来,便有沁水、轵、野王三县县令挂印而去。

  按照此时的潜规则,人走则事消。

  面对

    此种状况,陪同关羽的马颖既兴奋又紧张。

首节 上一节 63/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