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 第97节

  “你孙子不也读书吗?”老爷子不解道。

  “读书太吃天赋了,千里没法跟你孙子比。”马千户淡淡道。卢知县和朱山长对苏录异乎寻常地看重,让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但他不想当众多聊,便压低声音道:“要开始了,咱们别喧宾夺主了。这几天老哥你就住我家里,咱们好好叙叙旧……”

  这时,台上忽然响起乐声,但不再是那激昂的《酒神曲》,而是换成了悠扬的琵琶和古琴声。

  有歌妓音色优美地唱道:

  “赤水奔涛过险滩,二郎滩头春酿寒。

  丹山滴露凝云髓,红粱蒸霞封古坛。

  开坛初啜甘香冽,窖藏岁月暗香漫。

  商客停鞍酣意足,佳人浅酌笑颜盈。

  君不见,赤水河头酒旗扬,

  一滴能消万古愁,二郎佳酿名四方……”

  ~~

  二楼上,苏满苏录苏淡苏浪等兄弟也坐了一桌。

  一众兄弟也被今天的场面震到了,看着楼下的歌女表演,苏满担心地小声道:“今天得花多少钱?别到最后一算,赔了。”

  “花钱是不少,但是必须得花的。”苏录轻声道:“白酒销售,最难的就是打开市场,我们可不是为了眼下的四万斤酒,而是为了长久的生意。”

  “嗯,哥这法子有用。”苏淡从来不抬苏录的杠,点头道:“我现在就觉得咱家的酒太高档了,寻常货色完全比不了!”

  “原来我以为,把酒交给甜水记代售,纯属多此一举,现在才知道,这钱得让人家赚,咱们可搞不出这么大的场面来。”苏浪也唏嘘道。

  “只要能打开市场,一切都值了。”苏录轻声道。

  在座的都是读书人,他没必要跟他们说太细。其实这种展销会模式,要比一家一家地谈客户省时省力还省钱,且会形成从众效应。

  当客户走进会场时,就陷入了东道主精心编制的套路中,一步步被消磨掉戒备心,勾起购买欲。最后多多少少都会成交一些的,就看是多还是少了……

  ~~

  暖场歌罢,喝彩声中,担任司仪的苏有彭登场,宣布首届‘重阳赏菊·二郎嘉集’正式开始!

  首先请苏记酒坊的大掌作苏大吉上台介绍二郎酒。苏大掌作卖酒多年,嘴皮子也练出来了,讲起来一套一套:

  “咱二郎酒选的是最上等的红缨子高粱,每粒都得饱满如珠;用的是祖传曲药,发酵足有百日!窖池底的红泥都养了三十年,所以酒香才这般醇厚……”

  就是只字不提,这酒是多长时间酿出来的。

  当然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眼见口尝为实,接下来便是‘开坛验酒’的环节。

  两个唱《酒神曲》的后生,抬上一个大黑陶酒坛。苏大吉亲手拍去泥封,浓郁的酒香便在大厅中弥漫开来。

  “好香好香!”宾客们抽着鼻子,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都觉着这酒,比之前老板娘送的还要香。

  少女们便捧上青瓷酒壶,大掌作用长柄木勺舀酒,动作娴熟而准确,转眼就将所有壶都盛满了酒。

  少女们又持壶给每位宾客都斟上一杯酒。这时大家喜爱的老板娘上场了,也端起一杯,向宾客展示泛着淡淡琥珀光的二郎酒道:

  “诸位品酒,要一看二嗅三尝。除了看酒色之外,还要看酒质‘挂杯如泪、回落缓慢’,只有不掺水的好酒才有这种表现。”

  宾客们纷纷点头,确实能看到酒液有挂壁。

  老板娘又道:“再是‘二嗅’,先轻晃酒杯让酒香散出来。初嗅是清冽甜香。再深吸一口,能闻见窖藏多年的陈香,经我们老师傅妙手勾调,将两者完美结合,杂酒可出不来这层次。”

  客商们便学着老板娘的样子,果然嗅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最后‘三品’,先抿一小口含在舌尖,初觉甘洌略带微甜;再慢慢咽下去,喉间会泛起温润的醇和,像暖流淌过;等酒气落了,依然唇齿留香,余韵不散。所谓真正的好酒,就得这样入口不呛、入喉不烈、落胃不燥,诸位细品便知。”

  “好酒好酒。”宾客们在老板娘的引导下,饮下了平生喝得最细的一杯酒,体验自然大大提升。

  一时间,感觉这酒甚至不比程记的差了……

  “那么这么好的酒,到底卖多少钱呢?”人模狗样坐在客商中的小叔,这时高声问道。

  “是啊,这才是最要紧的!”客商们也纷纷附和。酒的品质固然重要,但价格才是关键。

  酒酿得孬,但卖个十文二十文,依然会有人疯抢;酒酿得再好,卖个八九十文也无人问津……

  “那好,我们就闲言少叙,请千户大人为我们揭晓价格!”苏有彭便邀请马千户上台。

  两个少女捧上一块红绸盖着的木牌。一阵紧似一阵的鼓声中,马千户伸手扯下了红绸——

  ‘五十文’的巨大红字,便映入了客商眼帘!

  “这么便宜?!”这下所有客商都瞪大了眼睛,原本只打算意思意思的,也觉得有意思了!

第122章 交个朋友

  “五十文?”有客商谨慎问道:“是一斤吗?”

  “当然,我们诚信经营,还会耍花头不成?”老板娘斩钉截铁道:“五十文一斤,明码标价!一斤五十文,童叟无欺!”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现场轰的一声炸开了锅。

  “真是五十文,才卖程记的一半?”

  “酒是比程记逊色一点,但也有限。这个价进回去,肯定好卖!”

  “没错,这个价太有吸引力了!”客商们议论纷纷,小叔也卖力地充当气氛组。

  “苏掌作你没搞错吧?之前你六十文都不肯卖,说要赔掉裤子了,这回怎么敢卖五十文?”也有好些客商,七嘴八舌询问苏大吉。

  “没搞错,就是五十文。”苏大吉一脸肉疼地叹气道:“这回婆娘都要赔掉喽!”

  “想得美!你那老婆娘,贴钱都没人要。”众人哄笑道。

  “这个价钱是我们打下来的!五十文确实不赚钱,就是为了交个朋友!”老板娘接过话茬,对众人大声道。

  “何止是不赚,还赔了!”苏大吉顿足道:“你这妮子,我们一斤酒本钱多少,不是跟你算了多少遍了吗?还定这个价!”

  “我管你成本多少?我们赔了就是大伙赚了!大家赚了,咱们就成了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么简单道理,你老人家都不懂吗?!”老板娘振振有词道。

  “就是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大掌作不要抠搜嘛。”便有客商笑道:“就得像老板娘这样——你们便宜卖,我们才能卖便宜。我们卖便宜了,你们才能打开市场啊。”

  “就是冯大哥说得这个理儿!”老板娘重重点头道:“这两万斤酒就是为了打开市场的,所以我们全都赔本卖了!”

  “老板娘真的假的?杀人的事情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干。”这时有商人谨慎问道:“你们真能赔本卖吗?”

  其他商人虽然没附和,却都望向老板娘,等她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走南闯北,什么没见过?怎会让他俩一唱一和就忽悠了?

  场内热烈的气氛为之一窒。

  马千户见状大怒,低声吩咐道:“有金,把那家伙拖出去!”

  苏有金忙安抚他道:“千户息怒,老板娘应付得过来。”

  ~~

  台上。

  老板娘心说,果然让我儿说着了,一个个地不见兔子不撒鹰。

  她抬起头,望向二楼的少年。

  苏录点点头,示意她别犹豫了,出绝招吧。

  老板娘微微点头,把心一横,高声对那质问她的人道:“你不信是吧?那我再宣布一条承诺——这酒你们拉回去要是不好卖,就再给我拉回来!只要原封未动,我就照单全收!”

  “你多少钱买的我多少钱收,有多少收多少!”说着她提高声调,气势十足地望着那人。

  “现在信了吧?赚钱我会这么干吗?!”

  “真的?”商人们被镇住了。确实没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放心的了。

  这是给他们去掉了最大的风险——滞销!

  “我不光当众承诺,还会跟你们签下白纸黑字的契约!要是这都会毁约,以后还怎么做生意?”老板娘站在富丽堂皇的会堂中,说这话格外有说服力。

  “嗯,我们信你。”众商人知道老板娘是甜水记的东家,何况还有苏记酒坊在,确实不怕她赖账。

  “老板娘你到底咋想的?”这回又有人问道,但语气就纯属好奇了。“这么做买卖,有多少钱也不够赔的。”

  老板娘这才放缓语气,对众人解释道:

  “因为我对二郎酒有绝对的信心!我相信只要价格实惠,用不了多久它就能打开市场!”

  “到时候,我们自然会调整价格,追求合理的利润。所以你们要是把酒退回来,我还求之不得。”老板娘自信一笑道:“你们再想买回去的时候,就不是这个价了!”

  这下众人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终于有人开始下单了!

  “好,我信老板娘的,给我来五百斤!”三号桌的客人,举起了自己面前的丙字木牌!

  苏有彭见状马上道:“三号桌丙字贵客,下订五百斤!承蒙惠顾,恭祝大卖!”

  坐在台边的苏有才,马上提笔蘸着红色油漆,在竹牌上写道:

  ‘三丙五百斤!’

  一旁的少女便捧着竹牌上台,挂在了老板娘身后的蓝色屏风上。

  有人开了头,其他客商便也纷纷跟进。

  “给我也来五百斤!”

  “我要一千斤!”

  “我来八百!”

  “我要一千五!”

  两万斤酒听起来不少,但放到批发上就不算多了。门外摆的酒坛子,都是二十斤装的。

  五百斤不过才二十五坛,这些行商都是中间商,他们运回去,再分销给酒楼、酒铺等坐商,一家都分不了一两坛……

  而且看到大家都开始下单,知道大伙儿都很看好二郎酒,商人彻底没有任何顾虑,喊得数目也越来越大,还有好几个有实力的,张口就要两千斤!

  却被老板娘婉拒道:“抱歉刘老板,李老板,两万斤已经订完了,只能下回再说了……”

  “什么,这么快就订完了?”那些还没来得及下单的商人,一听就急眼了。

  “不信诸位看。”老板娘一指背后那二十多块竹牌道:“承蒙大家信任,已经售罄了!”

  众商人望向那面屏风上的订单,少的五百斤,多的一千五。快速一加,还真是两万斤……

  这下那些还没下订的都不让了,大声嚷嚷道:

  “老板娘,我们还没来得及订货呢!”

  “你把我们大老远叫来,又不给卖我们酒,这像话吗?”

  “像话吗?像话吗?!”一个个还越说越激动了。

  “这个酒我还非订不可了!”

  ~~

  二楼。

  这一幕把苏泰看得目瞪口呆。应该说今天这场订货会,都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首节 上一节 97/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