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快上来坐,车里菜不多,宽敞着呢。”老李三人挤了挤,给他们一家三口让出位置。
周永强递上大前门,“劳驾几位了,抽烟抽烟。”
老李摆摆手,“甭客气,都不是外人。”
“您几位这是奔哪个菜市口啊?”
“崇文门菜市场。”
“呦,巧了,我家就在那边住,前些日子,我还去屯了二百斤白菜和五十斤萝卜。”周永强说着,眼睛瞄向几个菜筐,感觉有些不对劲,拢共七八个筐子,撑死装四五百斤菜,就算全卖了,也赚不回油钱啊。
他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叔,你们都卖啥菜?”
“土豆、萝卜、黄瓜。”
“啥?黄瓜!”周永强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么冷的天,黄瓜能长出来?不怕冻坏了?”
老李笑道,“不怕,俺家建了大棚,棚里比屋里还暖和。”
周永强不清楚大棚具体是啥东西,可大概能听明白,好奇道,“这大冬天的黄瓜可金贵,得卖多少钱一斤。”
老李没说完,望向一旁的儿子。
李哲不希望村里人知道黄瓜价,免得有人眼红,可周永强并不住在村里,人家就住在崇文门附近,还经常去崇文门菜市场买菜,只要稍一打听,哪能瞒得住?
再说周永强一年也来不了两次大营村,不是一个圈子,传闲话的可能不大。
“五块钱一斤。”
“啥?五块钱!”林巧梅不淡定了,她经常去崇文门菜市场买菜,夏天的黄瓜价也就两毛钱一斤,最贵的时候也不过三毛。
周永强的眼神有些不同了,没想到屁大点的村子还有能人。这趟少说也能挣几百块,比倒腾国库券还赚钱。
第46章 涨价
李哲说的,周永强没有完全信,也没有质疑。
拖拉机驶入京城后,道路平稳了很多,李哲今天起得早,不精神,闭着眼休息。
趁着三人不注意,周永强掀开筐子上的棉被,见筐里装满了绿油油的嫩黄瓜,伴着一股蔬菜的清香。
“真是黄瓜!”周永强倒抽口凉气,看向李哲等人的目光也有些不同。
这TM妥妥的暴发户啊。
“咳……”周永强主动搭话,“李叔,你们每天从村里往京城倒腾菜?”
“蔬菜产量还上不来,都是隔天一次。”说话的是李哲。
周永强望向李哲,隐隐猜到这位才是做主的,“隔天跑也怪累的,在京城有住的地方吗?”
李哲说道,“正打算租个房子,可人生地不熟,还没找到合适的。”
“李老弟,那你可问对人了。崇文门菜市场那一片我太熟了,打小就在那一块玩,就没有我不认识的胡同。那块有闲房的都是讲究人,没熟人介绍,别说租了,瞅都不让你瞅。
你想租个啥样的房子,我帮着打听打听。”
“周哥,我谢谢您了。”李哲在京城跑了三天,亲身体会到没有单位的外地人落脚有多难,“我想找挨着菜市场的,交通方便,住的屋子要两到三间,有厨房和存放蔬菜的地。”
“成,我帮你留意。有适合的咋通知你?”
“我在菜市场5排3号的摊子卖菜,要是我不在,您就找个叫孙涛的人,我们俩共用一个摊位。”
“妥了,这事交给我,三五天保准有信。”
拖拉机行驶到崇文门附近,一家三口下车了,周永强热情的邀请李哲中午去家里吃饭,李哲以卖菜为由谢绝了。
停放好拖拉机,四人推着蔬菜进了菜市场,刚走到固定摊位的大棚前,就被一群摊主围住了。
“李叔,你可算来了!”
“呦,李哥今个也来了。”
“你们今个摘了多少黄瓜,能匀给我二十斤吗?”
“上次我就没分到,这次可得分给我一些。”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都没给李哲开口的机会。
孙涛扒开众人,“嘿嘿,干嘛呢你们,好歹让人家先把货卸了,哪有在过道上堵人的。”
孙涛推开几名商贩,给李哲等人开路,这才将黄瓜运到摊位上,李哲看到孙涛娘也在,主动打招呼,“大娘,您也来了。”
马大娘说道,“我就是看摊的命,一天不出来浑身不得劲。”
李哲掀开了筐子上的棉被,露出绿油油的嫩黄瓜,“各位,想要多少黄瓜报数,现金现结,概不赊账。今儿个摘了150斤……”
李哲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喊道,“我要二十斤。”
“我来三十斤。”
“给我十斤。”
李哲双手虚压,“各位,真不意思,现在黄瓜刚成熟,产量没那么大。等过些日子产量才能上来。再说我自己也得卖,只能匀给大家伙八十斤。”
“八十斤太少了,多一点吧。”
“对啊,这么多人,这哪够分?”菜贩子又嚷嚷起来。
“一百斤,不能再多了。”李哲说完,按照人头分给几个菜贩子,每人大约分了十来斤。
“各位,我还有一件事要说。天越来越冷,种菜成本也变高了,人家菜把式要求涨价,我也不能赔本卖,下次也得跟着涨。”李哲说话时,一直盯着众人反应。
菜贩子神色各异,可都精于世故,没有立刻跳出来反对。
过了一会,菜市场西施李金霞说道,“李老弟,你要涨价俺们没意见,可五块一斤不便宜了,再高就怕顾客不买了。”
看到有人发声,其他人也开口说道,“我们就赚个跑腿钱,您一提价,我们不仅不挣钱,还得亏钱。”
“是啊,您吃肉,也得让我们喝口汤啊。”
这几个的鬼话,李哲一句都不信,要是没有赚头,他们会这么积极?见了自己比亲爹还高兴,“几位,我能理解你们,不光你们担心涨价后赔钱,我也担心。但人家菜把式要涨价,我也没辙。
其实,今天菜把式就要涨价,硬被我压下去了。我能做的,就是提前通知大家伙,有的挣你们就买,不合适就算了。咱买卖不成仁义在。”
李金霞退而求其次,“李老弟,那得涨多少?”
其他人也露出关切神色。
李哲叹道,“我也不清楚,人家菜把式说了算,我跟你们一样,就是赚个辛苦钱。
我说完了,大家去忙吧。”
孙涛挥挥手,“行了,大伙散了吧,别搁这杵着了,耽误别人做生意。”
等众人离开后,李哲对着一旁的孙涛说,“孙老弟,咱俩一人二十五斤咋样?”
“李哥,太谢谢您了。”孙涛拱手作揖,虽说比昨天少五斤,可跟其他摊主比,他是头一份。
“孙老弟,有件事请你帮忙。”
“您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我想在附近租个房子,托一个朋友帮忙找房,那朋友可能会来菜市场找我,要是我不在,劳驾您帮着传个信。”
“没问题,一句话的事,您就放心吧,我不在,我娘也会在这,摊子上不会空人。”孙涛拍着胸脯保证,随后又问,“李哥,你想租个啥样的房,这一片我熟,帮你问问。”
李哲说了租房要求。
“成,我记下了,明天得空,我去附近转转。”
“让你费心了,等找到合适的房子,我请你吃饭。”
“李哥,您这么说可就见外了,一直是您照顾我生意,就算请吃饭,也该是我请。”孙涛说完,又有些为难的说,“李哥,能给我透个底不?下次黄瓜涨多少,我好提前跟顾客说。”
“这个真说不准,你是不知道种菜的老头有多犟。”李哲故作为难的说,“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压价,唉,我夹在中间也难受。说到这了,兄弟,你也给我交个底,你的顾客能接受多少?”
李哲来菜市场卖黄瓜,就是为了摸清楚冬季黄瓜价格,这些摊主各有各的销售渠道,更容易反馈出黄瓜的真实价格。
孙涛皱着眉,他也搞不清菜是李哲自己种的?还是收的。
可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决定了李哲态度,思索了一会,“李哥,我给你交个实底,六块一斤是我能拿的极限。再高了,我真不敢收。”
李哲继续问,“年根黄瓜能卖什么价?”
“年根还能长黄瓜!那时节可比现在冷多了。”孙涛露出惊讶神色,咽了咽口水,“那时候的黄瓜少说也能卖个八九块,没准更高。”
李哲点点头,孙涛的话与自己的推测接近,有一定的可信度,“老弟,我也跟你交个实底,价格虽然说不准,但会给你留三十斤黄瓜。”
第47章 好人
周永强家住在船板胡同大杂院里,离崇文门菜市场就几百米远,步行只需要几分钟。
周家住在大杂院的东头儿,屋门口堆着半人高的白菜,林巧梅端着一盆脏衣服走到水池旁,拧开水龙头洗衣物,没搓几下,手就冻得通红。
周永强披着军大衣走出屋,瞥见媳妇儿红彤彤的手,扭头回屋拎起蜂窝煤炉子上的铝壶,“咣当”杵在水池沿儿上,“有热水不用,傻不傻?”
林巧梅脸上露出一抹笑,“去哪啊,晌午回来吃不?”
周永强梗着脖子不搭腔,裹紧大衣往外走,他心里不痛快,这两天没怎么搭理媳妇。
可一碰见街坊,脸上立马挂起笑,“李叔,这么冷的天,还在外面下棋?”
“不碍事,今儿日头足。强子,咋没去厂里?”
“歇两天。”
周永强一路往北,拐进了旁边的苏州胡同,到七号院朱漆大门前站定,整了整身上的衣服,抓起门环‘铛铛铛’三声扣响。
“咯吱……”一声,右侧门打开,门缝里探出个利索老太太,藏青棉袄连个褶儿都没有,脚踩平底绣花鞋。
“老太太您吉祥!”周永强作势要打千儿。
“快甭来这套!”老太太虚扶一把,眼角笑出菊花纹,“新社会不兴老礼儿了。”
这老太太是满族人,就吃这一套,周永强笑着回应,“别管啥时候,您是长辈,给您行礼是应该的。”
“鸿宾昨儿还念叨你呢。”老太太引着人往院里走,二进的四合院很气派,门后影壁墙上雕着五福捧寿,左手边是前院,南面四间倒座房,西头是个储物间,往北是垂花门,过了门就是宽敞的内院。
老太太对着北房吆喝,“鸿宾,永强来了。”
北屋棉帘子一挑,留着大奔头的青年走出来,上身棕色翻毛皮夹克,下身黑色西裤,他挥挥手露出银色表带,“走,去书房谈。”
季鸿宾沿着抄手游廊进了东厢房,外间是会客厅,里面是书房。
两人没有进书房,就坐在了会客厅,季鸿宾直接开口,“啥时候回来的?借到钱了吗?”
“昨个一早回来的。”周永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有些郁闷,
“别提了,一说我就来气,老丈人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一听借钱脸色都变了,我费了半天口舌,一分钱没给。我算是瞧明白了,那老两口就顾着儿子,没把我这个女婿当一家人,指望不上了。”
季鸿宾从兜里掏出万宝路,扔给周永强一根,“下礼拜我打算去魔都,你不搞点本钱怎么搭伙?”
“季爷,我也想搞呀,我都快愁死了,可我实在搞不到。”
“你也进厂这么多年了,媳妇也是个会操持的,就没点存款。”
周永强叹息,“以为谁都跟您家一样,住着大院子,家里有底子。我们家的拢共也没这书房大,我是家里的长子,不光要养媳妇女儿,还得照顾老娘和弟妹,六张嘴都指着我挣那点钱,没饥荒就不错了。”
季鸿宾弹了弹烟灰,“强子,国库券赚的就是差价,本钱越多赚的越多,你没有本钱,我就算想带你,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