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48节

  这台车的三电在这个年头还有些超前,这台车来到他手上,电池包居然是镍氢的,说明现在无论是高振东手上还是世界范围内,想要搞上辈子的混动纯电都还不现实。

  对于这个,高振东不急,时间长着呢,这羊毛他能薅上几十年!

  但是这台车里面那个国产自动变速箱,在刨除和电动系统的并联机构之后,却实打实是这年头最好的自动变速箱。

  国产怎么了,21世纪20年代的国产自动变速箱,技术也是足够先进,该有的都有了,提出来的时候还被系统给降了级呢。

  不降不行,那个原版的箱子,这年头的技术根本搞不出来。

  所以高振东手上,是一个4AT变速箱,还是一个成熟、先进的4AT变速箱,是当前技术条件下量产变速箱的极致。

  8AT变4AT,但是却让高振东眉开眼笑,这8AT啊,我能吃几十年!

  但是这个箱子却不能交给机工部的同志了,一是太过密集,二来,这玩意还得去掉点东西才能用,这个事情如果交给机工部的同志,对汽车机械更加熟悉的他们容易看出些端倪来,至少会觉得奇怪,高委员设计这自动变速箱,怎么无用功这么多。

  需要去掉的东西,正是自动变速箱和三电的并联机构,这套先进的、集合了数十年后汽车工业人员心血和汗水的先进系统,在此时是多余的。

  明珠投暗了啊,高振东在心里念叨着。别委屈,总有你出头的一天!

  高振东没想多久,他好就好在手上有一个算得上是综合的技术体系,人员、设备、场地、材料什么都不缺。缺了也很容易,补上就是了。

  所以这件事,自然又要交给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们。

  高振东一个电话打出去,没多久,两位同志就来到了他这里。

  “高总工,您有什么任务?”一个老面孔,一个生面孔。

  高振东有些愕然,我的人呢?怎么还有个生面孔?

  “这位同志是……”

  “哦,高总工,这位是新调来的。我们科有一半的同志,都被调到十一……哦,现在是机动工业部去了。”技术处机械科的那位老面孔笑道。

  作为463发动机的诞生地,三分厂技术处机械科的这帮同志绝对是当时的十一机部眼里的香饽饽。

  十一机部那边软磨硬泡想尽办法,硬生生调了一半走,要不是郑良枢坚持,恐怕连一半都留不下,不过十一机部最终便宜了机动工业部,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不当时十一机部也不是只知道竭泽而渔,所以在调人走之后,又给这边补充了一批来自十一机部的、机械技术底子很好的同志。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才是他们想要的。

  高振东乐了,好家伙,训练营是吧?

  他颔首道:“这样啊,嗯,好,好。”

  他是真的觉得好,这里走出去的同志越多,那说明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他高振东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这些有技术、有成果、有经验的同志们大量的走出去,才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开始一个两个型号的发动机就够用,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没有足够雄厚的技术队伍,恐怕也难以为继。这也是高振东并不担心高卢人脱离合作的另外一重底气,有了这些同志,合作不合作的无所谓,只要拿到了钥匙打开了口子,一切皆有可能。

  连赞几声好之后,他递出去一套资料:“你们的任务,就是试制这个东西!我希望这件事情成功之后,你们再被调走一半!”

  再被调走一半?这难道是什么好事情不成?机械科的同志一头雾水。

  等等,上一次被调走一半是因为463??!!!好像有点明白了!

  机械科的同志一脸激动的接过资料,高总工这么正经交代的工作,必定不简单,上一次类似的,是463发动机,那东西有多重要,不必多说。

  “自动变速箱?!!!!”一看见封面,机械科的同志们都愣了,刚刚还在想463呢,现在它的搭档就来了。

  那位从十一机部调过来的同志,更是喜不自胜,这个神秘的单位,在调过来的时候,他是新鲜而又忐忑的,毕竟对他来说,没有商量,没有动员,没有谈话,一纸调令就过来了。

  过来之后还有些不习惯,太严,规矩忒多,上个班比坐飞机还麻烦。

  现在看来,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463的诞生地,现在又要搞自动变速箱,这单位应该是现在机动工业部管才对嘛。

  十七机部:再说?再说扣工资!

  “还是个4AT!”机械科的同志一脸的惊讶,这个档位可多,能省油!在这之前,哪怕是来自十一机部的那位同志,也只接触过3AT,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好。

  难怪高总工说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机械科会被再调走一半。面对一台成功的4AT变速箱,机动工业部能忍得住才有鬼。

  两位同志忍不住现场就翻看起资料,看到总图的时候,愣了。

第1401章 我不懂药学,但我懂一点点化学(5k)

  总图上面,变速箱有一部分被画了线断开,顺手还打了个叉,看得出来高总工非常随性,这个叉打得歪歪扭扭的。

  随不随性无所谓,但是两位同志都懵了,这图纸是不是略显草率……

  不过主要部分还在就行,那一块看得出来,几乎能整体去掉,高总工的意思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问一下的,这是工作的规定。

  “高总工,这一块是……”机械科的同志问得有些吞吞吐吐的,换谁都会这样。

  高振东一看,随口道:“哦,这一块啊,不要了,原本准备用来干点别的,但是暂时技术条件不支持,多余了,就划掉了。”

  还真是……

  “高总工想得就是长远。”机械科的同志笑道,这还真不是阿谀奉承,高总工的确想得远,遗憾的是技术的发展跟不上他思想的速度。

  没办法,高总工还是要停下他的脚步,等一等现实的技术才行。

  高振东又仔细的在上面补了一下,把线画得更分明一些:“这个图我懒得重画了,你们根据这个修改重画一下,画好了给我审一审,对了,零件图编号从XXX号到XXX号,都是针对这一部分的,你们也可以暂时不用管。”

  高振东是真的懒得画,反正意思到了就行,这点工作,同志们绝对没问题。

  机械科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高总工还真有随性的一面,懒得画就不重画,这样也好,要不然自己这帮人总觉得干的事情太少。

  “好的,那我们这就去开展工作了。”这就是试制,不是研究,甚至都不需要专门打报告申请经费,基本都是材料、台班和人工,从平时支出里就解决了,就算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到时候找郑厂长就行。

  郑厂长会把这一切处理得妥妥当当,根本不需要高总工为这种琐事费神,他们俩的配合,历来是如此的天衣无缝。

  两人把材料里作废的一部分分开,分成两部分带走。

  ——

  高振东回到家,娄晓娥正等着他回家吃饭,所有的饭菜都准备好了。

  “你们鲎血试剂搞得怎么样了?”高振东一边夹菜,一边顺口问道。

  高长缨手上抓着一小块馒头,看着妈妈重复着爸爸的话:“怎么样了怎么样了?”

  奶声奶气但是语气沉稳,跟个领导似的。

  娄晓娥忍不住笑了起来,刮了两下高长缨的鼻子:“要你多嘴,哈哈哈哈。”

  然后转头对高振东道:“机理是大致搞清楚了一点,鲎血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胞,我们叫做变形细胞,变形细胞内的细胞物质与细菌的内毒素产生反应,进而造成血液凝固。”

  高振东笑道:“那离结果很近了嘛。”

  有了AI之后,他虽然没有用AI问鲎试剂的问题,毕竟那太过浪费,AI有次数限制,有抽奖次数也不能随意询问的。

  但是对于普通的问题,却是间接显得轻松了许多,毕竟他可以通过巧妙组织问题之间的关联,精心挑选关键字,构思好每个问题的后续5个追问,用一个关键字就解决很多个问题。

  所以他顺手就直接在系统里搜索出了鲎试剂的一篇论文,而且是一篇非常全的。

  看着那篇论文,高振东甚至都怀疑为什么这玩意从56年就被发现,但是鲎试剂的正式成功却花了12年才搞定。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看答案是真的很简单,但是发现答案的过程却是很困难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娄晓娥听了高振东的话,摇了摇头。

  “还早着呢,哪儿有那么简单?鲎血里的变形细胞的存活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还没搞清楚到底是里面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万一这种活性物质在细胞死后就不起作用了呢。”

  到细胞层面,她们是能搞得清楚的,但是再往下,就有些困难。

  高振东想了想,笑道:“傻了吧?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弄清楚变形细胞再往下是什么在起作用?你们只要知道细胞死了或者活着是否能起作用就行,至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并不影响你们使用鲎血试剂嘛。使用和原理,你们可以分开来搞的,两者之间不是必须先有原理才能使用。这么说吧,古人很早就在用杠杆了,但是杠杆原理直到阿基米德才被确立发现。”

  高长河:“傻了吧?傻了吧?”

  不知道原理就用得飞起的例子多的是,只要能用好用,先使用后破解是常事。

  高振东的话,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对啊,为什么要执着于先发现原理呢?特别是那个杠杆原理的例子,非常的形象。

  她用筷子轻轻在高长河头上敲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高振东:“你说得有道理啊,只要知道变形细胞死活对有效性的影响就行。”

  想到这里,她没管在一旁抱着头啊啊啊叫着的高长河,兴致勃勃的放下筷子,拉了一下高振东:“来来来,你帮我们分析分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首先得把变形细胞分离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高振东有些奇怪:“那多容易,试试离心呗!你们搞抗生素的,这是基本操作吧。”

  “你说得容易,我们试过的,离心之后,血蓝细胞和变形细胞是混在一起的,分不开。”娄晓娥一脸“你当我傻子”的表情。

  血蓝细胞就是使得鲎血呈蓝色的那种细胞,但是和鲎试剂起效的真正功臣——变形细胞是两回事,它的存在,会对接下来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她的话,倒是让高振东更明白脑袋里那篇论文里的一些描述了,要不然他都看的云里雾里的。

  高振东停下筷子,静静的想了一会儿,将她的话与脑袋里的论文进行对比,想要搞清楚到底论文里的哪种细胞是娄晓娥嘴里的哪种。

  毕竟两者不在同一个体系下,对同一细胞的命名是不同的,高振东只能通过对比思考来分辨。

  别看娄晓娥说的话简简单单,但是高振东知道,这至少表明她们已经过了第一关——确定了对鲎血有效但是不影响鲎血效果的鲎血抗凝剂。

  仅仅是让鲎血不凝固这一步,都是需要付出试验的,对人血有效的抗凝剂,对鲎血可不见得有效,就算有效,也许会带来别的问题。

  娄晓娥没有打扰他,抱起了高长河,免得他“气愤”的喊声影响了高振东思考,她知道他现在脑袋正在高速运转。

  过了一会儿,高振东笑道:“这样,你们加洗涤液,让血蓝细胞混悬,然后再次离心洗涤,抽掉混悬液!”

  他不是在设计,而是在对比,速度自然慢不了。

  不过娄晓娥可搞不懂,你就这么坐着想,能确定这法子能行?

  “你怎么知道可行?”

  “我不懂你们那一摊子,但是我懂一点点化学啊。不严格的说,细胞不就是一种特殊的固体嘛,你们离心分不开,无非是血蓝细胞和变形细胞的密度相近,但是再相近,总有区别,用洗涤液增强对血蓝细胞的润湿能力,将两种细胞分开来。这是化学试验的原理,和什么细胞不相干,理论上就是可行的。”高振东根据答案倒推试验原理,说得头头是道。

  “诶……好像是啊。但是……用什么洗涤液?”

  娄晓娥很快就反应过来,问出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用什么洗涤液?

  高振东装模作样的想了想:“用3%氯化钠,再用0.1N的标准氢氧化钠调整pH到8.0,这个应该能有效。”

  至于为什么有效,他没说,也没法说。

  娄晓娥倒是保持了对高振东一向的信任,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总有他的道理吧?他可是懂一点点化学的人呢,这也许是化学方面的原理导致的,自己不懂,不等于自家爱人不懂。

  不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她兴冲冲的站起身:“你等等,我打个电话!”

  她的电话,是打向学校的实验室的,她虽然回家了,可是那边还是有同志同学在忙碌。

  娄晓娥的电话打得很快,毕竟这件事情虽然很难,但是高振东提出的办法却很简单。

  负责守实验室,带着同学们做试验的,是罗师妹,和娄晓娥要回家不一样,单身的她有大把的时间放在实验上面,但是实验这事如果纯靠运气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折磨人而且结果还比较渺茫的事情。

  “娄师姐,明白了,你放心,我马上组织同学们试一试。如果成功,你要替我们全组感谢姐夫,哈哈哈哈。”听到娄师姐和姐夫一起找到了一条路子,她的精神头儿马上就上来了。

  在一团迷雾中,找到一条路,不管对不对,总比瞎闯好,就算是错的,也至少能知道有条路不能走,也能节约时间。

  很多时候,作为带头人,别的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主意,哪怕可能不是个好主意,反正不是馊主意就行。带头人都没主意了,那后面的人就更迷茫。

  放下电话,罗师妹转头大喊一声:“同学们!都过来,有工作要干咯!”

  这个试验看起来过程极其简单,而且不论是设备、试剂,都是现成的,而且花的时间还短。

  刚吃完饭的同学们纷纷围过来,娄晓娥、祁教授不在,罗师姐就是主心骨,有工作就是好事,说明有进展的可能。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

  试验的确很快,人手设备试剂都不缺,流程时间也不长。才几十分钟,就在娄晓娥正在洗碗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948/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