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67节

  葛青山手脚麻利,一看就是从小做惯了农活的,朱益民用着顺手,一直把他带在身边:“青山,西蓝花和茄子苗都在这棚里,可别弄混了。”

  “放心吧朱哥,我小心着呢。”

  就在此时,棚外传来喊声:“朱哥、青山,你们在吗?”

  朱益民站直身子,捶捶腰:“在棚里呢,啥事?”

  李志强掀开帘子走进来:“嘿嘿,朱哥,我二叔回来了,叫你们都过去呢。”

  “叫我们啥事?”朱益民瞅着还没干完的活。

  “好事,发上个月的工钱了。”

  “强哥,我刚来,也有工钱?”葛青山搓搓手上沾的泥。

  李志强答道:“二叔说了,上个月干几天发几天,我要没记差,你是11月26号来的,也能发25块钱哩。”

  “嘿,那敢情好。”葛青山笑了,往年这个时节,他一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

  “走吧。”朱益民简单归置了一下,在桶里洗了把手,他也好奇李哲能给他发多少工钱。

  很快,朱益民三人到了一号大棚,见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唯独没见到李哲,朱益民忍不住问:“李老弟呢?”

  李卫东说道:“这小子在三号大棚呢,不让一股脑地过去,说喊名字领工钱,净弄些洋事。”

  朱益民一听,开始也有些纳闷,觉得有些麻烦,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么做也不赖,但具体好在哪他也说不上来:改天问问百万,他心思多。

  ……

  3号大棚内。

  见老爹走进来领工钱,李哲起了玩心,一本正经地说:“老李同志,你作为咱们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跟我说。”

  见儿子这副模样,老李也演上了,跷起二郎腿坐在对面:“李老板,你不要扯这些没用的,赶紧发钱!外头人都等着呢,有啥事儿回头再说。”

  李哲拿出一沓钱数了数:“老李同志,这是你上个月的工钱——150。”

  老李接过来,接着问:“李老板,你不是说还有奖金吗?可不能赖账,赖账俺下个月不干了!”

  李哲说道:“奖金是没有,不过可以奖励一箱500毫升6瓶装的汾酒。”

  老李眼睛一亮,这150块工钱就够花了,而且根本用不完。他也不在意奖金,就是给儿子开玩笑。听到儿子给他买了一箱汾酒,又是不一样的心情:“老二,真给我买了一箱汾酒?”

  “就在卡车上,一会儿我给您搬下来。”

  “还用得着你小子?我又不是搬不动!”老李说完起身出了大棚。

  “哎,把我舅叫过来!”李哲在后面喊,但老李根本不听,或者说没听到。

  李哲只能自个儿跑到3号棚把舅舅请进来,面对舅舅,他就不敢调侃了,一本正经地给舅舅发了钱,也没提奖金的事,笑着说:“舅舅,听我哥说,你那个收音机老是收不到信号,还“刺啦刺啦”地响,我就给你买了一台新收音机。”

  “嘿,你小子瞎花那钱干啥?我那修修还能用。”

  “您那都用了多少年了,想修也找不到配件了。还是用我给您新买的吧,收的频道多、听得清楚,总比你以前旧的好。”

  “行,你买了我就用,比你哥那混小子强!”

  “舅舅,你要是想我哥了,就坐卡车就去京城,两个小时就到,那儿有您住的地儿。”

  “不去,我在家挺好。”老头也是个倔人,一扭脖子出去了。

  下个进来的是姨夫马长河,他只来了5天,但带头砌夯土墙也是真出了力,李哲给他发了25块钱,还给了5斤猪肉的奖励。

  第4个进来的是王秀英,她纯粹是进来充数的,李哲给了她30块钱零花钱。王秀英也不嫌钱少,喜滋滋地出去了。

  第5个是李酒缸,工钱150,奖励是一箱汾酒。

  第6个进来的是李卫东,工钱150,奖金200。

  第7个进来的是马来小,工钱75,奖金100。

  第8个进来的是赵铁柱,工钱150,奖金400。

  赵铁柱是所有人中奖金最高的——上个月没有卡车,一直是他开拖拉机运菜,工作最辛苦。

  他现在也是个多面手,平常跟车送菜,有时还要开拖拉机去采买物资:昨儿下午买了一车化肥,今儿上午又拉了一车水泥立柱,明儿约好了去买毛竹和草帘子。

  第9个进来的是李志强,工钱150元,奖金200。领完工钱,他干劲更足,小跑着去了工地,继续带工人们砌夯土墙。

  第10个进来的是朱益民,他11月份干了10天,工资50,奖金150。

  最后一个是葛青山,工资25。

  周青禾不在,暂且记下。

  梁司机的工资另算。

  李哲也没忘了妹妹,给他买了一斤白糖、一盒巧克力。

  李哲也给自己买了奖品:一盒黑巧,一块双狮手表。

  李哲上辈子就嘴馋的,挣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吃喝上,他最喜欢的零食就是巧克力。

  手表放在电子产品泛滥的30年后可能是装饰品,但现在这东西是真有用,没有手表很容易误事儿。

  发完工资,李哲也没闲着,换了一身旧衣裳,跟朱益民去查看育苗的情况。这批苗是26号开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第10天了,有的苗已经开始长叶子,还有些苗再过一周左右就可以移栽,大棚的建设要加快进度才行。

  “朱哥,育苗方面有什么问题么?”

  “没啥问题,都挺顺利的。就是我想着能不能搭些架子,把育苗盘一层一层放上去,这样占空间小,也方便安置。”

  “想法不错。”李哲点点头。这事儿他和老李说过——老李干过建筑,认识木匠,已经联系木匠帮忙打造了。

  李哲和朱益民聊了一会儿,去工地看进度。今天已是施工的第11天,已挖建好了7个大棚的地基。老李指挥人回填熟土,马长河和李志强各带一拨人砌夯土墙。

  李哲想着明天去信用社催一催,看看贷款什么时候能办下来。

  忽然鼻尖一凉,他抬头望去,灰蒙蒙的天空中,细碎的雪花正簌簌飘落。

  “下雪了!”

  旁边的老李喊了一声,神色有些紧张。他紧着望向李哲,发现儿子神色如常:“老二,下雪了,咋办呢?”

  李哲伸手感受雪花:“先看看,等下大了再停工。爹,我回大棚盯着。”

  “大棚能扛住不?”老李小声问,他这是头一遭,心里没底。

  “不碍事。”李哲有多年大棚种植经验,只要正常应对就行,“爹,我之前跟您说过应对方法,好好想想。”平淡的语气让老李踏实了一些。

  李哲回到自家大棚,其他人也都咋咋呼呼地围过来,脸上挂着担忧的神色。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李哲笑着安慰,又冲着李卫东说,“哥,你带人把草帘子放下来。舅舅、酒缸哥,你们过来给我搭把手。”

  “小哲,你说咋干吧?”

  “找几根长竹竿,再找几块木板,做几个刮雪的耙子。木板轻一些,边缘要打磨光滑。”

  “明白了,俺们这就去做。”

  几个人分头行动,没有一丝懈怠。他们今天刚发了工钱,而丰厚的工钱和奖金都来自于身后的大棚。

  这是建棚后的第一场雪,众人心里都有些不安……

  李哲望着天空中的雪花,喃喃自语:“该涨价了……”

第107章 归乡

  万安镇。

  孙立国比往日出门要早一些,脚下踩着积雪‘咯吱咯吱’响,心中不禁有些担忧:李哲的大棚能不能扛住昨晚的降雪降温?

  还没走到信用社门口,就见到一辆绿色解放卡车停在门前,他快步走了过去。

  卡车副驾驶室的门打开,李哲从车上跳下来:“孙哥。”

  “李老弟咋来了?不是大棚出什么事了吧?”

  “没事,好得很,我过来问问贷款的进度。”昨天雪下得不是很大,每下一层雪都会用耙子及时刮掉,大棚里用煤炭升温。今个又是晴天,问题不大。”

  孙立国松了一口气:“走,咱进去说。”孙立国走到信用社门口,见门还没开,一边掏钥匙一边抱怨:“这群懒货越来越不像话!”

  信用社大厅里阴冷,并不比外面好多少。

  孙立国领着李哲进了办公室,摸摸暖水壶:“老弟你坐着,我烧壶水。”

  “孙哥别折腾了,我还得去京城送货,说几句话就走。”

  “得,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孙立国笑着说道,“你的贷款办下来了,昨个就想通知你,结果下雪了就没去成。”

  “孙哥,批了多少?”

  “十万!像你这种条件属于顶额了。蔬菜合作社虽说也算是集体,但未被归类为工商注册的'集体企业',也没有抵押担保,扶持力度要弱一些。”

  李哲难掩脸上的喜色:有了这笔钱,可以建20亩大棚,目前够用了。

  他知道蔬菜合作社和集体企业的区别:合作社属于比较松散的机构,农民自愿加入,按劳分配,个人的独立性更强,隐患更少。

  说白了,后期李哲不想干了,随时可以退出拿钱走人。

  但挂靠集体企业就不一样了,所有权归属于集体,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后期会有一定隐患。

  用两个字形容:腻歪。

  挣不到钱腻歪,挣到钱更腻歪。何必找这个不痛快?

  “李老弟?还有件事要跟你说。”孙立国犹豫了一下才开口,“昨天我见到柳主任,她说农行有一位领导要过生日,那位领导一向不爱收礼,就想在你这订些蔬菜,等领导生日时送过去。”

  李哲笑道:“孙哥,兄弟我没见过啥大世面,但人情世故还是懂的。别管是柳主任还是您,什么时候用菜提前招呼就成。我还巴不得你们帮忙做宣传呢。再提钱的事儿,您就是骂我。”

  “那我就替柳主任谢谢你。”孙立国松了口气,还真怕李哲年轻不通世故。

  李哲办理完贷款后续手续,各种蔬菜留下几斤,又紧着去京城送菜。

  苏州胡同,李家。

  孙涛几人在客厅里等得有些着急了。

  大金牙瞅了一眼手表:“王老弟,这往常8点就到,今儿都过9点了,咋还没来呢?客户该等急了。”

  鲁大有接茬:“听朋友说廊方那边好像下雪了。”

  众人一听这话都有些紧张。遇到风雪天气,种菜收菜运菜都是个麻烦事。

  王建军也皱着眉,他在京城没办法跟老家通信,并不比他们知道得多。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外面才响起了卡车声,众人赶忙出门查看,见到李哲从车上走下来:“哥几个抱歉,今个来晚了。廊方那边下大雪,暖棚温度降了,路上也不好走。”

  大金牙讨好道:“理解理解,李老板外面冷,你赶紧去屋里暖和暖和。”

  李哲进了客厅,灌了一杯凉白开:“哥几个,还有件事要说,这一下雪天就冷,白天都降到零下了,大棚菜的种植难度更大,菜价还要往上调一调。”

  得知降雪后,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孙涛主动问:“您说吧,涨多少?”

  “黄瓜涨一块。”李哲现在卖的有4种菜:黄瓜、菠菜、西兰花、生菜。后面三种菜的上市时间较短,而且溢价更高,李哲暂时不打算涨价。

  孙涛等人都没有异议,现在的蔬菜市场供不应求,他们7块钱从这儿拿货肯定是能赚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少赚总比赚不到好。

  而且,涨价这件事李哲提前就说过,现在又遇上了大雪天气,他们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送走孙涛等人后,李哲今天跟车送菜,与全聚德、东来顺负责人谈黄瓜涨价的事儿。

  因为提前沟通过,又遇上风雪天气,并没有太大阻力。真要遇阻力李哲也不怕,有的是人等着买菜,他们买不起,那就减少供货量卖给其他客户。

首节 上一节 67/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