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05节

  这让洪工在电话这头,眉头皱得更紧了。

  系统误差这东西,除非对误差源采用“掀桌子”似的改进,否则很难消除。属于是要么没有,要么去不掉的二极管状态。

  “高总工,您对这有没有什么建议?”洪工也没扭捏,事情都出了,问题也摆在这儿了,那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建议倒是有一个,你们不要测带背衬的了,直接测试覆盖材料本身吧。”高振东一开口就差点把洪工吓了个跟斗。

  “高总,这是不是有点太颠覆性了?没有反射回来的声波,是不是对声学测试有些不利啊,毕竟少了一部分能量。”

  高振东笑道:“你应该知道无论我们如何改进,都达不到绝对刚体吧?”

  “对。”

  “那这部分与理论之间的区别,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洪工回答得很快,这事儿他熟啊:“只要测试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就能反应出规律,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我们所需的结果。而且我们能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学方法,得到与我们想要的结果近似的数据。”

  只要近似,就很多情况下就足够工程应用。自己现在要的是确定性,至于数据是不是被削弱,只要能找到换算关系,就不是问题。

  说到这里,他自己就把整个链条全给打通了,兴奋不已。

  要不怎么说要请教专家呢,人家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让自己拨开迷雾,茅塞顿开。

  “高总,可太感谢您了!我这就……”

  说到这里,他又卡住了:“不过,这种情况下,就没法进行有压测试了吧?测低频还好说,高频就……”

  原本有压测试,声管的一端靠声换能器密封,另一端靠钢背衬的强度密封,现在钢背衬没了,只要一加压,声管另一端的被测材料是无论如何也没法顶住高压的,那岂不是一加压就崩了。

  测低频的时候,本来就要用到上次高总工说的那个连续声波的行波法/驻波法测试,这套方法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进行有压测试,可是测高频为了数据精确,还得用脉冲法,这就麻烦了。

  高振东笑道:“我们可以不用钢制背衬,但是不等于不能用钢制密封件嘛,你们把被测件放到管子中间某一部位不就行了,被测件下方是水,上方是加压的空气,这样不会有反射波干扰数据,不就达到无背衬的要求了?”

  洪工此时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但是他也高兴得像个傻子:“对对对,我犯傻了。高总工,太感谢你了,我要工作去了,回头您有空的话,过来我们这边我们请你吃鱼。”

  这年头还不时兴叫“海鲜”,日后被视为比较高端美食的海鲜,此时更多的只是提供营养填饱肚子,返璞归真,就是鱼,无非是海鱼而已。

  放下电话,洪工大喊一声:“设备组的同志过来,我们商量商量,改造设备!”

  ——

  “高总,我们又来了!”京汽厂厂长握着高振东的手,很是热情。

  他们总算是把“出口2000台汽车”的庆祝活动搞完了,心里还惦记着高振东这边的约定呢,人家有不少建议想和自己沟通。

  但不止是他,而且十一机部的总工都来了,这就有些奇怪,他技术全面抓总的,这里只是汽车中的一小块。

  十一机部总工也紧握高振东的手,笑道:“高委员,今天我来,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学习,你别管我,只管和京汽厂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我只带耳朵来。”只带耳朵是个比喻,就是表明我对你们的交流不作任何干涉和影响,就是纯纯来学习的。

  “另外一个任务嘛,就是给你带来我们部里的一点心意。你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部里总不能装聋作哑。这是我们部里的‘齿轮奖’特等奖的证书和奖章,以及我们十一机部先进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本来想请你过去,在颁奖大会上好好的感谢你一番,但是防工委那边打了招呼,也只好委屈你一点了。所以我们领导特意派我过来,向你表示诚挚的感谢。”

  防工委打的什么招呼,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虽然高振东不是十一机部的,但是别的不用说,一个463发动机,就足够抹除一切门户之见,谁逼逼谁来和人家比划比划。

  十一机部很清楚,不说要原创一台世界领先水平的汽油发动机,那是欺负人,能仿制好一台发动机而且主要参数不掉、或者原创一台不是太差的发动机,都算是有本事。

  而且人家手上还捏着两坐标数控铣床的成果,别看现在只是推广试用期,但是这东西在十一机部也是起了大作用的,别的不说,就发动机加工这一块,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虽然发动机很复杂,两坐标铣床依然多多少少能发挥一些作用。轴数不够,技术来凑,只要程序设计得当,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第1238章 全面超越奔驰220S(5k)

  只是这东西本来应该是十一机部来搞的,但是被十七机部这帮打铁的搞出来,让十一机部的同志多多少少有些不好意思。

  他们也是征求了十七机部的意见,并充分吸取了十七机部的经验,也不一个一个的发了,而且高振东就是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东西,这几个大成果的级别也真的是高得无以复加,干脆学十七机部,发特等奖。

  这让颁奖大会当天,不少同志看着唯一的一个特等奖一愣一愣的,完全反应不过来。

  特等奖名称:无

  获奖者:略。

  这个特等奖颁了个寂寞。

  某几个部委:你们寂寞一年算什么?我们寂寞好几年了都没说啥。

  高振东喜气洋洋的从十一机部总工手里接过一干奖品,晓娥的收藏又丰富了一点。

  这里是会客室,也没啥地方可以收,他转头请会客室外面的内保同志帮他收好,还再三叮嘱别掉了。

  这玩意,他是怎么都不嫌多的,收到越多,证明他对世界的改变越多。

  返回会议室,高振东笑道:“来来来,我们开始。”

  京汽厂厂长点点头:“我可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哈哈哈。”

  “我们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高振东问道。

  厂长看了他们的总工一眼:“还是从大到小吧。”

  看来这个问题,他是替总工回答的。主抓技术总体的总工,无疑对大方向更加看重。

  高振东点点头:“那行,我们就从大的开始。先问个问题,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现在搞得怎么样了?”

  这两个东西,是老早的时候高振东提出来的,他们也一直在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牵引力控制系统倒是差不多,不过车身稳定,还有些问题,主要是没经验,有很多问题根本想象不到。”

  想要做到车身稳定,只是有传感器、有ECU、有牵引力控制是不够的,就好像只有菜刀、食材、炉火,也不见得就能做出一桌好菜来一样。火多大、油多热、菜咋切、盐多少,这些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东西。

  难搞也在情理之中,这东西毕竟涉及到安全,而且全世界都没有参照物。

  高振东笑道:“嗯,其实也差不多了,先别管车身稳定搞得如何,牵引力控制能端出来上桌了。”

  厂长有些疑惑:“高总工,这个牵引力控制系统,只是车身稳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就这么把半成品端上桌?”

  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厂长心里有点犯嘀咕。不过很明显,人高总工自己是肯定犯不着急这点儿功近这些利的,所以必定有他的原因。

  高振东点点头:“这你可就小看这东西了,虽然只是一个子系统,但是也是一道菜,这就好像白菜豆腐丸子汤里的肉丸子,虽然只是这道菜里的一部分,但是单独拎出来也是能上桌的,炸丸子多香啊。”

  这高总工还挺喜欢吃的啊,说得自己口水都快出来了。

  “只要牵引力控制系统成熟,就把这东西先装车,这也是对行车安全和行驶质量很有益处的技术,这对车轮打滑很有好处。而且我们别忘了,这项技术,现在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世界第一。这对于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具有非常重要的用处。”高振东补充道。

  “高委员,为什么不等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成熟一举推出呢?”十一机部总工虽然说只带耳朵来,但是只要不影响和改变高振东的思路,只是问问题也没什么。

  “其实就两个原因,其中头一个原因,是抢占我们在汽车工业上的技术高地和技术影响力,第一和第二之间,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能在某一项具有重大前景和普及潜力的技术上抢到第一,是所有汽车工业从业结构和人员都非常渴盼和重视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富豪车,直接就把安全带做到自己车标上去了,就怕别人不知道,而且之后一直以“安全”为营销卖点,消费者偏偏还真就吃这一套。

  这里面的道道和重要性,十一机部总工自然明白,甚至他比高振东还重视这个。作为一个新生国度,在世界上发出我们声音、增大我们影响力的每一丝机会,他作为高级领导,自然都不想放过。

  经常打游戏的人都知道,声望值这东西,全靠一点一点累积起来。

  “嗯,你说得有道理,的确可以这么搞。有一就有二,你建议现在就把这个技术放出来的第二个原因是?”

  “第二个原因,是好菜不能一次端出来,我们红白喜事吃席面,都还讲究一个上菜顺序,先上凉菜,然后热菜,再然后硬菜什么的,想要达到树立形象、吸引使用者,世界首创的牵引力控制系统一个就够了,把牵引力控制放到和车身稳定一起发布,太浪费,白白的少了一个宣传我们的机会。本来车身稳定难度就大,时间就长,我们可以徐徐图之,既能保留技术升级空间,又能长久的吸引使用者,更充分的提升我们在汽车工业上的影响力和技术声望。”

  要是和外商部的同志说的话,那高振东肯定就会用“顾客”一词,只是这个情况下,他用了更客观更抽离的“使用者”。

  如果外商部领导在这里,恐怕又要念叨高振东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应该去外商部之类让十七机部听不懂的话了。

  即便他们不在,高振东这话依然让十一机部总工有些吃惊,这位高委员好像不只是搞技术的啊,这番话,一般的技术人员别说想出来了,就是照着念,都不见得能念囫囵了。

  但是人家高委员的话的确是有道理,把牵引力控制作为车身稳定的一部分推出来,的确是浪费!

  “嗯,受教了受教了,还有没有原因?”对于十一机部总工来说,在高振东面前说一声“受教了”一点儿都不委屈,人家还有个身份是全国科技院的科学委员,谁在他面前说一声“受教了”,都不吃亏。

  “第三,就是我要说的,和大的布局有关的了。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世界首创的技术,和其他东西结合到一起,打造一台属于我们自己的形象产品,布局汽车工业的高端,同时高中低端同时布局车型,形成合力,在半个世界乃至大半个世界,把我们的形象彻底树立起来!”

  高振东的话,让久经风雨的总工同志都有些热血沸腾起来,搞汽车的,不就盼着这个嘛,虽然汽车只是他们部委的一部分,但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低端?高总工,是不是我们已经搞好的那个微型面包车?”京汽厂的同志问道。要说低端,那个是的确符合这个定位,1.0的3缸发动机,悬挂和配置也是能省就省。

  这个车已经搞出来了,基本是按照高总工的建议搞得,效果的确不错,简单耐用,通过性好,而且能装,拖得动。毕竟是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悬挂是板簧,发动机奔着低速扭矩调的。

  之所以还没量产,这不是忙着完成出口订单嘛,好在扩产的准备也在搞,双庆等多个三线区域,也在部署生产这个车。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那是生产力工具,这个具体的我们后面再说,先说这个高端。”

  不是?高总工的想法还挺多啊。有点吃惊,但是更多的是高兴,想法越多越好。

  “像是礼宾车这一类超高端的车型,我们就不说了,国内已经在搞,也有了成果,重复去搞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类车的用量不大,作为产业布局的话,大可不必。所以,我们的目光要放在类似奔驰220这个级别上。”

  “奔驰220?有点……有点高了吧?”作为十一机部总工,他自然知道奔驰220代表着什么,三叉星没有别的豪车起起落落的过程,一直就在豪华车的阵营里钉得死死的。直接对标奔驰,步子是不是大了点?

  “是有点高,但是从技术和硬件上,我们不输他们,他们有他们的经验积累,我们也有我们的后发优势嘛。”高振东的话,听起来跟信口开河似的。

  “我们技术不输他们?”

  高振东点点头:“不输,汽车最重要的是什么?”

  “发动机!”这个问题在这个年代只有这个答案,没有之一。

  “对,那我们的463发动机如何?奔驰220的发动机是什么样?”高振东笑道。3.0升L6的663发动机还在搞,但是463发动机已经足够了。

  诶……对啊。在座的几位,对这两台发动机都很熟,毕竟我们也曾想仿制奔驰220的发动机,只是仿出来的效果比较一般。但是对于这台发动机原本的性能他们还是很了解的。

  463总体上比奔驰220S的2.2升发动机技术水平更高。

  “嗯,你说得对,这个甚至我们还强点儿。”总工同志乐呵呵的。

  “在核心的底盘和安全方面,我们先把牵引力控制系统拿出来作为王牌,至于悬挂,前悬我们依然用麦弗逊,后悬嘛……暂时采用和奔驰220S一样的单关节后摆轴独立悬挂吧。”高振东权衡了一下道。

  单关节后摆轴属于最早期的独立悬挂,和后世的悬挂方式比自然比较弱,但是既然奔驰220都选了这个,那在这个时代也选它不会有大问题。

  “暂时?”十一机部总工很敏锐的抓住了高振东这个词。来之前,他和某几个部委技术口的一把手沟通过,对方明确告诉他,听高振东同志说话,一定要注意抓细节,别管听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抓就对了,没准儿会有惊喜。

  现在不就是嘛。

  高振东一拍脑袋:“对,我是想,既然你们已经仿制过奔驰220的底盘,那这个悬挂一定很熟悉,搞起来不会有问题。”

  “也就是说,你有新的想法,只是因为太新技术风险高,所以暂时放弃了?”总工笑呵呵的道。

  高振东没有回答,在系统里一阵倒腾,松了一口气:“是有一点。”

  总工大喜,果然,那几个早就和高委员打交道的部委,对他就是熟悉!这一抓细节,果然抓到了好东西。

  他连忙道:“来来来,先说说这个。”其他的东西,听京汽厂厂长说,高委员已经想了很久了,那早点晚点都问题不大,不会忘记的,但是这个关于后悬的技术,没准就是他刚才灵光一闪想出来的呢,这在这位同志身上并非不可能。

  不是刚想的,是刚翻的。

  京汽厂厂长:“对对对,老总说得对。”

  既然已经这样了,高振东道:“那行,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后悬我有个新想法——四连杆独立悬挂!”

  这就是他刚才在系统里找到的东西,虽然他在这方面并没有库存资料,但是架不住他身上有个不得了的buff——“故乡的馈赠”。

  这套四连杆独立悬挂的图纸,是后来富豪乘用车的母公司在黔山设立的汽车厂生产的某纯电型号汽车,这车的后悬是四连杆的,而且网上有结构图。所以把这东西弄出来,对高振东来说并不算贵。

  四连杆独立悬挂这类系统的好处就在于,它的原理只要有图纸,就能和业内人士说清楚,而且想传授给业内人士,也只需要教原理,具体的可以根本不管,由同志们针对每辆车去做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调教就行。

  四连杆是多连杆的一种,也有其他数量的多连杆,总体来说,这东西的好处就在于体积小、结构相对简单、舒适性高、能适应多种驾驶风格,和略显极端的双叉臂不同。

  反正高振东只能搞到四连杆,其他三连杆五连杆的,让同志们自己去想办法发展就行,高振东只管种种子。

  高振东一边用意识翻看着这套四连杆的图纸,一边在现实中的黑板上把它画出来,边画边说。

  如果说十一机部总工对这个不是很熟悉的话,那来自京汽厂的同志对这玩意可就熟悉多了,虽然第一次见到,但是在高振东的介绍之中,他们很快就领略到了这套悬挂系统的精髓和好处。

  舒适性、适装性、适用性都很高,难得的是还不算复杂,当然要比简单和载重,跟板簧肯定没得比,但是这东西比板簧综合性能可不知道好了多少。

首节 上一节 805/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