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86节

第135章 清军要梭哈

  辰龙关。

  杨芳没有身负重伤,他只是当日回来后,因为失血力竭才晕厥,躺了两天也就醒了。

  不过,醒归醒了,他得拉人下水啊!

  怎么拉人下水?

  当然是派信使说自己受了重伤,好让巡抚赶紧派兵来援了,这关城的军心快乱了,靠他的几百子弟兵怕是很难守得住,得拉个垫背的过来。

  杨芳确实很能打,单人匹马的话,汉兵没人是他对手,连莽夫陈有年都不定能顶得住,但这家伙说到底还是个读书人。

  这就很怪,读书人因为考不上科举,就去从军,打了几年下来,成晚清悍将了!

  跟特么出生时,投错胎位了一样。

  “报!外面又有几个八旗来叫阵了!”

  “说了,那些都是反贼,不是八旗。”

  杨芳拖着受伤的胳膊,正在城楼里面修养,同时也在看辰龙关周边的地形图。

  他有些头疼心累,虽然说了许多遍,外面的那些满洲兵已经不是八旗,因为这些八旗都投了反贼,可手下的子弟兵还好,还能听他的命令,至少也不当他面说,其余的清兵几乎就拿他的话纯当放屁。

  杨芳倒是想一刀砍了这些家伙,但没有理由,下面的千总、把总,真要架空叛乱起来,他能扛得住,外面的汉军也得趁乱破关不可。

  “杨守备,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有个同姓杨的千总说道。

  杨芳冷笑:“怎么?你是想出城迎战,还是你敢杀八旗?”

  这是连口舌都懒得多费,汉军已经把辰龙关堵死了,他们出不去关外,也不可能弃了关城,否则后面就是一马平川,汉军南下就能直接打辰州了。

  至于杀八旗,扯淡呢!

  前面杨芳抓的那个八旗,都还得派军医先把人救下来,生怕弄死了就得出大事。

  八旗犯错了,也得八旗来审判,跟你们这些汉人丘八有什么关系?

  眼看杨芳一下就把话给说死,那杨姓千总脸色有些发黑,却也没再多说。

  入夜。

  白天那位杨千总找到辰龙关仅有的另外两个千总,一个把总,以及两个外委把总。他们的兵力全都不满额,加起来差不多也能接近三千人的兵力。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那些八旗天天在外面喊话劝降,我手下的士卒,除了亲兵以外,都多有动摇。”

  “你只是士卒动摇,我这边可是连副把总都来找我探话了。”

  “你们难道真要开关投降?”

  “怎么,你难道就没这个心思?老吴,这里都是咱们湖南的老乡,是自己人,不会跟那贵州穷乡来的外人告密,你不用担心。”

  “可问题在于,咱们开关投降,真的有用?反贼会不会言而无信,还拿我们的性命去祭旗?”

  “应该不会,这些反贼……汉军的名声极好,我曾听那些北边来的商旅们说过,只要愿意投降,便是罪过大的,也能先当民夫罪民,去将功折罪。我们可是连天下第一关的辰龙关都献出去了,汉军但凡顾及影响,也不可能动咱们,再不济也是能保命的。”

  “老杨说的没错,我看外面来劝降的,可都是满洲八旗,他们那辫子和棉甲,不可能是假的。这些汉军连满洲八旗,都能饶一命,何况咱们都是汉人,真硬扯起来,咱们与汉军可是同乡啊!”

  “辰龙关险峻不假,但咱们这点人马,下面军心涣散,主将又负伤了,守不住的。真要破关了,汉军伤亡定然不小,到时候恼羞成怒,那才是小命不保啊!”

  “……”

  “你们手上有多少人?”

  “还有一半能动吧!那杨芳太狡猾了,这几天都在拆分我的兵权。”

  “须得谋划一番,这杨芳武艺高强,还天生神力,甲胄重弓不带离身,单打独斗怕是难杀他。”

  “那要先准备一下。”

  “……”

  杨芳想把巡抚摇过来一起守关,反正他背不起这口锅,但姜晟、刘君辅比他更聪明,应该说比他更懂什么叫做明哲保身。

  有人说过,当团队里有一个聪明人,那这个团队就有了顶尖配置,可当一个团队全是聪明人,那他们就完犊子了。

  很显然,姜晟、刘君辅、杨芳这仨都是聪明人,包括全程透明边缘化的辰州知府,更是把明哲保身做到了极致。巡抚来了以后就啥事都不管,也不去过问,安心找来一堆本地儒生和府学的教谕,一起专心编修起了《辰州府志》。

  只要府志编好,他保底都有份关心地方文教的功劳,还能名垂青史,赢麻了!

  这些聪明人相互博弈下,杨芳是等不来巡抚的救兵了,倒是永绥的清军先接到了姜晟的快马加急求援书信。

  十多万人的大军,已经分散挤在了永绥、凤凰营、三岔坪这一片。

  主帅福康安死了,棺材已经送到了京师。

  副帅和琳刚死,棺材前些天刚走。

  现在,十多万清军,没有一个能压住场子,勉强处于微妙平衡。

  额勒登保、明亮、德楞泰作为满人大将,目前都在永绥扎堆。

  “老将军,可要出兵?”拿到求援书信的额勒登保,转头就看向了身旁闭目养神的明亮。

  没办法,明亮不光是在场年纪最大,同样也是资历最老,战场经验最丰富,还是福康安福大帅的家族堂兄,同属满洲镶黄旗(上三旗老大)的贵胄。

  之所以混到现在这么“惨”,纯粹是明亮自己作的,因为这家伙在黑龙江任上时,居然让士兵以贱价索取貂皮。

  貂皮可不是寻常奢侈品,这玩意儿在清朝属于爱新觉罗特供。除非皇上赏赐给你貂皮大衣,否则你私自采买貂皮,就是在犯忌讳。

  福康安那么受宠,手里也才那么几件貂衣,都是乾隆在其打胜仗才赏赐。

  明亮睁开眼睛,他是因为清廷压不住苗人了,才在今年二月被放出来,来到这湘西助战,还攻陷了苗民义军的孤山大寨。

  明亮说道:“巡抚已经数次把书信送来,而今反贼也打到了辰龙关,这可是湘黔门户要冲,真要让反贼取了,那整个西南都难保住,我们只能出兵。不出兵,不光让出辰龙关,还是在把整个西南三省,都对反贼拱手相让,便如圣祖爷初年面对的吴三桂那般。”

  额勒登保没开口。

  德楞泰忧虑道:“老将军,而今福大帅、和副帅都已战死,没有主帅,我们怕是无法名正言顺压制众军,强行出兵,会不会出事?”

  明亮当下呵斥道:“出事了也得动兵,不动兵,难道坐看辰州丢了?这大清的江山,我们不保,谁来保?”

  额勒登保点头:“老将军说的是,只是我与德楞泰都资历不足,若要强行统兵,怕是难以服众。而今之计,也唯有先请老将军暂代三军主帅,带领我们共剿反贼了。”

  几句话,就把明亮绕进去了,倒也不算全绕进去,额勒登保又没有说谎。这几个满人将领里,唯有明亮资历、能力、背景都能代替福康安,压得住湘西平苗大军了。

  若不是明亮人老太飘,居然私自去贱价采购貂皮,把乾隆的脸面摁在地上踩,怕是这会都快与福康安平级,甚至福康安见了都得恭谨叫声堂兄。

  “那老夫我可就却之不恭了!”

  明亮当然明白额勒登保意图,老脸一笑,脸上麻子全都挤成一团,看起来格外瘆人。

  敲定了出兵打算,不出兵辰龙关保不住,保不住辰龙关,西南三省都得没。

  届时,又是一个新的三藩之乱格局。

  大清可撑不住再来一次了!

  永绥、凤凰营的清军集结,三岔坪的清军留下,继续看着平陇苗人,数万大军绕过乾州,改走古丈坪,又南下旦武营,准备先去辰州府,到那里找船北上。

  明亮确实是老将,知道拖下去没用,自己很缺粮,那就集中兵力,但决一战。

  首战决战,一战定乾坤!

第136章 我知道一条小路

  汉军已经把营寨推到了辰龙关外,算是把辰龙关出关的路线彻底堵死。虽然还有另外三关尚在,但这三关都不如辰龙关好守,兵力也驻扎不多。

  杨芳尝试下令,让这三关的守关将领,带着军队过来辰龙关。

  因为汉军的目标就是辰龙关,守其它三关没什么用,还不如集中兵力,先把汉军击退,这样辰州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很可惜,没用啊!

  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还是在于杨芳的籍贯出身,他是贵州人,对湖南本地的清军来说,就是外省来的客兵,并不算得上是他们自己人。

  再加上,杨芳起家也不是走的正经路子,他是读书人考不上进士,所以半路参军,而提携他的猛将杨遇春,是个武举人材官。

  什么叫材官呢?就是民兵乡勇,只不过是官府设立的民兵乡勇,不是地方临时募集的团练乡勇。

  这就是为啥清军的军队编制,既有千总,又有外委千总,这外委意思就是战时增设,也就是把材官预备役顶上去了,给个临时工编制,要不然算是非法募兵,形同造反。

  杨芳调不动另外三关的军队,他这守备官就跟特么假的一样。

  “关里的清军兄弟都听着,大家伙都是自家兄弟,何苦要为当官的卖命呢?”

  “你们看,我们是满洲人,连我们都能投降,你们为啥就不敢投了?现在投降,遭殃的还只是当官的,等破了关城再投降,那你们可就惨了。”

  “弟兄们,这大清快完了,你们可能不知道,觉得当今天下只有汉人百姓是苦哈哈,但咱实话告诉你们,连咱们这样的满洲八旗,你们眼里的贵人,同样也都是苦哈哈。看着外面光鲜,但内里都已经烂透了,那荆州将军兴肇,可是到现在都还欠着老子大半年的军饷没给呢!”

  “说的对啊!大家伙都是当兵的,为了家里人混口饭吃而已,说是满洲八旗,但真正能吃香喝辣,都是那些上三旗的主子贵人,咱们这些底层旗人算个屁。跟你们这些汉人绿营一样,该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一样还是要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

  “那些当官的,真的缺你们这点三瓜两枣吗?他们就是坏,要拿走你们的钱,你们的粮,看着你们挣扎饿死,用你们汉人的话,路边没有冻死饿死的尸骨,朱门里头主子们的酒肉,哪里能吃得香?”

  “投降吧!不投降,散了也好啊!给这帮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官老爷卖什么命?”

  “官老爷给你们赏赐钱粮?那本来就是克扣你们的饷银,算哪门子的赏赐?”

  “……”

  辰龙关外面,开始的时候满洲兵还只是普通劝降,每天换几个人,轮流去变着法的喊话。

  杨芳没法弹压,但好歹还能忍得住,反正这喊话劝降,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手下士卒也就适应了,而且他还给士卒们提前发了足额军饷,又带他们喝酒吃肉。

  如此,军心也还能稳得住,都是为了当兵吃粮而已,哪来那么多大道理?

  可渐渐地,关外的满洲兵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开始说起各种怪话。

  这怪话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杨芳快受不住了,他可是才给下面的士卒发钱吃肉,现在给他整这一出?

  “这些……逆贼!”

  杨芳一手按在女墙上,看着外面几个叫嚣喊话的满洲兵,又是生气又是无奈。

  因为已经知道他拉不了弓,汉军派来劝降喊话的满洲兵,都恨不得站到城门口,就差坐着吊篮上去,跟“自家兄弟”肩并肩喝酒了。

  “嘶~!”

  一不小心,杨芳扯动伤势,顾不上再看,被亲兵搀扶着回了城楼。

  而在另一边,已经被杨芳半边缘化的几个清军千总、把总,正私下聚在商议。

  “那杨芳太可恨了,居然真把我兵权给解了,还美其名曰让我去调度粮草民夫?”

  “你还好,有事情可做,我连理由都没有,就让我把兵给交了,还把我外委把总的军职给解了。”

  “那现在怎么办?”

  “不知道啊!这杨芳太谨慎了,整天跟自己的亲兵待在一块,连吃住都在城楼,压根过不去。”

  “要不直接反了吧!反正汉军已经在城外,我们这边反了,汉军应该能打进来。”

  “一开始还好,可现在,咱们的兵权不是被削,就是被他拆分给夺了,这家伙还拿咱们的钱,去笼络我们的兵,真打起来,我们打不过的,要是汉军来的稍微慢一点,我们都得没命。”

  “听说这杨芳,好像跟抚台老爷求救了,万一抚台老爷带兵过来呢?”

  “放屁!抚台大人能来早来了,用得着等到现在,再说了,抚台大人手里才多少兵,来了有什么用?”

首节 上一节 86/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