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一样,咱现在有钱了,干嘛还要在这里盖新屋?”大伯娘激动地拍着膝盖道:
“索性就在县里买套大一些的四合头!老头老太太就不用再上下楼了,春哥儿秋哥儿考上秀才,也能把新娘子娶在里头。”
“那夏哥儿呢?”大伯现在就是全面。“他这二掌作,离不开二郎滩呀!”
“明年我把老宅翻新一下,花不了几个钱。”大伯娘却早有算计道:“单夏哥儿一个人娶媳妇,咱家现在的房子就够用了。”
“老宅?说得跟已经买了新房似的……”大伯揶揄一声,道:“把你的钱收收,我都没地儿躺了。”
“反正你又不钻我被窝,先靠边躺着,我跟我的钱美一阵。”大伯娘把手一挥,大伯就灰溜溜地钻了小被窝,一声不敢再言语了,唯恐引火上身。
~~
再次偷睡漏睡成功的大伯,翌日天不亮就爬起来,跟苏有才贴他昨晚写好的春联。
大门上的一幅是:
‘诗书继世门风正,酒醴传家年景新。’
横批‘诗酒迎新。’
晚辈们也被吸引过来,帮着看歪了正了,同时自会品鉴一番。
“横批真好,化腐朽为神奇,既是酿酒的酒,也是把酒迎春的酒!”春哥儿褒贬皆有道。
“就说我爹的上下联太俗套呗。”苏录笑道:“对联朝外是给人看的,得让乡亲们能看懂啊。”
“哈哈正是!”苏有才高兴道:“换点雅词还不是小意思——芸编绵世门风醇,秬鬯承家年景殷!或者上联用‘缥缃’,下联用‘曲蘖’,是不是就高雅多了?可来往的街坊就看不懂了呀。”
“二叔说得是。”春哥儿点头道:“春联不是对课,是我想岔了。”
“别都杵门口了,贴个对联这么多废话!”大伯娘出来倒水,见家里的男人围着大门口,讨论起学问来了,恨不得泼他们一身。
“都啥时候了,该干嘛干嘛去!”
“哦……”大小男人们这才作鸟兽四散。
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大伯娘把桌子一收拾,碗筷刷干净,一家人便扶老携幼准备出发。
这时苏有彭、有喜、有力、有名几个,带着一帮水字辈的小子,来帮忙搬行李了。人多就是好,满天井的大包小包,一趟就全都搬光了……
大伯娘再把家里检查一遍,大伯这才锁上屋门,把钥匙给了苏有彭,让他帮着照看家里。
一家人到了栈桥上,行李已经搬上船,妥帖放好。
老族长大掌作等老辈都来到栈桥,一是给他们送行,二是让他们捎上看喜钱。
“开春儿一定把俩娃娃带回来,给我们看看。”老族长嘱咐道。
“我们可是支了钱的!”苏大吉开玩笑道,引得老老少少大笑不止。
“好。”老爷子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说看来短时间内,老子也回不来喽。
“开船喽!”船尾的老艄公吆喝一声,和船头年轻的艄公一同撑篙,将歪屁股船驶离了栈桥。
族人们挥着手,一直到看不见船影才转回。
~~
秉着不坐同一条船的家训,苏录哥仨还有苏有才‘两口子’没坐船。
为了适应赤水河的激流险滩,歪屁股船船体窄小,带的东西又多,十四口人一起坐上去,想想就头皮发麻。
当然干娘还是骑着大伯的马……
一行人加紧赶路,只用两刻便到了镇上。
便见太平镇上比昨日热闹不知多少倍,尤其书院那边,更是人头攒动,起码聚了两三千人。
今天又是太平书院一年一度招生的日子。
春哥儿因为要去县里培训,只能把送考的任务拜托给了苏海和程万堂。
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过去也没意义。好在他和秋哥儿一早,就去社学勉励过孩子们,送他们出发了。
一行人便径直来到码头,见马千户果然来给老爷子送行,还带了不少土特产让他捎上。
码头上,还有两条船分外惹眼,一条船上插着‘合江县衙’的红旗,船上的艄公都穿着官府的号衣,还有两名押船的壮班。
另一条船更惹眼,不仅要大一些,而且船头插着一面三尺长、两尺宽的赭黄旗,上书四个醒目无比的大字——
‘奉旨应试!’
这显然是山长入京会试的座船了。
还有一个明证,就是船头立着朱子和……他看到苏录到来,刚想笑又忍住了,板着脸对船舱里道:“神童来了。”
棉布帘子掀开,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官袍的中年人,出舱对苏录拱手笑道:
“本官合江县学训导海瀚,奉县尊之命,前来接苏神童到县学授课!”
“折煞小子了。”苏录赶忙躬身还礼。
那一口琼州腔的海训导,点点头沉声道:“时候不早了,上船出发吧!”
【本卷终】
【首卷小结】
第一卷结束了,我们的苏录结束了在太平书院的学业,有了表字,也有了钱,终于离开了大山,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这一卷塑造了不少可爱的角色,大家都还挺喜欢的。尤其是大伯娘,一开始我很担心读者会反感,但现在大家对她都很宽容,说明读者都是善良的,知道人无完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而且大家应该发现了,这一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在新手村哪有那么多纯粹的坏人?不能为了制造矛盾推进剧情,让人强行无脑坏到底啊。
就像是盛碗饭盛碗粥和盛碗汤,一上来纯纯小丑嘴脸。但当主角展现出实力后,他们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立场。
而且素来在学校里,学习好就是天龙人……当时就更是如此了。没有人会傻到整天跟主角作对的,因为老师会无脑护学霸……
再者,科举和高考一样,并非争唯一名额,所以同学间的关系,不像仙侠文那样可怕,还是可以有互助,可以共同进步的。
所以应该是恰同学少年,而不是掐死同学少年。
因此只要赋予人物正常的脑子,就不会有那么多纯粹的恶。
当然,随着主角成长,肯定会见识到人间险恶……其实开篇程秀才出场,后来马千户出场,还有春哥儿州试失利,就已经展露过了,只是都没正面写。
第二卷就会有正面的了……
另外,这一卷讲了不少学习的东西,不然怎么让读者相信主角可以中状元呢?但大家应该发现了,所有的学习方法或者先生们教的知识点,我从来没重复过,除了八股文……
八股文这玩意儿,我其实也不想写,因为忒费劲了,一句一句的推敲,半天弄不完一篇。有这功夫能写好多字了。
但是呢,隔上十几章不写一点,感觉书卷气就不足了,毕竟书叫《状元郎》……
其实我已经很克制了,上架之后没作过全篇,都是写个冒子拉倒了。嗯,才不是偷懒呢。
其实大家看不懂也不要紧,因为我看很多小说的知识点,我也看不懂……但不要紧,因为有个词叫不明觉厉。
而且我每次都没超过200字……
总体来说,这一卷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我还挺满意的。
下一卷,主角在大城市求学,考秀才,朝堂线也会引进来,并通过某位倒霉圣贤,把两条线联系起来。
总之,会更精彩……
最后,还是求一下月票和订阅。均订九千多了,马上就万订了,求大家支援啊……
第135章 哦豁
两条‘歪屁股’船首尾相接,缓缓航行在冬日的赤水河上。
河两岸是陡峭的青灰色山岩,山间层林尽染,红的黄的绿的,色彩十分丰富……真可谓‘船行其间,如在画中’。
可惜船上人没有心情欣赏美景,都紧张地盯着凶险的河面。
因为这一段就是赤水河‘小三峡’之一的蜈蚣滩,只见两岸山势陡峻曲折,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洄弯险滩。河道上还有多处经年崩落的巨石壅塞。即便是现在这枯水季,河床里交错的巨石,仍将水流割裂成一股股暗流与漩涡,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令人胆颤。
打头的船老大掌着舵、压着速,控制着‘歪屁股船’缓缓穿行在暗礁与巨石密布的河滩上。哪怕在这条河上讨了半辈子生活,已经能记住每一处危险所在,他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一次疏忽就可能致命……
前方水流打起了旋儿,两块犬牙交错的礁石横在了河面上。
“右篙!轻些!”船老大一边操着舵,一边大声发号施令。
船头的艄公赶紧将船篙向右撑。篙和舵合力,使船身缓缓偏向右侧,船头便斜斜地穿过了两块礁石组成的‘拱门’。
虽然有惊无险,却依然把船客们吓得面色发白。
大伯娘更是腿肚子发软,抱着儿子的胳膊不敢睁眼。
就连素来最沉稳的老爷子,嘴里都小声嘟囔着:“菩萨保佑,祖宗保佑。”
倒是老太太云淡风轻地坐在船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船老大早就见怪不怪,笑道:“行了,过了鬼门关,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吁……”所有人齐齐擦了把汗。心还没落回肚子,便又听船老大道:
“再过二里是更要命的鬼见愁……”
“儿啊,我要下船……”大伯娘带着哭腔道:“这还不如骑驴走山路呢。”
~~
船上的规矩,过险滩时所有人都得出舱。一旦见势不好,才能及时跳船,在舱里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另一条船上,苏录苏泰带着两个妹妹同样出了舱。
朱琉和海训导也不例外。
“怎么样,刺激吗?”朱山长看一眼侄子和苏录。
“确实。”苏录点点头。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应该走陆路的。”朱子和小脸发白。
“哈哈,放心。这时节水缓且浅,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朱琉笑道:
“这要是在丰水季,神仙都过不了蜈蚣滩,什么船也得给你撞散了架,对吧海训导?”
那海训导皮肤黝黑,身材不高,生了一副典型的岭南面相,但双目炯炯有神,且不苟言笑,竟有点不怒自威的意思。
他闻言点点头,惜字如金道:“不错。”
“我时常想,”朱琉负手立在船头,看着两岸壮美的景观道:“要是赤水河道能畅行无阻,永宁会是什么样子?”
“那还了得?”说到民生话题,海训导这才打开了话匣子。“永宁是蜀中入黔的必经之路,赤水河航运一通,富顺的盐船便可从长江经泸州、合江、太平渡溯流直上,直接开到贵州去。”
“老百姓走出大山就再也不是难事了。”苏录也道。
“确实。”海训导看一眼苏录,没想到这‘神童’这么接地气。“现在是官道不通,水路难行,老百姓只能一代代被困在大山里。”
“可惜,没人能疏通这条河。”朱琉叹了口气道:“此行我若能侥幸得中,一定上疏请开赤水河!”
“那我们赤水河沿岸十数万百姓,都要虔诚恭祝山长高中了!”苏录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