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李善长还真查过,当即道,“北宋时大约每年130万贯左右。”
鲁锦则是立刻说道,“那这烟草如果施行朝廷专卖的话,得利最少是茶税的十倍!”
“竟有如此之多?!”众人顿时震惊道,按照一贯一两银子来算,十倍就是1300万两了,即便对朝廷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
见众人有些不信,鲁锦当即又解释道,“此物和茶叶不同,这是快速消费品,消耗量非常大,不信你们问陈副使,他一天要抽多少?”
“额”见众人都看向自己,陈友谅想了想,他平时待在船上无聊,没事竟抽烟来着,一天怎么不得一二十斗啊。
于是他瞅了瞅手中的荷包说道,“大概一天用这一荷包吧。”
鲁锦瞥了他一眼,这货早晚把自己抽死,而且他抽的还是没过滤嘴的烟斗,不过他也不劝陈友谅戒烟,这些非嫡系的将领,早点死了才好。
众人见状都若有所思,夏煜当即道,“那确实比茶叶用的多,谁没事能一天喝下这一包茶叶。”其他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冯国用这时也问道,“那陛下所说的用烟草控制番邦敌国,又是什么意思?”
鲁锦当即再次指了指陈友谅说道,“其实烟草和茶叶还有一处不同,烟草一旦沾上,是会成瘾的,成瘾之后一旦断掉,人就会急的坐立不安,嗜烟如命,不信你们问问他,现在让他戒烟的话,还能戒的掉吗?”
看着众人都看向自己,还有鲁锦的这番话,陈友谅立刻瞪大了眼睛,露出有些惊疑的神色。
他自从染上这玩意,也没刻意戒过烟,但仔细回想一下,好像自从染上之后,确实一天都没放下过,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想烧上一斗,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是有些细思极恐啊,陛下之前怎么没说,为何没提醒他们,莫不是要暗害自己?
鲁锦这时又说道,“这东西一旦在番邦传开,不仅能赚来大量金银,比如高丽,还有漠北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若是让他们染上烟瘾,他们自己又不会种植,今后咱们卖给谁,不卖给谁,还不是任凭朝廷拿捏?这东西可比什么铁器和茶叶的控制力强多了。”
“原来如此!”众人都是恍然大悟。
陈友谅这时也问道,“陛下,那这烟草久食可有什么危害?”
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因此一定要问一问。
鲁锦则是道,“危害自然是有的,首先久食伤肺是肯定的,但又不会致命,就像饮酒伤肝一样,那些嗜酒如命之辈,明知烈酒伤胃伤肝,不还是照喝不误,不过是个嗜好罢了,没你想的那般严重。
“再说你不是也见过那些黎洲土人中的烟民吗,他们可有什么不对之处?”
陈友谅想了想,好像黎洲那些烟民确实没怎么样,他这才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烟草当然是有危害的,但对于古代的人均寿命来说,恐怕还没等到吸烟害命的时候,人早就死了,那还担心那么多干什么,抽就完了。
再说这东西防是防不住的,只要和海外存在交流,就算大明自己不去找,那些西洋鬼子早晚也会把烟草送到中国来,既然防不住,那不如从开始就纳入朝廷的管控,还能多收些赋税上来。
这时李善长又说道,“陛下,此物虽能收税赚钱,可却不能当粮食吃,若要大量推广,恐怕会抢夺粮田,最好还是控制些好,茶叶毕竟是种在山上的,不会对粮田产生太大影响。”
鲁锦点点头道,“这个朕当然也想过,推广烟草种植,首先要以山地为主,其次要以地广人稀的区域为主。
“因此最适合种烟的地方,其实是云南和贵州,以及赣南山区,还有四川等地,也可以再加上一个河南,河南虽然山地少,又是粮食主产区,但现在人口稀少,短时间内也是可以种一些的,等今后人口多了,再让河南禁种烟草也不迟。”
众人闻言皆频频点头,李善长当即道,“陛下英明。”
冯国用则是道,“原来陛下还打算以此物控制云贵?”
“不错,等云南收复之后,朕是准备分别在云南和贵州设省的,而贵州山多地少,民又多是未编户的土蛮苗瑶,想在贵州就地征粮收税,别说养活贵州的驻军,估计给一省官吏发放俸禄都不够。
“而这土豆、玉米、红薯,烟草,最适合在山地种植,土豆玉米用来养民养军,烟草用来创税,有此三物,云贵便能长治久安,彻底纳入我中国版图。”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原来陛下还怀着这种心思和谋划。
等卸完烟草之后,汪大渊又搬来一坛子橡胶种子,主动对鲁锦解释,其实他这次弄来了不少橡胶种子,大概有六十多麻袋,还有十几棵橡胶树苗,但因为鲁锦之前就说过橡胶在北方种不活,他就在返航的路上留给了南洋的新斤府和广州,交代李彬和广东布政使派人试种。
鲁锦听完自是连连夸奖,并没有怪罪他。
等最后那六万斤成品橡胶卸下来时,鲁锦更是喜出望外,立刻让陶广义搬了一包,等稍后带回实验室,其他橡胶则存到朝廷的仓库去。
陶广义当即取出一团熏制的橡胶出来,在手中捏了捏,这东西确实很有弹性,他立刻问道。
“陛下,此物应该如何炮制,才能做成输气管?”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具体方式朕也不知道,不过朕在家传的一本书上看过,用甲醇可以将橡胶溶解,然后物理塑性,再加硫磺共热硫化,便可使其保持弹力,并且更加耐用,这个就得拿到实验室和工坊慢慢实验了。
“你稍后带回去就要安排人立刻尝试,尽早将输气管做出来。”
“是,臣稍后就安排人去做。”
等那近六万斤橡胶卸完之后,最后就只剩用来压舱的二百多吨金银了,看着一块块重达上百斤的金瓜银饼被从船上搬下来,又在码头上堆成一座小山,在场的文武百官顿时又炸开了锅。
好家伙,价值上千万两的金银,用耳朵听是一回事,亲自摆到眼前的时候则是另一种震撼!
众人啧啧有声,纷纷赞叹不已,有些人还窃窃私语的讨论着,汪大渊立下如此功劳,陛下会如何赏赐,会不会给他封爵等等。
而李善长和冯国用更是不敢怠慢,赶忙让人抬来大秤,在码头旁搭好架子,把一杆胳膊粗的秤杆挂在上面,一块一块称量着金银的重量。
鲁锦看到这一幕,心里则是想着什么时候把台秤造出来,不然用秤杆子称量重物太不方便了,死物还好,要是称个猪啊牛啊什么的活物,肯定不如台秤方便,直接弄个笼子赶上去站着就能称量。
一直等最后一块金银被搬下船,又派了人上船检查过后,鲁锦这才率领百官打道回府,还让汪大渊、陈友谅两人与自己同乘一辆四轮马车回城,以示对二人的褒奖。
当天傍晚,鲁锦在宫中摆下酒宴,邀请百官共同赴宴,为汪大渊等人接风洗尘,连那三百多船员水手也被准许列席。
汪大渊也靠在鲁锦近前,跟鲁锦汇报着一路上的见闻和对这条航线的见解。
翌日大朝会,鲁锦更是当众做出嘉奖,册封汪大渊为博望侯!
第549章 南洋攻略
上午退朝之后,百官纷纷散去,回各自的衙门办公,不过路上仍有私下议论之声。
这次远望号回国,可是让汪大渊出了个好大的风头,出海近两年之久,航行十余万里,不仅真的让他找到了黎洲,寻到了陛下说的那些异域良种,更关键的是,汪大渊还弄回来上千万两金银,一下子就让大明的国库回了好大一口血,这功劳可真是通了天了。
而陛下更是不吝赏赐,恩宠有加,先是专门赐宴为汪大渊等人接风洗尘,又在大朝会上册封汪大渊为博望侯,甚至还说出了一句让满朝文武听了都有些艳羡的话。
‘自古圣君临朝,必有王佐之臣辅之,更有坚毅不拔,大智大勇之辈,为国家开辟视野,强汉、巨唐,皆不外如是,唯有眼观四海八荒,方能胸怀丘壑从容。
‘昔日强汉有张骞历十三载凿空西域,大唐有陈玄奘十余载游历天竺,如今我大明也有汪焕章,蹈海十余万里经略黎洲,此皆王之耳目,国之斥候,有此贤才,何愁大明不兴!’
此言一出,那是直接把汪大渊夸到了天上,更是显露出陛下的雄心壮志,处处以强汉巨唐当作目标,不仅要向二者看齐,更是有超越二者的雄心。
同时自今年攻略福建以来,也彻底显出陛下对海洋的重视,那是真的‘志在四海’,建海军,兴海贸,探海洋,拓海疆,能在此四件事中稍有作为,便是大功一件,今日的汪大渊便是最好的例子。
那些有志建功立业的朝臣,自然心中悄悄做着打算,要不要让家中子弟参与进来,或者干脆自己毛遂自荐,参与到其中去,实在不行还能为陛下保举一些相关的人才,想来也必会受到陛下重视,哪怕吃不到这场功劳的饕餮盛宴,能让他们分一杯羹也好啊。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上午散朝之后,鲁锦先是安排人去给李善长传信,让他们先在内阁办公,不要乱跑,一会自己有空了去找他们开会,商量一下新作物的推广政策。
然后又派人去叫汪大渊和陈友谅这两位正副探洋使,以及张潮、王纵等远望号军官,一起去后面的芸香殿,鲁锦要私下召见他们,找他们问话。
几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跟着侍卫去了芸香殿,见礼之后,众人皆赐了座位,鲁锦这才放下茶碗,率先对陈友谅说道。
“你和焕章先生皆为探洋使,这次只给焕章先生封了爵位,不过你不要着急,焕章先生只是个特例,而你的爵位要等今岁年末,和军中所有将领一起受封,朕曾经答应你的爵位仍然作数。”
陈友谅本来心中还是有些怨念的,两人一起出海,如今汪大渊倒是先功成名就了,他这里却连个水花都没有,不过在听到鲁锦这话之后顿时心结尽去,连忙拱手道,“陛下多虑了,臣绝无贪功怨怼之心,至于陛下曾经的许诺,臣自然也是相信陛下的。”
鲁锦点了点头,当即换了个话题问道,“如今海军的几员将领,白广泰往来于山东和辽东之间,防御倭寇,转运军需;方国珍则在浙江、福建沿海清剿盗贼海寇;桑世杰和缪友珍在忙着训练海军士卒,还有创办海军学校的准备。
“反倒是你,你接下来想做什么差事?朕给你三个选择,要么继续跟着焕章先生到处跑,要么先去南洋,帮着情报局那边做事,前些日子来消息,听说李彬他们想要在婆罗洲东岸再开辟一座新府,到时候可能会有仗要打。
“或者你要是不愿意去南洋,也可以留在国内,明年过完元旦之后,广州、福建、山东、辽东,要各自新建一个官营造船厂,你也可以过去巡视,监督造船厂的建设,这三件差事,你选哪个?”
陈友谅也没想到鲁锦会突然问这样的事情,一时间让他猝不及防,他顿时蹙了蹙眉,仔细想过之后才反问道。
“陛下,若是跟着焕章先生,明年还是要往黎洲去吗?”
鲁锦看了几人一眼,当即点了点头,“往后从大明到黎洲的航线必须固定下来,每年至少要往返一次,在其他人熟悉这条航线,能接替焕章先生之前,起码还要往黎洲跑两三趟,之后才能去别的地方。”
陈友谅闻言顿时道,“那臣就不跟着去了,这次跟着跑了一趟,论观星导航,我不如汪先生,论指挥操船作战,也有张舰长他们,臣跟着也就是去长长见识。
“如今见识也涨了,黎洲的方物也吃过尝过了,再去就没什么意思了,又不是去其他地方,监督造船厂的建设,也没甚意思,臣既不会挖坑,也不会建房子,让人糊弄了都不知道。
“要不臣还是去南洋吧,臣记得那婆罗洲东岸只有几个土人部落,西岸有个渤泥国,北边有个苏禄国,那么大一个岛上只有两个方国,其他地方都是无主之地。
“陛下给臣几条船,再给臣一支兵马,臣把婆罗洲东岸都打下来,将那里变为大明的疆土!”
鲁锦当即笑道,“如此也可,不过只打几个土人部落没甚意思,你要是有本事平定整个南洋,将来朕再给你的爵位升一级,即便是国公,郡王,也不是不可能。”
陈友谅闻言顿时眼前一亮,以前元末乱世的时候,他还想着争一下天下,他陈友谅未尝没有做皇帝的机会,可是现在,这次回来之后,听说鲁锦亲率大军北伐,一战灭了大元,还收复了燕云、辽东和漠南,陕西关中也被鲁锦平定,今年就连四川、福建和两广也全部收复。
鲁锦这个人简直真的有如神助一般,从他起兵开始,几乎每战必胜,明明他起兵的时间比刘福通还晚了三个月,可在各路反王之中,就鲁锦发展的最快,短短三年时间,就平定了大半个天下,灭掉了大元。
就这个战绩,拿去跟光武帝刘秀比都不遑多让,硬是被鲁锦打出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架势,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反王,就鲁锦那么顺的就灭掉了元虏,平定了中原啊,看来他陈友谅是真的没有皇帝命。
如此一来,陈友谅自然熄了争霸天下的心思,既然当皇帝是没戏了,而现在又有机会建功,那不如多立些战功,弄个王爷国公什么的当当,不也是与国同休,富贵传家吗。
他以前只是个疍户渔民,后来又当过县衙小吏,现在有机会能做公侯将相,也算是彻底翻身了,除了不能当皇帝,这公侯也就差不多到顶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想到此处,他当即拱手应道,“多谢陛下器重,臣一定尽全力而为,把南洋都变成大明的疆土。”
鲁锦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嗯,你有这个志气就好,不过也不用太过着急,关于南洋的经略,朕有个大致的思路。
“现在新斤府(望加锡)已经成了我们在南洋的稳固据点,又比邻爪哇的满者伯夷和三佛齐,算是在一个关键地点立下了足,接下来你到了南洋之后,先把婆罗洲东岸那些土人小部落灭掉,然后朕会源源不断的迁徙汉民过去。
“你一要清剿附近的海盗,保护好我们的移民,同时也要督促移民多开垦田地,那里的气候种植稻米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多开垦田亩,多积攒粮食,这样才能在当地站住脚。
“同时还要让情报局摸清苏禄国的底细,你占领婆罗洲东南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苏禄国。
“苏禄国那些色目人与福建的色目人同气连枝,以前之所以兴旺,全凭福建那些波斯海商照顾他们,每次途径南洋必然去苏禄国补给散货。
“如今福建的色目人已经被朕杀干净了,朕还下令禁止大明海商再去苏禄国补给贸易,如此一来,没了商税和贸易,这苏禄国的衰败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而已。
“朕已经派使者跟渤泥国王谈好了,先联合封锁苏禄国,等苏禄国国势衰微,就趁他病要他命!
“到时候大明和渤泥两国一起出兵,灭了苏禄,战利品可以多给他们分一些,但苏禄国的土地以后就归大明所有。
“如此一来,今后整个婆罗洲大岛上,就只剩大明和渤泥两个国家,渤泥与大明相比,不过是个蕞尔小国而已,到时候朕想个法子,直接让渤泥国献土内附大明,实在不行出钱买也可以。
“他若识相,到时候就乖乖把领土交出来,他若不识相,到时候就直接发兵把渤泥国灭了,这样整个婆罗洲大岛就全是大明的。
“等拿下整个婆罗洲之后,再发兵灭了北边的吕宋、马尼拉等小邦,将整个吕宋列岛也纳入版图。
“而南方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和三佛齐,如今三佛齐也在走下坡路,估计等咱们全据婆罗洲和吕宋诸岛的时候,三佛齐离灭国也不远了,到时候他若自己完了,咱们就捡个大便宜,直接把三佛齐的所有领土纳入大明,他若还没完,那到时候就直接出兵。
“这样一来,南洋诸岛中就剩下最后一个爪哇的满者伯夷,到时候再集中全力灭了他就是。”
陈友谅听的连连点头,他还是第一次听鲁锦亲自分析形势,布置兵略,鲁锦这一套打法,先易后难,先灭了婆罗洲东岸的土人部落,那些土人连国家都没有,甚至连城池都没有,和新斤府的情况一样,都是一些高脚屋的寨子,派一个团的甲士就能轻松灭了他们。
等在婆罗洲东岸站稳脚跟,再借力打力,和渤泥国联手灭了苏禄,吞并苏禄的土地,然后再军事外交一起上,把渤泥国也吞掉,从此全据南洋最大的婆罗洲大岛。
然后继续先易后难,先吞掉吕宋那几个城邦小国,再回头灭了马六甲的三佛齐和爪哇的满者伯夷,自此将整个南洋诸岛全部纳入大明版图。
这一套打法循序渐进,有理有据,可行性很高。
陈友谅心中不由的暗自佩服,怪不得鲁锦能发展的那么快,三年之内灭掉大元,平定天下,这对战略形势的把控也太精准了,制定的计划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稳中有快,有这样的脑子,活该人家做皇帝。
同时他也心中暗暗警惕,可千万别想着在这位陛下眼皮子底下造反,不然就鲁锦这种战略眼光和经营的本事,能轻易玩死他,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手.
压下心中那点不切实际的小心思,陈友谅这时又问道,“陛下,南洋诸岛都占了,那中南半岛那几个小国不动吗?”
鲁锦连忙摆了摆手,“你可别贪多嚼不烂,中南半岛那几个国家,虽然同样是小国,可却不能与南洋诸岛的小国同等视之。
“朕布置的这个计划,先打谁后打谁,需要用多少兵,都是计算好的,南洋最弱的当属吕宋的三个小国,吕宋、马尼拉,麻逸这三个国家,各自最多只能拿出一两万士卒,大明派一两个师就能轻易灭了他们。
“渤泥国和苏禄国应属中等国家,两者各自都能拿出三五万士卒,要打下他们得费些心思,而且必须得在南洋有据点,让大军有稳固的落脚点和充足的补给,所以朕才让你先把东岸占下来,多多囤积粮食。
“最强的当属爪哇的满者伯夷和三佛齐,三佛齐这些年是越来越不行了,但满者伯夷却十分凶悍,他们可是能拿出十几万大军的。
“以大明的实力,将满者伯夷击败当然不是问题,但当地土人桀骜不驯,若只是击败,未竟全功,必然后患无穷,不利于将来的统治,因此朕才说让你把爪哇放到最后,集中全力,毕其功于一役,要么不打,打了就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至于中南半岛那几个小国,则又不同,不说别的国家,只安南一个,之前蒙元发兵四五十万,南征几次皆损兵折将,未能讨到半分便宜,安南用的是全民皆兵的体制,发疯不要命起来能拉出几十万大军,那是那么好打的吗?你去了就能讨到便宜?
“对于征讨安南这种国家,即便对大明来说也是国战,不是一次两次战役就能解决问题的,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大明的国力生生耗死安南,还得加上诸多政策,才能将安南彻底平定,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朕另有打算,所以这个你就不用想了。
“你好好琢磨怎么经略南洋就是,朕现在就可以把赏格给你开出来,全据婆罗洲,再打下吕宋列岛,朕就给你封国公,灭了三佛齐和满者伯夷,将爪哇和马六甲纳入大明版图,朕就给你封郡王,你只要做到这几件事就好了,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陈友谅闻言这才点了点头,听鲁锦这么一说,中南半岛那几个小国确实不怎么好对付,他这才将安南放到一边,连忙拱手道,“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