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06节

  “这个不错,用于奔驰220这个级别车辆的悬挂,比起奔驰220S都强多了!”

  “嘿,看起来复杂,但是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你说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这车开起来,估计像船一样,颠簸都不怎么感受的到。”

  “所以才说这个悬挂舒适嘛,用在这个级别的车上,再合适不过了。”

  “……”

  等同志们宣泄一下激动之后,高振东才道:“如果用单关节后摆轴做保底,用这个悬挂作为目标,以仿制奔驰220S车身底盘为基础,前麦弗逊后四连杆悬挂,结合牵引力控制系统,只要调教得当,这个高级轿车的底盘也就立起来了!我们都知道,车辆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我们已经解决了两大件,剩下的变速箱,先用手动挡和AMT顶住,基本上这辆车在硬底子上,就已经全面超越奔驰220S。”

  高振东这话一点都不吹牛,除了略微领先的463发动机,全面领先的底盘之外,就连变速箱其实也并不落后,220S也是手动挡和自动挡,那个自动挡实际上是自动离合器,从根子上来说,没比AMT强到哪里去。

  其实相比奔驰220S,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改进,那就是车身!

  220S是非承载式车身,带梯形大梁的,就和高振东上辈子的那些真正的硬派越野车一样,这在60年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车内空间更大、重量更轻、更舒适、操控更好的承载式车身这年头还没什么谱呢。

  不过这种车身对钢材强度有要求,就等等吧,主要是钢铁手册还没整完呢,很多钢种也还没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不妨和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一样,作为技术储备或者升级空间。

  而且,我们的同志并没有什么高级轿车车身底盘的原创设计能力,直接要求上承载车身,几乎可以肯定必定扯着淡。这部分还是利用仿制成果就好,主要是换个壳子。

  科技以换壳为本,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高振东的话,一时之间让十一机部的同志们,有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奔驰220S在松江是仿制了的,而且马上也要出成果,但是别想说全面超越奔驰220S了,就连和它打平都做不到,仿制型号使用的金凤2.2升680QK型L6发动机,最大功率90马力,大概就是和363型三缸发动机坐一桌的存在,但是两者的体积、重量、油耗和可靠性,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然后在这里还没坐几个小时呢,眼看着一台全面超越奔驰220S的车子就开始成型了?

  闹呢?十一机部的同志们觉得自己得缓缓。

第1239章 给我来一台(4k)

  虽然觉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可是仔细回想,人家高委员说的,又一点儿毛病没有,事实就是如此。

  至少从技术层级上来说,的确如此,至于实际开起来怎么样,那就要靠自己这边多努力,咋滴,还要人家亲自下场给你做细节不成?而且像是刚才那个四连杆,其实已经很细节了,具体的调校,那就看自己这边的同志的本事了。

  “弄好了这台车,至少在经助会国家这一半市场里,基本上没有对手,我们都知道,北方同志自己的车子,其实也一般。只是你们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方面,十二机部的经验比较多,你们可以在充分和标规局沟通的同时,也和十二机部那边多学习学习。”高振东对京汽厂道,现在他是有资格对谁建议去找谁“学习学习”的。

  知识产权保护在现阶段也许保护不一定那么很到位,也就是存在不认账的情况,但这没关系,这是一种筹码,也许等到几十年后秋后算账的时候才用得上,但是有就是比没有强。

  至于说知识产权的保护期有限这类问题,其实只要原始的知识产权在自己手上能玩的花活多得很,例如某耗子公司,在这方面可谓是炉火纯青。

  京汽厂长连连点头,他们可是听说了,十二机部有那么多独门生意,和这个什么知识产权保护密不可分。和国内的同志可以不讲这个,和国外的可就没那么多客气的了。

  “你们可以在四连杆的基础上,把什么三连杆五连杆都做知识产权保护,夯实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高振东补充道。其实历史上,多连杆的第一个是五连杆,但是这不没办法嘛,上辈子黔山生产的那车就是四连杆,无所谓了,效果差不多就行,剩下的让同志们去发挥。

  “高总工,可是我们一下子搞这么多悬挂,恐怕资金、时间、进度上都会有很大影响吧?”京汽厂长觉得这事儿有些麻烦,主要是条件有限。

  高振东笑嘻嘻的看着他,差点脱口而出“快来啊,这儿有个老实人”。

  看见他的表情,十一机部总工好像是明白过来了,咳嗽一声:“那啥,不一定要很完美嘛,先推出来,先推出来再慢慢调。再说了,我们部里那么多厂子,你们专心搞这个最成熟的四连杆,其他的让兄弟单位来承担,也是可以的嘛。”高委员的意思很明确,其实就是先把坑占住。

  京汽厂长也有点回过味儿来,嘶~~~~~~这可都够灵活的!这些搞技术的同志,不是都应该一板一眼的嘛,怎么一个比一个灵活。

  “不用不用,我们厂的技术力量还是可以的,应该顶得住。”京汽厂厂长笑道。

  嘿嘿,这事儿吧,有句话说得好啊,当仁不让!

  “你啊,也不怕撑着。”总工对京汽厂厂长笑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他可清楚得很。

  “不怕,我们厂的同志胃口好着呢。”

  总工笑着摇摇头,然后转头对高振东道:“高委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说的大方向,就是车型的布局,搞一整套从高到低的车型,形成全面的产品线”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不同的车型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力争在各种用户的需求限制下,都能造出最适合他们需求的车子。”

  他这话说得弯弯绕绕的,车子分级别这个略微敏感的事情,倒过来这么一说,诶,全变了。这是考虑到各种用户的需求不同,才造出了不一样的车子,你就说成本需求是不是需求吧。

  “嗯,有道理,我们不能一刀切嘛,有的人,的确是用不了那么长,那么大的车,也没想跑那么快。”十一机部总工也很有意思,只说长、大、快,别的不说。

  高振东一副英雄所见略同的表情:“就是这么个意思,你们看啊,有了这个准备和奔驰220S打擂台的车子,加上你们已经搞好的仿制伏尔加GAZ-21的……对了,你们这个仿制的GAZ-21叫什么来着?”老这么说仿制XXX的,太长了。

  “京城520,对,就是你提议的,我们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京汽厂厂长笑道。

  “嗯,对,那准备和奔驰打擂台的,就是京城720。这样一来,720、520、京城63更名的京城315,齐了!”高振东一拍手笑道。

  “对,这样从高到低,就形成了一条覆盖齐全的产品线。还可以适当选择7线的技术下放,在5线、3线上也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十一机部总工拍手叫好。

  听到这里,京汽厂长想起一个事情来:“高总工,刚才你不是说,还有一个和315无关的低端车子……”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个车子是有的,的确和315无关,但是与这条以‘京城’为品牌的产品线也无关。这个车子,是真正的普及型轿车,是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的车。”

  虽然我们的普通老百姓暂时买不起,可是外国的买得起啊。如果国外买得起的人买我们的买得多了,那我们的老百姓也就慢慢买得起了。

  “啊?还有?”

  高振动点点头:“对!还有!这个车子,建议是不要用京城作为品牌名,而是与已经待产的微面一起,形成一个品牌线,将品质车与普及车分割开来。”

  十一机部总工虽然不是搞营销的,但是听了高振东的话,马上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了:“你的意思,是将高……不是,是将公务用车与普及型车子分成两个品牌?”

  “嗯,这样各走各的,品牌的口碑和调性一旦决定,想要更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用品牌将两条产品线分开来,这样不会相互影响。”高振东上辈子没学过营销,但是多多少少还是看到过这方面的消息,深知一个品牌从高了往低走很容易,但是想要从低向上爬,却是非常困难。

  “嗯,树立品牌形象……说得好!说得好!”十一机部总工说完,转头对京汽厂厂长道:“我看你们呐,也就不要想什么都吃下去了。京城牌的三条线,是你们的没问题,你们把微面拿出来,和高委员说的这个普及型轿车一起,交给其他汽车厂的同志们。”

  京汽厂的厂长一脸的肉疼,舍不得,他是真的都想要。

  不过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事儿不可能。一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孵化汽车厂,也不可能就只孵化他们这一家,他们这一家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吃得下这么大的馒头。

  说得难听点,要是所有的都放在他们京汽厂,就算是他们全厂都累死了,也生产不出多少来。

  “那……老总,X63系列发动机可都还是在我们这里生产哈。”他退而求其次,分出去没问题,但是发动机要在我这里。

  总工有些哭笑不得:“要是真的大发展起来,你能吃下多少?这样吧,在产能足够之前,暂时不考虑X63系列发动机的转产问题,这样你满足了吧?”

  京汽厂长一脸满足:“没问题没问题。这个系列的发动机可是好东西,老总,您别忘了,我们正在搞的军用越野车,都指着这个发动机呢,涉密,涉密,嘿嘿~~~~~~”

  总工闻言,一口气差点没接上来:“你……”

  高振东嘴上不说,面无表情,但是心里笑得喘不过气来。

  厂长同志真是人才啊!这都能扯得上。

  他说的那个军用越野车,大概率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京城二蛋,因后期车型型号里有两个‘零’而获得的爱称。

  说到这个车子,但凡越野爱好者心里都有些复杂,喜欢是真喜欢,就算不喜欢,情怀在那儿呢。但是要说骂娘,那也是真骂娘,传说中买回去第一件事是把螺钉先紧一遍的就是它。

  但是这车别管怎么说,那颜值是真的顶!高振东最喜欢的老派硬派越野,没有之一,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想毕业了就买一辆玩玩,只可惜未能如愿。

  想到这里,高振东饶有兴致的开口道:“越野车也是用的463?现在搞好了?”

  “肯定啊,原来那个发动机2.5的排量,功率才75马力,还不如363呢,既然是军用,就算是影响进度,我们也要把这个发动机给改上去。不过我们改了两个型号,一个型号装463,军用,一个型号装363,民用。部队那边正在大规模使用,总体赞不绝口。”说起这个,厂长兴致勃勃。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样,给我一个购买指标,我想买台2.0的,你们那车我见过,挺好看的。”其实这辈子没见过,但是上辈子是真见过。这东西高振东也没想着免费要,自己买一台得了,又不是买不起,大家都知道,高委员那是真的有钱。

  十一机部总工笑道:“买什么买,高委员,你亲自帮我们做行驶实验,摸索改进方向,我们还能要你买?你这也太打我们部里的脸了。这事儿我定了,京汽厂回头就给你送一台过来!”

  虽说全国各业是一家,但是十一机部心里很清楚,欠高振东的不少,人家不在意,自己这边却不能不在意,奈何这位高委员根本就不缺什么,自身条件还忒好,也实在是找不到表示一下谢意的机会。

  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了,买?开什么玩笑。你要是能把这钱花出来,我十一机部从此不生产汽车。

  高振东连忙拒绝,但是被总工更加坚决的拒绝了他的拒绝。

  行吧,让他们送得物有所值就行,高振东心想。

  这个车前后整体桥,悬挂行程大,脱困能力强,要说舒服,那是真不舒服,不过但凡是男人,搞这个车子,什么时候是奔着舒服去的?

  “那行吧,我就好好替你们试一试。”高振东笑道,话里有话,只是现在不用急着挑明:“至于那个最基础的小车,我的想法,是弄个3米出头的就行,最简单,但是要求可靠耐用易维修,我觉得这样……”

  他话没说完,十一机部总工笑道:“高委员,我知道你心里已经有方案了,不过这个不急。我们回去把接手普及车型品牌线的厂子先挑出来,然后再来麻烦你。”

  高振东有些不解,这不一勺就烩了嘛,还整这么麻烦?

  但是转头看着虎视眈眈,双眼精光灼灼的京汽厂的同志,高振东哑然失笑,看来总工是“防着”这头呢,他要是现在说出来,没准儿这边回头就去折腾上了,选不选什么的先不管,至少他们把山头先给占了。

  “行吧……”在京汽厂这边失望的眼神中,高振东中止了这个话题。

  早知道不带这老头儿来了,京汽厂的同志心里想。

  “刚才你说的是大的方面,那小的方面呢?是不是技术上的建议?”总工此时已经忘记了“只带耳朵”的说法,兴致勃勃。

  “对,在技术细节上,我有些想法,至少在某些方向上,保持一定的先进性,这对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高振东懂的不多,但是二十年后的眼光和见识就算懂的再少,在这个年头也是降维打击。

  “好,我们洗耳恭听。”总工这边拿出了虚心学习的姿态。

  “我觉得啊,发动机这一块,我们还得加强!”高振东一开口就让其他同志都有些错愕,还加强?现在X63系列发动机已经站在世界的第一梯队了。

  “对,主要是现在有一些技术,会带来发动机功率的提升、油耗下降等各种各样的好处,而且技术难度并不是太高,虽然在这之前应用并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在汽车发动机里占据重要地位。我们不一定现在就要用,但是一定要提前布局,在必要的时候,要能拿得出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发动机,是瘸腿的。”

  高振东也不是想刚出生就换代,那也太扯淡了,不过作为技术预研,及早提醒十一机部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第1240章 见了鬼了

  一些难度太高太脱离现状的可以不去好高骛远,但是有些却是很有必要开始了。

  高振东没想到的是,他说的话,别的部分其他同志都还好,唯有一句听了个结实。

  “瘸腿?”这个事情可就严重了,高振东都没想到他们的反应是这么强烈的,还想着瘸就瘸呗,又不是不能走路,也不是不能治好。

  只是经历过几乎什么都不缺,就算是缺也相信能在一定时间内补齐到至少能用程度的他,是真的不太感受得到同志们的内心。

  “是的,我们车用柴油机!”高振东也没顾得上安慰同志们,而是斩钉截铁的道。

  听见这个,同志们反而放下心来,原来是这个,这个才是真的瘸着就瘸着吧,无所谓。

  “是这样,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柴油不多,主要使用方向,还是军用和农用,所以留给普通车型的不多。而且柴油机扭矩大但是功率不高,又吵又颠的,在北方使用又因为容易凝固结蜡的问题不好用,所以用在这方面也不合适。”

  “如果有办法提高柴油机的功率,并且降低柴油机的油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温、颠簸和噪音等问题,那又如何?”对于业内同志的解释,高振东还是相信的,只是有些好奇,毕竟有些毛病的解决方案,在坦克发动机上就能看到。

  “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柴油,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京汽厂厂长道。

  高振东点点头:“明白了……可惜了……那这个我们就先抛开。”条件有限,既然总体趋势是这样,那就先放着吧,我们经不起折腾。

  “不过有一个技术,你们可以考虑一下,提前进入,不要到时候措手不及,被别人抢了先手。”高振东没有纠结,而是转移了话题。

  “什么技术?”

  “发动机进气增压!”高振东道。

  压缩进气体积,相当于增加了进气量,相同体积的燃烧室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来。

  “噢?高委员也对这个有兴趣?我们的确是有单位研究过这个东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法放到乘用车上面。”看来高委员对发动机这块研究很深……这不屁话嘛,研究不深哪儿来的463?

  诶?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在这方面很有想法,甚至能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毕竟463这台发动机也是我们解决不了的,但是他给解决了。

  “高委员,你能把坦克增压技术下放到普通汽车上?”由于保密的原因,他虽然并不知道高振东在坦克发动机上是很有一点想法的,但是他知道我们的5DL坦克是用了增压技术的。这东西没有十一机部的协作,也仿制不成。

  高振东没有直接肯定:“有这个想法。”

  这个话,京汽厂厂长就不大接得上了,主要是这方面他并不深入。

  但是十一机部总工这边,却是兴趣大增,这个技术要是能下下放,可不止是某一型号的轿车的问题,而是对整个汽车工业都有用。

  “那太好了,我们也一直想把机械增压下放到汽车上面,但是体积、成本、油耗这些问题都很很难解决,一直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总工道。

  进气增压在车用发动机上分两种——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而5DL用的正是机械增压,这个东西好处很多,功率比自然吸气明显增加、没有动力迟滞、输出线性、维护和可靠性都不错,但是由于驱动增压器需要分流发动机动力,所以油耗可就不太友好,而且复杂、体积庞大,成本也高。

  十一机部不是不想把机械增压下放,而是根本放不下来。

  高振东却摇了摇头:“我们不搞机械增压!”机械增压放到车上,属于是纯顽主的选择,在当前环境下一个经济性就足够毙掉它,还是要有选择才好。

首节 上一节 806/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