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13节

  深到高振东自己在这些表彰大会上没法领奖。他在表彰会上的公开身份,往往是“有关部门”,属于他的荣誉,都是另外单独发的。

  对此,防卫委领导的感觉是——麻了,主要是太多。

  听起来很反直觉,但是这却是事实。

  而这个表彰大会上,高振东照样如此。不过一个略显特殊的奖项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奖项级别不是很高,但是很特殊。

  “爆炸丝精密起爆器”。

  用于内聚式原子弹的引爆。

  说起来这东西,高振东也有份,爆炸丝起爆器的研究,他也是出了大力的。

  但是引起他注意的地方,其实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奖项说明中的一段话。

  “……该起爆器动作可靠,同步率高,能有效引爆裂变武器及聚变武器……在多次试验及裂变、聚变的实弹试验中,动作可靠性100%。”

  高振东看到这里,笑了起来,笑得无比的开心。

  聚变引爆可靠,那有的事情……哈哈哈哈。高振东实在是很难压抑住自己的心情。

  防卫委领导看见他的表情,心中诧异,这东西虽然高振东也有份,但是他没理由笑得如此的高兴吧?

  对于他来说,这个级别的奖项不说车载斗量,至少盆满钵满,这东西怎么就让他高兴成这样?

  噢,明白了,是用的地方不一样,用在那上面的,换成谁估计也会高看一眼吧?

  看着高振东的表情,对他知根知底的同志的看法都差不多,大孩子遇见了大炮仗,高兴一点也是正常的。

  只有高振东自己知道,他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这件事情永远都没法说,因为它在这条线上,不会再发生,但是高振东没有任何的遗憾。

  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要不然特么的不是白来了?

  “振东,你上次说的那个收获,现在整理得怎么样了?”颁奖间歇,防卫委领导凑个脑袋过来,问高振东道。

  高振东点点头:“差不多了,等我彻底搞完,会请你通知两个行业同志们的。”

  “两个行业?不是原子能么?”高振东的话,再次刷新了领导的认知。

  高振东乐呵呵的:“也没人规定收获只能有一个吧?”

  和领导足够熟悉,高振东说起话来也颇有些百无禁忌。

  合着还真有两个?看着高振东那张笑呵呵的脸,领导觉得世界实在是有些不正常。

  也不对,其他人都挺正常的,不正常的就只有他。

  高振东是真的乐,原子能在这个年代,毕竟有局限,技术难度高,造价高,要求高。所以他决定整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决定社会发展下限的,不是高精尖,还有普及型技术。

  ——

  不过在那之前,高振东还有一件事情要先启动起来,这件事情,还是高振东自己主动请缨揽回来的。

  ——火箭推力控制系统。就是和罗国合作的那个。

  实际上高振东准备做的,是推力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至于真正的火箭推力控制算法和程序,他是做不了的,因为他没参加实际的工作。

  但是这个平台很重要,特别是对我们来说,如果是在一个通用的软硬件平台上和对方合作,那很多在合作工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就比较容易推广应用。

  这对快速发展我们的航天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高振东先一个电话敲来了三分厂技术处电子实验室的同志。

  “你们按照这个环境限制和参数、接口要求,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注意保密,和机要室的同志一定要配合好。”

  高振东拿出一份需求材料,递给电子实验室的同志。

  这份材料是航天口的同志提供的,他们也是和北方的同志做过大量的沟通和确认,然后加上了自己的认识和冗余,这才交到了高振东手上。

  在这方面,罗国那边的想象力远没有我们丰富,胆子也没有我们的大。毕竟我们的同志吃过好的,而对方还没有。

  电子实验室的同志接过需求材料,扫了一眼,感觉压力山大。

  “这……这是太空中用的吧?”主要是环境要求太有特色,高G,高辐照,超宽的温度范围,大振动……

  这要不是航天用的,同志们把自己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高振东点点头,虽然火箭在地面上就开始工作了,但说是太空中用的也没问题。

  “对,所以要保密,知道了吧?在环境处理方面,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告诉我,我给你们协调相关的专家和资源。”

  电子实验室的几位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航天工程,但凡是搞科研的同志,谁不是心向往之?

  别说现在是高光,几十年后,那帮做广告的动不动就是“航天科技加持”,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第1364章 那个操作系统不行(4k)

  作为集体主义教育最为浓厚的几代人的领头这一代,三分厂电子实验室的同志们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带来的荣誉感,都是最高的。

  高总工这里就是带劲,时不时就有这种重大课题可以做,现在都上太空了。

  在这之前,三分厂技术处不是没有相关的课题,但是一般是作为零配件、材料在搞,而这种大系统,还是第一次。

  如果他们知道这东西是我们和北方同志合作的一环的话,估计他们心中的兴奋感,还要再上几个台阶。

  不管怎么说,北方同志还是帮助我们不少,在普通人朴素的观感里,现在的好感是几乎拉满的。

  送走兴奋得有些不知道东南西北的几位同志,高振东办公室的门响了。

  随着高振东一声“请进”,他那几位学弟学妹中的唯一女将走了进来。

  “高师兄,您找我?”马娟叫高振东,一向是叫师兄的,此时她的眼里闪耀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高师兄一个电话把自己从金辰工大叫回来,不知道有什么好事情。

  如果没事,是断然不会叫自己回来的。

  此时他们三个人带着运算所的同志,已经和金辰工大这边的同志合兵一处,正在对网络操作系统发起最后的总攻。

  因此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自己叫回来,必定是有要事。好在两边会师之后,又是最后的工作,人力资源是多多少少有些溢出的,也不至于影响到那边的工作。

  看见她进来,高振东泡了杯茶递给她,在茶几边上坐了下来。

  “那边的人手够不够足?”高振东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瞬间就点燃了马娟的激情,看,我没猜错吧,必定是有要事,否则不可能问人手问题。

  “足,还有点多,哈哈哈。”她很是乐呵的道。

  高振东点点头:“那就好,这样的话,有个新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有没有信心?”

  这个“你们”,指的是马娟带领的那一组同志。

  马娟不假思索,狠狠的点点头:“有!”

  不是她乱立军令状,而是她知道,高师兄这里的任务再艰巨,但是有两个有利的地方。

  一来,他会评估承担者有没有这个能力,要是他觉得没能力,那这件事情想都别想能上手,而且他估计得很挺准。

  二来,他会兜底,这种兜底,是各种意义上的兜底,包括预先准备好路线、技术、材料、人员、资金等等。

  这让马娟的信心非常足,再说了,她高低也是带着一组人,完成了网络操作系统内核升级的人。虽然其中得到了高振东很多的帮助,但是事情总是做好了的。

  高振东点点头:“嗯,那就好。我记得你是负责操作系统内核的吧?任务调度等等部分,都在你那一组手里。”

  马娟点点头:“是的,是我们在做。”就说高师兄分配任务,会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他既然问这句话,必定是此次的新任务,和操作系统内核有关。

  “那就好,这次啊,是要你们搞一种新的操作系统,用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高振东笑道。

  操作系统啊?那没事儿了。

  此时的马娟,信心足得可怕!毕竟网络操作系统的内核和调度部分是她在负责,虽然是在高振东原本打下的基础上,并在高振东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她也可以说是最贴近操作系统底层的人了。

  高师兄这个任务,对她来说简直是贴身定制,可以说,在国内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她更适合做这件事情。噢,对了,高师兄除外。

  不过对于这个,她有些不解:“高师兄,我们不是已经有了操作系统了吗?还要搞一个?”

  高振东摇头笑道:“那个操作系统是通用操作系统,讲究一个大而全,为了兼容性、功能性,做出了太多的妥协,庞大而臃肿,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来说,有些大而无当了。”

  马娟点点头,仿佛有点明白,但是又没全明白:“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操作系统如果剥离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是能大大的瘦身的,应该也可以吧?”

  高振东还是摇头:“不行的,实时性不够。这么说吧,现有这个操作系统,就不是为了实时系统而研制的,它的重点不在这方面。你看起来它反应很快,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它从根子上来说,就不是干这个的。”

  实时操作系统(RTOS),一种特殊的操作系统,别说现在,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普通人和它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多,如果要举例的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常见的RTOS,应该是汽车的ECU里面那个。

  这种操作系统别的要求都可以往后放放,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实时性,而且这是硬指标。

  几十年后很多操作系统看起来是实时的,实际上只是硬件的强大能力和较低的负载造成的一种假象。包括Unix、Linux、Windows等在内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从根子上来说都不是RTOS。

  RTOS虽然在普通人里名声不显,但是其实时性这个重要特性,能在很多重要的地方得到应用,汽车、机床、航空、自控等等,自然也包括航天。

  而高振东准备搞RTOS,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和罗国合作一个火箭推力控制系统那么简单,现在的技术环境和需求来说,也应该是RTOS可以出世的时候到了。

  远的不说,机床、航空,可都等着呢。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计算机硬件并不发达的时候,RTO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操作系统,毕竟硬件不够,软件来凑,要用软件保证其对重要任务的实时性。

  专门写循环值守程序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通用性和成果复用性就差了很多。

  听了高振东的介绍,马娟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啊,原来是这样……那……会不会很难?”

  在高振东说明之前,她被计算机硬件发展带来的宏观层面上的假实时性给迷惑住了,但是当高振东解释清楚之后,她又有点担心,这东西一听要求就很高啊。

  要求容量小,而且实时性还要高,特别是后者。

  已经对软件和科研有了相当深刻认识的马娟很清楚,听起来就这一两个要求,但是相当不简单。

  任何一件事情,当对单一参数或特性要求提升到极致的时候,事情的难度就完全变味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看见这个笑容,马娟觉得很安心,怕什么,有大佬顶着呢。

  俗话说,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何况这天还塌不下来呢。

  在高振东带着她们搞网络操作系统之前,她们师兄妹几位,也没想到自己刚刚毕业没几年,就能在这种重要的大型课题中担任重要任务。

  “高师兄,对不起,刚才产生畏难情绪了。”反应过来的马娟,有点不好意思。

  高振东摇摇头,也不以为意:“正常的,接触到新事物,有些情绪上的变化很正常,重要的是迅速收拾心情,尽快把工作干起来。”

  他自己除了指导之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正好,网络操作系统练兵,也算是练出效果了,有同志们代劳,他就正好偷懒。

  说完,他转身去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来一叠纸。

  “这是我最近对RTOS的考虑、分析和一些看法,你先不急着动手,先仔细的看看,脑袋里面有系统的认识了,我们再进入下一步。”

  虽然前面那个实际上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并非RTOS,但是里面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关键是让马娟他们搞清楚区别,说清楚一些关键点,然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得多。

  只要基础打好了,高振东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个东西,并且估计时间还不算慢。

  毕竟高振东知道,Linux是有RTOS的分支的,虽然一般人没怎么用。

  有了三分厂电子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加上这个RTOS,东西就齐活了。

  马娟顿时觉得云开月明,高师兄下任务,果然不是那种管杀不管埋的。

  有了这个,她的信心就更足。

  “高师兄,这个材料的流传范围……”这是个重要问题。

  高振东沉吟了一下:“初期不要太广,初期就在最核心的人员里面,不要超过三个人吧。倒不是担心别的,这个东西也没必要保密,主要是它的概念有些不同,一般的同志贸然接触,可能对他现在的工作有些影响。”

  “好嘞!”她脆生生的应道,在高振东手里把全套材料接过来,给高振东打了个招呼,转身走出门去。

首节 上一节 913/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