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85节

  汉兵不给他继续思考的时间,刚刚迎上来的汉兵被震退,又有两个汉兵跟着迎了上来。

  眼见自己亲兵已经都被汉兵分割围杀,连他自己也快被完全包住,真要包住了,那他就不用走了,辰龙关失去守关主将,同样也不用再守了。

  不行,他要突围,不能再耽搁时间了。

  这些反贼,不,他们已经不是反贼,而是汉军,就这些汉兵的战力,都已经不是寻常贼寇可比,必须上奏朝廷,不能再以普通贼寇来等闲视之。

  一定,必须得出重兵,否则假以时日,汉军必成朝廷心腹大患!

  杨芳决定要逃,也不等身边的亲兵能不能跟上,抡起手里战刀,刀上已经全是豁口,杀伤力大减。那就不用砍的,改用刀背,直接抡起来砸。

  一刀竖着砸下去,顶上来的汉兵提刀抵挡。

  当!

  刀背崩出了一道豁口,那汉兵也没顶住势大力沉,被砸落坠马。

  又是一刀横着挥出,侧翼的汉兵防备不及,一下就被大力抡击,甩飞下去。

  好大的力气!

  三两下把两个阻拦的汉兵击落,杨芳直接换乘汉兵的军马,而后就朝着这几个汉兵的缺口冲了出去。

  骑兵队长这才反应过来:“快,追上去,不要跟这莽夫近战,改用弩枪!”

  “哒哒哒!”

  马上就有七个汉兵追出去,三个带着弩枪,四个提溜战刀。

  没了杨芳这主将撑着,还剩下的五个清兵,也在包围中彻底失去战斗意志,陆续放弃抵抗,跪地乞求投降保命。

  投降的五个清兵,被勒令脱去身上甲胄,武器也被收缴出去,而后押送回了大营捆绑。

  此战打的仓促,也打的稀里糊涂。

  富志那出去劝降一趟,结果引回来一队清军骑兵,关键追击的骑兵一共就八个人,这都敢追过来,他们还是头回见到这么勇武的清军。

  一问俘虏,说的话听不太懂。

  问了一圈,还是庞文才留下的伙计听出来,对方说的都是贵州方言,也能勉强听懂一些。

  经过询问,这伙清兵果然来自贵州,似乎还是一个乡里出来的子弟兵,跟着同乡的杨秀才过来平苗,也是捞个军功出身,还没打几个月,就被莫名其妙调来了辰龙关驻守。

  白楠问道:“杨秀才?哪个杨秀才?”

  俘虏贵州兵回答:“就是我们守备大人,刚刚已经抛下我们几个突围了。”

  何顺安闻言顿时怒骂道:“特娘的,亏大发了,大鱼放跑了!”

  “快!立刻让我们的骑兵追击,别让那厮跑了。”

  没啥卵用,因为杨芳已经跑远了,之前还要顾忌马力阵型,现在单人匹马,那自然是拼命抓紧跑路。

  后面七个汉兵穷追不舍,距离一点没拉近不说,还越拉越远了。

  咻!

  一发弩箭射出,杨芳虽然及时侧身,还是被射中肩膀。

  吃痛闷哼一声,愣是肩膀插着根箭,速度丝毫没慢。

  追不上,完全追不上。

  一直追到了辰龙关外,汉兵终于勒马停下,他们就来了七骑,追到关外已是极限,还得防备清军出关反包围。

  汉兵无奈,眼睁睁看着杨芳被箩筐吊上城墙,只得先退回大营报告。

  没能抓到清军守关主将,确实有些可惜,但也问题不大。

  不得不说,这清军的辰龙关守将杨芳,确实算个悍将了,一个人打三个汉兵,愣是打的一个内伤,一个坠马。

  这还是兵甲的差距太大,杨芳的大刀砍不过汉兵的不锈钢刀,所以只能用笨办法,纯粹的体力优势。

  力气是真大,猛也是真的猛。

  清军也有人才啊!

  不过,这人才如今也中箭负伤,还莽夫出关吃了这么大亏,几乎丢光了亲兵队。

  很快,白楠三人经过商议决断,把战线大营往前压,给辰龙关里的清军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短短一天,汉军前锋迅速推至辰龙关外。

  “反贼,反贼,好多的反贼!”

  辰龙关清兵都懵了,怎么将军出关一趟,回来他们就被反贼堵门了?

第134章 麻烦大了

  杨芳确实是猛将了,别人二十多岁的年纪,都还在科举路上苦熬。这家伙一次考不上,就直接跑去从军,一年就升到了守备官,纯靠打仗不要命,外加足够能打。

  不过,这也是杨芳的缺点,除了恩师杨遇春,还有提携的福康安福大帅,压根没人被他放在眼里。

  这不奇怪,就像玩游戏,开局就五杀了,后面对抗路打野来抓你,你怕是都敢一对二,上去碰一碰。

  杨芳仓皇逃回辰龙关,左肩、后背各插了一支弩箭,后背那支是汉兵不信邪,远距离补的一箭,只是穿透了铠甲,入肉不深。

  左肩上插着的才叫致命,这可是商城出品的弩枪,说是民用,可基本都是用来打鱼,动能很强,近距离下威力堪比手枪。

  得亏不是子弹,而是铁制箭头,不然能把杨芳的左肩都打烂了不可。

  没打烂,但弩箭也入肉极深,还刺穿了肩胛骨,再加上长时间骑马,辰龙关里的半吊子军医,面对这复杂伤势,压根束手无策。

  杨芳出关追八旗兵,结果被汉兵埋伏,身受重伤逃回,这堪称离谱的战报消息,快马加鞭送回了辰州府。

  姜晟人都快听傻了:“杨守备怎么会弃关不守,主动带兵出击的?”

  报信清兵回答:“当时,关外来了几个八旗兵,杨守备一开始不知情况,后来那几个八旗兵,突然开始对咱们劝降,说咱们打不赢,早降晚降都得降,还不如现在就……”

  刘君辅抬手打断,咳嗽了两声说道:“说具体内容,杨守备怎么就出关了?”

  那清兵连忙说:“那几个八旗兵骂杨守备,问杨守备有几个脑袋够砍的,敢对八旗兵射箭,还说杨守备是要叛出我大清,杨守备才是反贼。杨守备一时气不过,便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出城追击那些八旗兵,后面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了。杨守备没带着我们一起,只是回来的时候,杨守备的亲兵都没了,还身负重伤,连军中大夫都没办法救治。”

  姜晟这下差不多理清了,不是那杨芳太蠢太年轻,而是汉军用的计策太毒辣。

  用八旗兵来劝降,还反向污蔑杨芳这个没啥身份背景的汉将,说他敢袭击八旗,这是在谋叛大清啊!

  别说杨芳了,换成姜晟来守辰龙关,遇到这情况也得抓瞎。

  他是湖南巡抚,官居正二品不假(实际从二品,正二品为惯例加衔),可官衔再大,事情扯上了八旗,还是最高级的满洲八旗,全都是扯淡。

  满汉一家亲,那是哄老百姓们听得,真正入朝为官,或者但凡有些见识,都晓得这话就是在放屁。

  先皇雍正在的时候还好些,因为雍正是真想做中国的皇帝,而不只是满洲的八旗大酋长,就连地方督抚大员,也清一色改用汉官,还许了张廷玉遗诏入太庙的资格。

  就这事,还差点被乾隆这好儿子给废了,因为乾隆觉得张廷玉是汉官,没资格入满洲人的太庙。

  可以说,你做乾隆朝的官员,要是不入旗籍,那你真是给皇上他老人家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满朝汉官面对八旗满官,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姜晟沉思半晌,问道:“那些真的都是满洲八旗?”

  “不清楚,”清兵摇头说道,“但杨守备提前回来的两个亲兵,带回了一个八旗俘虏,说的一口八旗话(不标准满语),还说是什么镶白旗……”

  知道八旗的具体旗号,能说八旗的满语,看来确实是真八旗了,还是真的满洲八旗,汉八旗可不会满话。

  这下麻烦了呀!

  随手让那清兵退下,姜晟与刘君辅两个人,就这么枯坐辰州府衙。

  憋了半天,刘君辅还是搞不清楚:“满洲八旗,怎么会投降汉贼的?”

  姜晟摇头:“这谁能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汉贼手里绝对握有一支满洲旗兵,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但不管有多少,这都是八旗。稍微处置不当,就算我们能挡住汉贼,也没法与朝廷,与万岁爷和满朝的满洲部堂们交代。”

  “那就不做理会?”刘君辅试探性问道。

  姜晟再摇头:“那太消极了,朝廷要是知道,便以万岁的态度,你我丢官罢职都算轻的。”

  刘君辅皱眉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们能怎么办?”

  “……”

  姜晟不说话了,因为他同样没什么好的办法。

  和琳战死的消息,在辰州府的他们也才刚刚知道,知道的也远不如汉军详细。汉军可是知道和琳是战死,连具体细节都晓得,而姜晟他们只晓得含糊其辞的“病逝”,依靠猜测和经验主义,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

  刘君辅沉默片刻,忽然怒骂道:“都怪这杨芳,身为台拱营守备官,又是辰龙关守关主将,三军中枢,居然因为受不住挑衅,就自己带着亲兵,出关与敌浪战,还中敌埋伏,身负重伤,损我士气。”

  姜晟没有多言,只是微微叹息一声,算是也默认了刘君辅的埋怨。

  这个杨芳,还是太年轻了,换成他来坐镇辰龙关,哪会出这么大的幺蛾子,死守不出你都不会吗?

  幸好杨芳此刻不在辰州,听不到这俩埋怨的话,真要是知道了,怕是都得当场骂娘。

  这两个混蛋,说的好轻松啊!

  自己惜命不敢守辰龙关,摇人摇来了倒霉的杨芳,关键杨芳还是外省来的将官,跟本地的清兵方言不通,指挥麻烦就算了,那些辰州清军也都不怎么信任他,不怎么愿听他的号令。

  这让他怎么淡定守关?

  关外甚至还有八旗,拿着个大喇叭扰乱军心,要是不亲自出手驱赶,岂不是真得出大事?

  刘君辅问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兵马?”

  他跟姜晟,一个是湖南巡抚,一个是湖广提督,生气归生气,真要啥事不管,那真不好跟朝廷交差。

  姜晟说道:“可战之兵不足两千,都是新募乡勇,至于骑兵,姑且还有二百多骑,另有二十多条小船,三条大船……”

  说到最后,连姜晟也不好说下去了,实在太穷了,穷的叮当响。

  堂堂一省巡抚,手里才两千可战之兵,还都是新募的乡勇,骑兵更是才二百不到,其中有半数都骑的驴子。

  实在是湘西的十多万大军,负担太大了,全有湖南省都撑不住,现在湖南大半都没了,就湘西几个府的地盘,姜晟这巡抚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才两千可战之兵?”刘君辅也被震惊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是湖广提督,官秩从一品,而湖南巡抚实际官秩从二品,加侍郎衔才到正二品,按照文贵武贱的原则,他跟姜晟这巡抚也应该算平级。

  可实际不是这么论的,若是清初刚开国那会儿,提督确实权力很大,对全省军队有直接的指挥权和管辖权,而巡抚只有节制权力,节制通常就是监督,具体能不能干预指挥,全看皇帝要不要授予巡抚更大权力。

  真正能越过提督,管辖军队和行政,还得总督才有这么大的权力。

  可这种提督、巡抚互相牵制的情况,一直到乾隆终于变了,因为乾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制,搞出了“年终密考”制度。

  说人话,就是让各地督抚每三年大考核以外,可以额外的给皇帝上折子打小报告,汇报省内官员,包括提督这最高军事长官在内,一切不法违规事项。

  好家伙,巡抚拿到了这个权力,那还得了?

  自此开始,提督名存实亡,只能沦为巡抚的傀儡,省内军政大权,也被巡抚完全掌控,只有总督能节制巡抚,而无提督牵制巡抚。

  乾隆真是天才啊!

  “两千战兵,恐怕无济于事啊!”刘君辅说道。

  姜晟说:“汉贼大军迫近辰龙关,杨守备又身负重伤,必须尽快请求湘西大军北上。”

  刘君辅说道:“可和帅刚刚病故,湘西大军没有挂帅主将,谁来主持大局?”

  姜晟摇头:“不知道,先发信书,还有,辰龙关不是抓到一个八旗俘虏吗?让他们把人送回辰州。”

  刘君辅无奈点头:“只能如此了!”

  二人私下商定,没人提出要派兵去救辰龙关。

首节 上一节 85/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