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立黄册制度,全名是赋役黄册。
黄册是征税的凭证,十年一造,正册存南京玄武湖后湖黄册库,副本存州县。
当然,玄武湖后湖的黄册,到底还有多少可信的数据,那就没人知道了。
但是苏泽知道,在大明官场上,有所谓的“飞洒”和“诡寄”之术来逃避赋税。
“飞洒”,就是富人涂改黄册,将田税摊派给贫户。
“诡寄”,就是地主将田产挂靠在拥有免税特权的读书人名下。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手段。
而且只要肯花钱,不仅仅是州县存的黄册能修改,就连玄武湖后湖的黄册也可以改到位。
所以对于户部来说,编纂《隆庆会计录》最大的难点不是缺乏数据,而是垃圾数据太多,必须要小心甄别验证数据。
苏泽问道:
“山西马政的会计录呢?”
夏淳点头说道:“马政倒是已经编出来了,苏中郎要看吗?”
苏泽连忙说道:“那就多谢了!”
夏淳又说道:
“但是要请苏中郎移步到架阁库查看了。”
苏泽连忙说道:
“苏某明白,这些档案事关国朝机密,不能带出户部。”
夏淳却摇头说道:
“这会计录本就是要刊行的,谈不上什么机密,之所以要让苏中郎移步,算了,苏中郎随我来就是了。”
等到来到了山西司的架阁库,看到了如同小山一样的账册档案,他才明白为什么夏淳要让他自己过来看。
这也太多了吧!
“这些就是山西马政的资料,太仆寺马场的数据也都在里面。”
看到这些资料,苏泽想到的办法就是——摇人。
整个京师,还有哪里比太史局懂算学的人多?
苏泽从户部回家,就坐在书房里起草奏疏。
——【模拟开始】——
《请清丈秀荣马场疏》送到内阁。
张居正和赵贞吉都非常支持你的奏疏,内阁一致票拟赞同。
一天后,隆庆皇帝御批通过奏疏。
虽然皇帝通过了你的奏疏,但是在山西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晋王府和大同范氏暗中反对清丈马场土地,基层官吏阳奉阴违,在王用汲的监督下,也只清丈了部分土地。
——【模拟结束】——
【是否花费20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点:220点。】
咦?
苏泽赫然发现,这次系统又发生了变化!
奏疏在皇帝和内阁那边都顺利通过,但是按照系统的标准,这份奏疏还是失败了。
大明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政策是好政策,但是既得利益者明里暗里反对,最后把好的政策搅黄了。
土地,正是地方豪强最根本的利益。
地方上都是他们的人,如果他们拼命反抗,确实能让事情不了了之。
就比如东汉初年光武帝度田,就是地方豪强不停地煽动叛乱,度田才执行不下去的。
但是系统竟然能够消耗威望点,彻底执行奏疏上的政策!
也就是说,系统不仅仅影响皇帝和阁老,也能够影响整个政策执行过程的所有人!
【手提式大明朝廷】比自己预想的功能还要多!
也对,这可是因果律级别的道具。
这样一来,岂不是只要是自己制定的政策,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但是看到消耗的威望点,苏泽的兴奋劲儿又褪去了一些。
一个秀荣马场的清丈土地,就要消耗200点威望点!
如果清丈全国的土地,那要多少威望点啊?自己赚再多的威望点都不够吧?
至于为什么一个清丈马场土地需要这么多的威望值,苏泽也有自己的猜测。
之前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关系朝廷大政方向的,主要的阻力就是皇帝和内阁,也就是系统只需要改变他们的决策就行了。
但是清丈马场,这是一个涉及到巨大利益链条的大事,影响的人也是数以百千计的,需要的威望值自然更多。
当然,这些也都是苏泽的猜测,【手提式大明朝廷】没有说明书,苏泽也只能一点点挖掘它的用法。
“确定。”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20点。】
【请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
八月十七日,太原,晋王府。
中秋佳节刚过,晋王府内却没有多少节日的喜庆。
现任晋王朱新,正在病榻上养病。
这位嘉靖十五年就承袭王爵的晋王,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
朱新原本是新化王之子,但是前任晋王无嗣,他是小宗嗣大宗。
朱新谨小慎微过了大半辈子,但去年代藩被废,还是把他给吓住了。
整个代王一系被除藩,那么多高级宗室一夜之间失去特权,朱新原本身体就不好,从代王除藩后更是缠绵病榻。
当然,朱新虽然缠绵病榻,但是他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朱新派遣亲信手下前往京师,时刻打探京师的风向。
朱新总结代王除藩的原因,就是对于朝廷的态度把握不清楚,给皇帝找到了废藩的借口。
朱新的办法就是先发制人,绝对不给朝廷废除晋王藩的理由。
“王爷!”
朱新的贴身管事冲进了卧房,将几份书信和几张报纸放在了床头。
管事的说道:
“王爷,中秋佳节前,苏泽上书请求清丈秀荣马场田亩,重整秀荣官马场。”
听到秀荣官马场,朱新疑惑的问道:
“这和我们晋王府有什么关系。”
管事的说道:
“王爷,您看这份报纸。”
朱新拿起报纸,这是中秋节前发行的最后一期《乐府新报》,在六版山川地理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秀荣这个地区的历史,说明这里适宜养马的原因。
原本这样的文章也没什么,但是在文章的最后,却又拐到了秀荣官马场的近况上。
文章列数了秀荣官马场的衰落,从永乐年间的一万五千匹马,到如今的五百匹。
文章又讲,秀荣官马场的衰落,是因为地方豪强的侵占,其中晋王府就是占地最多的。
看到这里,朱新的冷汗下来了。
朱新连忙问道:
“孤王怎么不知道晋王府占了秀荣官马场的土地?”
管事支支吾吾的说道:
“王爷,去年您去秋猎的地方,原本就是秀荣官马场的土地。”
朱新连忙说道:
“那也是前代晋王占的!速速将这些土地还回去!”
管事的苦涩说道:
“王爷,很多土地也不是咱王府占的,晋王一藩这么多人,在秀荣占田的不在少数,难道让他们都吐出来?”
朱新一下子从病榻上跳起来说道:
“他们不退!陛下就要革除晋藩了!”
“那苏泽是什么人物?代王辽王除藩都是他的手笔,这《乐府新报》他是主编,这文章就是冲着我们晋王府来的!”
说完这些,朱新更加恐惧起来,这些日子他一直很关注苏泽,也逐渐弄清楚了他的套路,舆论先行苏泽常用的手段。
“召集晋王一脉来太原议事!侵占马场不肯清退的,本王亲自绑去京师向陛下谢罪!”
朱新又补了一句说道:
“自己想死的,别拉着整个晋王一脉陪葬!冥顽不灵的,本王奏请宗人府,开革宗籍!”
朱新被这么一气,体内淤塞的浊气都冲开了,只觉得全身舒爽了很多。
这帮晋王宗室应该是看自己病久了,竟然想要暗中抗命了。
朱新能以小宗嗣大宗,还牢牢坐稳晋王的位置,手腕自然是有的。
——
与此同时,大同范氏的宗祠中。
大同范氏这段时间算是风雨飘摇。
首先是大同的军屯,代王府垮台后,范氏寄存在代王府名下的很多田地,都被王用汲清了去,分为了代王宗亲和大同卫的士卒。
然后是戚继光坐镇大同后,搜套大捷又逼退蒙古人,范氏向草原走私的生意大受影响。
前些日子京师粮商囤积居奇,又被太子打压了一番,虽然因为抛售及时没亏本,但是在京师粮食商人圈子的名声彻底臭了。
现在又摊上了马场的事情。
范氏族长范宝贤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出事都有自己范氏?
当然,范氏是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