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07节

  整个炮台都被炸翻,城墙直接炸出一小段冒烟的凹缺口。

  这下,清兵炮手哪还敢继续放炮对轰,不是趴在炮台后面的女墙躲避,就是抛下大炮,四散奔逃。

  清军的将官想要弹压,但根本弹压不住:“稳住,都稳住!谁敢逃跑,一律杀无赦,杀无……”

  话没喊完,这厮居然也跑了,整段江防城墙都随着主将跑路,陷入到了崩溃。

  汉军水师旗舰上,两个红衣挎刀的汉军武将正在远望观察。其中一人手持望远镜,正是此次水师主将雷大彪,这家伙是湖匪出身,听名字就知道是混水上黑道起的假名。

  汉军把他收编以后,因为威望很高,也挺能打的,就给任命了个水师指挥使的军职,统辖一部水师。

  雷大彪放下望远镜,笑道:“杨兄弟,你现在可以带人推上去了,那帮没卵子的清狗已经都跑了!”

  杨芳也笑着拱手:“多谢雷指挥使了。”

  雷大彪摆摆手:“哪里的事,都是大将军的军令,咱们都是同袍,本来也该并肩作战。就是可惜了!咱现在是水军,没法跟你一块上岸,这帮清狗也太没种了,都还没打几炮就跑了。”

  杨芳不置可否,水师、陆师互不干涉,最多就是协同作战,这是大将军定下的军规。

  汉军的军饷待遇很高,士兵打了胜仗有赏,战死也给抚恤,而相应的就是军规森严,跟戚家军都有的一拼。

  聂宇也想过要把军规简化一下,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他现在是在造反,带领的军队又是清一色的文盲兵,只能用严苛的规矩来驯化士卒本能的抗拒。

  无规矩不成方圆,平时操练多流泪,战时就能少流血。

  这三句话,都被聂宇亲自写下,挂在了军营和讲武堂门前。

  很快,汉军登陆了。

  杨芳亲率本部数百贵州兵,先是快速抢占了江岸码头的滩涂地。稍微站稳脚跟以后,后续主力部队来到滩涂地集结。

  “弟兄们,随我一起夺城!”

  才集结了一千多人,杨芳觉得差不多了,迫不及待带队朝着武昌城墙冲锋。

  “杀啊!”

  “夺城,杀清狗了!”

  “大汉万胜!”

  不同声音夹杂不同方言,伴随着千人大军的冲锋。

  武昌城墙还在骚乱崩溃,因为主将逃走,清兵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有清兵看到汉军登陆,还意图组织抵抗,但压根没人听他们的。

  这些头脑清醒的清兵,眼看着大势已去,当下也管不了那么多,跟着便一起跑路。

  “别跑,都别跑了,打开城门,咱们一起投了汉军,立大功啊!”

  也不知哪个大聪明突然在乱兵中来了一句。

  卧槽对啊!反贼都要破城了,那还跑什么?

  直接投降啊!

  几个清兵回过神来,快速聚成小股,为了最快速度立下大功,干脆挥刀砍向身边溃乱的友军。

  一通厮杀下来,等冲到城门处,这股清兵已经死了一半,另外一半也是浑身沾血。

  城门口,负责顶住的清兵,早就跑没影了。

  几个活下来的清兵,冲上去就把城门缓慢推开。

  “指挥使,城门开了!”亲兵发懵提醒。

  杨芳同样也有些发懵,带兵来到城门前,就见几个清兵已经跪在地上,手上还捧着根带血的辫子(别人的血)。

  跪在最前的一个清兵高声说道:“这位将军,是我们兄弟开了城门,我们都要投降汉军!我们可以为汉军带路,带汉军去抄巡抚和布政使老爷的衙门。”

  好家伙,又是投降的带路党,还是清兵做带路党,比前面的汉阳城还牛逼。

  杨芳喝道:“头前带路!”

  一千多人的汉兵,就这么前面带路几个清兵,堂而皇之的入了城门,分出一百人控制住了西段城墙的文昌门,同时接应后续登陆的军队。

  地处望山门的总督衙门,因为那位伪清湖广总督人在襄阳,所以衙门基本空置,留下一队兵看护衙门,不要让乱兵洗劫破坏了里面的重要文书档案。

  余下的汉兵,全部沿着长街-王府口,优先控制武昌南城区。

  武昌城的整体结构比较怪,因为它是建在蛇山上的城池,黄鹤楼就在蛇山西段的山顶,而整座蛇山如同分界线,把武昌城一分为二。

  除了总督衙门在南城的望山门,这里也有长江引水分流的护城河,正好可以连通望山门。

  其余的巡抚衙门、学政衙门、布政使衙门,以及按察使衙门,全在蛇山以北的武昌北辰。

  汉军攻破了文昌门,控制住了武昌南城区,消息已经被正在黄鹤楼观察的陈望之知道。

  想不知道都不行,他是站在黄鹤楼,眼睁睁看着汉军的水师,在文昌门登陆,而后堂而皇之杀进了文昌门。

  张曾詠满脸恐惧:“藩台大人,南城丢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

  陈望之没有回答。

  问他如何是好?他怎么知道该如何是好。

  先是汉阳一天丢了,接着到现在,武昌南城也一天之内就丢了。

  好在南城没有官员,要不然他们这帮人恐怕已经成了汉军阶下囚。

  陈望之这下明白了,汉军是怎么破的汉阳城了。

  如此无赖欺负人的打法,就算让鄂辉那些武将来,都不定能守得住武昌。

  完了,一切都完了!

第168章 弃城逃跑

  陈望之想要投降,但又怕投降了也没有好下场。

  因为他太贪了,都贪到“名留青史”,连史书上有关白莲教起义都专门给这货记了一笔,记下了他对逼反百姓做出的“功绩”。

  陈望之心底已经快把鄂辉的祖宗十八代给骂了个遍,一切都怪这个新来的湖广总督,都怪这厮不顾湖北实际情况,硬要搞什么裁汰练新。

  那可是接近十万人的大军啊!

  鄂辉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裁汰了大半,剩下来的新军都还没来及编练出来,反贼倒是先打来了。这些所谓新军,真就是比新募的新兵还新,面对反贼的进攻,完全没有丝毫反抗余地。

  “藩台大人,藩台大人?”

  “够了,反贼大军已经进到南城,长江对岸又都是反贼战船,我等在这武昌已成困善之局。”

  陈望之挥手打断张曾詠,脸上带着些许疲惫说道。

  张曾詠一听这话,也有些急道:“陈藩台何出此言?我等手上还有数千精兵,反贼这才刚入城,我等完全可以倚仗蛇山布防,与反贼继续鏖战,以待援军。”

  “援军?

  陈望之笑了:“哪里来的援军?指望鄂辉那个蠢货吗?那厮什么都不懂,连反贼的实际情况都没搞明白,就敢带兵去强攻襄阳的白莲教,真当荆州的汉贼是不存在的?”

  张曾詠语气一滞,他被陈望之的语出惊人给震住了,堂堂布政使居然公开骂总督,骂的还是满人总督,难道就不怕他们这些人递折子弹刻吗?

  陈望之当然不怕,他能怕个卵子,汉军都进到武昌城了,武昌都快保不住,这几人都得跟他一样,一个也跑不了,还怕什么密折弹劾。

  “陈藩台,不等待援军,那还能怎么办?难不成藩台是要我等束手就擒,降了反贼?”

  问出这话的是一直没有开口的湖北按察使王锡琛,这家伙是去年才刚到任,补了前任按察使的缺。

  说实话,这明显不是什么肥缺,虽然是一省按察,管理全省刑狱,但湖北反贼肆虐,基本不用指望什么政绩。

  王锡琛本来存的心思也是先干着,等撑过了考评期,就立马花银子把自己调走,随便调到哪里都行,反正离反贼远远的。

  结果,这才干了一年不到,反贼就打来了,他连银子都还没捞够,人也压根来不及跑路。

  对于王锡琛话里透出的浓浓怨气,陈望之却是半点不在意,嗤笑道:“投降?为什么要投降?就在座诸位几年下来贪的银子,也就是在这大清朝,换成了别家,便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还想安稳投降?”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是眉头紧皱。

  大家伙贪银子虽然是事实,但也是大清官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你要是不贪,反而是不合群,会被同僚排挤,甚至弹劾诬陷。

  可潜规则归潜规则,真说出来了,大家伙还是要脸的,总会觉得脸上不好看。

  湖北学政吴省钦忍不住问道:“陈藩台到底想说什么?”

  陈望之淡淡说道:“千古艰难唯一死尔!”

  说罢,也顾不上身边围绕众官吏的错愕惊诧,便自顾自的下楼,连亲兵都不带了,就带了个老长随路折返藩台衙门。

  陈望之都心存死志了,其他几人纵使心里想要骂娘,这时也没了办法。

  至于让他们守城,他们能不能服众不说,守城该怎么守都不知道。说的是轻松,沿蛇山布防,可怎么布防,没有调令,擅自动兵的责任谁来担着?

  这些武昌官员商议来商议去,也没商议出个所以然来,可行之策倒是有人提出来了,但问题是没人背锅啊!

  他们又不是陈望之,陈望之好歹有总督给的临时调兵权,他们可没有。

  当天下午。

  武昌南城已被汉军基本肃清。

  江夏知县因为品级太低,再加上武昌又是省城,作为省城附郭知县,这家伙基本没啥实权和存在感,也没资格去黄鹤楼跟上司们后头拍马屁。所以一见到进城的汉军,连逃跑的想法都没有,就直接滑跪请降了。

  江夏知县主动投降,倒是协助汉军快速稳住了南城的治安秩序,同时也把武昌城的军情虚实全都出卖给了汉军。

  好歹也在武昌待了这么几年,对于武昌城的地势军防,早就如数家珍,还有鄂辉裁汰练新,出征襄阳,其中所需的粮草辎重、民夫征发,可都瞒不住这位附郭县令。

  杨芳这下晓得为啥汉阳、武昌的军防会那么脆弱了,这位新来的湖广总督干的好啊!

  裁汰老弱没什么不对,但在这种关键时刻搞裁汰老弱,把军队编制极大稀释,弄得清军直接兵力不足,指挥调动混乱不堪。

  再加上,鄂辉还软禁了惠龄和成德,这俩打仗拉跨归拉跨,但好歹也是带过兵的,知道点基本军事常识。

  把这两位软禁了,你还不留一个能用的大将坐镇,那能守住城才叫有鬼了!

  ……

  翌日。

  汉军只在南城休整一个晚上,就迫不及待动兵了。

  杨芳亲领三千步卒,准备强攻蛇山鼓楼,从这里占下黄鹤楼,攻下武昌府北城区。

  三千步卒,看着是不多,跟北城里的清军残部差不多,但已经不少了。

  汉军这次渡江东征的兵力实际不多,总共只有两个师,也就是差不多接近两万人,其中陆师一万,水师八千多。

  师级编制是今年北返荆州前刚定下,因为汉军家业已经很大了,陆师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多人,算上炮兵、辎重民大等等,杂七杂八也有六万多人,还有准备扩军的水师同样也有单独的编制。

  原来的指挥使军职,明显已经不太够用,而且部下的那么多军官将领打仗立功,总是要升迁的,不能只发财,不升官不是?

  师级编制就这么在陆军司……不,现在应该叫汉军司了,经过汉军司官员商议,又上报给大将军亲自决断,最终敲定以周朝天子六师为番号,增设新军编制为师,一师兵额约合一万人。

  汉军总编制为六师,其中陆师占了五师,分别为第一师、第二师……至第五师,未来扩军也将以此类推命名番号,而水师目前只有一师,即水师第一师,与陆师番号相互独立。

  白楠、陈有年、何顺安、徐三郎各自作为立功战将,都得到提拔升官。

  何顺安擢升为第一师的师长,算上本部在内,掌兵增至一万,对外也终于能够名正言顺自称将军了。

  白楠擢升为第二师的师长,算上本部在内,同样掌兵一万。

  陈有年提拔为第三师师长。

首节 上一节 107/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