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强一番说辞只是客套话,他并不是因为李哲‘忙’才没有去,而是上次和媳妇儿谈过后,他觉得媳妇儿的话有道理,或者说那番话戳到他的心窝。
倒腾国库券理论上是能挣钱的,但他并没有实际操作过,更谈不上经验。李哲拒绝他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他决定先跟季鸿宾跑一趟,把倒腾国库券的门路摸透了,再去跟李哲谈投资,他也就不虚了。
这次他身上带了1000元,也没指望着能挣钱,只要能抵消食宿成本就够了,全当是来攒经验。
季鸿宾皱眉道:“你现在只有1000块钱的资金,就算我帮你出路费,一样赚不到钱。”
周永强答道:“我这次不图挣钱,就当是跟您学本事了。”
周永强有这个觉悟,季鸿宾也不再多说。
三人出了胡同口,前面的三轮车停下了,只见三轮车不远处站着个年轻女人,正是建国门派出所的女警白晓燕。
周永强笑着说:“燕子,你是来给我们送行?”
白晓燕没答话,对着一旁的季鸿宾说:“我有话跟你说。”
周永强有些尴尬,但还是对着弟弟招招手:“季爷,我们在前面等您。”
周永胜边骑车边往回瞅:“哥,我听人说白警官一直很喜欢季鸿宾,是不是真的?”
“你小子少听些八卦,好好骑车,也别骑太远,在前面路边停下就成。”周永强嘴上训斥了一句,却也忍不住回想起以前的事儿。
就像弟弟说的,白晓燕打小就喜欢季鸿宾,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白晓燕工作好、家庭好、长得也不赖,是个良配,周永强一直以为两人会结婚。
突然有一天,他听说季鸿宾要结婚了,可新娘不是白晓燕,而是要娶个小餐馆的服务员。他当时感到很吃惊——虽说餐馆服务员的工作也成,但跟白晓燕是比不了的,而且两个人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说变就变了?
直到他见到了谭静雅,心中的疑惑才解开,谭静雅长相漂亮,身条好,说话娇滴滴的。虽说白晓燕长得也不赖,可这人就怕比较。
大营村李家地头。
因为扩建蔬菜大棚的事儿,整个李家的人都忙碌起来。
一早,李哲就去信用社办事儿了;王荣生和金百万在工地上盯着;老李带着李志强去京城送菜;朱益民和周青禾、马来小负责照顾大棚里的蔬菜;李酒缸负责做饭;王秀英带着孩子打下手。
李卫东则是骑着自行车去了邻村串亲戚。
王秀英家兄妹三人:她嫁到了本村,还有一个妹妹嫁到邻村杨马村,也就是李卫东的小姨。
杨马村就在大营村的东面,距离不远,李卫东骑了十来分钟就到了。
李卫东小姨家的条件不错,小姨夫是泥瓦匠,前几年就盖了砖瓦房,外面还砌着围墙。李卫东将自行车停在门口敲门:“咚咚……”
“谁呀?”院里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
“盼弟,是我。”
门开了,一个黑瘦的小丫头探出头:“卫东哥,你咋来了?”
“俺娘想你了,让俺来看看你和小姨。”
“俺早就想去了,就是俺爹不让。”盼弟闪到一旁,拽着李卫东的车把往里走。
李卫东有些疑惑:“姨夫为啥不让?”两家关系一直很好,没闹过矛盾呢。
马盼弟努努嘴正要说什么时,门帘掀开了,一个中年汉子走了出来:“哟,卫东来了?外面冷,快进屋。”
“姨夫,俺来看你和小姨了。”李卫东手里提着尿素袋和一纸包桃酥。
“来就来吧,还带啥东西呀?”姨夫拿了把椅子递给李卫东,又对着盼弟说:“去给你哥倒杯热水。”
“俺家今年建了暖棚,种了些黄瓜,给您送过来一些尝尝鲜。”
“黄瓜?”姨夫露出诧异的神色,仿佛想到了什么,“大营村种黄瓜的就是你家?我听外面的人传得挺邪乎,说大棚差点把人给闷死了。”
“姨夫您别听他们瞎传,回头让我爹给您细说。”李卫东问道,“我姨呢?”
“去招娣家了。你爹娘的身体咋样?”
“都挺好的,俺娘想小姨了,想一块儿聚聚,晚上去俺家吃饭。”
李家大棚现在缺人手,老李想招几个靠谱的人,自然是先紧着亲戚家用。
不过,这事儿李卫东不适合开口,晚上一块吃饭的时候,老李会把事儿说开。
“这冬天黑的早,就不过去了。”
“没事儿,晚上开拖拉机把你们送回来,总共也没几步道,方便着呢。”李卫东接过盼弟递来的茶杯,“妹子你也跟着一块去,小娜早就想跟你玩儿了。上次你二哥给买的大白兔,她还给你留着呢。”
盼弟一听,忍不住咽咽口水,急迫道:“爹,俺也要去,俺要吃大白兔。”
李卫东聊了几句起身告辞,姨夫将他送出了院子。
李卫东骑着自行车回大营村,隔着老远就看到了田地间工作的挖掘机。自家地头上还停着辆拖拉机,李哲带人往下搬东西,李卫东凑过去一看,稀罕道:“老二,这是啥东西啊?”
第97章 马长河
李哲指着黑色长方形塑料壳:“这个叫育苗盘,前些日子在塑料厂订购的,以后就用这个育苗,要比用报纸制作育苗器省事得多。”
李卫东好奇地走过来瞧,那育苗盘一个个的叠在一起,占不了太多空间,每个育苗盘上都分布着上百个育苗空格:“这东西好!老二,你咋知道有这玩意儿的?”
“哥,以后你得多学习,多看看有关农业的书籍,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李卫东提出质疑:“老二,我也没见过你看书。”
李哲忽悠道:“哥呀,你看那些整天吆喝要上进要学习的,有几个是真学习的?都是在喊口号,真正学习的人都是闷头学,等他的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能惊艳到所有人。”
李哲说这些,也是希望哥哥能够充实自己:“这样以后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育苗盘能多次使用,有了它就可以提前栽种育苗,哪怕大棚的施工进度慢一些,也不会影响蔬菜成熟上市的时间。
反季节蔬菜在京城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上门求购蔬菜,李哲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些蔬菜早一天成熟上市,也能尽早缓解供应压力。
李卫东瞅着拖拉机:“这不是铁牛啊,这是谁家的拖拉机?你从哪弄的?”
“这是金哥家的拖拉机,柱子开着铁牛每天去京城运货,金哥知道咱们扩建蔬菜大棚需要买建材,就把拖拉机借给咱们用了。”
李卫东露出羡慕神色:“嚯!金哥家自己买的拖拉机?这得多少钱呢?”
还不等李哲回答,朱益民就急匆匆跑过来。他虽说也是头一次见育苗盘,但一眼就能瞧出这东西的作用:“哎,这东西好啊!一个空格一颗苗,底部还有排水孔,够专业。”又对着李哲说道:“估摸着明天早上种子就能发芽,今儿个下午把培养土拌好,明天上午就能育苗了。”
李哲说道:“朱哥,育苗的事儿您多费心,我这一摊子事儿,还得赶紧去工地上看看地基挖得怎么样了,下午招人建夯土墙。”
“育苗的事儿你甭担心,交给我就成,你该忙啥忙啥。”朱益民几岁就开始跟他爹学种菜,经验老道。
这两日李哲忙得脚不沾地,就拿今天早上来说,先去了一趟信用社,又跑了一趟塑料厂,趁着卸育苗盘的功夫喝了口水,顾不上休息又跑去工地……
傍晚。
马长河骑着自行车到了大营村,隔着老远就看到了三四座白晃晃的大棚:“娘咧!就是这玩意儿种出的黄瓜?”
马长河咽了咽唾沫,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这才三四个月不见,他连襟咋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马长河骑着自行车到了李家地头,见到地头对面又挖了个大深坑,更是惊得说不出话:“这大营村要干啥?怎么整出这么大的动静?”
原本老李爷俩正商量购买建大棚材料的事,见到土路上出现个熟悉的身影,赶忙迎了过来:“长河,咋就你一个人来了?慧兰和孩子们呢?”
“姨夫。”李哲也打了声招呼,马长河是个泥瓦匠,之前带着老李在建筑工地干活,两个老王家的女婿最喜欢凑一块儿喝酒。
“慧兰在家看孩子呢,等改天再过来。”马长河停下自行车,将手里的东西递过来,“我拿了两罐午餐肉,还打了两斤散白,今儿个晚上咱们好好喝两盅。”
“那敢情好,老早就想跟你喝酒了。”老李热情地招呼道,“走,进大棚说话,那里面暖和。”
马长河跟着进了大棚,一股混合着泥土清香的暖流扑面而来:“这这咋比屋里还暖和?”
他往里走,看到嫩绿的蔬菜苗整齐排列在垄上,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这种的都是黄瓜吗?”
老李笑着介绍:“最里面的是黄瓜苗,中间那片是西瓜苗,边上的是西蓝花,最南边种的是一畦韭菜,留着自家吃的。”
这时菜地垄沟里传来说话声,两个女人边说话边记录着什么。
马长河仔细一瞧:“那不是来小吗?旁边的闺女瞅着眼生。”
“嘿,那是京城来的大学生,帮着咱一起种菜的。”老李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
“嚯!还有大学生跟你家帮工。”马长河更是惊讶。
“不是帮工,人家是借俺家大棚做实验的,记录蔬菜数据。”老李解释了一句,喊道,“老大家的,你看谁来了?”
马来小早就听到了动静,有些不情愿地起身:“姨夫来了?我姨和三个妹子呢?”
“来小啊,你这丫头连个叔也不叫?”
马长河不光是李卫东姨夫,还是马来小叔叔。
“俺都嫁给卫东了,肯定要跟着卫东喊人,还有以后别整天来小、来小的喊,叫俺卫东家的。”
马长河也不乐意了:“你爹给取的名多好!马来小、马来小,马上来小!多好的寓意。”
马来小也不是个好脾气,直接顶回去:“你喜欢送给你了,也别叫马长河了,改名马来小吧。”
王秀英掀开帘子走进来,冲着马来小说:“咋跟你姨夫说话呢?大丫闹腾着要找你,出去看看。”她又转头对着马长河说:“长河,你也是,明知道老大家的不喜欢被喊名,你还刺挠她干嘛,她现在是俺老李家媳妇,就算来小,也是俺老李家来小。”
“好好的怎么就吵起来了,都是一家人,不值当。”老李发挥老好人的长项,拉着妹夫往桌边坐,“凉菜都切好了,咱俩先喝两盅。”
王秀英也跟过来:“长河,慧兰咋没来?”
马长河连着被怼,也不生气:“在家看孩子呢。”
“带着孩子一块来呗,你姐天天念叨她和孩子们。”老李说话的功夫,手上也没停,拧开酒桶盖倒上三杯酒。
“下回吧,今儿太晚了,走夜路不方便。”马长河扶了扶酒盅。
老李对着媳妇说道:“秀英,去把大哥叫来,就说长河来了。”
马长河顺势问:“大哥也跟着你家老二干呢?”
“咱俩先走一个。”老李滋溜了一口才说,“老二弄这摊子不容易,人少了压根忙不过来,当舅的心疼外甥;建军跟着去了京城,也是跑前忙后没少出力。”
马长河放下酒盅:“这黄瓜在京城能卖几块?”
都是正经亲戚,老李也没瞒着:“六七块钱一斤。”
“这么贵!”虽说马长河有了准备,但这个价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京城人多,种这几亩大棚压根不够分,老二想再扩建十来亩地,人手忙不过来,你要没事就过来搭把手,咱哥俩晚上也能一起喝点。”
马长河笑着应承:“成啊!这大冬天建筑队和地里都没活,在家闲着也是被慧兰念叨,还不如出来干点活。”
“回头你问问你家大女婿,他要乐意干,也带他一块来。”马长河大女儿招娣去年刚结婚,过年时,老李跟马家大女婿一起喝过酒,觉得这孩子挺实在。
“那指定的,哪有老丈人干活,女婿在家闲着的道理。姐夫,敬你一杯,老二事业干这么大,以后你就等着享福吧。”
老李端起酒杯抱怨:“你可别提了,这小子恨不得把我当老黄牛使“
第98章 梁卫国
晚上。
酒局散场后,几个上年纪的都喝多了,赵铁柱和李卫东开拖拉机把马长河送回家,王荣生也回1号大棚睡觉了。
李哲将剩下的人召集起来开会。老李酒量不错,算是比较清醒的一个,但话也变多了。李哲还没开口,他先说道:“我和你姨夫说好了,明儿个他就来帮忙,把他大女婿也一块带来。都是自家人,用起来也省心。”
老李平常话不多,但一喝酒就爱说话,有些话还不经脑子。王秀英瞪了他一眼:“老二,我算是瞅明白了,自打你建了这蔬菜大棚,最高兴的就是这几个老头,这酒场一天天的就没断过。”
“以后大家喝酒可以,但是不能喝太多。”李哲提了一句,开始说正事,“1号棚的第二批黄瓜成熟了,明天我得去趟京城,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李哲目光扫视众人,开始安排任务:“爹,工地那边你盯着,明天招点人手,先把夯土墙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