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航发这“一仿一研”,是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除了这个,应该没有别的原因。
黔航发的同志点点头:“对,这次来,一是来提交微型涡喷的方案,请专家们都看看是否合适。二来,是和相关单位对一对需求。还要感谢您在会上,为我们这两台还没完成的发动机找到了出路。”
小型涡喷是为气垫船配套涡桨,微型涡喷是为120公里的反舰导弹配套发动机,这两者的出现,让黔航发的全体同志彻底放下了心。
稳了,不会贸然下马了!
虽然现在已经在逐渐脱离“机发配套”模式,而是让发动机自行发展,但是这两种发动机在黔航发看来还是存在下马的风险的,毕竟优先级不是非常高。
而这两个配套项目,尤其是反舰导弹作为未来的主力反舰武器,用量必定是不小的,为黔航发这个成立并不太久的三线研究所,彻底解决了生存危机。
这件事情,也是防工委透露给黔航发的,一起透露的,还有别的要求。
“啊,那个啊,也不用感谢我,你们的工作恰好就合适用在这些装备上嘛。”高振东笑道。
几人谈了一会儿,黔航发的同志从身边摸出一套磁盘来。
“高总工,这是我们微型涡喷的初步方案,您先看看,有什么意见,到时候防工委组织评审会议的时候还请您多多指教。”
高振东就是一愣:“这个不合适吧?”
虽然东西是他提出来并交给黔航发这边的,但这不等于他就能在没有手续的前提下随意翻阅这个发动机的设计资料,这是两码事。
黔航发的同志早有准备:“高总工,这是防工委的要求,这个东西先给您看看。而且东北航发所的老同志们也说过,您在这方面是很有研究的,如果能得到您的指导,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
高振东现在算是知道被硬生生架起来在火上烤是什么感觉了,这东西自己真不熟!
好在不熟不等于上辈子没搜刮过相关资料,这东西作为巡航导弹、飞航式远程战术导弹的常见动力,作为理论派军迷的高振东怎么可能完全没搜集过,众所周知,对于仓鼠来说,吃不吃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搜集的过程,忒好玩儿了。
他接过材料,点了点头:“嗯,行,我后面看看。”不过他并没有现在就翻开看,主要是现在翻开也看不出个一二三来。
见他收下材料,黔航发的同志又开始翻包,拿出来两个纸包,一大一小。
“高总工,这是我们黔山省的同志听说我们要来找您,特意请我们带过来的。”
我真不是想要你们的吃的……高振东颇有些无奈,吃货之名传四方了是吧?
“这是……”
“省里的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是您叮嘱过,一定不要再送土豆过来了,不过这个不太一样,这是我们那边的副食品厂的同志,用您提供的土豆种种出来的土豆进行深加工,做出来的土豆淀粉和土豆粉条,请您尝尝,也算是给评鉴评鉴,感受一下我们黔山发展的情况,下不为例。”
一听这两位同志就是从省外调到黔山的,否则应该说洋芋而不是土豆。
土豆不是特别耐储存,但是做成土豆淀粉和土豆粉条,就好多了,也算是利用土豆的一种途径,进一步解决口粮的储存问题的办法。
既然是这样,高振东可就却之不恭了,有意义嘛。
高振东收了下来,顺口问道:“现在又是农忙时节了吧,那边的水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既然是农作物,那就顺便问问农业的事情。
黔山降水量不少,但是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却是老毛病了,主要是地形问题,有水,但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流走。哪怕有水库的地方,也因为地形问题,灌溉用的渠系压根修不了太远。
而让他想起这个问题,正是因为黔山种植土豆的大县草海县,在他上辈子的时候经历过旱情,差点连土豆都种不出来,当时还有部队的同志专门去帮忙打井找水来着。这个事情他听他水利口的长辈说过,故而见到深加工的土豆产品之后,触景生情,有此一问。
“这个我们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附近的山区百姓,大概是有的地方缺水,有的地方不缺水,和地形有关。像是黔飞厂旁边有两个小型水库,就好一些。但是山上的,就不一定够。”
高振东点点头,这是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的,还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
送走两位同志之后,高振东看着那包土豆产品,突然想起了什么。
诶!好像这东西能用,而且特别适合黔山这类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的山区!这是他水利口的长辈曾经给他说过的一种东西,还曾经让刚学过能量守恒的初中时代的高振东懵了一下子。
这东西原理简单,具体的计算也不复杂,说得难听点,知道原理之后不用算,一点一点试验都能做个能用的出来,而且结构也很简单,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山区来说,多多少少都是有一点作用的,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这东西发明其实挺早的,但是有点偏门,在国内现阶段知道的人还真不多,应用就更少,而以黔山的情况,估计就更不清楚了。总之提一嘴总没错。
高振东甚至不用去翻找任何资料,直接根据自己的记忆,就兴致勃勃的在纸上画起图来。
半个小时之后,连图带说明就给他画好了,这东西是真的简单。
高振东把总共就一页的图纸放到扫描仪扫描成一张图片,加载到电子邮件里就发了出去。
这图纸简单到什么程度?简单到手绘-扫描甚至比打开工业设计软件画图的速度还快。
作为当前计算机领域事实上的世界第一人,高振东没有计算机强迫症,怎么方便怎么来。
很快,黔山省黔阳市状元楼旁某一幢建筑物里,一位同志面带喜色的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取出了一幅图。
高委员的习惯倒挺别致的,电子邮件居然都是手绘的。
他对着电脑粗粗一看,神色就是一喜,连忙把这张图纸打印出来。
他拿着这张在21世纪被收藏进黔山某三线博物馆的简单图纸,快步走向了一位领导的办公室。
按说电子邮件是没有唯一性的,但是作为带密级的文件,就算是打印,也会自动加上编号,这就有唯一性了,能沾到三线博物馆这种特殊博物馆收藏的门槛。还是那句话,某些藏品重要的是意义而不是价值。
“什么事情?”
“高委员给我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噢?给我看看!”黔山的这位领导马上伸手接过打印稿。进来汇报这位同志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与高委员的联络。
他看过图纸之后,和上辈子的高振东一样陷入了惊讶:“还有这东西?不用人畜电,也能把水抽到几十上百米高的地方?”
类似的东西不是没有,不少水车就是这样的,但是绝对没有这么大的扬程,对黔山来说意义不大。
但是几十米高,就是量变引起质变,让人觉得不真实起来。
“高委员想来不会骗我们。”进来汇报的同志也不懂,但是这封邮件的来源是他最大的底气。
“嗯,你说得对!这样,你把省里水利口的技术专家请一位过来,马上!”
这是农忙季节,这东西能早一天用上,也许就能为某一户百姓增产几斤粮食,看起来不多,但是累积起来可就多了。而且这东西能在不怎么花钱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山区农田供水从0到1的问题,这个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虽然振东同志说了这东西有很大缺陷,但缺陷在这里是奢侈品,至少要先解决问题,才有资格去考虑缺陷大不大的事情,否则连嫌弃缺陷的资格都没有!
“好!我马上去!”进来汇报的同志转身离去。
十五分钟不到,他就领着一位同志进来了。很巧,黔山水利系统办公地距离这里非常近,甚至比这里还要靠近状元楼,别说紧急情况下骑自行车过来,就算是走路,走过来也就是十分钟的事情。
“领导,您要的人请来了。”
“来来来,坐!看看这个!”领导将高振东画的那张图递给水利系统的同志。
这位同志压下一点紧张情绪之后,认真的看起这张简单的图纸来。
“怎么样?能不能搞?”
“能!太能了!!”
“我就说嘛,哈哈哈哈。这可是黔山人民用两斤洋芋粉换来的。”领导笑得很是开心,顺口开了个玩笑,振东同志从来不让黔山的群众吃亏。
“这个泵,是利用了水力学里常见的水锤效应,利用水源水头的水锤冲击压缩气罐中的空气,巧妙的安排两个单向阀的动作,自动向高处供水!”水利系统的同志没忍住,用专业术语解释了一遍。虽然在这之前没想起这东西来,但是一看就想起来了。
——水锤泵!
虽然没听懂,但是领导一听就知道,的确靠谱!不用人畜电,较大扬程供水。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这个泵工作的时候,弃水很多,弃水的比例,取决于水源水头高度和扬程之间的比值。而且一般也做不太大,供水量相对有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真的能解决问题!”
领导笑得更开心了:“我们黔山雨季的时候,愁的不是没水,而是山区零散种植户苦于水多但是没有经济实用的办法往山上抽啊!”
第1310章 审什么审?(4k)
水锤泵这个东西,要想解决水源性的缺水,那是解决不了的。
但是对于黔山乃至其他山区丘陵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这东西什么都不用,就靠水源自身往下冲的重力势能,就能把水给推上去,而且本身结构还很简单。
要不然高振东也不可能一张纸就能把事情给说清楚了。
要知道别说是60年代,原本就算是到了80年代,黔山全省的乡镇和农村供电依然是成问题的,全国范围内的山区要说谁比谁好多少,也不见得。
相比经济经济略好、农田更集中的地区,黔山这地儿就算是有单缸柴油机都不顶事儿,先不说弄不弄得到足够的柴油,就算是有油,相对分散的农田分布也决定了压根就照顾不过来。
于是山区的用水就这么尬住了:水在雨季的确是在哗啦啦的往下流,但是就在不远处的山上,也许就比水源高那么几十米的地方,却是只能靠人一点一点的往上挑水。
“有了这个,有些地方的庄稼就有救了,至少种个口粮还问题不大。我下去看过,不少石漠化地区,当地老百姓真的是哪怕是一个石窝窝里有一捧土,里面都要种颗玉米,但是缺水缺肥,这一点点希望往往都长势很差。缺肥的问题在缓解,缺水的问题再能解决一下,又能解决不少地方的实际问题了。”黔山的领导感慨道。
除了像是杂交水稻那种类型的成果,很少有什么技术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一片区域内的所有问题的,能解决一部分或者是缓解一部分,就已经是非常让人惊喜的成果。所以黔山的同志知道这东西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但凡能解决一部分问题,都是很好的。
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积少成多的解决,相信总会越来越好的。
“嗯,我刚才顺着这个东西的原理做了个大致的计算,不用太大的管子,就是我们平时用的6分管,或者比它大一点的管子做引水的话,一天之内,可以从有2~3米水头的水源,向40米高的地方泵水1个立方以上!”
这个数量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大,但是却让熟知农业的黔山领导喜上眉梢。一天1个立方的确不多,但是黔山在缺水区域的作物对水的要求却并没有特别高,而且农作物不是天天都要浇水的,平时自然降雨能解决相当一部分。
这东西只要能把水泵上高处的水窖,就能通过重力供水解决急需用水但是天上又不下雨的时候的水源问题,农时和降雨可不见得随时都配合得上,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足够了,顺便在一些地方还能解决一下人畜饮水问题。
不需要太多,有个几十方的水,就能解决大问题!实际上在21世纪之后,黔山、包括很多其他省份的山区曾经大力兴建过农村小水窖,这东西的蓄水量也就是几十方的样子。
而这个水锤泵的抽水速度,基本能供应得上这种容量水窖的用水情况!
“你们马上组织人手,试一试这东西。掌握真实数据之后,要把这个设备报到部里面、报到农业口那边去!”领导想的可不只是黔山自己,实际上能用得上这东西的不止是黔山,因为黔山降雨相对还比较多,情况还没那么严重。
这么简单易行的好东西,就算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一定要让全国有类似难处的同志们都知道。多一条路,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好的!我们马上去干!”水利系统的同志笑道。
材料倒是好找,别说做实验了,就算是推广起来,黔阳钢铁厂毕竟就在旁边,沾蜀省的光,在天化产品方面也是有办法可想,如果需要的话,供应上这东西的用量倒还算是有办法。毕竟这东西用途特殊,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够条件用,而钢铁产量在高振东和十七机部的同志们一通折腾之下,与原本的历史也有些不同,里外里一算,问题不大。
就在黔山的同志部署水锤泵的相关工作的同时,京城,《激光》期刊编辑部。
东北光学所的柴工已经赶到了这里。
“你是说,你手上有高委员和你合著的一篇论文需要发表?”编辑部的总编喜不自胜。
别看高总工在激光方面成就斐然,但是他的文章却是轻易难以到手的,大概一是因为他太忙,二是因为他的工作相当一部分都不适合公开发表。
所以柴工一来到编辑部,就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总编亲自出面!
这种情形,也是几十年后,但凡是有一定成就的导师,轻易不爱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的原因。
——你对我在教育界的地位毫无威胁,但你可能会让我在学术界名誉扫地。
那个署名相当于是一个背书,一盏绿灯。
“是的是的,这是论文。您可以和高委员核实一下这件事情。”
“好,我马上打电话问问。”这肯定要核实,否则给高委员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可就闹笑话了。别看他是总编,但是高委员的电话,轻易也是打不了的。
五分钟之后,总编满脸喜色的放下电话,稳了!
这个电话其实并不长,五分钟的时间,主要花在了把电话打通这件事情上。
“同志,您把论文放在我这里,我们马上处理!”总编对柴工也很客气,能和高委员合作项目,高委员还在论文上亲自署名的同志,绝对不简单,就算暂时有点简单,以后也不简单。
“行,那就麻烦你们了。”柴工笑道。
什么麻烦?这种“麻烦”你天天来麻烦我也没关系啊。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偶尔能有一次都算是运气好。
送走柴工,总编一个电话把一位副总编给请过来了。
副总编进门,看见总编脸上的笑容,直觉告诉他绝对有好事。
“老总,什么事情这么急?一定是好事,看你高兴得!”副总编在总编桌上自顾自的摸了一颗烟,笑着说道。
“好事!好事!你看看这是什么?”总编将桌上的论文推给副总编。
“论文嘛……诶哟我去,他的?他可是轻易不怎么发论文的啊。”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副总编看见论文的通讯和一作,刚点燃的烟都从嘴上掉了下来。
“对啊,所以你说我高兴什么?”总编乐得哈哈大笑。
副总编翻开论文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文章,审稿人难找啊,理论加实践的结合,而且还是带有开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