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达汗这时候也不会强行约束这些部落。
如果大明打赢了,俺达汗就会说这些部落不听从他的号令,然后乘机吞并这些战败的部落。
如果大明打输了,那合约就是废纸一张,俺达汗会亲自领着蒙古大军南下一起抢。
戚继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亲自在东胜卫,就是准备迎接这波进攻。
看完这些,苏泽是彻底放心了,今秋蒙古人南下是肯定要撞上铁板了。
不过在戚继光这封信,也不全是汇报成果的。
信中后半段,戚继光向苏泽求助了一件事。
原来上次搜套大捷后,加上这段时间的大同军马走私,让戚继光手里也攒了一些良马。
但是山西马政败坏成如今的样子,戚继光不放心将这些马交给马政官员养,所以请求苏泽帮忙安置这匹军马。
提起这件事,苏泽也头疼起来。
大明马政问题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棱堡可以解决防守的问题,但是要主动出击,还是需要战马。
就是到了火炮时代,拖拽火炮也是需要战马的。
而大明战马短缺到了什么地步呢?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明末因为缺马,崇祯皇帝让养象所的大象去辽东拖火炮,最后大象在战场上失控,反而冲垮了大明的营寨。
作为未雨绸缪的名将,戚继光自然考虑到反攻的问题。
可马是要养的。
科学喂养的战马,才能发挥最强的战斗力。
戚继光实在不放心将自己好不容易搜罗的战马交给山西的马政官员,可是他自己养又养不起。
苏泽想了想,还是拿上了腰牌,先走去了户部。
——
苏泽还兼着户部员外郎的职位,他很顺利的走入户部,先去自己挂职的山东清吏司,拜见了自己名义上的上司,山东清吏司郎中葛烨。
葛烨是李春芳的门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官员,他对于苏泽十分的热情。
葛烨是隆庆往户部掺沙子时候被塞进户部的,他本来还担心司内有苏泽这尊大神,自己要被架空。
可没想到苏泽对于户部员外郎的工作不感兴趣,来户部也是点卯上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下子葛烨反而对苏泽更亲近了,凡是山东清吏司的福利他也从来都不少苏泽一份,有时候还让人送到苏泽府上去。
而且葛烨也发现了苏泽的好处,户部内的议事,只要挂上苏泽的名字,或者苏泽提上几句意见,都能很快就能通过。
无论是侍郎张守直,还是阁老张居正,对苏泽提议的事情都是从善如流的。
葛烨更是将苏泽供起来,他也明白了,苏泽这样的“神仙”是“下凡渡劫”的,过不了多久就要回天上去,还不如趁机会好好巴结下。
苏泽说明来意后,葛烨说道:
“子霖问的马政?这是陕西清吏司的职责。”
“我和陕西清吏司郎中傅远是旧识,我带你过去吧。”
没想到自己这个户部员外郎的身份这么有用,也难怪当时张居正坚持要让自己挂职户部。
你是衙门的人,才好办事情。
如果是外衙的人来办事,那免不了要踢上一轮皮球。
苏泽很快就见到了陕西清吏司主司傅远。
听完了苏泽的话,傅远说道:
“苏中郎是要问屯牧,还是官马场的事情?”
苏泽对于大明马政不太了解,他请教道:
“傅主司,这二者有区别吗?”
傅远说道:
“当然有区别,军屯养马,这是归我们陕西司管的,如果苏中郎只是要在大同设置几个军屯马场,这事情我们陕西司是可以帮忙的。”
“可如果是官马场,那就是太仆寺管辖的,如果是御马场,那就是司礼监的事情了。”
苏泽回忆戚继光的信,戚继光应该不是要军屯养马,而是想要将马交给养马的专门机构,于是苏泽问道:
“陕西有太仆寺马场吗?”
傅远笑着说道:
“当然有了,秀荣官马场不就在山西吗?”
秀荣两个字一出口,苏泽就知道这地方适合养马了!
秀荣川,北魏权臣尔朱荣起家的地方。
当年尔朱荣就在这个地方养马,据说尔朱家的马都要分花色养在不同的山谷里,秀荣的山谷里全部都是骏马。
后来尔朱荣南征北战,建立强大的尔朱骑兵的,就是用的这些战马。
苏泽怎么把这么重要的马场忘记了呢?
秀荣地区就是适合养马。
这里是桑干河上游河谷,水草丰沛,降雨也充足。
冬季很冷,还能冻死虫害。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海拔正好。
马是一种金贵的动物,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
秀荣在山阴盆地,冬季寒冷夏季凉爽,促进马匹生长耐寒厚毛。
这里的牧草也是耐寒,由牧草甲天下的说法。
“既然太仆寺有马场,那现状如何?”
傅远叹息说道:
“秀荣马场入不敷出,目前养马不足五百头。”
“啊?”
秀荣的官马场都养不好吗?
都是户部自己人,傅远使了一个眼色,葛烨关上公房的门,傅远说起了实话:
“成祖年的时候,秀荣马场养马一万五千匹,成祖出征用的战马有两成都是来自秀荣。”
“可自从成化年开始朝廷开放官田后,秀荣马场的土地就不断被侵占。”
苏泽明白了,这又是成化年官田变卖的锅。
大明成化年间,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成化十年,时任户部尚书杨鼎奏:“天下废弛官田可鬻为私产,以充边饷”。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确定的变卖范围,是“无佃空荒、久充牧地之官田”,禁卖赐田、屯田。
但是官僚系统就是这样,一旦开了口子,就能迅速突破底线。
结果就是,大量利益集团侵吞官田。
官田佃户被驱逐,上好的土地被认定为荒田,权贵勾结官吏低价变卖。
除了官田外,军屯和马政用田同样也被变卖。
成化初年,全国官田八十万顷,等到了弘治十五年的时候,官田就剩下十九万顷。
后来明廷也意识到问题,但是卖出去的土地想要夺回来难。
成化官田变卖,就是大明的“休克疗法”,虽然解决了一时的财政问题,却留下了更大的窟窿。
就这样,明宪宗在位成化年间,还被一部分人称颂为盛世。
这位陕西司主司傅远显然是懂行的,苏泽问道:
“那秀荣马场的土地,都是被谁占去了?”
傅远说道:
“一部分是宗王,山西又亲王府三座,哦不,两座,代王府已经除藩了。”
“晋王和沈王依然占田不少,秀荣马场不少土地都是被晋王府占去了。”
“晋商四大家族,范王靳梁,其中范氏盘踞大同宣府,经常从事贩卖生意,秀荣不少马场都是被范氏侵占。”
“还有地方豪强就数不胜数了,太仆寺素来软弱,被占土地也是正常的。”
苏泽真心实意的对着傅远说道:
“多谢傅主司为苏某解惑。”
果然问对人是最重要的,傅远这位陕西司主司日常和马政问题打交道,对于大明马政的积弊了如指掌。
三言两语就将秀荣马场衰落的历史理清楚了,说白了马政问题还是大明的老问题。
既然搞清楚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
苏泽向两人表示感谢,紧接着又去了户部山西清吏司。
山西司主司夏淳,是上次清吏司共议时候站队苏泽的,苏泽被隆庆皇帝拖回了东宫,也依然保持了和夏淳的联系。
简单寒暄过后,苏泽就开口问道:
“夏主司,会计录山西卷,编纂到哪一步了?”
第208章 系统的新变化
苏泽也是户部的“自己人”,山西司主司夏淳自然实话实说道:
“这会计录是张阁老督办的大事,司内尽心尽力,如今已经开了头了。”
夏淳又说道:“凡是有在京账册的部分都粗编完毕了。”
苏泽惊奇道:
“这么快?”
夏淳苦笑着说道:
“张阁老催得急,大伙儿也能加劲儿干了。”
“这会计录其实各司衙门每年都要录,就是以往都是各编各的,汇编成册不难,难的是校对出其中的讹误,把账册算平。”
苏泽顿时明白了夏淳的意思。
大明这么大的一个朝廷,也不是没有帐的。
只不过在编纂会计录之前,大家都是各算各的账,这些帐没有互相联系起来。
大明最大的一本账,就是黄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