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92节

  二姐追问:“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李哲想了想:“我觉得这个名字要改一下,‘喜迎元旦’没有什么新意,可以改为‘跨年活动’,再整一个跨年零点倒计时抽奖。”

  “跨年!”二姐嘀咕了一句,虽说头一次听,但听字面意思,也大概能明白了,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老弟,你这脑子怎么长得?天生就是用来做生意的,就改了一个词,整个感觉就不一样了。”

  李哲笑笑,其实,跨年活动国外早就有了,只是信息不流通,还没有传到国内罢了。

  “二姐,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一些中国的元素,或许对老外更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二姐摸着圆润的下巴说道:“安排点什么中国元素?舞狮?”二姐随后又自我否定,“不行,跨年太晚了,舞狮太闹腾,京剧怎么样?”

  李哲摇头:“不行,老外汉语都听不懂、说不利索,让他们听京剧,他们有那个耐心?”

  “老弟,那你再帮我想想辙。”

  “二姐,你看过川剧变脸吗?”李哲反问了一句,继续说,“就是手往脸上一挥,‘啪’的一下,就能变一张脸谱,老外肯定喜欢看这个,节奏快,效果明显,懂不懂汉语都不影响。”

  “对对,我也看过一次变脸,确实很精彩,不过那好像属于川剧,不知道京城能不能找到?”二姐琢磨了一会,下定了决心,“就川剧变脸了,一会我就联系朋友,请他们帮忙打听门路。”

  李哲看了一眼手表:“那成,今儿个就这么着,有事你再呼我。”

  他刚要起身,大厅里传来一阵喧哗声……

第140章 新年福利

  蒙娜丽莎餐厅。

  餐厅的中间位置坐着一桌外国夫妇,男子有些秃顶,用手指着菜单,正对着服务员说着什么。

  女客人穿着墨绿色的长裙,耸肩摊手,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服务员小张呆若木鸡地站在旁边,像是被吓到,又像是没听懂老外在说什么。

  餐厅经理马蒂听到动静,快步走了过来,用英文说道:“女士、先生,我是餐厅的经理马蒂,有什么事情你们可以跟我说。”

  外国男子望向马蒂:“您能听懂我说的话吗?”

  “当然了,先生。很高兴能为您服务。”

  “感谢上帝,终于有人能听懂我说的话了。”老外长叹了一声,“是朋友推荐我来你们餐厅的,他们说蒙娜丽莎餐厅很棒,有优惠活动还能抽奖,所以我们就来了。但你们今天的服务让我很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先生,您怎么称呼?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您可以告诉我。”

  “我叫爱德华·罗德,这是我的妻子琳娜。她的口味比较清淡。我们刚刚点了一份牛排,我很清楚地告诉服务员:要七分熟,不要胡椒,而且酱料一定要分开。”爱德华·罗德说完指着餐桌上的牛排:

  “你自己看看,我还没有吃就闻到了浓郁的胡椒味,所有的酱汁都浇在了牛排上。我的妻子根本没办法吃!我当时跟他说得很清楚,但他还是没有听懂。我是来吃饭的,但是我感觉现在比工作还要累!”

  “罗德先生、夫人,没能给两位带来满意的服务,这是我们的错误,我代表餐厅向两位道歉。我会让后厨重新做一份七成熟、不要胡椒、酱料分开的牛排,同时,这份菜也会给两位免单。”马蒂指着一旁的服务员小张说,“这位服务员刚来餐厅,参加英语培训的时间不长,很抱歉,他没能给两位带来优质的服务。我们餐厅以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也感谢您的及时提醒和反馈,再次对两位说一声抱歉。”

  爱德华·罗德点点头:“我不希望再有下次。”

  “您放心,肯定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马蒂做了个保证,继续说道,“另外,我会代表餐厅赠送两位一份饭后甜点,希望两位用餐愉快。”

  爱德华·罗德说道:“虽然你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但至少能跟我流畅地沟通,真希望每个服务员都能像你一样。”

  “感谢您的认可,罗德先生。”马蒂微微躬身,带着服务员小张离开了。

  马蒂低声问道,“小张,怎么回事?昨天不是已经给你培训英语了?让你把点餐的日常英语都背熟吗?”

  “我背了……但我还是听不懂他说什么。而且我一紧张,什么都忘了……”见马蒂依旧板着脸,小张补充道,“我真的背了!但英语对我来说有些太难了,我以前没有学过……”

  “行了,我知道了。客人刚才的要求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

  “通知后厨再做一份牛排,这次不要再搞错了!”

  “好的!我现在就去。”小张如蒙大赦,快步走向后厨。

  二姐和李哲站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一幕,二姐招了招手,示意马蒂过去:“服务员又上错菜了?”

  二姐在旁边听了个大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马蒂说道:“对。新招的这批员工英语底子太差,和客人沟通起来有些费劲。”

  二姐对着一旁的李哲解释:“前两天生意好了,餐厅有些忙不过来,我就招了一批新的服务员。”

  李哲点点头,这个年代的英语普及率低,要找到会英语的服务员,确实不大容易。

  二姐对着一旁的马蒂说:“马蒂,你是餐厅经理,接待客人的工作也是由你负责的。你有什么改善的办法?”

  马蒂说道:“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就是加强员工培训,让他们每天上午提前来一个小时学习英语。只是有些人底子太差,即便暂时背过了,一遇见外国人也就慌了,脑子里什么都记不住了。只能是让他们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再一个,我建议可以去大学招聘外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有学习外语的底子,也有学习的劲头,而且素质和气质方面也比普通的服务员强。”

  二姐皱了皱眉:“那些大学生愿意来餐厅当服务员?”

  马蒂笑道:“其实很多涉外餐厅都有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练习外语的机会。咱们招聘的时候突出‘可以和外国人交流对话、练习口语’的机会,弱化‘服务员’这个工作本身的性质。我觉得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愿意的。”

  二姐想了想,觉得挺有意思,又对着一旁的李哲问:“老弟,你觉得呢?”

  “挺好的。”李哲不知想到了什么,笑了笑,“有些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基本上可以和老外日常对话,只是他们的发音可能不太标准,熟悉几天就能快速地适应。餐厅有了可用之人,大学生的口语也变好了,一举两得,对大家都有利。”

  二姐点点头,对着马蒂说道:“你的主意不错,就按你说的办吧。你准备一个招聘的文稿,回头我跟你一起去招聘。”

  “好的,老板。”马蒂笑了笑。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她脚下的步伐也轻快了几分。

  李哲笑着说道:“二姐,你找的这个餐厅经理能力不错呀。”

  二姐笑了笑:“她以前也在涉外餐厅工作,是我托朋友找的。有她在,我省了不少事。”

  两人又聊了几句,李哲就告辞离开了。马上就要过元旦了,李哲也得提前准备准备。

  ……

  大营村。

  今个天气不是很好,临近中午,日头才破开云层。

  林小虎站在夯土墙上,双手攥住草帘底部的绳子,用力将草帘子卷了起来。这个活也是有巧劲儿的,连着干了几天,林小虎才摸到门路。

  这个活并不轻松,即便是戴着白色手套,双手也被勒得生疼。如果是遇到雨雪天气,一个人根本就卷不动。

  林小虎卷好了最后一个草帘子,累得一屁股坐在夯土墙上。这已经是他卷的第七个大棚了,另外七个是马家大女婿葛青山负责的。

  林小虎叼着一根稻草,眺望着周围十几座大棚,心情十分复杂。

  他不怕累,也不怕吃苦,就怕工作和生活没有奔头。在这里工作有几天了,他一直没见到正主李哲,不过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虽说苦一些、累一些,但给的工钱真高。

  一开始,他也想不通李哲为什么给这么高的工钱,后来才知道,工人是分两类的。

  一类是临时工,例如建大棚和夯土墙招的那些人,一小时四毛钱,干一天结一天;前段时间,因为天气太冷,涨到了五毛钱一小时,一天干六个小时,就是三块钱,这个收入在附近的村子已经很不错了。

  另一类就是他们这种长期工,按天数算,干一天五块钱。这个工资很高了,据他所知,别说是乡镇的工厂,哪怕是廊方市的工人都没有这么高的工资。

  一开始,他也想不通李哲为何给这么高的工钱,后来了解了蔬菜的价格,才渐渐明白了过来:一斤黄瓜就能卖七八块钱,工人一天的工钱还比不上一斤黄瓜。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坏了一根黄瓜,就能顶工人大半天的工钱了。

  所以,给高工资是有道理的。工资高了,大家也愿意跟着干,而且听说干得好,月底还会有奖金。

  林小虎这个月来得晚,拢共也没干几天,他倒不指望着奖金,只要把工钱给他按时结了就成。

  等发了工资,手里有钱了,他也打算坐着卡车去京城转一圈。有日子没见姐姐和外甥女了,也不知道小丫头会不会忘了自己。

  忽然,他看到远处有一辆绿色的卡车开过来,不用想也知道是李家的,他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在李家干了这些天,他听到了更多关于李哲的事迹。这真是个能人,居然想出了在地里赚钱的路子,他以前没觉得李哲有多厉害,现在却佩服得很。

  卡车停在路边,副驾驶里下来一个青年,看着像是李哲,似乎在招呼人过去。

  林小虎想都没想,直接下了夯土墙,一溜小跑赶过去,喘着粗气说:“李哥,您叫我?”

  “小虎啊,在这干活还适应吗?”李哲这几天没回村,但也听李卫东说了,小伙子干活不错,能吃苦,肯出力。

  林小虎答道:“挺好的,大家都挺照顾我,我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那就好。车厢里有我给大家买的新年福利,你帮着搬进棚里。”李哲拍拍他的肩膀,随即往3号大棚走去。

  “好的李哥。”林小虎应了一声,麻溜地跑到车尾,抬眼往车厢里瞧:各种肉类、米面油、整箱的白酒,足足装了小半个卡车。

  林小虎突然有些眼热,暗道:这些东西里,会不会也有自己一份?

第141章 你好,1989

  傍晚。

  杨马村,葛家。

  马招娣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经六点多了,嘴里嘀咕道:“都这个点了,今儿个怎么还不来?”

  她心里有些不安,裹上外套出了屋。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她心里更不踏实,打开院门往远处瞅,依旧看不到丈夫的身影。

  她和葛青山是去年秋天结婚的,婚后小两口就搬出来住了,感情很好。

  吹来一阵北风,马招娣冻得直缩脖子,又忍不住跺了跺脚,但依旧不愿意回屋。

  她踮着脚往远处看,见到一辆自行车奔着家的方向来,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

  她往前迎了几步,问道:“青山,咋这么晚才回来?”

  “我回来的还算早呢,今个棚里老热闹了,要不是怕你担心,我都想留在那过夜了。”见到媳妇冻得脸颊通红,葛青山有些心疼:“媳妇,你怎么在这站着?多冷啊,赶紧回屋去。”

  夫妻俩推着车进了院,马招娣关好院门,看到丈夫自行车后面驮着大包小包的,忍不住问:“你这是拿的什么?”

  “都是好东西。”葛青山嘿嘿一笑,“今个二表哥也回来了,拉了半车的东西,说是给我们发的新年福利。”

  “这算什么新年呀,发这么些东西!”在马招娣的印象里,过农历年才算是新年。

  葛青山将自行车停稳,一边搬东西一边说:“有四斤牛肉、四斤猪肉、一袋米、一袋面、一块猪板油,还有两条鱼。这些东西都够咱们吃到过年了。”

  “这么多过年也吃不完。”马招娣砸吧砸吧嘴:“大家都有吗?还是只给亲戚发了?”

  “只要长期干活的都有,比我们去的晚的林小虎和村里的民兵都发了,你是没瞧见,可把他们乐坏了。”葛青山将东西搬进屋,叮嘱道,“媳妇,给我留二斤猪肉和一条鱼,回头我带去大棚吃。大家在一块搭伙吃饭,隔三差五的都会带东西,我也不好老是白吃。”

  “行,你说了算。你去洗洗,我把饭从锅里端出来。”马招娣也是个麻利人,没结婚前也是干惯了活的,不一会功夫就把晚饭准备好了。

  葛青山坐在桌旁,撸起袖子:“媳妇,把散酒拿出来,明儿个就是新年,咱俩今天也喝一杯。”

  马招娣并没有扫兴,拿出一桶散酒,给他倒了一杯,自己倒了小半杯。

  葛青山象征性地跟媳妇碰碰杯,而后一口干了。辛辣的酒水下肚,驱散了一路的寒气,舒坦。

  葛青山就着菜,吃了几口二合面的馒头,肚子里有了东西,才说道:“媳妇,你在家也是一个人,要不跟我一块去大棚干活吧?那里面也暖和,大姨和堂姐整天都在那,也不怕没伴,说说笑笑热闹着呢。”

  马招娣有些心动。堂姐从小就照顾她,自打堂姐嫁到大营村,姐妹俩才见面少了。不过,她又有些犹豫道:“你和爹都在那干活,我再去了会不会不好?”

  葛青山嚼了几下,咽下嘴里的馒头:“瞅着吧,我估摸咱爹干不了多久了。”

  “为啥?好端端的他为啥不干?”马招娣诧异道。这又是工钱、又是奖金、又是福利的,去哪找这么好的事?如果不是有这层亲戚关系,哪里轮得到她家?

  “前两天大姨去了你家,发现了咱娘怀孕的事。大姨将事情告诉了大舅,把大舅给气坏了,拿着铁锹要揍咱爸,幸好让姨夫给拦住了。”

  马招娣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她娘怀孕这事让她在丈夫面前都有些抬不起头……国家已经明确了一胎政策,他们家已经有三闺女了,结果她娘又怀上了。这要是被村里知道,她真不敢想。而且,她娘的年纪都这么大了,万一有个好歹,以后可怎么办……

  她换了话题:“我爹要是不干了,你还干吗?”

  “肯定要干啊!咱家亲戚又不是从你爹那论。二表哥有本事、又大方,只要他肯收我,我肯定会继续干。”葛青山轻叹了一声。作为女婿,他也不好说老丈人。

  但有些事,他看得很清楚:老丈人就算不去李家干活,那也是为了丈母娘肚子里的老四。

  说白了,就是在拼儿子,他这个女婿跟着能落什么好?

首节 上一节 92/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