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也跟着进了西屋,“啥事呀?神神秘秘的?”
“你是不是又惹娘生气了?”
李哲反问,“娘跟你说啥了?”
“说你去信用社办无息贷款,还要花几千块建个大棚,是不是真的?”
“是呀。”
李卫东叹道,“你有没有想过建大棚赔了钱,这贷款咋还,以后的日子咋过?”
“我就想趁着年轻拼一把。”
“拼啥?你就是瞎胡闹。娘不是说了嘛,要给你攒钱娶媳妇,跟俺一样安安稳稳过日子不好吗?”
好个屁,活的跟孙子一样。这话不是李哲说的,是李卫东上辈子自己说的。
李卫东被三个女人拿捏,但在弟弟面前还是很有普的。
李哲也不跟他硬顶,换了一个问题,“哥,我听娘说,你欠了不少外债?”
“咋的,你想帮俺还?”
“我这钱还得建大棚,暂时帮不了你。但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一年少说赚个四五百块钱。”
“啥?五百!”李卫东一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啥主意?俺能干不?”
“你肯定能干,也不会耽搁种地,就是个副业。”
“还有这好事,你说说,到底是个啥主意?”李卫东家欠了上千块的外债,媳妇天天在耳边唠叨,他怎么可能不急?
“哥,这事一句两句说不清,晚上我去你家,咱们慢慢聊。”
“诶呦,急死个人,还等啥晚上,你现在就说嘛。”
“我还有活要干呢,你先回去。”黄瓜种子明天出芽,李哲得准备好育苗土壤,这事不能耽搁。
李卫东说,“你这个懒货,啥活能磨叽一天,俺帮你干。”
李哲也不跟他客气,出了屋子,指着墙角的小推车,“哥,你去拉四车土和一车熟牛粪,我一会要用。”他掏出一元钱递给哥哥,“鸡粪我可不要。”
李卫东没接,“俺有钱买牛粪。”
“拿着吧,帮我干活,总不能让你往里搭钱。”李哲将钱塞进哥哥衣服兜里。
李卫东推着独轮小车出门,李哲开始准备其他基肥。
李家是烧柴火做饭,存了不少的草木灰,这属于优质的天然钾肥。再加上李哲从供销社购买的复合肥磷酸二铵500克,以及100克防止土壤病害的多菌灵。
李卫东是个干活的好手,很快用独轮车运来四车土和一车牛粪。
李哲将土、草木灰、牛粪、复合肥、多菌灵混合在一起,就做成了育苗土壤。
李卫东坐在地上,用脖子里的毛巾擦擦汗,“老二,这活也干的差不多了,你说说到底咋赚钱。”
“告诉你也行,但你得先答应我,不能跟娘说。”
李卫东考虑了好一会,“行,答应你。”
“那天我去农村信用社贷款,跟信用社的孙主任聊天,听他说现在五年存款利率是9.36%;据说九月份还要涨,五年期利率不会低于10%;
我给你算笔账。假如你有五千块钱,放银行存五年定期,一年的利息就是五百块钱,五年就是两千五。
不用出力,也不用担风险。这个赚钱的主意咋样?”
李卫东没好气道,“你小子耍俺呢?俺现在欠了一屁股饥荒,哪来的五千块钱?恁给呀。”
“你可以去信用社借无息贷款。”李哲压低声音,继续说,
“就说你想办养鸡场,先把钱从信用社贷出来。今年跟人学习养鸡技术,明年养几只鸡试试。
要是能赚钱,咱就办个养鸡场,干点实业,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要是不能干,就把钱存外地银行。五年到期后,本金还给信用社,利息留下,早点把家里的饥荒还了。”
李卫东听懂了,也懵了。
娘嘞,还能这么干!
自己农忙种地、农闲打工,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赚不了五百块。
老二动动脑子,五百块钱就来了!
这……
他难以接受。
第9章 栽种
李卫东家。
院子打扫的很干净,北面盖着三间红砖瓦房,东面搭着用尿素袋子缝制的遮阳棚,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女人正纳鞋底,女人个子不高、身材敦实,正是李卫东屋里人马来小。
外头响起脚步声,马来小抬头瞅见男人耷拉着脑袋进院儿,“他爹,你咋这晚才家来?大丫闹腾着找你,我哄得嗓子都冒烟了才睡着。”
李卫东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闷声闷气,“上老宅转悠了一趟。”
“你咋了?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早上扛走的铁锹呢?”
李卫东一拍大腿,“哎呦,瞧我这记性,撂老宅南墙根了。”
“你是不是听娘的,去劝二叔不要贷款,两人呛呛起来了。”
“没有。”
马来小将鞋底扔进木筐,瞪了丈夫一眼,“那你甩个脸子给谁看?”
“没甩脸子。”李卫东怕媳妇误会,赶忙将弟弟的话重复了一遍。
马来小越听越是兴奋,抓住丈夫的胳膊,“他爹,二叔说的是真的不?真能从信用社借无息贷款放到其他银行吃利息?”
李卫东点点头,“老二已经拿到无息贷款了,银行存钱利息明码标价,能有啥猫腻?”
“要真像二叔说的,一年的利息五百块钱,五年定存利息两千五,咱还了欠的饥荒,家里还能剩不少钱。”马来小满脸喜色,推了推丈夫,“这是好事,你咋还丧眉耷眼的?”
“不是不乐意,就是想不通。俺吭哧吭哧种一年地,也挣不来五百。如今倒好,银行里转个手就能白得这些钱,这世道变得忒邪乎。”李卫东说不明白,就是心里不得劲。
“榆木脑袋。”马来小戳他脑门,“想不通就甭想,有赚钱的法子就用,二叔还能坑咱?
等贷款下来,咱买些鸡苗养,真要能赚到钱,可以办个养鸡场,也不算占公家便宜。”
李卫东总感觉心里没底,“贷这么多钱,要不跟娘合计合计……”
“打住!”马来小打断丈夫,“分家那会儿房子归咱,饥荒也归咱。你娘能当你的家,可不会给恁还饥荒。自个琢磨吧,棒槌。”马来小拿起地上的筐子,起身回屋。
……
李家老宅。
王秀英踏着月光进了家门,锁好院门,回了东屋。
李娜躺在炕上睡了,老李坐在凳子上泡脚,瞅了一眼走路带风的媳妇,“你这一天不着家,去哪了?”
“管得着么。”
王秀英给闺女掖被角,瞅了一眼西屋,“老二今儿又作啥妖了?”
老李擦着脚嘟囔,“我在跟前瞅着呢,能作啥妖?”
王秀英小声问,“老大来过没?”
“来了,哥俩猫屋里嘀咕了半天,也不知道说啥。”
“后来呢?”
“老大帮着老二拉土干活。”
“干活?”王秀英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大帮老二干活?”
“可不,院子里的土都是老大从外面拉的,要说干农活还是老大肯下力,随我。”
“随你个棒槌。”王秀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老二灌两碗迷魂汤,比人家干活还卖力,俩缺心眼儿。”
老李嘿嘿一笑,“老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也不是给外人出力。”
“你这么说,俺倒像个后娘了。”王秀英哼了一声,叹道,“老二年纪小,有些事看不透。但你这个当爹的知道风险有多大,要是到期还不上贷款,一家人都得受连累。”
“我知道,我也不是没劝,老二不听,我能咋办?”
王秀英右手指着老李,“不听我的,有你们哭的时候。”
……
西屋。
李哲隐约能听到父母的争执。
对于母亲的心思,他是清楚的,也能理解。
创业初期,最大的支持往往来自于家庭,同样,最大的阻力也来自于家庭。
这并不矛盾。
刚创业还涉及不到行业竞争,无论是赔钱还是赚钱,影响最大的就是家人。
每个人都没有错,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争执不重要,恰恰相反,争执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创业成败。
很多创业者在外面是老板,回到家习惯听父母的。父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决策。
创业初期,大家还能齐心协力,等企业做大,问题也来了。
因为观念或利益冲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分歧,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公司到底谁说了算?
这并不是李哲杞人忧天,而是八九十年代的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很多家族企业因为类似问题分崩离析;也有一些企业妥善解决后,浴火重生。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李哲要在创业初期取得家庭的主导权,家里的小事王秀英管,大事李哲说了算。
只有内外旗帜统一,在李哲的带领下,家里的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九月二日。
吃完早餐,小丫头背着书包去上学。
李哲也开始忙自己的事,将盛放种子的挂篮取下来,掀开盖在上面的薄布,黄色种子上长出两毫米的白色嫩芽。
李哲喜道,“发芽了。”
老李也凑过来,用手翻翻露芽的种子,这场景他也是头一次见到。
以前直接在地里埋下黄瓜种子,等种子破土出苗后才能见到,如果有些地方无法出苗,还需要补种,“这就能栽种了吧?”
“爹,今儿个您得搭把手。”
一个大棚占地一亩左右,李哲准备种四种蔬菜,其中,黄瓜苗种植1200棵左右,他独自播种肯定忙不过来,还得让父亲帮忙。
老李也不清楚儿子是否能在冬天种出蔬菜,但儿子现在做的一些事,他能看明白,确实是踏踏实实的干事,播种的方法也更科学,心里隐隐多了一些期待。
“你说吧,怎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