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35节

  导弹飞行速度很快,但是同志们却觉得度秒如年。

  沿途测控站接力播报着这枚战鼓三的飞行轨迹和状态,一切正常!

  此时不论是空中的后效采样机、发射中心还是弹着区指挥中心,同志们的手里都捏了一把汗,再是自信,但试验总是有风险的。

  靶心数公里远处的一台摄像机,正在一刻不停的记录着靶心的情况,将视频图像传向远方,此时远方的监视器中,看起来仿佛一切正常,一些云层压在靶心上空,但是并不妨碍试验的进行。

  突然,天空中的云层里,一道亮光一闪,几乎照亮了整片云彩。

  负责监视的同志甚至都还来不及喊出“来了”二字,就只见靶心处亮光一闪,摄像机就再也没有任何画面传回来。

  实际上弹道导弹打击目标时,只要是射程够远的导弹,压根就不是影视作品中远方一个光点,拖着浓烟烈火缓缓逼近,最终击中目标。

  而是根本没有反应时间,一道因为剧烈摩擦大气而产生的亮光闪起,如果有云层折射,就可能更明显一些,几乎马上,瞬时间弹头就在弹着点起爆。

  至于起爆是个什么样子,那就看装的什么弹头了,顺便说一句,91年石油湾打小伊的时候,都说小伊有化武,能装在弹道导弹上打别人,实际上这件事情大概率是假的,火箭弹还有可能,弹道导弹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小伊应该不具备在弹头着地的动能下保住弹头内化武让其正常发挥作用的能力。

  而这一次,都不用冲击波到来,仅仅是刚才那个亮光,就足以摧毁摄像机的感光元件。

  而更远处的地下掩蔽所里,同志们看见远方亮光一闪,然后一个白色的球体缓缓升起。

  同志们一开始有点懵,这是怎么回事?和裂变弹好像不太一样?

  这个白球有点太过干净了,和裂变弹那个黑里翻红,狰狞无比,张牙舞爪上升的蘑菇柱不同,这个白球看起来甚至感觉毛绒绒的很可爱?

  难道是失败了?都是大威力武器,按说表现都差不多才对。虽然看到过国外聚变弹的起爆照片,看起来和这个差不多,但是谁知道是不是人家放的烟雾弹,专门骗人的那种。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花旗佬坏得很。

  还是要自家测的,有数据佐证的才行。

  不过很快,同志们的疑虑就初步打消了,这个白球膨胀很快,上升很高。最终,在空中形成了一个看起来矮胖矮胖的白蘑菇。

  这和裂变弹的那种看起来瘦高瘦高,颜色灰黑的蘑菇云看起来完全不同,但是你就说它是不是蘑菇吧!

  此时从后效机的高度看下去,只见原本盖住了大地的云层,仿佛突然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开,一个巨大的圆形空洞迅速出现在云层上,而空洞之中,一个白色的蘑菇顶冒了出来。

  威力不同,长出来的蘑菇也不同。

  就好像菌子不一样,吃下去躺板板见到的小人长相也不同。

  蘑菇云四周的空中,漂浮着很多道垂直的白烟,这是发烟火箭形成的尾迹,有意布置来用于观测冲击波,推算威力的。这种方式,即使离得很远,也大致看清楚状态,能在第一时间大概推算出当量来。

  白烟迅速受到冲击波影响,开始四散,就是这次四散,向同志们给出了第一个讯息。

  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敲了几下,早就准备好的程序转瞬之间就给出了一个结果,虽然很粗疏,但是很管用。

  “成了成了!是聚变!初步估计威力不低于100万吨!”

  他欣喜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掩蔽所,同志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第1273章 羡慕嫉妒恨都需要资格(4k)

  搞技术的人,一切都用证据说话,而这个证据虽然不精确,但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有据可查的100万吨以上,除了聚变没别的!扳机里那点儿裂变装药使出吃奶的劲,都不可能有这个数据。

  “后效采样,准备进入!”弹着点指挥中心向空中的轰炸机发出命令,轰炸机调整航线,开始进入采样航线。

  从弹头的角度来说,导弹的落点非常精准,毕竟这种大炸逼偏那么300米几百米的完全不是问题。

  这也为采样机提供了方便,规划航线几乎不需要做出调整。

  而此时,后效测试设备的数据开始不停的传回来,总的来说,和裂变很像,但是威力和范围就不可同日而语。

  趁着这个空档,弹着区指挥中心向火箭发射中心发出了第一个喜报。

  导弹发射总指挥和防工委领导一起,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放下听筒,防工委领导小声对发射总指挥道:“你来宣布吧。看来这个裤子,是不用当咯。”

  发射总指挥点点头,拿起内部扩音话筒,激动的向同志们大声宣布:“经弹着区初步测定,聚变成功引爆,威力不低于100万吨TNT!”

  “啊啊啊啊!!!!!!”

  同志们的欢呼声差点儿把发射指挥中心的顶都给掀了。

  有的同志挥舞起了帽子,外向一点的把帽子往空中扔,更外向一点的,拿起耳朵上的耳机刚要往桌子上砸,又很舍不得的收了回来,还得扔帽子。

  如果说62年的裂变弹是0的突破的话,那这一次就是质的突破,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拥有和花旗佬、大白熊、约翰牛一样的武器,我们可以不用武器的批判,但是我们至少要有批判的武器。

  至于高卢人,不好意思,在聚变弹这件事情上,不论哪条时间线他都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当然倒也不至于坐小孩那桌就是了。

  真正坐小孩那桌的是约翰牛,这货虽然早,不过和他的共轭父子花旗佬不无关系,有多少含金量不好说。毕竟作为21世纪五大善人唯一一个外购战略导弹,导弹使用权在不在自己手上都两说的弱鸡,完全没有必要太过高估它的能力。

  以前都是别人动不动对我们说“把你从地球上抹去”,现在至少能让想说这种话的人,脑袋清醒一点。

  “要不要向京城汇报?”防工委领导充分尊重科学家们的意见。

  “再等一下吧,是不是等确切当量数据出来再说?”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这个建议不错,一个好消息分两次发,总感觉快乐被分成了两半,虽然持久,但是不够猛烈。

  一个小时以后,所有的数据的分析结果出炉,同志们很是细心的计算机算一遍,手算一遍,确认人和计算机都不会出错,毕竟这个数学计算软件好虽好,但是使用时间不长,怕出问题。

  相比刚才爆炸的那东西,这些数据好算得多。

  “320万吨!320万吨!可能还有修正的空间,但是基本上不会有大变化了!”这个数字就好像是一颗惊雷,把在场的同志们都霹傻了。

  我知道你很厉害,但是我没想到你这么厉害。

  这大概就是同志们此时的心情。

  “啊,这么多?我原本理论估计,是200万吨出头来着。”

  “没算错吧?要不要再算一次?”理论估计都只有200,实际有300?

  “不用吧,机算手算相互对比印证过了。”

  “不用重算,我那个估计的理论也有很多理想条件和假定条件,只要没有数量级的差别,应该都是合理的,哈哈哈。”搞研究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工程实际是要超前于理论的,这时候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就不好说得很。

  “嗯,那我们还是相信实测的,我们上报吧!”

  “上报!”

  “嗯,上报!”

  同志们的语气和神情,兴奋至极。

  防工委领导接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傻了,不是,知道第一次的估计肯定有偏差,但是没想到偏差到如此离谱的地步。

  “320万?可靠?”

  “可靠,现场的实测数据印证了这个结论。”

  “太好了!!!马上给京城发报!!!”

  一封题头为“高家姐弟周岁”的密电发向京城,同志们算是浪漫到底,将这个代号一直沿用了下来,并且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一个小时之后,现场的同志们看到、听到的这则消息正式发布。

  “今日下午2点30分,我国第一枚聚变弹经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命中目标,并引爆成功!这枚聚变弹虽然是第一枚,但是从一开始,它就是一枚实战型装置,具备导弹投射作战能力……经测算,该弹威力当量为320万吨TNT,是我国现役裂变弹威力的140倍……相比裂变弹,聚变弹具有威力大、沾染低、生态恢复快、遗留作用小等优点……”

  不得不说,还得是新闻学,这些优点听起来多少有些幽默。

  不过此时的同志们,对于这个东西是否幽默已经完全没有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情本身。

  320万吨的大炸弹!百年沉沦屈辱史之后,坚信“落后就要挨打”的人民群众,对这一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反应。

  外面是什么情况暂时不知道,至少在这个高新技术产品展厅里,同志们都激动得暂时忘记了手上的工作。

  在场负责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同志们没管这短暂的脱岗,主要是他们自己都在人群中欢呼雀跃。

  随着同志们奔走相告,这个消息逐渐在展馆里流传开来,此时同志们就好像行军时战士们说“往下传,向小王庄进发”一样,虽然每个展位上的同志仅仅告诉了身边的同志,但是这个好消息却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展馆里蔓延开来,甚至通过警卫同志,传进了防务展馆。

  “万岁!万岁!”不知道谁喊了这么一嗓子,然后应和的人就多了起来,逐渐形成一道洪流。

  同志们欢呼雀跃,展馆里的外国客人们目瞪口呆。

  大部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惊呆,但是小部分能听能说我们的语言的客人,则更是目瞪口呆。

  “先生,你们们在高兴什么?”防务展馆里,一名高卢人向展位上激动不已的工作人员,其他高卢人也略带紧张的看着这名工作人员。

  这名工作人员停止了庆祝的动作,向外国客人炫……不是,介绍我们的成就,这也是一种庆祝,而且是更有意义的庆祝:“我们的聚变弹,在今天下午成功引爆了!”太细节的他也没听到,毕竟“传令”这种方式没法传递太过细节的信息,但是这个是明确的。

  聚变弹?所有的高卢人机体宕机,这个消息在这个高技术展馆里,显得那么的和谐,这是真正的高科技。

  原因很简单——高卢人自己都没有聚变弹,而且是几年内都没有。

  对于这个消息,他们不会存疑,东方人不是身毒人,他们没有吹牛过日子的习惯。

  而这个消息给他们带来的,是淡淡的苦涩,因为他们自己没有。

  他们略带羡慕的看向我们的工作人员:“祝贺你们,尊敬的先生。”这个成就值得他们向先行者的一员致敬,此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全体人民,接受后来者的祝贺,算是理所应当。

  我们的工作人员心情好得不得了,连连称谢。

  相比高卢人的苦涩和羡慕,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感情要纯粹得多——这么牛逼的技术,那他们的武器和产品更值得买了!

  当然,尊敬、羡慕的情绪都是有的,但是却比较疏离,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件事情和他们的国家没什么关系,也不是他们该去妄想的。

  连羡慕嫉妒恨都需要资格,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

  不过经助会国家的心情,要更好一些,这是二哥!要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原先1:2的力量对比,让他们都有一些隐隐的危机感。

  不管东方人的态度如何,使用这些武器的策略是什么,总之都让他们心里隐隐心安。就好像同班同学得了年级第一,其他同学嘴上就算不说,但是心里总是暗暗自豪的。

  相比他们,还在展馆里的白熊代表团,同样震惊。他们知道得更多一些,因为有人摸出了刚买不久的收音机,递给了团里的翻译。

  移动信息设备的优势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巴掌大的收音机,就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第一手消息。

  随着翻译一句句译文吐出,整个代表团的气氛有些诡异。

  有的人简单直接一些,“乌拉!”“哈勒少!”不停,他们也知道,自己这边的力量又强大了一些,平衡的天平稍稍的摆动了那么一下。冷战时期白熊拼了命的生产那么多大伊万,可不仅仅是因为花旗佬的压力。

  而有的人脸上则是露出了一丝丝担忧的表情,这件事情……啧!

  但是无论如何,外事礼仪是要做好的,他们向我们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祝福,性情奔放一点的,甚至在展馆里跳起了那曲著名的《牢不可破的膝盖》。

  而高振东此时的工作地点,已经从防工委回到了三分厂,不论是民展还是军展,此时都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偶尔有打打电话就行,犯不着还坐镇在某一处,那也太浪费时间。

  他此时正在办公室里,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工作的时候没有习惯开收音机。

  “叮铃铃~~~~~”电话铃声剧烈的响了起来,高振东一边接起电话,心里一边犯嘀咕,难道是展览那边又有事情?

  电话是防工委总工打来的:“领导要我转告你,听听新闻!”

  “啊?他不是出差了嘛?还关心我听不听新闻?什么好事啊老总?”高振东笑道。

  “不能告诉你,告诉你就没惊喜了,哈哈哈,自己去听吧。”总工的心情明显非常好,大笑着挂断了电话。

  高振东带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收音机。

  “我国第一颗……”听到一半,高振东就一蹦三丈高。

  “艹!艹!艹!艹!艹!”

  众所周知,艹这个字,声调和语境不同,所代表的含义极为丰富,包括疑问、反对、高兴、愤怒、兴奋甚至语气助词等等……

  而高振东此时表达的情绪,不只是高兴,而是极度的兴奋。

  自从裂变弹平地一声雷之后,他就知道这件事情必然提前,我们的同志本事大着呢。

  但是能提前这么多,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从62年裂变弹响起至今,年份上是过去了两年,但是要论实际的时间,连两年都不到!

首节 上一节 835/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