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大明律,八百里加急文书,失期送达,耽搁军情,
轻则受到惩处,重则砍头流放。
而眼前大人,向来是有着心狠手辣之名的陆大人,
他们心中恐惧可想而知。
陆云逸拆开信件,瞥了他们一眼,
见他们在那里惴惴不安,便笑着开口:
“你们不用害怕,大雪是天灾,
驿站那边本官会命人去解释,安心待在这,等风雪停了后再走。”
此言一出,在场二人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道谢:
“多谢大人宽恕!”
“好了,去歇着吧,都司内吃喝管够,
若觉得待着不舒坦,就去城中逛逛,大宁城可不比以往了。”
“是!”
二人拱手告退,走出房门后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衙房内,陆云逸靠在椅背上,
拆开信件,快速阅览,
有木静荷、李景隆、徐增寿还有岳父刘思礼的信件,
上面记载了一些京中发生的大事,还有一些关心之言。
再就是左军都督府的文书,上面所写却让他脸色凝重。
当他将信件看完,眼中阴郁已经快要冒出来!
辽东与大宁修路一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最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同意,这等态度转变让人咋舌。
同样的,也侧面印证了,
京中局势真的不容乐观!
放眼朝廷,对于迁都一事,竟然全是反对!
无一人敢出言赞同,
这等情况就算是在清算逆党时,也没有出现过。
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一样,默默反抗,各部都在表达态度。
“多事之秋啊。”
陆云逸摇了摇头,拿过纸笔,
迅速书写了一封文书,喊来了门口静静站立的巩先之:
“来,派人将信件送往辽东,交给都指挥使潘大人,
另外再派一亲信之人跟随,问一问钱粮筹措了多少,
如今朝廷已经同意,何时能够动工。”
巩先之接过信件,脸色严肃:
“是,大人!”
“对了,从京中来了一些学子,
如今就在工地前沿,吩咐伍素安,让他给这些学子准备房舍,要好一些。”
“是!”
第870章 大好消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辽东都司,这里的大雪比之大宁更为猛烈。
山林中的积雪足足有一人高,树木上都挂上了白色冰霜,整个世界都白蒙蒙的。
辽阳城同样覆盖在积雪之下,
在潘敬这么多日子的努力下,城内道路有了一些改善,
虽然还是有泥沙与落雪混杂的脏污,
但有十几人不停打扫,道路没有那么泥泞,也变得好走许多。
不远处,辽东都指挥使潘敬身穿厚厚棉袄,戴着狗皮毡帽,
看着眼前一幕,心中生出了一阵满足。
经过这么久的拉锯,他这位都指挥使终于算是办成了一件事,
这也意味着,固若金汤的衙门开始松动。
他相信,假以时日,
等他扶持了足够多的亲信之后,必然会执掌大权。
这时,亲卫匆匆凑近,压低声音道:
“大人,朝廷的文书到了,大宁的陆大人也送来了信件。”
“哦?”
潘敬猛地转过身,心中的高兴情绪一下子黯淡,重重叹了口气。
他现在有些害怕听到京城与大宁的消息,
因为他拿回权力的速度太慢了,
快两个月了,他只办成了几百两银子的事,
十万两雪花纹银,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而相继到来的两份文书,必然会提及修路一事。
“唉车到山前必有路。”
潘敬在心中嘀咕一句,挥了挥手:
“回衙门。”
一行几人快步离开集市,回到了都指挥使司衙门。
衙门一如既往的死气沉沉,看不到丝毫朝气。
潘敬每一次来,都觉得不得劲。
衙房内,潘敬脱下外衣,坐在书桌后,打开两封文书查看。
第一封文书是都督府送来,
如他所料,修路之事朝廷同意了,而且还是一众朝臣力推。
潘敬心神没有任何波动,转而看向另一封来自大宁的信,
上面是一些兴奋之言,以及询问道路何时开工、钱财是否到齐之事。
另外,修路这等大事需要两个都司一众工匠、账房碰头,算明白准备工作,
大宁也在催促着约定时间。
看到这封信件,潘敬也没有隐藏心绪,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
拳头托着脑袋,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将两封信收起来,吩咐道:
“去,请佥事许大人过来。”
“是!”
亲卫迅速离开。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成可谓是难兄难弟,
同样的快速升职,同样的没有实权,
恰好二人都有共同的朋友,这让他们很是接近。
不多时,佥事许成就走了进来,站在书桌前恭敬一拜:
“拜见潘大人。”
“坐坐坐,不用客气,上茶”
许成坐了下来,亲卫也给两位大人各自端上了一杯热茶,默默退了出去。
房门关上,潘敬露出了一些疲惫,将身子靠后,感慨道:
“许大人啊,京中的文书来了,
朝廷同意辽东修路,并且调拨了十万两银子,明年年初就能送到。”
许成一下子坐直身体,面露惊喜:
“真的?”
潘敬苦笑着点了点头,将文书递了过去:
“看看吧。”
许成接过信件,迅速将其看完,而后一边摇头一边感慨:
“事情居然这么顺利?有这么多衙门支持。”
潘敬的苦笑愈发弥漫:
“现在好了,朝廷、大宁都已经做好准备,现在就差咱们了,许大人筹钱的事如何了?”
许成脸色一僵,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
“都司要出十万两?”
潘敬点了点头。
“三千两够吗。”
许成吐出了一个数字,这是他近两个月左右奔走,筹到的银子,
为此,鞋都走坏了一双。
潘敬泄气般地瘫向椅子,双目无神,嘴角生出一阵自嘲:
“三千两够干什么?先期的准备都无法完成那些大户就这么抠?”
“城中的员外商贾都跟随五大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