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7节

  一道同样愤怒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太后取竹杖作甚?”

  正是匆匆赶来的何皇后。

  别看董太后现在也是太后,但从法理来说,真正能制衡何皇后是已死的窦太后。

  董太后与何皇后相对并不能占据多少优势。

  

第15章 心病

  何皇后和董太后的战斗很是激烈。

  对于何皇后来说,刘辩称得上是她的逆鳞,无理尚要争上三分,更别提她现在还占着理。

  董太后也不是被吓大的,输人不输阵,根本不愿意让步。

  十常侍们同往常一样,在董太后和何皇后注意到他们时才会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且只在明面争上一争,暗地里保持着中立。

  随后故事的发展开始像往常一样,永乐宫与长秋宫的争吵分不出胜负,而在皇宫之中,只有一个人才能做出裁决。

  灵帝的头都要大了,过去,何皇后虽然也会和董太后争执,但董太后毕竟是灵帝的亲生母亲,最后往往会是何皇后退让。

  但这次,灵帝瞧着何皇后的架势,哪里有退让的意思。

  灵帝和稀泥般的各打五十大板,趁着双方都没反应过来,直接出了皇宫跑到西园散心去了。

  来到西园的灵帝心中纠结于太子的人选,这几个月,刘辩的表现他全都看在眼中,平心而论,在灵帝心中,刘辩是够格做他的太子的。而他也逐渐开始尝试让刘辩接触具体的政务。

  但今日,董太后与何皇后的冲突再次引出了他埋在心中的隐忧。

  晚上,灵帝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在张让的陪同下借着烛光逛了半个时辰的园林才有困意。

  夜里,灵帝梦见了桓帝,听到桓帝怒斥责备他——“勃海王刘悝已经被贬了,但后来却又受诛而死。现在刘悝在天上哭诉他的冤屈,皇天上帝震怒,你的罪孽已经难于挽救。”

  第二天,西园一早就传了太医,灵帝病了。

  既是风寒,也是心病。

  其实,灵帝从未见过桓帝,所谓梦见,只是日有所思罢了。

  渤海王刘悝是桓帝的弟弟,桓帝时,刘悝曾经被告谋反,因而被贬,还失去了皇位继承权。桓帝死后留下遗诏才恢复了刘悝的渤海王,若非如此,其实皇帝是轮不到灵帝刘宏来做的。

  灵帝登基后的第五年,中常侍王甫告诉灵帝刘悝密谋造反,于是灵帝亲自下诏逮捕刘悝。

  其实灵帝并不知道刘悝究竟有没有谋反,但最后的结果是刘悝及其全家都死在了狱中。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的死给灵帝敲响了警钟,以何皇后的狠毒,他很一直担心将来一旦以刘辩为太子,会出现兄弟阋于墙的境况,到时候刘协会重蹈渤海王刘悝的覆辙。甚至于,灵帝最恐惧的是,一旦他身有不测,董太后只怕也……

  当刘辩从张让口中得知灵帝病了时已经是下午了,当时他正在东观读书。

  张让带来了去西园的车驾,这倒没什么,让刘辩惊讶的是,车里还坐着刘协。

  张让说:“陛下本来不愿意让两位殿下去西园。只是如今永乐宫与长秋宫都正在气头上,陛下又感了风寒,不好调节两宫恩怨,只能由二位殿下各自去安抚了。晚些时候到

    西园,切记不可到陛下榻前,以免过了病气。”

  说完,张让向赶车的小黄门交待一声,就出了马车,带着随侍的郭直去坐了另一辆车,只留下刘辩与刘协二人。

  刘协少而聪慧,虽然才七(虚)岁,但他已经能隐约明白永乐宫与长秋宫关系不佳的原因。他一脸怯生生地看着刘辩,好似刘辩会对他不利一样。

  刘辩也觉得彼此的关系有点尴尬,他入宫四五個月,与刘协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像现在这样单独相处更是前所未有。

  他不知道说啥,也懒得去拉近关系,干脆闭目养神起来。一路无话,待到西园灵帝的寝宫,刘辩与刘协果然只能隔着纱帐同灵帝说话。

  灵帝先是交待了他们回去后要好好同何皇后或董太后说清楚,他的病需要静养,就不用太后和皇后亲自来看了;再劝劝太后与皇后别再互相怄气。

  刘辩试探性地询问灵帝表示他愿意留下侍疾,被灵帝直接拒绝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辩多说了这句话,在灵帝感到疲惫让刘辩与刘协离开时,灵帝告诉刘辩,他安排了张温、卢植、皇甫嵩等人在朝堂商议平凉州策,刘辩明日可以去听一听。

  回去的路上,依旧是刘辩与刘协同乘一车,半路上,刘协没忍住问道:“兄长,父皇说的平凉州策是很有意思的事吗?”

  刘辩睁开眼,看着刘协抑制不住的好奇心,想了想还是回答道:“不是很有意思,但很重要,涉及到很多很多人,需要谨慎对待。”

  “我听阿叔告诉我,祖母生气也是因为凉州,是和父皇说的平凉州策有关吗?”

  “是啊,如果有了那笔钱,可以救下很多人。”

  “噢,那我明白了,我回去一定好好劝劝祖母!”

  ……

  “兄长,我发现了!”

  “发现什么?”

  “你和阿叔说的不一样,你没阿叔说的那么坏。”

  刘辩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你阿叔的这儿有点毛病,以后他说的话你别全当真听就行,不然你会和他一样笨的。”

  回到南宫,刘辩下车时见驾车的小黄门身材雄壮,好奇地问道:“我此前没见过伱,你叫什么?”

  在刘辩的印象中,赶车可不是小黄门该干的活。

  “回殿下,臣小黄门蹇硕。”

  这就是蹇硕?历史上灵帝会在明年设立西园八校尉,蹇硕就是八校尉之首,统领八校尉及以下。

  他怎么会来驾车呢?

  半个时辰之后,刘辩与刘协在车内的所有交流都出现在了灵帝的手上。

  翌日,刘辩记得灵帝说的,他今天要去朝堂。

  朝堂是一座宫殿的名字,位于内朝的正中,是用来开朝会的地方。

  刘辩本以为自己已经来得很早了,但等他到了才知道,张温、卢植、皇甫嵩来的更早,他们正与一位刘辩未见过的大臣商讨。

  张温等人提前得到了灵帝的传信,知道刘辩的到来,并为刘辩专门留了个观赏位的坐席。

  这时,刘辩才知道那位大臣的姓名,朱儁,字公伟,现为九卿之一的太仆,是和皇甫嵩齐名的名将,二人都战功赫赫。

  

第16章 骑兵的最后一块拼图

  皇甫嵩与朱儁都是战功赫赫的将军。

  他们拿出一幅巨大的舆图,上面包含的三辅与凉州,其中,位于右扶风的陈仓被重重地标记出来。

  按照皇甫嵩的说法,一旦凉州失手,存有粮食的陈仓将会成为叛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而若是朝廷在凉州还有支点,陈仓将会作为提供粮草的稳定后方,重要性可想而知。

  归根到底,这场仗该怎么打,皇甫嵩、朱儁等人也只能提出几个大致的谋划,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根据战况实时变通。

  这时,刘辩才明白,他们的这些话,其实大部分是说给自己听的。

  之后,朱儁又提起府库中的“当胸”和“鞮瞀(dīmào)”,刘辩原以为指的是士兵的铁甲和头盔,但仔细一想,朱儁的太仆除了负责皇帝的车驾之外,其实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马政。

  果然,问了之后刘辩得知,朱儁口中的当胸和鞮瞀指的是皮质的马用甲,鞮瞀用来保护马头,当胸用来保护马的正前方。

  听着朱儁的耐心介绍,刘辩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东西。

  根据朱儁的说法,光武帝刘秀的时代,马甲搭配上高桥马鞍,再加上骑兵的铁甲与马槊,构成了著名的幽州突骑兵。高桥马鞍已经足以让人在马背上坐稳,降低了对骑兵马术的要求。

  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让骑兵如后世影视剧中常见的那样,骑兵集团冲锋,借着马匹的奔跑起来的动能化作冲击波直冲敌阵,从而直接在正面切割敌人。

  但朱儁同样表示,骑兵正面冲击并非是万能的,一旦无法完全切割敌人,被敌人的长枪包围,那么失去机动力又不能随意转向的骑兵只能任人宰割。

  当年刘秀打冀州时,就曾经率军冲阵,陷入了步兵的包围圈中,精锐骑兵死伤数千人。

  这时,刘辩终于想起他忘记的东西了——“若是高桥马鞍双边都配上马镫,是否可以让骑兵更加灵活?双脚皆有借力之处,也更容易在马上发力。”

  双马镫是骑兵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個时候骑兵用的依旧是用来辅助上马的单马镫,皇甫嵩与朱儁光是听刘辩这么一提,立刻就敏锐的意识到了双马镫的优势。

  当即就要测试一下双马镫。

  宫中就有专门养马的地方,双马镫在技术上也没啥难度,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实际上,在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革新,已经明确出现了双边马镫。

  没过多久,刘辩就看到朱儁骑在马上,很轻易地驱使着马左右转圈。

  “妙哉,妙哉,殿下一言惊醒梦中人啊!”朱儁夸赞道。

  太尉张温也上去体验了一下,下马后就下了命令,加急安装双边马镫。

  经过了这个插曲,他们再度回到朝堂,张温开始事事都要询问一下刘辩的意见。包括最关键的出

    兵凉州的总兵力。

  雒阳的中央常备兵力并不多,北军五营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部,一部七百人,其中长水营是胡人义从,七百余人,加上吏员等共四千余人。作为最精锐的中央军队,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战力十分可观。

  此前无论是何苗平息荥阳叛乱,还是皇甫郦与刘备带去支援汉阳郡傅燮的两部人马,都是以抽调的北军五营精锐为骨干,用额外的募兵填充军队。

  以整个雒阳来看,守卫的兵力还有与五营同为北军的执金吾,较之前汉权力大减,负责守卫武库和城中巡逻。

  光禄勋下辖的虎贲羽林二营负责直接护卫皇帝,所以历史上雒阳之乱时,虎贲中郎将袁术才有机会火烧南宫。

  此外,卫尉负责镇守宫城宫门、城门校尉屯兵雒阳外城门,这五支常备军队构成了雒阳的常规守备力量。

  合计有一万两千人。

  其中对外作战以北军五营为主,光禄勋下的虎贲羽林二营也曾外出作战,但次数要比北军五营少许多。刘备目前担任的骑都尉,其实属于光禄勋。

  这次征讨凉州,将以全部的北军五营人马,外加以河南尹、河内郡、河东郡的传统“三河骑士”为主的募兵合计两万;关中同样以右扶风董卓的三千常备兵马,外加京兆尹郡兵及三辅募兵合计两万。

  目前朝廷的计划是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率雒阳两万人;拜董卓为前将军,率三辅两万人。同时,以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共计四万人征讨凉州叛军。

  其他倒是没什么,只是董卓……

  对于这个名字,刘辩有天然的不信任,他前世曾看到分析,董卓是袁氏的门生,袁隗是他的举主。袁氏想要利用董卓掌控朝政,却不想尾大不掉,玩崩了。

  对于曹操这类人,刘辩愿意谨慎的重用,但董卓,刘辩着实不想重用。

  可董卓如今已经做到了右扶风,秩同太守,本人也因军功封了斄乡侯,封邑一千户。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死的。

  刘辩向张温等人询问董卓与太常袁隗的关系。

  张温虽不知道刘辩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他听着刘辩的语气,猜测刘辩似乎不希望拜董卓为前将军。

  董卓曾在张温麾下效力过,他稍作思索,很肯定地告诉刘辩:“董卓以袁氏门生自居。昔日凉州叛军袭扰三辅,臣率军平叛,董卓多有傲慢之举,当时参军孙坚建议臣以董卓立威,臣思虑再三没有准许。殿下可是另有前将军人选?”

  刘辩没想到还能从张温口中听到孙坚的名字,张温的问题给了他一个提示,他回道:“为何不以太仆为前将军?”

  太仆朱儁正在殿中,闻言顿时有些心动,他原本考虑到皇甫嵩比他更熟悉凉州,不愿与皇甫嵩争主将。但同董卓相争,他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了。

  听到刘辩的话,张温心里便有了数:史侯不太喜欢袁氏啊!

  他不敢轻视刘辩的意见,说:“原先考虑到董卓为凉州人,又于中平二年任右扶风至今,利于征讨叛军。如今看来,以朱太仆为前将军,统率三辅人马,亦无不可。”

  

第17章 出征

  征凉州的主将人选还没正式定下,作为太尉的张温在这件事上拥有仅次于皇帝的决定权。

  考虑到灵帝绝不会为了董卓而反对朱儁成为统率三辅两万兵的前将军,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大概就是这样了。

  卢植也没有反对。

  其实张温还有一个关于以董卓为前将军的理由没有说出口,那就是太常袁隗曾经上门推荐董卓。袁隗不仅出身名门,还担任过司徒,现任的太常也是九卿之首,他上门推荐,张温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他从皇帝准许刘辩过来朝堂这一举措上感觉到了某种信号,外加他对董卓也没多少好感,那就只能对不起袁隗袁次阳,再苦一苦董卓董仲颖了。

首节 上一节 7/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