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能帮我找一下林科长吗?”
“行,我帮您跑一趟。”马尾辫女职员站起身,“您确定认识就成,可别让我白跑一趟。”
“您就说我叫李哲,是二姐的朋友。”说完李哲的心情也有些忐忑。
严格说起来,他和二姐认识的时间并不长,接触也不算多。对二姐的印象就是为人豪爽,朋友多。但二姐的这些朋友靠不靠谱,能不能帮着办事儿,他心里也没底儿。
要是二姐的朋友连面都不见,那以后李哲再跟二姐交往就要留点心了。如果二姐朋友真能把事办下来,那就证明二姐这个朋友值得交。
虽说有些现实,但上辈子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人还是现实一点好。
季鸿宾坐在暖气旁的长椅上,一直关注着这边的情况。见马尾辫女职员领着一个穿中山装的男子走过来,季鸿宾陡然间坐直了身子——有戏!
“哪位是李哲同志?”中山装男子年纪不大,说话的语气颇为沉稳。
“我是李哲。”李哲笑着应了一声,反问道,“您是林科长?”
“是我。”林为民上下打量着李哲,“您买房过户的事儿,我听小汪说了。是二姐让你来找我的?”
“对,原本是不打算麻烦您的,实在是不赶趟了,这才请您帮忙。”
“说这话就见外了,二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林为民扭头望向马尾辫女职员,“小汪,你把李哲同志的过户资料给我,我亲自盯办。”
“得,谢谢领导替我分忧!”马尾辫女职员笑着应了,紧着收拾材料。
林为民拿上材料,对着李哲招呼道:“走,去我办公室谈。”
见林为民和李哲拿着材料走了,季鸿宾也站起身要跟上去,却被马尾辫女职员拦住了:“嘿!你去哪儿啊?没看着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吗?”
季鸿宾不满道:“我是卖房的!他买房的能进去,我咋就不能进去?”
“还没到您进去的时候呢,用得着自然会叫您,在外面等着吧!”马尾辫女职员又恢复了先前的语气。
季鸿宾见李哲走得没影了,知道自己跟上去也是白费,叹了口气,对着马尾辫女职员问道:“同志,您们那位林科长……能在一个月之内把过户手续办好吗?”
“他能不能办好我也不知道,但如果他要办不好,您再找谁也没用。”马尾辫女职员摆摆手,“等着吧,有消息了会通知您,别跟我这挡着了,人家后面还有人办事儿呢!”
后面一个戴着棉帽的大爷也说道:“我都来了好几趟了,不也没办利索嘛,你杵在这儿能有啥用?且办呢。”
季鸿宾有些无奈,又坐回了靠暖气片的长椅上。
科长办公室内。
李哲将买房的情况详细描述了一遍。
林为民想了想说道:“我虚长几岁,托大叫你一声李老弟?跟您说实话,这过户手续确实比较繁琐,并不是我们办事员有意怠慢。
卖方的情况我也了解了,他不是急着出国吗?那就先把需要他出面办的手续办了。等你拿到了房产卖契,原房主就不用再到场了。后续的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你可以慢慢办理。没有特殊情况,也就不需要卖方再到场了。”
“林大哥,如果按照您的说法,我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拿到房契?”
林为民想了想:“半个月吧,我争取半个月内把房子的房契发给你,到时候交易就算完成了。后续的手续,我争取在一个月之内办完。”
“行!那就麻烦您了!”
“甭客气,二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两人交换了名片,李哲起身说道:“那您忙吧,我就不耽搁您工作了。等改天您有时间,我一定好好谢谢您。”
“李老弟不用客气,以后日子长着呢。”林为民笑着将李哲送出了办公室。
见李哲从里面走出来,季鸿宾赶忙迎了上去:“李老板,怎么样啊?能不能办下来?”
“咱们回去说。”出了房产局大厅,李哲骑上自行车闷头往家走。
季鸿宾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心里越发的没底:这到底是行啊,还是不行啊?他连着追问了两句,李哲都不回答。
两人回到了李哲家,季鸿宾再也忍不住了:“李老板,这手续到底能不能办下来?您给句痛快话!”
“刚才那位梳马尾辫的女职员已经都说了,你也听到了。如果是按照正常情况下,在您出国前,房产手续肯定是办不好的。”李哲双手烤烤火,捂着冻红的脸颊,继续说:
“我托关系找朋友帮忙,那位林科长也愿意帮咱。但这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还要找其他部门的办事人员协调,请人家帮忙,所以肯定需要一些花费的。”
李哲并不是忽悠季鸿宾,林为民同意帮忙,也没提钱的事儿,那是看在二姐的面子上,只能说人家够义气。如果李哲不给,那就等于是用的二姐的人情给自己办事。
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谁还可以帮你?关系不是这么处的。
所以等房产证办下来,李哲肯定是要有所表示,而过户手续是买卖双方的事,不应该由李哲一个人拿这笔钱。
季鸿宾也并非不通世故,追问道:“那需要多少钱?”
“我估摸着怎么也得七八百。”
“啥?这么多?”季鸿宾有些不情愿。
“人家都是有身份的,家里都不缺钱,给少了没用,谁让咱急着办事呢?”李哲顿了顿继续说,“这样吧,你掏300,剩下的我来出。”
李哲捡着好听的说,先让季鸿宾把他的那份钱拿出来,至于事后给林为民多少感谢费,看情况决定。到时季鸿宾已经出国了,给多少还不是他说了算。
季鸿宾心中有些不情愿,但只要他想出国,这笔钱就得掏:“成吧!就按您说的办吧。”
他在心中暗暗给自己打气:只要能出国,爷们儿挣的就是美元!这点钱算什么,没准一天就能赚回来!
第131章 人才
下午,李哲骑着自行车赶到了蒙娜丽莎餐厅。
他隔着老远就看到餐厅门口摆放着一棵绿色的圣诞树,上面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装饰品和小彩灯。
李哲将自行车停在门口,透过窗户往里看,里面也布置得红红火火,看起来十分喜庆。
他推开玻璃门,门口两个穿着圣诞老人衣服的服务员微微躬身,用英文说:“欢迎光临。”
此时,沈亚楠正对着几个服务员在说什么,见李哲到了迎了上来:“李老弟,房产过户的事办得怎么样了?林为民那家伙还靠谱吗?”
“二姐,这事我还得好好谢谢你,林科长已经帮我想辙了,应该能在房东出国前把房产买卖手续办好。”李哲诚心感谢,如果不是沈亚楠的关系,这房子能不能买到手还真不一定。
“啥谢不谢的,都是朋友,相互帮忙是应该的,事儿办妥了就成。”她招呼道,“宣传单和会员卡我都已经印好了,你过来瞅瞅行不?”
“这么快?”李哲有点惊讶于沈亚楠的办事效率。
“不快也不行啊,这不眼瞅着马上到圣诞节了吗?我托朋友在他们单位加急加点赶出来的。”沈亚楠从柜台上拿起一张宣传单,递给李哲。
宣传单整体是个大红底儿,上面有圣诞老人、驯鹿、圣诞树等元素。
上面用中英双文写着“一起过圣诞”。
下面是一块白底儿,顶上写着黑字,是餐厅的宣传福利:
福利第1条:圣诞节前后三天,所有客人享全场8折优惠。
福利第2条:平安夜和圣诞节消费满99元,可参与圣诞抽奖,获得精品圣诞礼物。
福利第3条:圣诞节期间实行充值优惠活动:
充500元,送80元;
充1000元,送200元;
充2000元,送500元。
福利第4条:平安夜进店送苹果……
前三条看着还像那么回事,看到第4条李哲笑了:“二姐,这平安夜送苹果是什么意思?”
沈亚楠笑着说道:“老弟,我还以为你什么都懂呢,原来你也有盲点。这平安夜外国人都吃苹果。去年我和朋友去建国饭店,人家在平安夜那天就送苹果,你别说味儿还不错。”
李哲说道:“二姐,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平安’和苹果的‘苹’字是汉语谐音。有没有可能是圣诞节传入中国后,人们将本土文化与西方节日结合,创造出了平安夜吃苹果这种具有国内特色的节日习俗?”
其实李哲还有一种推测,那就是80年代初,圣诞节刚刚流传到国内。一些涉外人员想过圣诞节,但因为物资匮乏,12月的水果只有苹果,再加上汉字的谐音梗,人们才会吃苹果庆祝。
至于后来为什么能一直流传下去,很可能就是卖苹果的商家为了促销苹果,就偷换概念,大力宣传平安夜吃苹果,推动了这种习俗广泛传播。
“草,不是吧?老外平安夜不吃苹果?”沈亚楠有些懵了,她一直以为平安夜吃苹果是老外的习俗。
李哲瞅着宣传单:“整体来说还不错,瑕不掩瑜,就这么发吧,没准老外看了也觉得稀罕,也想尝尝平安夜的苹果呢。”
沈亚楠又对着几个员工叮嘱几句,让他们戴上圣诞帽出去发传单。
沈亚楠指着站在她旁边的一个短发女人说道:“她叫马蒂,是餐厅的大堂经理。我不在餐厅的时候,都是她协助管理。以后我不在,你找她就成。”
“好的。”李哲早就关注到了这个叫马蒂的,也发现她在负责基层员工的管理。
沈亚楠又拿出一沓名片大小的卡片:“李老弟,这是我刚让人印制的会员卡,你看看怎么样?”
卡一共有4种:第1种是普通的充值卡,白底黑字上面写着“充值卡”,还印着餐厅的标志。
第2张也是白底黑字,但写的是“会员卡”。
第3张白底黑字上加了金边,上面写着“金卡”。
第4张是黑色的卡,印着金色的蒙娜丽莎餐厅的标志。
实话实说,李哲觉得一般:“二姐,既然设计好了,那就先用着。等下次有新的活动,我建议统一更换成塑料卡片,这样不容易损坏,看起来更有质感。”
沈亚楠点点头:“这次确实有些仓促,只能等下次了。”随后她拿出一张写着001编号的黑卡,“李老弟,这张卡是你的,以后只要你在餐厅吃饭都打6折。”
李哲笑着说:“6折可不够,我要打5折。”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沓子外汇券,“我先充2000块。”
“啧啧,还得是李老弟财大气粗!知道你有钱,姐们就不跟你客气了,哈哈。”沈亚楠笑着接过钱。
要知道,她每天从李哲这里进货的菜钱就超过了400外汇券,这还只是她一家餐厅。
不知是因为宣传单起了作用,还是圣诞节期间的原因,下午5点餐厅就开始上客人。晚上6点,餐厅的桌子已经坐满人,甚至还有人在大厅里等候位置。
沈亚楠站在柜台后,虽然极力压抑表情,但抿起的嘴角还是暴露了她此时的内心。
自打餐厅开业后,她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客人:“妈呀,我不是要发财了吧?”
她觉得有些不真实,还有些不适应。
……
12月24日。
临近中午。
建国门外大街,周青禾顶着寒风吭哧吭哧地骑着自行车。
她后面还跟着一辆自行车,正是她农业大学的老师陈守耕。
两人骑到了蒙娜丽莎餐厅外,周青禾将车子停在门口,陈守耕右手扶着自行车,左手扶了扶眼镜,看着门口的圣诞树以及“外汇券结算”的牌子,语气有些不确定:“青禾,咱们是不是来错地了?”
周青禾看了看头顶的牌子:“没错,就是这。”周青禾透过玻璃窗往里瞧,“嘿,这餐厅看着还不错,里面坐的都是老外。”
陈守耕小声说:“这是涉外餐厅,不光价格贵,而且是用外汇券结算。”
“没事,又不用咱请客。”周青禾推开玻璃门,大大方方地走了进去。陈守耕略一迟疑,也跟了进去。
“欢迎光临。”戴着圣诞帽的女服务员笑着问,“同志,您几位?有预约吗?”
“我们是李哲先生的朋友,他约我们在这里见面。”
“李老板在餐厅2楼,两位请跟我来吧。”女服务员领着两人上了楼梯。
周青禾一边走一边瞧,餐厅的圣诞节装扮和氛围让她觉得新奇,还是头一次来这样的餐厅。
陈守耕也比周青禾好不了多少。他虽然是大学老师,但他的专业很少跟人打交道,跟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也不多,还是头一次来涉外的西餐厅。
两人一前一后上了楼,2楼比1楼的客人少一些,有些位置还没有坐满。
李哲坐在靠窗的位置,见到他们两人上来,站起身招手:“青禾,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