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秀才功名的,或者朝廷典史职位的,可以免试,但是和考过的生员一起,要在国子监下的吏科班学习半年。”
“这半年学习的主要是官府公文的相关知识,以及基础算学知识,等到半年后还有一场结业考试,通过就算是正式吏科生员,由吏部安排到顺天府下的各衙门任职。”
张居正赞同的点头,苏泽这一套方法很有他的作风,思虑周全,目光长远。
如果真的能实行,就能迅速拉起一支更专业的吏员队伍。
苏泽又说道:
“吏员也分为六等,俸禄依次递增。”
“三年一勘,和朝廷考课一样,下等申饬罚俸,中等则按例升等,上等则超品升等,越级提拔一次。”
苏泽吸了一口气说道:
“吏员升至一等,经过由上官出具考状,经由吏部和六科都察院勘核后,可列入流内为官。”
这些都是苏泽没有写进奏疏的内容。
之所以没有写进奏疏,自然是这一条的阻力太大,苏泽现在的威望点,没有把握强行通过。
张居正问道:
“你师相也同意这些?”
苏泽摇头说道:
“张阁老,这些话下官还没有和师相说过。”
紧接着苏泽又补道:
“下官也没有和其他人说过。”
张居正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苏泽,过了好半天他才移开目光,但是苏泽看到他嘴角似乎微微翘起。
张居正说道:
“你谨慎是对的,官吏殊途乃是祖制,你知道这个构想说出去,多少士大夫要反。”
苏泽无奈的说道:
“张阁老,您也知道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指望罢了。”
张居正点头,苏泽将吏员分为六等,三年一升迁,就算是干得好也只能越级一次。
那就是最能干的吏员,也要干满三任,也就是九年才能从吏员转入官途。
如果每次都只能得到中等的考核结果,那就要干满六任,也就是十八年才有机会。
而科举只要举人就可以入仕,转任一两次也就能获得官员身份了。
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奔头罢了。
这其实就和后世很多基层的科员一样,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辈子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了,但是好歹名义上大家都有上升通道。
有了上升通道,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前途,也意味着官和吏之间的天堑被打破了。
那一些吏员就会用官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旦这些新吏开始这么转变,那民间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变化。
没有谁是要天生做卑贱之人的,大部分人就算是做坏人,也很难心安理得的,想要做彻彻底底的坏人,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赋异禀。
吏员如果有稳定的饭碗,有晋升的途径,还有令人尊重,至少是不被唾弃的民间评价。
那大部分人也都会谨守本分,不会做出大奸大恶的事情来。
只要这些新吏能够基本称职,那商税说不定还真的能收上来。
张居正看向苏泽的眼神更热切起来。
张居正是有变法志向的。
而且比起大部分文官的节流主张,张居正是主张开源的。
朝廷要做事,总是要花钱的。
没有钱袋子在手,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这是张居正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张居正也不反对征收商税,苏泽的四民道德论也说明了,商人要提升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偏见,那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顺天府附近商业发达,商人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苏泽之所以选择顺天府,也是因为这里的读书人多,有机会拉起一支新吏队伍来。
或许还真的可行?
张居正说道:
“吏科试可以先搞起来,但是吏员转任官途,先不要说。”
苏泽点头,这是改革中最具争议的地方,确实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抛出来。
“半年时间太长,第一批吏员给你三个月时间,能粗通朝廷法令,能写能算就行,剩下的等到冬闲的时候再培训就是了。”
苏泽也觉得张居正这个办法妥当,这不就是前世的“初任培训”加上“日常轮训”吗?
三个月打基础,等工作一段时间再集中培训业务,这样似乎效率更高。
不愧是张居正啊。
张居正又说道:
“第一批培养吏员的银子,首批吏员的半年俸禄,户部出了。”
苏泽大喜,他来找张居正就是为了这笔启动资金的。
无论他吹的天花乱坠,举办吏科试和培训吏员都是要花银子的。
没有这笔银子,新吏就培养不起来,也就收不上来商税。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必须要先讨到一笔启动资金,才能循环跑下去。
张居正又说道:“但是本官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半年后顺天府商税还征不上来,户部就不出这笔银子了。”
苏泽点头说道:“下官愿意立军令状,就以半年为限。”
张居正满意的点头,苏泽又趁机说道:
“张阁老,下官建议在山东清吏司下设商税局,专门负责顺天府的商税。”
张居正点点头,商税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负责机构,他说道:
“那你以为,谁适合出任这个商税局的主司。”
“下官推荐山东司主事魏恽。”
“可。”
从户部出来,苏泽神清气爽,吏科试的环节都已经打通,接下来就是上书了!
《请开吏科试选才疏》。
第217章 《请开吏科试选才疏》
大明朝堂的热点,来的快散的也快。
随着苏泽送上《请开吏科试选才疏》,京师朝堂的热点,就聚焦在这份奏疏上,之前的顺天府乡试案,已经没人谈论了。
十月二十日,苏泽上书。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开吏科试选才疏》送到内阁,高拱、张居正和赵贞吉都票拟赞同,奏疏由首辅李春芳送到内廷。
如此重大的改革措施,隆庆皇帝犹豫不决,发给外廷公议。
外廷官员纷纷上书反对,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340点。】
【是否花费50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当前威望点不足,可等到威望值足够后自动扣除,递延执行。】
“吏科试”的改革难度果然很大,五百点威望还是自己说服了三阁老后的结果,但是好歹可以接受了。
如今苏泽每天可以增长16点威望值,凑足剩余的威望也就十天时间。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在上疏后的三天,苏泽就向首辅李春芳递上了病假乞休单。
苏泽名义上的上司其实有几个。
首先他是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所以他可以向代管翰林院的张居正请假,也可以向代管詹事府的赵贞吉请假。
苏泽还是户部员外郎,可以向代管户部的张居正请假。
然后他这个报馆总编官的身份,可以向报馆总裁官李春芳请假。
最后苏泽还是选了李阁老,谁让李阁老拥有丰富的请假经验呢。
当李春芳看到苏泽的乞休单,嘴角抽搐了一下。
“所以你上疏给内阁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事,就乞休回家了?”
这位好脾气的首辅,此时有些愠怒,眼神中仿佛在怒吼,“你小子竟然请假了!”
自从苏泽的《请开吏科试选才疏》,朝堂上对于这份奏疏的攻击不断。
最大的理由就是吏员数目是祖制,是太祖为了防止胥吏盘剥百姓所额定的,现在朝廷要增加胥吏人数,这不是专门和祖宗之法作对吗?
增加胥吏征收商税,也被抨击“与民争利”,认为是在鱼肉百姓。
朝野对苏泽的批评也不断,甚至有小报上影射苏泽是蔡京,为了谄媚君上专门帮着皇帝敛财。
当然,正经报纸是不敢刊登这种文章的,你说苏泽是蔡京,那皇帝是谁?
这些日子内阁本来就忙,北方战事的封赏收尾工作,俺答封贡的事情,筹备下西洋的工作,户部会计录的编修,又要应付外廷对苏泽的攻击,李春芳这些日子都加了班。
再一想到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苏泽搞出来的,他竟然请假了!
李春芳几十年养气的功力,都挡不住体内的怨念冲出来。
苏泽装作咳嗽了一下说道:
“李阁老,下官昨夜感了风寒,差点下不来床,这是拖着残躯来向您乞休的。”
李春芳看向苏泽,完全看不出生病的样子,他说道:
“本官奏请陛下,请太医给你看看?”
苏泽连忙说道:
“李阁老,下官在家调摄就好了。”
“若是调摄有用,还需要医者做什么?乞休的单子本官批了,你且回去养病。”
等到苏泽离开,李春芳喊来身边的中书舍人刘珺。
“去太医院,找傅医官去苏子霖府上诊治。”
刘珺疑惑的看向李春芳,刚刚苏泽那副样子,根本不像是得病的,为什么还要派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