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862节

  “卑职会把您的话,原原本本带回给覃将军。”

  随后传令兵翻身上马,飞快远去。

  等人离开。

  朱晖嘲弄道:“还少帅呢,年纪轻轻,就想当元帅?手下也没几个兵。”

  王守仁却问:“朱将军,你年岁是大,但这种烈度的战事,你有胆量打吗?”

  “这叫什么话?”

  朱晖显得很傲气,“好歹咱军旅出身,手下弟兄没一个怕事的……”

  王守仁用促狭的眼神看过去,显得很不客气。

  就差揭朱晖的老底了。

  先前你一再推诿,一直嚷嚷着要回大明,这么快就忘了是什么人干出来的孬事?

  王守仁看着西北方向,道:“也不知那边的情况如何,鞑靼人是否按照预想那般,已经集结!

  “从兵马数量上来说,我们处于绝对的下风。但因为有新火器加持,这场战事……算得上是势均力敌。”

  朱晖道:“不是优势在我吗?鞑靼人空有兵马数量上的优势,但论正面交兵,他们远不及我们。”

  王守仁摇头道:“如果鞑靼人自认无胜算,又怎会前来应战呢?我想,张国舅既设计好了眼前一战,就是要给鞑靼人能取胜的错觉。让鞑靼人认为,必须要扼杀大明研发新火器的进度,否则的话……等大明再发展个几年,他们还有什么机会?”

  朱晖也叹了口气,道:“既然新火器这么厉害,那为何不能多等几年再出兵呢?非得现在就开战?等将来全军装备新火器,都可以不战而胜了。”

  “谁不想建功立业呢?”

  王守仁道,“与其经历岁月演变,水到渠成,还不如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且大明要发展火器,受到的制约太多,并不是说区区一个外戚就能改变的。”

  朱晖先是一怔,随即便明白王守仁所指。

  大明又不是张峦父子能完全做主的。

  张家说发展火器,朝中人谁会同意?

  总不能全靠张家对大明输血吧?

  未来让朝廷调拨钱粮来改进火器,以那些文官的尿性,会出这笔款项吗?

  没有胜利作为依托,朝中人会对新火器各种挑刺,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空有新火器技术,却因为缺钱制造而不能派上用场,最后打仗的时候多还是用那些旧火器,或者跟鞑靼人肉搏。

  历来中原王朝打仗,打的都不是装备精良与否,而是严重依赖政策……

  大明官兵想要打胜仗,受朝廷大环境制约太多了。

  打仗已经不是打仗,而是在玩政治。

  王守仁道:“希望这一战,能改变未来大明疆域格局。恰逢此战,深感荣幸。”

  ……

  ……

  王守仁和朱晖统领麾下兵马,紧紧地跟在覃云所部后面,沿着之前踏出来的雪痕,一路往西北方向行去。

  等越过一片地势较高的丘陵后,眼前呈现一片六七里长的河谷地带,远远就看到连成片的营帐。

  “那是……鞑子?”

  朱晖显得很震惊。

  王守仁赶紧用望远镜查看前面的情况。

  随后王守仁道:“是的。鞑子连营,这至少……是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营地。”

  “那我们……”

  朱晖本想说,我们可以发挥优势,直接带兵冲杀进去,抢上一波。

  不过当他看到大批鞑靼军队在雪地中活动的踪影,瞬间感觉到,羊入虎口,他们好像才是那只羊。

  王守仁道:“鞑靼人已将我们前路给封锁了。”

  朱晖咋舌不已,道:“王兄弟,果然被你给言中了,鞑子这是感受到自己能取胜,所以才会搬出这么多兵马来,想将我军扼杀在崛起之前啊。此番要是让张国舅取胜……他们以后就没好日子过了。”

  王守仁点头道:“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鞑靼人如果倾巢而出,且各部族因此而拧成一股绳,对我们将很不利。”

  朱晖道:“就算我们有全新的火器,但子弹始终不是无限的吧?而且射击久了,枪支总会有炸膛的时候吧?几轮下去,如果被鞑靼人冲到近前,这一仗还怎么打?”

  这下王守仁没说什么了。

  随后远处看到覃云的队伍,开始用放炮的方式,跟河谷对面散落的大明哨骑取得联系。

  “这是作甚?”

  朱晖问道。

  王守仁道:“所料不差的话,张国舅所部,或是哪一路人马,就在对面的山包后面。”

  “那为何不见开战的迹象?”朱晖道,“明明大战在即,为何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

  王守仁摇了摇头,表明他自己也难以理解眼前的状况。

  朱晖道:“也是,这一战情况太过特殊,鞑子也怕死,知道谁先冲谁死的道理。而张国舅那边的人马,也知道并无直接冲击敌营的实力!但他们中有不少骑兵……就是不知道他们的火器,在马背上使用效果如何……”

  王守仁道:“大概双方都在备战吧。”

  “在对方眼皮底下备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回去后跟别人说,别人一定会以为我在吹牛逼。”

  朱晖自嘲般道,“之前跟咱打仗的时候,我以为鞑子已经窝囊到极限了,未曾想,现在他们还有更窝囊的时候。”

  王守仁评价道:“比当初跟我们交战时好一些,至少眼下他们还知道生死存亡,必须全力一搏了!”

第874章 同战不同代

  王守仁所部一时无法穿过前面鞑靼人驻扎的河谷。

  他们并没有贸然带兵冲上去,毕竟他们也知道,相比于对方数十倍于己的兵力,这一路人马的战斗力终归还是弱了许多,哪怕把携带的子弹打光都无法让鞑靼人伤筋动骨,还是得靠覃云把前路打开。

  但以覃云那边的反馈来看,张延龄已经通过旗语等方式,告知这边可以原地驻扎。

  “张家小国舅就在对面?确定了吗?”

  朱晖起身,看着刚去见过覃云的王守仁。

  王守仁笃定地道:“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有四路大明兵马,已顺利抵达此处。”

  朱晖问道:“算上咱了吗?”

  “没有。”

  王守仁明确地道。

  朱晖问道:“不知张国舅到底兵分几路?”

  王守仁摇头:“不知道。”

  “嘿,还真是邪门儿了……到现在还要对咱掩藏吗?”朱晖不满地道,“搞得咱好像局外人一样。”

  王守仁抬头看着对面道:“咱这边的地形算是周边最高的了,得先确保水源供给。不过说起来,咱们倒是占据了地利,对于观察地形,以及接下来的交战,乃最好之选。”

  朱晖道:“诶诶诶,你别真把咱当成看客啊。至于取水嘛……地上这么多积雪,随便融一些烧开,怎么都能喝吧?”

  “谁也不知道咱要在此待多久,还是要有备无患……万一过几天转暖,雪融了呢?不说别的,至少把附近的河流走向搞清楚,不至于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见朱晖点头,王守仁又道:“如果我们要前去跟张国舅统领的中军汇合,至少要穿过十数万鞑靼人组成的防线,你认为现实吗?眼下看来,静待时机,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

  ……

  鞑靼无数兵马,继续在往河谷区域集结。

  旌旗铺天盖地,场面之宏大,让守在高坡上的王守仁所部看得心惊动魄。

  不到一天工夫,目光所及,几乎处处都是鞑靼人的营地,以及训练有素的鞑靼骑兵,甚至鞑靼人已经开始依托地形等修筑简单的土堡,并用木栅栏等组成防御工事,似乎想把大明军队彻底堵死在这里。

  “都这样了还不打出来吗?”

  朱晖带人在制高点观察良久,赶紧回来找王守仁,“王兄弟,咱是不是想办法通知那位张国舅,让他赶紧带兵断掉鞑靼人后路?照这形势发展下去,不开战,咱就要被鞑子的人海战术给拖死了。”

  王守仁道:“哪里算是鞑靼人的后路?又怎么个堵法?”

  朱晖一时语塞。

  旁边有传令兵过来:“小公爷、王参军,那位覃将军让人前来通知,说是咱要修筑战壕,以备鞑靼人突袭。”

  “什么?”

  王守仁一时间竟然没听懂。

  朱晖毕竟参加过张延龄新军训练班的人,且还是教官级别,当即解释道:“所谓的修筑战壕,就是挖沟。这样人躲在沟里面,只把头漏出来,发射火铳时更为简便,鞑靼人的弓弩也很难命中。”

  “那要是对方骑兵冲杀过来呢?指望壕沟把鞑靼骑兵给挡住吗?”王守仁对此战术不太理解。

  朱晖道:“杀过来就杀过来呗……大不了大家都在壕沟里交战,咱的火器优势在那儿摆着呢。”

  “嗯。”

  王守仁释然地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这种战术,随即往四下一看,又道,“这鬼天气,天寒地冻的,土地早就冻得硬邦邦的,该怎么挖掘呢?”

  朱晖看了看山下的鞑靼人,又给王守仁指点了一下,道:“其实这种冻土作业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用火烤,只要在需要动工的地方升起火堆,烧个大半天地下的冻土基本就能化开……

  “你看,鞑子采取的就是这个办法,他们的土堡和栅栏就是这么矗立起来的。

  “嘿,说来也邪门儿,都这形势了,各自想的不是如何速战速决,都在往长久作战上筹谋。但这里到底是鞑子的腹地啊。”

  王守仁道:“你先别急着挖沟,我去见一下覃云,看他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

  ……

  王守仁去到覃云营地时,却见那边就算只有三四百人,也已经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挖沟的方式……

  跟王守仁想象的截然不同。

  居然直接用火药开路。

  一声声炸响接踵响起,简直是惊天动地,一个个大坑就这么成型了,然后用人工把这些个大坑串联起来便可。

  覃云守在高处,负责监督手下官兵修建工事。

  王守仁走了过去,覃云见状赶忙上前来见礼。

  虽然覃云并不认为王守仁跟他是同一路人,但眼下形势逼着他们必须要并肩作战,且他也需要王守仁麾下人马对鞑子形成威慑。

  面对王守仁的质询,覃云明确地道:“新式火器的劣势,在于前排发射将士的防御性能严重不足,一旦进入到鞑靼人弓弩的射程范围,就必须要减少我方官兵身体的暴露面,以确保将士们的安全。”

  王守仁道:“所以之前你们交战时,士兵都是趴在那儿发射火器?”

  “呃……是的。”

  覃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才明白王守仁话里的意思,点头道,“那叫卧射。”

  王守仁问道:“现在各路人马已齐聚在此,是要做长久交战的打算?鞑靼人接下来若是围攻一处,你们的子弹数量够吗?”

首节 上一节 862/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