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发愁
李哲打开门,外面站着个俏生生的少妇,正是后院的女主人谭静雅。
他让到一旁:“嫂子进来说话吧。”
“李老板,上次您送的黄瓜让我们老太太吃美了,让我好好谢谢你。我中午做的梅菜扣肉,送来一些给您尝尝。”谭静雅将手里提的盒子递给李哲。
李哲接过盒子放在茶几上,打开盒盖,一阵肉香扑鼻。里面放着一盘精致的梅菜扣肉:“嚯,您这手艺都快赶上大厨了。”
“李老板您过奖了,家里的食材不全,我也是瞎做的。”
“得,中午我一定好好尝尝您的手艺。”李哲去厨房拿了个盘子,将梅菜扣肉倒腾到盘子里。
房子租出去后,谭静雅还是头一次来:“李老板,您这房子归置得不错啊。”
李哲笑道:“我表哥是个勤快人,每天至少扫两回地,桌子也是天天擦。要我一个人住,指定没这么干净。”
“男人都不爱收拾屋子,我们家那口子也是。”谭静雅客套了一句,“昨儿我跟鸿宾提了烧暖气的事儿,他也想着一块儿烧,让我问问具体怎么个章程。”
李哲说:“这东西我也是头一次用,咱们试着来呗。”
谭静雅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一家三口住北屋,面积一百来平米,和您住的前院差不多……”
半个小时后,两人大致谈妥,李哲将谭静雅送出门,赵铁柱也做好了午饭:焖了一锅米饭、白菜粉条炖豆腐,热了热梅菜扣肉。
赵铁柱夹着肉片塞进嘴里,眼睛一亮:“嗯,这肉好吃,甜辣口,那句话咋说来着……”赵铁柱忘词了。
李哲提醒:“肥而不腻。”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赵铁柱夹了一筷子梅菜,点点头:“这菜也好吃。”
王建军也吃得赞不绝口:“是不赖,谭嫂子看着娇滴滴不像个能干的,没曾想做饭的手艺这么好。”
李卫东最鸡贼,只是低头吃,压根不搭话。
李哲也觉得好吃,但就这一盘子肉根本不够四个老爷们分:“等我再从家里回来,还带你们下馆子。”
王建军问:“哲子,你下午又要走?”
“嗯,回去瞅瞅,看看平菇种得咋样了。”
李卫东又吃了一块肉才开口:“是得回去一趟,爹找你有事商量。”
“啥事?”
李卫东卖关子道:“回去你就知道了。”
李哲也不理他,冲王建军问:“哥,咱还有多少黄瓜和菠菜?”
“四斤黄瓜三斤菠菜,咋的了?”
“一会儿我要拿走,顺道见个朋友。”
……
万安镇农村信用社。
主任办公室。
孙立国在办公桌前来回踱步,军大衣下摆扫过布满锈迹的暖气片,发出沙沙的响声。
窗台上那盆君子兰蔫头耷脑,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自从上个月中旬参加了战友聚会,他的内心就一直犹豫、焦躁不安。
他的老连长停薪留职,邀请他一起去南方创业。
老连长当时的话浮现在眼前:“老孙,鹏城那边摩托车配件厂月入六百,港口的货轮比咱演习时的坦克还密……未来的发展在南方……”
孙立国很向往,也很敬佩老连长的勇气,不过……他还是拒绝了。
可他心里并不舒服,转业到地方已经十几年了,每日重复的工作已经让他失去了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不想一直窝在小镇上……
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
“发展……发展……”孙立国口中不停重复着这个词。
“咚咚——”传来敲门声。
“进来。”孙立国背对着门口。
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走进办公室:“主任,大营村李哲来了。”
孙立国转过身:“他有啥事?”
“他没说干啥,只是说要拜访您。”
“行,你让他进来吧。”虽然搞不清对方的来意,但好歹算是熟人,不好不见。
没多久,李哲拎着一个编织袋进了办公室:“孙哥,没打扰您工作吧?”
“李老弟这是说啥话?快坐。”孙立国倒了一杯茶水递给李哲,“冻坏了吧?喝点热茶暖和暖和。今儿个找我有啥事?”
茶太烫,李哲没下口,双手捧着杯子当暖手:“我今儿个是特意给您送东西来了。”
“给我送东西?”孙立国愣了,不年不节的,不知道李哲整的哪一出?
李哲将编织袋放到桌子上,打开袋口露出菠菜和黄瓜。
孙立国瞪大了眼睛,将菠菜和黄瓜捧出来放到桌子上:“这是你大棚里产的?”
“是,就是您上次去大棚考察见的那茬黄瓜。”
孙立国搓搓黄瓜的毛刺儿,直接咬了一口:“嘎吱脆!这黄瓜真水灵,比夏天的黄瓜还好吃。老弟,没想到你真成功了!”
李哲纠正道:“孙哥,是咱们成功了。要是没有您审批的贷款,大棚绝对建不起来,这里面有您一半的功劳。”
“也有我的功劳?”孙立国愣了片刻,仿佛想通了什么,“李老弟,你跟我好好说说,大棚能产多少黄瓜?卖多少钱?”
“现在具体产量还不好说,应该不会比露天的黄瓜少。出售价格在5块钱以上。”
“这么贵?这黄瓜都卖到哪儿去了?我咋没听说过?”
“都卖去京城了,全聚德、东来顺、萃华楼……过段时间您就听说了。生意刚稳定,我就来给您报喜了。”
“好好好!今年能收回大棚的本钱吗?”
“可以。”
孙立国乐呵呵地嘀咕:“发展……这不就是发展吗?”
他原本对冬暖大棚没报太大信心,大棚不是个新鲜东西,对农业种植有一定帮助,比如说早育苗、延期收,但通常也就是半个月左右,像李哲这种半地下厚土墙的大棚,还是第一次见。
李哲的成功给他带来了新希望。要是冬暖大棚能在他推动下形成规模,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就感,更是职业发展的新契机。虽说这些为时尚早,至少有盼头了。
“老弟,恭喜你啊,你现在可是苦尽甘来了。就等着挣大钱了。”
“哎……”李哲叹息一声,摆手,“现在也难,一样发愁。”
“咋的了?遇上啥难事了?”
“蔬菜供不应求。”
孙立国笑了,指着李哲调侃,“老弟,我算看明白了,你今儿个是来跟我显摆的。”
“真不是。京城有三家全聚德,我只联系了一家供货,您猜为啥?”李哲神色凝重,继续说,“那两家我压根不敢惊动,黄瓜总共种了不到两亩,产量跟不上,人家找上门,咱手里没货,那不是招人恨嘛。”
孙立国摸着下巴,“老弟,听你的意思还想扩建大棚?”
“是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咱信用社还能不能放款……”
换做以前,孙立国未必这么上心,但现在他也希望冬暖大棚能发展起来,“你现在已经贷了一万二,我就算帮你申请提额,也增加不了多少。不过,你要是能以集体的名义贷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和全聚德、东来顺这些国营餐厅的供货合同,可作为收入稳定性证明,也能提升授信的可能……”
第89章 合作社
大营村李家地头。
3号棚里透着黄色的灯光,这是老李今儿个刚带人拉的线。大棚这边要常住人,没有电是真不方便。
老李不时地掀开厚厚的门帘往外探头,嘴里嘀咕着:“这么晚了,咋还不回来?”
王秀英拍拍手上的瓜子皮,也坐不住了:“要不咱去村口迎迎?”
老李摇头:“回来的时候又不拉什么贵重的东西,应该不碍事,再等等。要不你先带小娜回家?”
“哼,俺现在回去得挂念一晚上。锅里还捂着饭呢,我去热热。”
“先别热。回来这么晚,他们没准在路上已经吃过饭了。”
王秀英大胆地猜测:“莫非老二又带他们下馆子了?”
要说不羡慕是假的,王秀英长这么大,总共也没去过几次餐馆。这全聚德的门哪边开她都不知道。
“哒哒哒……”外面传来拖拉机的声响。老李夫妻俩赶忙出大棚,李娜也不写作业了,放下笔跟着走了出去。
拖拉机停在路边,李哲翻身跳下拖拉机:“娘,咋还没回去?”
看着两个儿子回来,王秀英也放心了:“正打算走了呀。你们今天咋这么晚才回来?”
“我回来的时候去了一趟镇上的信用社。给孙主任送了点黄瓜和菠菜。咱这大棚能建起来,多亏了人家帮忙。现在菜长出来了,不能忘了人家的情分。”
老李拍大腿:“可不是嘛,我咋把这茬忘了。”
王秀英确实有些担心,问老二:“老大你也跟着去了?人家孙主任没问你贷款的钱去哪儿了?不会出什么事吧?”
李卫东脸颊通红,带着几分酒意:“没事,俺都跟孙主任说好了。不干养鸡场了,明年也建大棚。孙主任还夸是个稳妥人。”
王秀英算是放下了一桩事:“那就好,俺就怕人家公家追查。现在说开了就好了。”
李卫东的目光往大棚里瞄:“娘,俺媳妇儿呢?”
老李说:“眼瞅着天黑了,让她带着青禾大丫回家了,省得走夜路。”
李娜跑过来,皱着小鼻子闻闻李卫东,又闻闻李哲:“大哥二哥,你们是不是又下馆子了?”
李卫东摸着她的头哈哈一笑:“你这鼻子都快赶上金子了,是孙主任请我们下的馆子。老二想掏钱人家拦着不让,直接挂的账。”
“小娜,回头哥也带你下馆子。”李哲安慰了一句,从拖拉机车斗里拿出一个黄色纸包,“这是哥给你买的。”
李娜捧在手里闻了闻:“二哥,你这是买的啥呀?”
“驴打滚。”
“驴打滚?”李娜嘀咕了一遍,“是驴肉吗?听俺们老师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我还从来没吃过哩,是不是可香了?”说着李娜隔着纸包又闻了闻。
王秀英又是心酸又是好笑:“傻闺女,这驴打滚是点心不是肉。”
李娜直咽口水,“甜不甜?”
“应该.那肯定是甜的呀。”王秀英虽然也没吃过,但她听人说过,“这是京城的名小吃。”
听着母亲和妹妹的对话,李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慢慢来吧,好日子在后面。
老李催促道:“天不早了,你们都回吧。有啥事明天再唠。”
众人散了,就剩下老李爷俩了。
老李这才开口问:“老二,你跟我说实话。你今天去找孙主任,是不是还有其他事儿?”
“您老就爱瞎琢磨。”李哲倒了一杯温开水,一口气喝了半缸,“不过,还真让你猜着了。我找孙主任确实还说了点其他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