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45节

  事实证明,高振东的运气虽然不能确定很好,但是至少不坏,这两套方案没有明显的问题,值得一试。

  “娄晓娥同志还真是关心我们牧区的百姓啊,这就有新的研究结论过来了。”两人一边打开折叠的打印纸一边笑道。

  “联合用药?成人用利福平+链霉素,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用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刚一打开,两位同志就是一愣,两套方案,一套里面有个废案,一套里面是个全新的东西。

  “链霉素不是证实了效果没有非常突出嘛?怎么还用?”另外一位同志看向自己的同事。

  “可能是因为联合用药?你记得不,她的治疗肺结核的方案,就是联合用药,也许和单一用药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新诺明……”

  “看看吧,这里不是有解释嘛。”

  娄晓娥很是认真的把推荐试验这两个方案的理由、能找到的原理等都解释了一遍,至少是尽了当前最大的努力在论述这件事情,这让两位归城过来的同志看得轻松不少。

  “诶,你还别说,娄晓娥同志的思路,的确是比我们开阔、全面很多,另辟蹊径,但是又有理有据,还充分考虑了安全。京城的专家就是不一样。”

  娄晓娥要是能听见别人说她是专家,估计那小鼻子能翘到天上去,总算是多多少少赶上咱家振东一点点了。

  “看起来有道理,就算是没效果,也不至于出什么大岔子,值得一试。”另外一位同志道。

  “明天我们向委里把这个方案报上去,然后就着手执行。”至少链霉素是常用药,利福平今天在会上又得到了批准,那利福平+链霉素就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作为研究这个病的研究人员,他们并不需要事事都向委里请示,之所以这么干,是要委里帮忙调集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这两个药他们那里都不多,尤其是复方新诺明,从约翰牛那儿进的,压根没多少。

  “嗯,干!”

  ——

  京城,新建设的一个卫星数据中心里,几名同志正在研究一张照片。

  “西吕颂这里的情况有些异常,你们注意看。”

  “对,虽然看不清楚,但是很明显,这一块的船只数量有些异乎寻常的多。”

  “会不会是渔汛期,渔船比较多?或者他们有什么重大民俗、节日?”

  “不太像,两者都不像,虽然看不清具体的型号和形状,但是能在卫星照片上成像的船,就不是渔船和当地日常用船能比得上的。”

  说穿了,光靠吕颂自己,恐怕短时间是凑不出这么多大船来,哪怕是破烂锈蚀的也很难,所以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就值得深思。

  “嗯,这样,是什么原因,我们通过照片是没法确认的,我们在这里分析意义不大,客观事实是,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至于原因到底是有威胁还是没有威胁,我们都需要上报,剩下的事情由其他部门的同志来核实。”

  重大情报被基层人员误判为毫无价值,导致到手的情报被湮灭在海量垃圾信息之中这种事情,过往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一块。

  海军某部,收到这份情报的同志们正在对着这张照片花心思。

  “这一定是在集结什么力量,而且从船的大小来看,背后绝对少不了花旗人的影子。”

  “他们在交趾都开始焦头烂额了,还有心思在这边挑事儿?”

  “也许他们只是想要我们手忙脚乱不能他顾而已,这样的话,他们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

  “那他们的目的是哪里?西礁?中礁?南礁?还是这个靠近中礁但是孤零零的大岛?”

  “这很难说,很难分辨。西礁中礁离天涯岛海角市很近,理论上来说他们不太会选这里挑事,而那个大岛虽然大,但是暂时条件不是很好,而且是一个孤立的点,而且离吕颂距离比较近,也没必要,他们现在没有和我们直接冲突的可能性,而南礁有岛上的人在那里占着,他们也没有挑事的理由。”

  “对啊,这里距离南礁相对来说非常远,结合南礁现状,不太可能。”

  “但是以现在看到的船队规模来看,除了这几个有限的大港,其他地方也放不下,受这个条件的影响,距离反倒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嗯,这个不好说,反正我不倾向是南礁。”

  “这个港正西就是我们那个大岛,我倒是觉得这个岛有些可能。”

  “可是那里直面西礁的海空力量,完全站不住脚啊,我觉得悬。”

  “……”

  同志们分析了一下,暂时不得要领,哪里都没理由反倒成了哪里都有可能了,但是唯一不清楚的是花旗人到底想做什么。

  “通知天涯岛海角市的巡逻机部队,加强巡逻,保持对这个港口的外海航道的监视,这么大一团东西,只要出门就藏不起来的。”卫星的重访时间是有间隔的,真正的日常监视,还得看海角市的水上巡逻机部队。

  既然暂时不好判断他们的目的和目标,那就干脆监视起来,别看这个港口距离海角市有800多公里,但是对于别-6巡逻机来说,这个距离不算什么,考虑到出海的船舶速度有限,一个小时也跑不了多远,因此想要保持对这个港出海的舰船行踪监视,对于别-6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距离那里太近,别-6的自卫显得有些松弛,但是驻守西礁久兴岛的战斗机部队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部分。

  久兴岛,接到配合任务的久兴岛联合指挥所,看着地图也有些犯嘀咕。

  “这个任务倒是容易完成,但是千日防贼可不是个办法。”

  “要转变思路咯,解放前是纯粹战争年代,不服就是干,现在不一样,这种长期的看起来没有什么事件发生的巡逻和监视、驱离之类的任务,将会替代作战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

  “哈哈,你说得也有道理,时代不同了,任务就不同。对了,那两条大舰现在训练情况怎么样?”

  虽然这两条大舰并不隶属久兴岛的海空力量,但是现在人家在这里训练,还是要关心一下的。

  “很不错,据几条护卫艇的导弹射手汇报,他们的改装训练非常快,应该是已经要打靶考核了。毕竟两条船都是熟悉的,改的只是部分电子设备和武备,速度还是很快的。”

第1286章 高振东的图穷匕见(4k,还有5k)

  “如果这两条训练完成,那我们在海上的防空就基本能得到保障了,就算是空军一时间赶不过来,至少也能顶上一阵。”虽然岛上的联合指挥中心暂时对这两条船的防空能力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一眼看上去导弹林立,看着就带劲。

  “诶,你说奇怪不奇怪,护卫舰的防空导弹反而比驱逐舰的要大,也不知道改装设计的同志是怎么考虑的。”

  驱逐舰舰体中后部改装的“挂逼式”垂发被铁板遮了起来,从侧面是看不出到底有些什么的,同志们能看见的,只有B炮位上的8联装便携防空导弹,对比护卫舰上的红外空空格斗弹改装的海旌旗-62,自然是小了一圈。

  这两条舰是南部海域舰队的主力舰,久兴岛对此并不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就不知道了,放心吧,能造出这么先进的武器的同志,肯定在这方面比我们聪明得多,这么安排,必有原因。”另外一位同志倒是很想得开。

  “那是,也许是为了远洋吧,这样改空间能多一些,船上太苦了。”

  他这个话猜对了一半,那个位置除了挂壁垂发之外,中间那一坨的确是为了适航性做了一些改装,经过重新规划和调配,的确是对乘员空间大有改善。

  就在他们正在交流的时候,远在京城,海军的同志也下了决心。

  “把东部海域舰队已经完成改装训练的一条驱逐舰和一条护卫舰都派到南部去,如果有事,就地增援南部舰队。如果没事,就当是改装训练的最后一个科目——远航训练。”

  “嗯,这个考虑可以,海峡这里压力不大,这两条船调过去转一转还是很好的。当时高振东同志下的‘海峡无大舰’的判断,现在看来的确很准。”

  说到这里,海军的同志对高振东当时对技术和应用态势发展的预测,佩服不已,这是既懂技术,又懂作战的典型啊,太准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面的海空力量被压缩后退非常厉害,现在我们的舰船直接从海峡通过已经是常态,在调兵上没有任何的问题。

  “就这么干!现在我倒是有点希望花旗人在那头干点儿什么动静出来了,哈哈哈。”

  这就叫手中有枪,心里不慌。

  ——

  高振东并不知道自己的“海峡无大舰”的说法被同志们这么夸赞,他现在正在接待来自榕城的西南飞机研究所的同志们。

  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初步方案,他们已经拿出来了,现在就是到高振东这里来征求意见。

  这东西内容不少,通过现在的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小水管传输,先不考虑安全保密问题,只说速度的话,还不如直接带着设计资料过来沟通来得快,毕竟对于西南所的同志来说,蹭飞机完全不是问题。

  众所周知,几十年后带宽最大的传输方式是卡车拉硬盘。

  而且这个事情,很多内容还是当面沟通来得更加直接方便,万一要在黑板上画个图什么的,电话里也没法搞啊。

  “高总工,这是我们现在的总体方案,你看看怎么样,有什么意见。”

  高振东翻看着手上的设计资料,很明显,同志们对此是下了大功夫的,和当时会议上的决定基本上一致,而且细化了很多,能用上的技术都用上了。

  这东西看着眼熟啊,高振东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老头说的“就是十改”。

  他手上这个方案粗看起来才真的像十的双发改,或者进一步说,更像米格设计局的真正绝唱——米格1.44,只是整体上小了一圈。

  毕竟十爷如果是真的要改成双发还保留机腹进气,那么在进气道部分和1.44多半是要异曲同工,设计趋同的。

  能让米格设计局在20世纪末还使用的总体构型,必定是有特异之处的。

  但是在其他方面,和1.44的区别就很大了,例如机翼后掠角,又比如鸭翼的位置等等。

  高振东看着图,突然来了一句:“这里改一改。”

  西南所的同志看向高振东手指的地方,是机翼的前沿。他们有些奇怪,在机翼这一块,该做的设计、能用的新技术都用上了,还能怎么改?

  “高总工,这里要改什么?”

  高振东的手在空中做了个手势:“把这里扭转一下……”

  他的话让同志们看懂了一点,但是并没有看得很明白,怎么扭转?为什么扭转?

  见同志们有点不太明白,高振东知道自己这个动作有些抽象:“等等,我画给你们看看。”

  诶,你早画不就行了嘛,同志们心中笑道。

  高振东站起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机翼前缘扭转的示意图,这个设计来自多年后真正的十爷。

  画完之后,同志们看着这个图,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高总工将新飞机的机翼做了一个扭转,虽然扭转的角度、位置等都还没有确定,但是就他随手画出来这个翼型,就感觉很有说道的样子。

  高振东拍拍手上的粉笔灰:“具体的扭转角度等参数,我们到风洞中去试验,但是这个要放到气动布局里面去。”

  “高总工,这个扭转的用处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先透露一点,我最近算过,这能优化气动分布,提升大迎角性能,而且对于飞机的操控与配平有好处。而且能高低速兼顾,在这一点上,和双三角翼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到底为什么,你们自己分析吧,这样基础也能更扎实一些。”

  和改进不同,既然是一架纯纯的新飞机,那高振东就倾向于只给方案和建议,更多是让同志们自己去推导和试验。

  西南所的同志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什么不对,高总过年这是在考我们呐,而且是把试题和答案都给了,现在要的只是中间的推导过程和答案的具体细节。

  这对同志们来说,有挑战,但是也有信心。

  这干起来才过瘾!

  其实有部分脑袋转得快的同志,已经多多少少想到了一些,但是还不全面,他们相信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一定能破解高总工这个建议的秘密。

  高振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秘密破解了,东西也就学到了。

  西南所的部分同志们把高振东画在黑板上的图抄了下来,趁着这个机会,带队的同志对高振东道:“高总工,我们分析了一下,发现有个小问题,这个飞机的大迎角性能远超过往我们接触过的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用上双垂尾,垂尾的控制效率也不是很好。”

  说这话的时候,西南所的带队同志有些心虚,实际上他们也没接触过多少飞机。

  而飞机的迎角性能更好了带来的新问题,这对于西南所的同志们来说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如果迎角性能不够好,压根就不用考虑这个。

  不过甜蜜归甜蜜,烦恼却的确是烦恼,总不能学轰炸机继续往上面加垂尾吧?轰炸机运输机是低速飞机还好说,在战斗机上无疑是不能这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高振东听见这个问题,丝毫不带犹豫的:“有两个方案,一个复杂难度大效果好,一个简单效果差点但是能用,选哪个?”

  和高总工说事儿就是这么幸福,他不但能解决问题,甚至还能给你选择,在工程应用上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西南所的同志笑了起来:“高总工,您就别开我玩笑了,你知道的,我们当然是都想听,至于选哪个,后面再说。”

  高振东也觉得自己问了一句废话,笑了起来:“前者嘛,就是类似鸭翼一样,搞全动垂尾,但是相比全动鸭翼和全动平尾,全动垂尾要复杂、困难得多。”

  整个垂尾都动起来了,带来的控制效率自然大大提升,但是这东西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鸭翼的对称性更好、相互气流干扰小,对气动和飞控的要求小一些,而且鸭翼个头小一些,转动点要承受的力更小,总体自然比垂尾简单一点。

  全动平尾也类似,它比全动鸭翼还要简单,因为已经不用考虑对后方机体带来的影响了,它已经在最后面。

  但是全动垂尾几乎是把所有的麻烦都集中到了一起,实际上全世界真正在高机动、高速战斗机上用上了全动垂尾的也没几家。

  说得难听点,技术不过关的,飞机飞起来之后稍微做个动作,一阵风就把垂尾吹飞出去了。

  西南所的同志们也心里有数,这个东西不是现在能搞得定的:“这个有点太超前了,估计还得缓缓,那另外一个是?”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个简单,你们把垂尾后缘的后掠角做小一点嘛,实在不行,垂直乃至前掠也是可以考虑的嘛。”

首节 上一节 845/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