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55节

  “好好,好孩子,你们现在干啥活呢?累不累?”

  王建军笑道,“不累,我们在崇文门菜市场支了个摊,也就是早上送菜,下午看摊,等得空了我就来看您。”

  “好好。”吴芳华不停地说好,抓着王建军的胳膊一直不肯放。

  魏所长说道,“今儿时间不早了,咱们就不做饭了,出去吃,边吃边聊。”

  吴芳华问道,“建军,你想吃啥,跟姨说。”

  王建军来京城时间不长,也就去吃过一次东来顺,哪能说得出,“我吃啥都行。”

  魏所长问道,“建军来京城吃过烤鸭没?”

  八十年代,全聚德烤鸭是京城代表性的美食,别管是外地人还是外国人,说起京城美食,首选肯定是烤鸭。

  “没有。”王建军这几天没少往全聚德跑,烤鸭味没少闻,烤鸭肉没吃过。

  “今儿晚上,姨夫带你们吃烤鸭。你们在外面歇会儿,我去换身衣服。”

  魏所长是个利索人,不一会儿就换了一身便装,手里还提着一个茅台的袋子,“今儿个高兴,咱们喝点好酒!”

  王建军和李哲一瞅都瞪大了眼睛。

  王建军赶忙劝,“姨夫,这可使不得,这酒太金贵了!”

  “咱自家人喝的啥金贵不金贵?今儿就喝尽兴了,听我的。”魏所长大手一挥,对着吴芳华温柔地说,“芳华,咱吃烤鸭去。”

  吴芳华脸上带着笑,多了几分朝气。

  一行人下了楼,李哲和魏所长骑着自行车,王建军骑上倒骑驴。

  魏所长说道,“芳华,我驮着你。”

  “不用了,我坐建军的车吧。”吴芳华说着上了倒骑驴,王建军赶忙伸手扶。

  魏所长神色如常挥挥手,“走,咱去全聚德,我带路。”

  王建军心想:姨夫这路啊,我比你熟!

  但走着走着,王建军发现有些不对劲——

  “诶,这方向不像是去全聚德的呀!”

  王大妈那茬事儿让他心有余悸,不时扭头看看李哲。

  李哲似乎猜出了他的想法,笑着说,“哥,京城现在有三家全聚德。我瞅着,姨夫是要去和平门店全聚德。”

  魏所长说道,“没错,和平门店面积最大,也是装修最好的,经常用来接待国家级外宾,咱就奔最好的去。”

  王建军有些担心,“姨夫,咱这个点去不用排队吗?”

  “不用,去了你就知道了。”吴芳华看着这傻孩子哪哪都不明白,心里愈发觉得心疼。

  众人聊天的功夫就到了和平门店,是一栋六层的新式小楼,门口挂着两根白色的石柱,中间悬着红色的“全聚德”三个字,门口右侧还有旗杆。比起古香古色的前门店,这里更具现代感。

  店门口同样排着长队,一行五人下了车,魏所长打头往前走,从兜里掏出几张外汇券。

  服务员见到外汇券,直接领着四人进餐厅,李哲看得有些羡慕,“嘿,这玩意儿好使。”

  一楼大厅里坐着排队的人,服务员直接领着众人上了二楼大厅。二楼大厅也坐满了人,但桌椅中间的间隔很大,环境确实比前门店好。

  四人坐在靠墙的桌子旁,吴芳华将菜单递给王建军和李哲,让他们点菜。

  魏所长打开了茅台的盒子,倒上了四杯酒。

  就在这个档口,隔壁桌传来一阵喧闹——

  一个戴眼镜的妇女招手叫来服务员问道,“你们这套餐怎么没有黄瓜条?”

  服务员笑了,“大妈,您第一次来吧?这大冬天哪来的黄瓜条?想必您家也没有吧?”

  戴眼镜的妇女有些不高兴,“你叫谁大妈?会不会说话?昨天我们同事去前门店吃,人家就有黄瓜条。怎么你们这就没有?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总店,我看你们这还不如前门店呢。”

  服务员反驳,“您觉得前门店好,您去那吃啊,来我们这儿干嘛?”

  “嘿,你怎么说话呢?你就这服务态度,把你们经理叫来!”

  “我怎么了?这大冬天让我去哪给你弄黄瓜?到底谁不讲理?”

  服务员的态度引起了周围其他食客的不满。一个中年男子说,“小姑娘,我也听说全聚德有黄瓜条才带朋友尝个鲜儿,要是知道只有前门店有,我们也不来你这儿。”

  服务员说,“同志,您也别吓唬我,这也不赖我的事儿,后厨没黄瓜我也变不出来啊!”

  戴眼镜的妇女哼道,“要我说还是前门店正宗,人家毕竟是起源店,挂着总店的名头也不行……”

  不远处,穿着藏蓝色西装的男子听到动静走过来,面色有些难看,咳嗽了一声。

  服务员扭头看,吓了一哆嗦。

第87章 票

  藏蓝色西装的男子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进了电梯。

  王建军说道,“这个穿西装男子看着不一般,应该是烤鸭店的领导吧?”

  魏所长说道,“他是和平店的经理,在外交部都挂了名的人。”

  王建军插一句道,“餐厅经理怎么跟外交部扯上关系了?”

  “这家店经常接待外宾、甚至国宾,可不能当成一般餐馆负责人……”魏所长没有往深处说,招呼道,“来,不管他们,咱们喝咱们的。”

  李哲还没把酒放到嘴边,就能闻到浓郁的酱香。年轻时李哲不喜欢酱香型的酒,觉得口味太重;岁数大了,偶然的机会喝了两盅茅台,才体会到那种香醇,奈何他自己舍不得买,上辈子也就喝过一次。

  这次再喝茅台,又是一种滋味。

  服务员托着漆木盘走来,将一盘芥末鸭掌放在桌子上。吴芳华拿起筷子,给王建军和李哲各夹了一块,“建军,快尝尝,你娘以前最喜欢吃这道菜。小哲,你也别客气,多吃点。”

  这菜李哲还真没吃过,刚放进嘴里,就有一种辛辣感直冲鼻腔,刺激……

  店里的人比较多,等了将近一钟头,戴着白帽子的师傅才推着小车过来,娴熟地将烤鸭切成片,服务流程和配菜与前面大差不差,就是少了黄瓜条。

  吴芳华怕王建军和李哲不会吃,帮两人卷好放到餐盘里,“烤鸭趁热吃才酥脆,快尝尝。”吴芳华又卷了一个,放进魏所长的餐盘里。

  魏所长愣了一下,嘴角咧得老大,拿起卷饼塞进嘴里,“还是那个味,就是缺了黄瓜条有点腻,早知道咱们就去前门店了,那边也不远。”

  李哲笑道,“叔,下次我请你去前门店吃烤鸭。”

  “得了吧,你小子才挣几个钱,留着娶媳妇吧,哈哈。馋嘴了就来家里,我请你们。”

  李哲往前凑凑,压低了声音问,“叔,您知道前门店的黄瓜哪来的吗?”

  魏所长放下筷子反问,“听这话,你小子知道?”

  李哲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王建军,“我种的,我哥送的。”

  “真的假的?”这下轮到魏所长吃惊了。他消息灵通,知道市场上最近流通着一些黄瓜,价格炒到了六七块一斤。

  “姨夫,是真的,我今儿早上才给他们送的菜。刘经理还请我在店里吃了员工餐,伙食还怪好哩。”

  “哥,这事我咋不知道?”

  “你又吃不着,跟你说了不是干着急嘛……”

  “哈哈……”三人一阵哄笑。

  与饭桌上的热闹和温馨不同,五楼的一间办公室内,装潢十分精致。身穿藏蓝色西服的男子面色阴沉地坐在办公桌后。

  他看向站在对面的精瘦男子,“查得怎么样了?前门店哪来的黄瓜?这都第几波客人闹腾了?”

  “韩经理,我问过供应部门,前门店的黄瓜供应链一天只有5斤,没有变化。他们应该是找到了新的进货渠道。”

  “哼,这还用你说!如果是正经渠道,肯定也得优先供应我们和平店。”韩经理面色凝重,话语中带着催促,“我再给你两天时间,够不够?”

  “够了,两天之内我一定会查清楚。”

  “行了,你先出去吧。”

  精瘦男子微微躬身,关上门离开韩经理的办公室。

  韩经理掐了掐额头,“这个老刘,总是喜欢耍点小动作。你前门店那么丁点大的地方,跟我和平店争个啥?”

  虽然嘴上抱怨,但心里却忍不住有些佩服,“这家伙从哪儿搞来的黄瓜?连普通客人都能供应,这得是多大的量?”

  “不行!他前门店有的,我和平店肯定得有;他前门店没有的,我和平店也得有!”

  韩经理站起身,在屋里踱着步子想了半天,实在想不通前门店的黄瓜是哪来的。

  “要不问问上面?老刘要是用外面的黄瓜,肯定是要报备的……”随后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真要问了,反倒把老刘的能耐显出来了。”

  “查吧,我就不信了,他老刘能找到进货渠道,我就找不着?”

  ……

  苏州胡同,七号院前院。

  李哲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煤炉旁泡茶,给每个拿货的人倒上一杯茶水。

  只是今天他的脚边多了一条黄狗,见陌生人来就要叫上两声。个头虽不大,却有了看门犬的气势。

  众人按约定的数量分了黄瓜。

  李哲看着众人,笑着说,“这天一冷就想吃点肉。哥几个知道哪家肉铺不要票吗?”

  洪三说道,“近两年很多东西都不要票了,夏天那会儿,有的肉铺没票也能买。但天一冷,物资供应就紧张,不光菜荒,肉和粮油也变得紧俏,没票还真不好买。”

  李哲追问,“哥几个有倒腾票的渠道没?粮票、肉票、油票,我都要。”

  孙涛说,“李哥,这您得去黑市上问,我还真没打听过。”

  李哲看其他人也没言语,说道,“那行,先这么着。哥几个去忙活吧。”

  几人和李哲打过招呼,陆续走了。

  平常很少开口说话的鲁大有留了下来。李哲打量着对方,“鲁老板,您还有事儿?”

  “李老板,我有买票的渠道。”

  “咱坐下聊。”李哲做了个请的手势,给对方添上茶水,“鲁老板,您都能买到什么票?什么价格?”

  “肉票、油票、粮票,我都能买到。价格不是固定的,是按照行情走的,越到年根儿票价越贵。明个清早我探探价,再告诉您。”

  李哲面上不显,心中却有些讶异——没想到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鲁老板还有这路子。

  “鲁老板,我准备把家里的暖气烧起来,用的煤量可能会大一些。另外我们家人口多,猪肉、牛肉、羊肉票都得要一些。”

  “没问题,您跟我说个数目,回头我把票拿来,您再给钱。”

  “鲁老板痛快,那我就候着您消息了。”

  “李老板,咱明儿见。”鲁大有起身作势欲走。

  李哲又叫住他,冷不丁地问,“鲁老板,外汇券你能买到吗?”

  昨天,魏所长拿着外汇券直接进全聚德,压根不用排队,李哲心思也活泛了,现在是双轨制经济——手里挣了几个小钱儿不一定好使,但凡是紧俏物品都得用票。

  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就不用说了,你就是买个大白兔、买袋白糖也得用票。但如果有外汇券,想买什么都行。

  鲁老板想了一会儿答道,“李老板,外汇券确实好用,但兑换比例也高,紧俏时翻个三五倍都有……”

  “劳驾帮忙兑换十块的外汇券,我有用。”送走鲁大有,李哲关上门,开始点钱算账。

  临近中午,外面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李老板在吗?”

首节 上一节 55/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