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8节

  李娜别看人小,干活速度一点都不慢。

  李哲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开始浇水,每一棵黄瓜苗都要浇透了,这样才不会造成根部脱水。

  李哲去棚外接水,发现有人蹲在路边往这边瞅,两人对视一眼,对方转身离开了。

  “这小子来干嘛?”李哲认出了对方,是代销店张玉珍的儿子,林小虎。

  他接着干活,也没理会,这些天来看热闹的人多了,也不差这一个。

  等黄瓜苗移栽完、浇透水,天色也暗下来,李哲上身已经被汗湿透了,累的直不起腰。

  老李也捶着腰,“总算是干完了,老二,把俺缸子拿过来,渴死俺了。”

  其他人也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

  李卫东瞅着大棚东侧的单人床,“老二,你昨晚就大棚里睡的?”

  “嗯,以后大棚种上菜,就离不开人了。”

  李卫东出主意,“几千块钱的物件在地里,确实不让人放心,要不养条狗?”

  赵铁柱说道,“俺家大黄刚生完崽子,要不然能把它牵过来。”

  王建军提议,“牵俺家的狗吧,那狗哲子也认识,好喂养。”

  众人七嘴八舌的把这件事敲定,李哲心中只有感动,“今儿个大家都在,我想说几句。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没有大伙帮忙,大棚根本建不起来,我是真心的感激。

  这几天我想了很多,帮忙这种事一天两天、十天八天的行,可不是个长久的事,我种蔬菜大棚是为了赚钱,哪能让大家一直免费干活。

  以后在我这干活都得领工钱,干一天领一天,干半天领半天。”

  在场的人神色各异,李哲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爹,今儿个你干的时间最长,一个钟头四毛,总共2.8。”

  老李愣了,“俺也有工钱领?”

  “都有。”

  “哥,建军哥,柱子、酒缸哥、强子,小娜,你们都是五个工时,两块钱。”

  “二哥,还有俺的?”李娜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李哲摸摸头的头,“你干活又快又好,为啥没有?”

  “谢谢哥。”李娜用黑乎乎的小手接过两元钱,脸上笑开了花。

  众人收下钱,神色各异,唯独李酒缸有些不痛快,手里的钱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李哲看出对方的异样,“酒缸哥,咋了?”

  “俺是想问问,以后干活还管饭不?”

  “管,以后干活不光领工钱,一样管饭。”

  “那就行。”李酒缸笑了,钱不钱的不重要,管饭就成,他就喜欢热闹的氛围。

  感谢一剑搜黄泉打赏!

第27章 朱益民

  李哲指着大棚东侧,“明儿个我在大棚外头搭个遮阳棚儿,垒个灶台,往后咱就在这儿开伙。”

  老李皱眉道,“老二,你这是不打算回家啦。”

  “家肯定是要回的,不过,在田地里吃肉喝酒,也挺爽。”李哲用人都是母亲和嫂子做饭,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李哲也不好意思。

  李酒缸眼前一亮,“老弟呀,还是你脑子转得快,这田地里也没人管着,咱老爷们喝酒也痛快。振华叔,你说是不?”

  老李尴尬的笑了,他哪听不出李酒缸话里有话。不过,对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要是王秀英不在旁边,他确实能多喝几盅,是个好地方。

  “老弟,这工钱俺本来是不想要的,但振华叔都拿了,俺再推脱就显得假模假式。”李酒缸把腰带提了提,“俺寻思饭钱不能你一人担,大伙儿凑份子咋样?”

  李志强笑道,“俺爹今天没喝酒,这话在理儿。”

  李酒缸抬脚就踹,“滚犊子,一天天没大没小的。”

  “俺也赞成。”赵铁柱一个光棍汉,也不乐意开伙,巴不得跟着吃口热乎的。

  李哲不在乎这点饭钱,但也没有驳了大家的好意,重在参与嘛,“这样吧,饭还是我管,谁家有了好酒好菜就添个盘。”

  李酒缸一挑大拇指,“这主意靠谱。”

  王建军拿草棍儿比划大棚空地,“哲子,黄瓜苗才占半拉地,剩下这几分打算种啥?”

  “再补茬黄瓜,捎带种点西蓝花。”前两天,李哲就已经着开始浸种、催芽,等种子露白就可以种植了。

  老李砸吧了砸吧嘴,“再种一茬黄瓜好,咱也摸着门道了,可那西蓝花是个啥物件?”

  赵铁柱挠着下巴,“俺跑车时听人说过,好像是外国人吃的稀罕菜,金贵得很。”

  “西蓝花确实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营养丰富,不光是外国人爱吃,城里那些讲究人也喜欢。”西蓝花种子现在不多见,县城供销社根本没有,还是李哲在京城崇文门菜市场买的。

  老李直摇头,“那才几个人,要俺说不如种西红柿,老百姓都爱吃。”

  李酒缸也赞同道,“可不咋的,大冬天要是能吃个西红柿拌白糖,美着呢。”

  “爹,我也想种西红柿,但西红柿不能和黄瓜混种在一个大棚里,容易招病害。”

  李哲心里清楚,这个年代吃西蓝花的人少,可冬季菜价高,老百姓也就是偶尔尝个鲜,赚的就是那群涉外圈子的钱。

  “胡沁,俺种了半辈子地了,咱家菜园子里的黄瓜和西红柿都挨着种,也没听说不能一起种的。”

  “爹,我这封闭大棚,跟你那露天种植两码事,再说咱家那两分菜地自家吃,哪在乎收多收少?”

  老李一琢磨,也有些道理,“嘿,要真是这样,这种植蔬菜大棚的门道还挺多。”

  “咕噜……”不知谁的肚子响了一声。

  干了一下午的农活,大家都饿了。

  老李站起身,拍了拍裤腿,“歇够了,咱回家吃饭。”

  ……

  天蒙蒙亮,李哲扒开浸种的粗布包,西蓝花和黄瓜种子都冒了白尖儿。

  西蓝花种子只培育了一部分,它的采收期短,适合分批下种。

  有大棚,育苗的方式简单了很多,大棚就是一个巨型育苗器,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光照,为蔬菜提供稳定生长环境。

  李哲圈了一块地,把土壤整平、浇透水,将露白的西蓝花种子均匀撒开,一平米撒个十来克,再拿细土撒上薄薄一层。

  三到四天西蓝花就能出苗,这种方式育苗的苗株间距较密,可以节省空间。

  二十天左右,西蓝花长到四五片叶子,10到15公分高,这时候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要将西蓝花移栽。

  “李老弟在吗?”大棚外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麻杆一样的身材顶着个大脑袋。

  李哲刚干完活,手上还沾着泥土,在盆子里洗了洗手,走出大棚,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朱哥咋有空过来?”

  “听说你建了个蔬菜大棚,俺就想过来开开眼。”朱益民踮脚往棚里张望,“能进去瞅瞅吗?”

  “那有啥不行的,进来吧。”大棚不是小物件,李哲没办法藏着掖着,倒不如大大方方亮给人看。

  说起朱益民,也算是大营村的‘能人’,上辈子,他是村里头一个种植蔬菜大棚的,后来,村支书王铁头就是见他挣了钱,才带着全村搞大棚。

  李哲和他来往不多,朱益民性格有些孤僻,不好打交道,喜欢看人下菜碟。

  他这个看人下菜碟和别人还不同,别人是捧高踩低。他不一样,别管你有钱没钱,对脾气就行;要是不对路,别说县里,市里的领导来了,他都不会多瞅一眼。

  朱益民摸着东墙夯土,“垒的真厚实,是为了保温才这么建的?”

  “墙体越厚,保温越好。”

  朱益民往里走了一段距离,明显感觉大棚内的温度比外面要高,这两天降温了,外面的气温不到二十度,二大棚里至少有二十五度以上。

  “这黄瓜苗还在缓苗期吧?”

  “昨天刚移栽。”

  朱益民蹲下身,仔细观察,“挺好,叶子厚实,产量差不了。李老弟,这蔬菜大棚的技术是跟谁学的?等冬天降温了,外面零下几度十几度,能扛得住?”

  “我自己琢磨的,要说一点不担心,那是假的。但建都建了,试试呗。”

  “老弟,建这蔬菜大棚花了多少钱?”

  “不到六千。”

  “这么多!”朱益民有些吃惊,没看出来啊,老李家底子这么厚?他倒没有怀疑,大棚实实在在的搁在这,做不了假。

  朱益民压下心思,在大棚里仔仔细细瞅了个遍,临到晌午才离开。

  一进家门,朱益民也不跟妻子打招呼,直接进了里屋。

  妻子周玉凤圆盘脸、大高个、身体敦实,站跟前比朱益民还要大一圈。

  “老朱,吃饭了。”周玉凤摆好桌子,放上饭菜,依旧没动静,“你窝在屋里瞎琢磨啥呢,饭都凉了。”

  “来了。”朱益民坐在桌子旁,看着对面的媳妇,依旧没动筷子。

  “看啥呢?俺脸上蹭灰了?”

  “媳妇,俺想跟你商量个事。”

  “说呗。”

  “咱家存了多少钱?”

第28章 心思各异

  周玉凤被问懵了,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过并没隐瞒,“爹去世留下的钱,加上咱们自己挣得,总共有两千多块钱,你要干啥?”

  “四组老李家二小子在村北建了个蔬菜大棚,你知道不?”

  “知道啊,村里人都说他脑袋被驴踢了,放着正经的厂子不去,非要在地里刨食。还说建那个大棚花了几千块钱,估计把他爹娘的老本都搭进去了。连咱村的媒婆都知道了,谁还敢跟他说亲。”

  朱益民愣了愣,“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家李家老二把大棚弄的板板正正,干的是正经营生,哪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以后少跟那些娘们瞎掺和,一个个的就知道说闲话,看不得别人好。”

  “你今儿吃枪药啦?俺说的旁人又不是你,你还跟着着急了,至于么?”

  朱家是逃荒来的独户,他爹那辈才落户到大营村,朱益民身材瘦小、还有外地口音,难免会受到同龄人欺负,也没少被村里娘们嚼舌根。

  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混出个样子,让村里人刮目相看,把欺负过他的同龄人比下去。

  他心中的念头愈发笃定,“媳妇,俺也想建个蔬菜大棚。”

  “你疯了,还是脑袋被驴踢了。”周玉凤声调拔高。

  “你急啥,这不是跟你商量吗?俺只是有这个想法,也没说一定要种。”

  “趁早绝了这心思!明摆着是火坑你还抢着跳,不怕让人笑掉后槽牙?”

  “他们懂什么?才种过几分菜地,都是瞎胡闹。俺家三代种菜,俺才是种菜的行家,俺觉得这蔬菜大棚有搞头。”朱益民使出了大招,“俺是你男人,你信她们还是信俺。”

  周玉凤盯着丈夫,语气缓和道,“俺信她们干嘛?又不指着她们过日子。你要真想建蔬菜大棚也不是不行。如果李家老二挣了钱,来年咱也建。”

  朱益民也知道媳妇的想法更妥当,可一想到新式的蔬菜大棚,他的心就跟猫挠了一样……

  “先吃饭,粥都凉了。”周玉凤将白面馒头塞到丈夫手里,不再提这件事。

  ……

首节 上一节 18/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