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围400~450公里,方位误差不大于1度,距离误差不大于180米,方向定位盲区角120度。”
最后一个是指在定位系统上空120度范围内,无法提供方向定位能力,但是这对这套系统400公里以上的工作范围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大缺陷,都飞到这片区域了,有的是其他办法解决问题。
“好!太好了!”这相当于一个直径800公里以上的圆,对于部队来说,一场战役可能涵盖的范围,被这一套设备彻底覆盖而且还绰绰有余。
“有没有机动部署能力?”
“现在还没有,首先考虑的是固定使用,下一步,就是准备研制机动定位车,这套系统基站比较庞大,但是如果把天线和后端、工作控制系统拆开到多辆车上,问题不大。”汇报工作的同志道。
毕竟固定使用是主要使用方式,这套系统不只是战时有用,平时部署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好啊!好啊!”防工委领导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激动的走来走去,有了这套系统,不但能保障空中、海上的日常训练、生产、交通、海事活动,而且在战时,可以直接覆盖一整个战区,对于擅长穿插的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而打仗出身的防工委领导,对这套系统的喜爱,自然是更加难以自抑。
“可惜终试的时候,高振东同志没来啊,没能看到这套系统正式诞生的那一刻。”搞定位系统的同志道。
作为奠基人和主要的技术带头人,高振东没去,实在是让同志们觉得有些遗憾。
领导笑着摇了摇手:“他去不去,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是有数的,喜悦也好,功劳也好,都少不了一分,对于他来说,多休息一下不是坏事。”
总工也点头:“嗯,对于他来说,你们能搞出来,他就是最高兴的,至于他在不在场,他是不在意的。他参加的课题多了去了,也不可能一个个的都参加。”
汇报的同志了然的点点头,虽然这些东西不能问,但是高振东像条八爪鱼一样横跨多个领域他还是知道的。
总工的话一点不假,高振东不能亲自参加的课题,可谓是海了去了。
也许是临近1965年,各地各厂所都在赶工,尽量想在年前能有几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交出来。
京城汽车厂,一辆外表平平无奇的京城520轿车汽车正在一块场地上,蓄势待发。
场地的远处,几排类似后世交通锥雪糕桶的东西排成了几行。
这辆京城520外观虽然平平无奇,但是内部却是别有洞天。它有着别的汽车没有的防滚架,粗壮的钢管,预示着它可能面临比普通520更大的危险。
为了弥补防滚架造成的车重上升和重心变化,使车的动态特性能尽量与量产实车一致,车内的座椅被拆掉了,仅剩主驾驶一个位置,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调整重心的配重块。
而副驾驶前面,一套用于记录数据的设备架在那里,更显得这辆车子不一样。
“小心点啊,不要鲁莽,我们一点一点往上加,安全第一。”京汽厂技术处处长对坐在座位上的试车员叮嘱道。
“放心吧处长,我会小心的。再说了,为了试验,你们连部队的坦克帽和头盔都给我借来了,很安全的。”
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坦克帽,但是坦克帽是软质的,中间有一条条用于透气的网纱空隙,怕万一出事翻滚过程中磕着这些空隙,京汽厂又借来了部队的钢盔,套在坦克帽外面,坦克帽变成了钢盔的支撑系统。
这套“复合头盔”,让试车员看起来有些滑稽,不过这种滑稽,却是寄托了同志们深切的关心。
“嗯,小心一点。”再次叮嘱之后,技术处长向后退去。
“发车!”
随着一声令下,这辆特殊的京城520汽车发出轰鸣声,快速的向前开去,在临近雪糕桶的时候,全然不顾高速行进的车身,一个急转,就径直拐向相邻的车道。
车子一个后轮几乎离地,刹车系统发出了刺耳的嘎吱声……
他们在进行麋鹿测试,而这次麋鹿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刚刚正式装车的那套神秘安全设备。
——完整版的车身稳定系统!
“嗯,最高通过速度比以前提高了12公里/每小时!有效,真的有效果!”
“而且这还不是极限,还有提高的空间。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的车子又多了一项独一无二的优点,它比世界上所有的车都要好!”
虽然只是初步的成功,但是依然让同志们欢欣鼓舞。
往外卖不卖先不说,至少这辆车,能让国内的同志们坐起来更安全。
就在同志们掌声雷动的时候,一位同志拿着一份电报冲进来。
“厂长!总工!处长!好消息,好消息!”
同志们没有注意到他,依然沉浸在各自的欢乐之中,只有被他叫到的几位同志转过身,又是什么好消息?
是要双喜临门么?
“厂长,总工,处长,我们为高卢人定制的汽车发动机,帮助他们获得了本年度的汽车大赛总冠军!!”
是个什么汽车大赛,这位同志是分不清楚的,什么F1、WRC、房车赛……那边多如牛毛的比赛,想要我们60年代的同志们搞清楚,实在是有点为难人了,那些拗口的名字,他也记不住。
他只知道,这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知名度很高的汽车比赛,甚至不止一个,谁说一种型号的发动机,只能参加一个比赛的?
总冠军?世界级的汽车大赛?
厂长和总工对视一眼,这还真是个好消息!
这证明什么?这证明我们的发动机,是世界上同等级别里最好的!
虽然型号并不多,涵盖并不广,但是至少在它们所处的级别里,他们就是最好的!
此时,我们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都在追求世界前列、世界领先,乃至世界第一!
虽然有的行业拿世界第一已经拿到手软,但是在汽车行业,哪怕是有高振东加持,在这之前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世界第一出来,毕竟这东西有很多时候不太容易客观评价。
而现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虽然是通过高卢人拿到的,虽然这也不算是严格的世界第一,但是没关系,就在面前的试车场上,有一个毫无争议,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正蓄势待发。
那提前有个青春版的“第一”预热一下,好像也不是坏事。
“部里知道了没有?”厂长问道。
“已经报过去了。”
十一机部,领导和总工看着京汽厂发来的喜报,面露喜色,同时又有几分让人意外的遗憾神色。
“好啊,看来技术出海,这一步是走对了。让高卢、白熊等等有区域影响力优势,能更广泛参加各类活动的国家替我们做技术宣传,还是很正确的。”领导笑道。
“对,不过可惜啊,他们就要单飞咯。”十一机部总工话里颇有几分遗憾。
“诶,不要舍不得嘛,这也是上级出于让他们更加健康、自如的发展,进一步集中专业能力,提升管理专业性,打造产业集群的必要的步伐嘛。”
“说是这么说,可还是有些舍不得啊。”
“哈哈,都舍不得,但是孩子大了,总要放出去的,这些厂子也是一样。”领导笑道。
——
同志们都在填坑准备过年,而高振东上班第一天,就看到了这么一个算得上是重大消息的新闻。
《为大力发展机动车,成立机动工业部》
一看标题不看内容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年头的标题党,那是真的标题就能让人看明白的。
高振东浏览了一遍,和标题一致,除了农机、特种载具、部分军用机动载具等特殊情况之外,所有的包括拖拉机、货车、客车、小客车、摩托车在内的民用机动车生产厂,均从十一机部剥离,成立机动工业部。
报道里也提到了原因。
——出口大增。
经过一两年的酝酿和积累,本年度的汽车出口出现了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以小型客车、拖拉机尤为明显。至于别的,自己都不够用,除了援助等特殊情况,大致是不出口的。
除了整车之外,得益于材料的高速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配件等出口也明显开始抬头,毕竟不论是经助会国家还是高卢人、约翰,此时都在发展汽车工业,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差,他们还是识货的。
需求高了,配套厂就多,配套厂多了,从业人员就多。
而这激增的产量和飙升的配套厂、从业人员,也为十一机部的管理带来了庞大的压力。
毕竟原本只是在两位数门槛上下徘徊的占比,陡然剧增到三分之一,甚至还在上升,对十一机部来说无疑有些不堪重负。
因此最明智的办法,无疑就是拆分,成立一个新的部委,来专门负责这个事情。
专门的制度、专门的法律法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机构、针对性更强的政策制定,这一切,对可谓是新生的机动车工业来说都是最丰富的营养。
高振东看着这个消息,心情很是振奋,好事啊好事,这是把机动车当作一个对外发展的拳头来使了,作为这个年代典型的高技术加劳动力密集型、重资产型产业,机动车无疑是这个年代制造业的龙头之一,而且还有长久的黄金期。
汉斯佬和小鬼子两个S2的罪魁,在S2之后发展那么滋润,机动车无疑是其中的一大支柱,甚至在小鬼子的电子、造船等产业被打得节节败退,固步自封的时候,汽车产业也是他们出海的支柱甚至没有之一。
英明!
高振东心眼很小的,不说能打败他们,那和大环境、政治、地缘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技术就能彻底解决的。但是只要能给他们添堵,从他们手中抢走一部分蛋糕,高振东就高兴。
而今天这个新闻,无疑让高振东看到了一些希望。
不行,这种喜事,不能光是口头道贺,得想点什么办法,随点儿礼才行!
高振东在系统里翻了起来,他记得好像自己昨天看到过一个什么东西来着,只是代价太大,没敢仔细看。
第1390章 都有好消息(4k)
那是一辆非常有意思的车,柴油插混发动机承载式车身的SUV,但是带那么一点点的越野性能。
低情商:高不成低不就。
高情商:什么都能来点儿。
高振东也不知道为什么上辈子的老牌汽车厂会把广告活动搞到大学城的超市商圈里来,也许是想吸引年轻人?
不过对系统来说,它可不管那么多,进了它的地盘,一律上架。
有些出乎高振东意料的是,这辆车并不是高振东所知的那个以越野、SUV最出名的厂做的,而是另外一家以多生孩子好打架、结果自家的车型先内战打得头破血流而闻名的厂做的。
也好,那一家在国内,素来以发动机闻名,虽然经常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报道震天响,就是不实装,但是发动机的底子是真的在。
这东西高振东原本是真的不敢下手,倒不是要多少抽奖机会,这东西走的是商店路线,不需要那东西,而是这玩意儿的重量实在是太重!
就算是高振东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也不怎么从系统里往外提生活物资,每天5kg是积累了不少,但是看见这玩意一样肝儿颤,汽车这东西本来就重,加上这玩意儿还是个插混!就算比纯电的电池包小点儿,但那份量也是要用数百公斤来算的。
整车2吨多,高振东看着都发抖。
所以高振东第一眼看见这东西的时候,压根没有提起任何一点想要从系统里弄出来的兴致,就这一个东西,这几年的积累就几乎能扫掉大半。
但是现在嘛……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柴油发动机别的不说,就一个高压共轨技术,就能反哺多少动力设备?
当然,什么颗粒捕捉,尾气吸收之类的就算了,现在不讲究那些。往车子里灌尿素?想特么什么呢?特么的种地还不够用,谁灌谁挨批,绝无二话。
至于和军用设备抢柴油的问题,高振东另有处理办法。
有了前面463系列发动机的底子,还有同志们在继续往下研究发展,高振东暂时还真的对车用汽油发动机没什么想法,还是柴油机好。
而且这可是一辆整车,一辆来自21世纪的整车!
而且更逆天的是,这是一辆来自21世纪的国产整车!国产整车到了21世纪20年代之后,配置有多么齐全,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这意味着,从这辆车上,能把羊毛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薅到21世纪20年代!只要其他相关技术每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东西就能薅一次羊毛。
既然已经决定这么做了,高振东锁定了这辆车的提取权限,准备把羊毛一直薅下去,2吨多嘛,每天累积5kg,也就是500来天的事情,不到两年就能累积起来,这么想起来,好像也不是太贵的样子。
不过高振东没有急着动手,主要是这东西太特么大了,已经超出了他的储存库10立方的限制,相当于要大变活车,而且还没法隐藏,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就算是只取走附赠的资料,但是这个车子不好好处理,也是个麻烦。
不过这难不倒高振东,此时,他无比庆幸自己是在十七机部工作,而且还有很高的话语权。
要是换到搞建筑的那边,估计就只能想一想类似打生桩的法子了。
他拿起电话,打给了三分厂技术处。
三分厂技术处的实验室里,是有5吨级的炉子的……那玩意儿都不能叫实验室,应该叫实验车间。
而且这个级别的炉子还不止一座,有的是能随时投料的,高振东要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