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问题的引发点,但是问题的根源,不是这里!”
两位同志一看,放下了心,这果然是新改进的部分。吓死人了,还好还好。
“这是……置换棒!”很明显,这两位同志在资料到来之后,也没闲着,一眼就看出来高振东指的地方。
如果直译的话,置换剂更合适一些,不过翻译嘛,讲究一个信达雅,就算是反应堆这玩意儿可以不雅,但是信、达还是要的,置换棒就好多了,这东西就长那个样子。
在有的反应堆里,这东西也叫随动棒,材质不一定是石墨,总的目标都大致一样——用于在提起吸收中子的控制棒的时候,代替水填充控制棒管道。
至于罗国这里为什么用石墨而不用别的,涉及到反应堆功率控制等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
不过,他们还是对此有一定的异议:“这么多控制棒,本来就是用于控制反应速率,甚至停堆的,这东西会带来安全隐患?应该不太可能吧?”
高振东道:“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结构的控制棒,如果被整根全部抽出,那在它重新插入的时候,反应速率反而会有一个急剧的短时上升……”
听了他的话,两位同志仔细的看了看了,斟酌了一下,点头同意:“对,你说得对,在控制棒连置换棒这部分都被抽出,水填满控制棒管的时候,重新插入控制棒,那从置换棒进入开始,直到控制棒的中子吸收部分正式进入燃料区之前,反应堆功率的确是会有一个巨大的上升。”
石墨是中子减速剂,同时也是中子吸收剂,但是它和水不一样,它的减速效果比水好,但是吸收效果比水差。
也就是说,当反应堆里原本的水被石墨完全替代,而中子吸收元件尚未进入燃料棒区域的时候,这时候反应堆里的中子被吸收得是最少的,这部分没被吸收的中子会加剧核反应。
不过对于这个,两位同志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如此,只要随后控制棒的中子吸收区进入到反应堆燃料区,就会重新控制住反应速率,不至于有什么问题。而且,按照操作规程,控制棒不论是数量还是每根控制棒的长度,都是不能全部抽出的,应该不至于产生严重的问题。”
这么多根控制棒,不能全抽出。而且每根控制棒在抽出的时候,有一个上止点,必须保证控制棒有一部分中子吸收区处于燃料区里。
的确,要说这个问题罗国没考虑到,那也太小看他们了,他们只是莽,而不是傻。
可是架不住他们的具体操作人员又莽又傻。
高振东点点头:“没错,他们的确是考虑到了,但是有一种情况,他们恐怕控制不了。”
“什么情况?”
“检修的时候……或者是换燃料的时候……”
两位同志一想,糟了,还真是这么回事,这种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但是……这种情况下,下部也还有一部分控制棒。要不然这个反应堆也就别想换元件了。”
高振东也知道,实际上这东西的设计不说是天衣无缝,至少也是比较周全,要不然不可能罗国的设计者连带我们的相关专业人员都没发现这个问题。
他点头道:“对,但是还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个堆的正空泡系数有点高,4.7。”
简单来说,就是反应堆里的水遇热产生气泡,而气泡对中子是无法吸收的,会加剧反应,加剧反应就更热,更热气泡就越多,恶性循环。
而正空泡系数,就是反映这一循环的恶劣程度的。
“嗯……是有点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正空泡系数高不一定就不安全,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进行控制和弥补。”
还别说,说到这里,我们的同志觉得北方同志的设计还是挺巧妙的,环环相扣,将所有不安全的因素都控制住了,妙啊!
然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让事情变得有些不妙起来。
第1362章 别摇了别摇了(5k)
“理论上的确是这样,而且北方的同志也的确是将这个偏高的正空泡系数带来的问题,处理得很好,正常情况下,不会出问题。”高振东笑道。
得,这话听着好听,实际上懂的都懂,重点就在那句“正常情况下”,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不正常的情况。
防卫委领导和总工对视一眼,不正常的人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很完美嘛,高振东这人本来不怎么正常,总之和常人那是大大的不同。
“不正常的情况是指……”
高振东却没有接着说正空泡系数的事情:“我们先放下正空泡系数的事情,来看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低功率运行。”
“低功率运行,总体也还好吧,这个堆的低功率运行的确是不好控制,不过最明显的问题,也就是产生大量的氙气,造成反应堆毒化,这个是可以处理的。而且氙气本来就有吸收中子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个效果造成的反应堆毒化,但是这是在降低反应堆功率,虽然是问题,但不是大问题,停堆,散气就行。”这个问题,别说RBMK有,所有的石墨堆都存在,同志们并不陌生,而且驾轻就熟。
虽然是问题,但是抑制反应堆功率,别管问题多大,就问你这堆,它炸不炸吧?
不炸就是好堆。
这位同志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两位同志想道。
虽然同志们一直在反驳自己的意见,但是高振东反倒很高兴。资料来了之后,同志们是一点儿没闲着,考虑的确很全面,基本上能看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高振东摇摇头:“我们假想一种情况。低功率运行的时候,如果反应堆毒化,运行人员是不是会考虑加大功率?”
“嗯,会。”
“加大功率的直觉反应,是不是提升控制棒?”
“嗯,是。”
“控制棒是不是越提越多,越提越高?”
“是。但是有上止点。”
高振东再次摇摇头:“问题在于,他们这个上止点,是个管理上的上止点,不是物理和控制系统上的上止点。这个堆的控制棒,是手动的,理论上除非达到物理极限,否则操作人员可以一直提升控制棒,这种情况下,控制棒早就彻底离开燃料棒区域了。”
也就是说,这个上止点,仅仅是在管理上说一句,你别提升超过这个位置哈……但是实际操作中,是能超过这个位置的。
当然,这里的手动,是指非自动控制,靠按钮解决问题,按上就是上,按下就是下,一直按着就一直上或者下。而不是系统根据工作条件,在某些极限情况下会主动干预违规操作。
卧槽?!!!!
两位同志一激灵,好像的确是!不行,得确认确认!
他们连忙拿过高振东手中的材料,翻了一下,还真是!
“那此时只要将控制棒回插,彻底停堆,依然可以保证安全吧。”一位同志摸着下巴。
他们不是在坚持己见,顽固不化,而是在和高振东讨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刚才我们讨论过,在置换棒进入反应区的时候,反应速率反而会急剧上升。”高振东开始把一条条的线索收回来。
“嘶……是这样……但是随着控制棒继续下落,反应速率会回落,直至停堆。”
高振东摇了摇头:“可能来不及。”
“来不及?”两位同志没反应过来。
高振东斩钉截铁的道:“对,可能来不及。北方同志将这个反应堆的控制棒通道设计得太紧密了,导致控制棒的下落速度不高,我们都知道,链式反应一旦失控,是很快的。”
糟了!两位同志想起来,这个反应堆的控制棒下落速度,只有0.4米每秒,完全下落,需要18秒!
“有问题!的确有问题!18秒,黄花菜都凉了!”他们翻到那一页,指着控制棒下落速度参数,不停的用手指头敲着。
防卫委领导和总工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事情怎么就急转直下了?
“18秒,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也许还有希望。”一位同志已经开始代入到事故之中,在脑袋里模拟起来。
高振东又开始摇头了,看得几位同志煞是心焦,你就别摇了,摇得人头皮有点麻。
“此时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还在匹配因为反应堆毒化而越来越低的功率,冷却能力很差,对吧?然而因为置换棒插入而飙升的功率和飙升速度,是极有可能超出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和反应速度的,来不及冷却的过热水和石墨接触……”
核工业里的极可能,与普通领域里的极可能,在评价上可能有些不一样,数字不用太大,就已经是极可能了,因为危险性太高。
实际上,罗国后来炸的那个堆,就算是没有脑残关闭冷却系统,也不见得就能保得住,反应堆速率飙升太过严重。
还不等高振东说完,两位同志已经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了。
“产生大量蒸汽……完了,4.7的正空泡系数!”
难怪刚才这位同志把正空泡系数放在一边不管,原来这头猛兽,在这儿等着呢。
被处理得很好的正空泡系数,此时才露出了真正的獠牙,大量的气体造成的气泡,会猛然提升反应堆功率,远超设计额定功率。
“如果控制棒降下去,还有一丝希望。”一位同志喃喃的道。
别摇!别摇!卧槽,他又开始摇头。
防卫委领导恨不得冲上去,把高振东的脑袋固定住,但是很遗憾,高振东这头,摇得缓慢而坚决。
“下不去了,大概率下不去了。”
都不用他解释,两位技术同样是极为精深的同志已经想到了原因。
“熔堆、控制棒卡死。”
冷却系统根本跟不上反应堆飙升的功率,极快的链式反应,会迅速熔化反应堆堆芯,卡死控制棒,这时候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救不回去。
“而且,在这种高温下,石墨和水反应是什么后果,两位同志应该都知道。”
氢气……最头疼的可燃性气体之一,而且在这种条件下,氢气别说和氧反应发生爆炸,那太遥远,在那之前,仅仅是极快的生成速度造成的高压,就足够把反应堆炸开,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对了,除了氢气之外,还有一氧化碳这个小可爱。
“明白了明白了,太感谢你了同志!”两位同志握住高振东的手,连连摇晃。
这个隐患,是一连串的,甚至有些可以说是巧合。
但是别管是不是巧合,只要有这条事故链存在,就谁都不能保证没有人触发它。
墨菲定律:怕啥来啥!
而且这里面的那些巧合,并不需要太巧,而且每一样都是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如果管理到位还好,但凡有个疏失,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这里的所有同志加起来,都没有高振东看炸堆的画面看得多。
罗国那个先不说,贝海人炸的那个他可是在新闻上看了个瓷实。
所以对反应堆事故的体会,高振东很神奇的能排到世界前三。
至于那些比他更深有体会的,例如螺丝刀搓核弹、手滑差点直接点了的猛人,已经没有办法再发表意见了,嘎了!
当然,不是反应堆的、非事故而只是个故事的,高振东就排不上号,毕竟还有连续被胖子和小男孩光顾还活着的天选之人。
此时,在场的四个人,对高振东的佩服,那是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这不是夸张。
这个反应堆的设计,不说国内了,就是在原产地,罗国那儿,也不知道过了多少设计人员、审查人员的手,硬是没一个能这么抽丝剥茧的把这条线给理出来。
毕竟初看起来,这个反应堆的安全设计已臻完美,要功率有功率,要原料有原料,要安全,有功率和原料,没毛病!
“振东啊,辛苦了!”防卫委领导拍拍高振东的肩膀,是真的辛苦。
高振东这段时间都泡在防卫委,几乎足不出户,吃了看看了吃,顶不住了才睡一觉。
这种人不能这么用,可是现在国家的情况,又没法阻止他自己这么用。
高振东咧咧嘴笑了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辛苦,这一套东西,是现成的,他只是需要找到每一处关键点在材料的哪一处位置,方便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而已。
俗称翻书。
至于为什么看起来这么辛苦,主要是他自己没忍住。以他现在的能力,是能看懂里面的很多东西的,作为上辈子在网络上肆意纵横捭阖的资深键盘侠,看见这东西哪儿忍得住。
“振东啊,你发现这个问题,有没有考虑过解决办法……”防卫委领导笑问道。
按照高振东的习惯,是不会只提问题不想方案的,别管方案靠不靠谱,但是他一定会考虑。
领导刚问出这句话,马上就恨不得反手给自己一个嘴巴子。要你多嘴,要你多嘴!
在这可谓汗牛充栋的一套材料里,抽丝剥茧的找出这个隐患,已经非常耗费精力和体力,这么点儿时间,还要他想办法?工作不是这么搞的。
两位同志也有些惊讶,领导问出这句话,必定是有原因的,而且看他的表情,好像对这位同志拿出点儿什么办法来,很有信心的样子。
这就彻底不是人了。
两位同志相信,这位同志拿到材料的时间,和自己两人不会有什么出入,这么短的时间能找出毛病,就已经算是非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