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卵胎化 第431节

  “道兄!”

  寿头女听了此话,展颜一笑。

  “自我来此山中,每日有竹茶饮之不尽,又有灵童陪侍于左右,偶尔青桐山温道友之妻黄铃妹妹来此,同我结交欢谈,渐成同修之密友。

  这里的日子清闲自在,乐悠舒神,若非我洞府师承远在南海深处,所学旁门之法,及其左道之术,有碍山中自然灵机,我都想一直待下去。”

  寿头女停下话语,自感有些失态,迥异于自己平日的冷冽作风,面上有些不自然。

  她假装摆出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掩饰自己的情绪,说道:“道兄之事,我也有听闻,老魔道行不浅,制伏不易,有用我之处,义不容辞。”

  季明没有说话,给了寿头女一道符,还有舍利磁瓶。

  “那老魔为不落人口实,曾暗遣他那三个徒弟,盗取自己的镇洞法宝,还有其道侣的宝器,并另约一位妖人来同我作对。

  你此行只管往落银湖滨子沙洲上赶去,那里有一处浮萍秘窟,就在突出于沙洲六丈高的深色岩礁之后,窟口处有迷情药香发散,你一闻便知。

  到了那处地方,你且按兵不动,敛息收形。

  待到七月十五这一日的酉时三刻左右,将见紫光照耀,往东南湖面冲去,此时便即下窟道。

  窟道下面有一面铜镜深藏那里,无论施展何术,只要从铜镜上下经过,不只是形迹被照出,窟中的妖人们也立有感应。所以你到了那处,就将我这道符纸烧化,那面铜镜即被蒙蔽一时。

  在下到窟中,需入左手第二间石室内。

  进去之后,千万莫要放剑对敌,只管施你那门壶颅戮魂术,在杀了室内的妖人之后,即刻祭出我这磁瓶,收了妖人所遗留的那件钩宝。

  这剩下的两个妖人,道行不高,人又愚钝,沉于窟中淫合之乐,纵使持有浣纱娘娘的寒魄珠,对你也没有多少威胁,就任由道友处置了。”

  “道兄真是.真是算无遗策啊!”

  寿头女听了季明一番话,心中有说不清的情绪。

  难怪灵虚道兄敢于硬撼一位旁门五境老魔,有这等术数之功,便是立于不败之地。

  “定不辱命。”

  寿头女拿住灵符和磁瓶,说了一声便纵剑而去。

  落银湖,滨子沙洲。

  伏背公三个徒弟本已邀得师傅所言的那位至交道友紫珍散人,本欲请其做主,密谋商议报复一事,不料这位紫珍散人恰好新交一位姘头,正期讨好求欢之时,难顾于其它。

  见此,三个徒弟苦劝不停,软语相磨。

  紫珍散人被几人的心诚打动,又回顾同伏背公的往日交情,到底还是软下心来,但是要求三人往城中请来三个有姿色的良家之妇,心甘情愿的供他采补淫玩。

  这三徒也晓得紫珍散人自诩采花有道,从不强逼世上妇人欢爱,即便采补也在事后予以丹药养身,因而修行至今,倒也无高人专程除他。

  三徒辛苦许久,也只说动一位闷在大宅中,早欲红杏出墙的妇人。

  期间,有两徒已在紫珍散人别府滨子沙洲浮萍秘窟里,被养于此窟中的妇人们迷住,整日纵情声色之中,唯有一徒仍在试图完成紫珍散人交代的任务。

  当寿头女抵达沙洲之中,便在一处小心的潜藏起来。

  她全不理会外界一丝一毫的动静,没有一丝气息外泄,只静等七月十五这一日。

  果然,到了这一日中,将近酉时三刻之时,窟中有两道人影贴在一处,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情浓之时竟不顾场合的交欢,传出不堪入耳之音。

  片刻之后,窟口处氤氲紫光一冒,卷住两道身影便往东南方向遁去。

  “道兄真是神机妙算。”

  寿头女见紫光遁向一如灵虚子所言,心中的那种震撼无以复加。

第676章 被算,慈真人

  寿头女依计行事,走下窟口深处。

  这里是向下的石阶,两边点着一盏盏油灯,迷情的香味就是灯油被点燃时所发,这一看就是左道人士取乐的手段。

  在阶梯上,寿头女取出灵符,轻轻在指间一搓,灵符立马烧化,化作一条雾蛇似的幻气,顺着长阶而下,直扑于阶下那一面铜镜之上。

  寿头女仔细一看,那铜镜表面已变得灰蒙蒙,落满灰尘一般,显然其中的灵效已经被蒙蔽,让它暂时失灵了。

  她不敢耽误时间,走下阶梯,数着左手间的石室。

  这个时候,她走在窟下正中间的甬道,两边石室内有一些压抑的哼声在这里回荡,当真是恣意狂荡,气促声喘,期间云雨稍歇,又有些悄悄话响起。

  寿头女的五感何等灵觉,自然是将话一一听去。

  一妇人颇有情意的道:“今个怎这般精猛?”

  “好娘子,你家老爷总算不在这里,不将你这里的滋味尝足,怎好罢休。”

  “你可不知他的为人秉性,一旦得了新欢,情意一浓,只在转眼之间便忘旧爱。

  他这次引诱的姘头又是个善妒的,道行背景也不浅,他可巴不得你们和我等勾奸成双,好向那姘头证明我等只是被养此地的玩物而已。

  他就是在窟中,你来玩耍也不碍事,说不定他还当你帮了一大忙,全了你的意,愿意帮你师傅一把。”

  “不一样,不一样。”

  那汉子讪讪的说道:“我们师兄弟到底是新到的客人,不敢放肆太过,你老爷紫珍散人就是不在意,来日传我师傅耳中,少不得一顿打骂。

  好在今日湖坊集市大开,你老爷要陪那.姘头外出透气闲耍,我们有大把的时间。

  好娘子,我这里还有一粒春妙丸,你若是服了,保证待会儿的滋味更添几筹,定能送你抵达极乐。”

  听到这里,寿头女已经摸到了左手第二间石室。

  在她的头上,已经现出五德叶冠,并且暗中酝酿了法术,没有废话,直接破门,也不看清这室内的情况,抬手就在自己额上一抚,急施法术。

  室中,入定之人猝不及防,如惊虎暴喝一声,自墩上弹起,窜到顶上,抬手就将一玉钩亮出。

  此人惊怒的表情定格于面上,下一刻直挺挺的栽下,魂魄已被寿头女吸入颅顶百会穴内,其掌中的玉钩法宝仍然在放辉芒,似在等待催动。

  寿头女才刚将磁瓶祭起,玉钩法宝已是灵性有感,自脱于手掌,冲举上遁,欲飞离这里,不料磁光喷罩钩身,将它牢牢的给吸下瓶中。

  “好险!”

  寿头女抹了抹额上虚汗,只要慢上一点,此钩就已遁走在外。

  “伏背公的离断钩玉,听说这钩奇毒无比,而且最善钩断世上的飞剑,灵虚道兄何必嘱咐我勿放飞剑,只要告诉我此宝之名,我便晓得利害了。“

  寿头女将磁瓶仔细收好,窟中的人已经被惊动,不过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小妖人。

  她深知灵虚道兄早已算好这里的一切,心中异常的轻松,将剩下两个伏背公徒弟料理之后,又将窟中一些心有悔意,欲归家中的俗妇给放了出去。

  在做完这些,才一把火烧了魔窟。

  不料刚一出窟,便有紫光匝地而落,现出那去而复返,身着紫袍铁冠的道人,正是这落银湖中的散流高人紫珍散人。

  寿头女未有丝毫慌张,有了先前种种,认为这也在灵虚子的推算之中,于是对着惊疑中的紫珍散人说道:“伏背公的三个孽徒我已料理,法宝也已收缴。

  我劝你迷途知返,早日回头。

  须知我灵虚道兄算无遗策,窥你之过往只如掌上观纹一般简单,今日一遭是个印证,也是个警示。”

  说罢,也不理睬紫珍散人,寿头女一个跺足,化遁而走。

  紫珍散人面上神色几次变化,在窟下查探一番,取出被蒙昧的铜镜,又将那几个逃逸的妇人找回,一一对照事情的经过,最后叹服的说道:“上苍何薄于我天南散众,竟使太平山再出一位教主人物。”

  在叹声过后,紫珍散人思索再三,还是去信于伏背公。

  信中将此事内情告之,望其再三斟酌,至于这援手之事,那便休要再提了。

  他自己也得潜修蛰伏一阵,观望此子将来的行事作风,好使自己不至于在无意中触了对方霉头,这就是他一直能保存自身的诀窍之一。

  黎岭。

  当寨中最后一点存粮耗尽,当争夺水源的竹矛染上同族的鲜血,当孩童的啼哭因虚弱而喑哑,深重的绝望如同藤蔓缠绕住每个人的脖颈。

  此时关于遥远祖先迁徙的古老歌谣,开始在夜深人静时被低哑地吟唱。

  同时来自于北边的道人们带着许诺,以及某种高高在上,一如仙神般的怜悯,来到了这片土地上,来到万千村寨中,给予蛮民们一丝的希望。

  自称州中阴吏的道人们,掐着手诀,摇着拂尘,来向蛮民们宣告:

  只要放弃这片被真人降罪的旱土,沿着向北的路径,向着水草丰美之地跋涉,抵达谷禾州的边境,自然会有州中俗世官吏划定土地安置。

  宣告结束,道人们走了,留下了「避厄符」,也留下话来。

  只有一寨蛮民全部下定决议,再筑坛焚符,才会有人过来接引。

  迁徙的念头如同鬼火一般,在濒临崩溃的村寨中幽幽燃起,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寨子里炸开了锅一样,但是背弃祖灵的恐惧似乎更甚于饥渴。

  年老的头人张着一嘴的死皮,四处宣扬他粗浅而直白的智慧—北边道人的话,可比山里的水还滑!祖先的骨头埋在这里,我们的魂也得留在这里。

  五仙教中,教中的子弟已经放弃无意义的讨论。

  以一地之天灾作为武器,这种层次的斗法,他们只是下面被影响的人而已,与其浪费时间讨论,不如探寻仙老们的想法。

  在那处伏背公的灵宅里,仙蟾公是法旨之事后,第一个主动上门造访,他带着教中集体一些意愿过来,只是在此宅之中,伏背公早就已经离去。

  在宅中,目前是浣纱娘娘和她几个徒弟主事。

  仙蟾老没有因为伏背公的“躲避”而恼怒,教中因为岭内旱灾之事焦头烂额,转而对伏背公产生些许怨言,但是这还影响不了他仙蟾老的判断。

  他不认为劝服伏背公认栽服软是个好主意,也不认为主动服软会对当下的情况有所帮助。

  仙蟾老心知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那位灵虚子是否有能力操纵这次事件的走向,还未可知,而他只想要了解伏背公接下来的对策,并予以配合。

  自二战以来,他深知五仙教的人心,已经不起折腾了,现在更需要一个教主,不是几个仙老。

  在浣纱娘娘这里,仙蟾老得到两个消息。

  一个是伏背公前往九真之地,面见来自天上的妖神。

  另一个就是伏背公的法宝·离断钩玉,还有她的宝器·寒魄珠,都被灵虚子以推占之术算尽其中关窍,从而派人给一举截走。

  仙蟾老听到两个消息,沉默了一盏茶的功夫,最后只是问道:“法宝被算的消息有几人知道?”

  “怕是已.众所周知了!”

  浣纱娘娘说道。

第677章 怪道,入门庭

  当寿头女回到雁虚山中,还未来得及面见灵虚道兄,就被一位怪道人拦在路上。

  这道人一身破衣烂袍,形销骨立,散发跣足,满背的毒瘤恶疮,胸前那是红一块,紫一块,说话时一句赶着一句,让人听的直犯迷糊。

  寿头女忍着恶心,听了半天。

  因为在这雁虚山地界上,其中防备一直是外松内紧,她心知怪道人现身于此,其中或有玄机。

  原地听了老半天,她才听清这怪道人是要收她为徒,顿时没了兴致,欲要将走之际,怪道人忽然又口齿伶俐起来,一通哀语软求起来。

  寿头女面有不耐之色,直到听此怪道自称百草子,来自于匡山杏林一脉,这才多了些耐心。

  那杏林一脉她也有耳闻,实是医道之宝地,其历代以来,可谓是活人无数,功德不浅,便是旁门左道上门求治,也多有救助之情,在四海穷荒之中都有不小的名声。

  虽说本朝开国以来,匡山杏林一脉不复往昔盛名,其中也没有出现什么厉害人物,但是杏林子弟谁也不敢小觑,在外总会给几分薄面。

  寿头女神情刚一缓和,顺畅话没说上几句,一声鸟叫之后,怪道开始疯疯癫癫,语无伦次起来,重复的说道:“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怪道一边说着,一边跪地磕头,朝着玉屏峰的方向猛磕,光是磕头还嫌不够一般,又是飞空倒立,又是自残形体,如此折腾半晌才情绪稳定下来。

  “道友!”

首节 上一节 431/4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