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8节

  老李怕儿子冲动,抓着他的胳膊,耳语道,“我听马老太说,菜刀刘是这一片的混混头子,整个菜市场也归他管。只要在这附近停车,都得额外的交一份钱。这菜刀刘手上有人命,可不敢招惹。”

  李哲反问,“所有人都交钱?”

  老李点点头。

  李哲早过了争强斗狠的年纪,对着小辫问道,“我新来的,不太懂规矩,咱这停车怎么个说法?”

  小辫答道,“包月四块,停一次两毛,怎么合适,你自己算。”

  李卫东攥着的拳头松开了,一上午就赚了610,要是为了两毛钱打架,丢不起这个人。

  李哲摸出两毛钱,“那我这车要是出了事,怎么个说法?”

  “嘿,这是瞧不起爷们呐。你去打听打听,这片有刘爷罩着谁敢撒野。只要交过钱,拖拉机少个螺丝,我也给你找回来。”

  “有您这句话就成。”李哲将两毛钱递过去,“这是我们的停车费,拿好了。”

  小辫把钱往兜里一揣,做了个请的手势,“爷们,您走好。”

第43章 送钱

  村北。

  3号大棚的主体都搭建完成,就等着覆盖棚膜和草席子。

  王秀英吃完早餐,就来3号大棚干活,主要是给松土施肥,为播种育苗做准备。

  自打黄瓜卖钱了,她就乐意往大棚这边跑,干活时也浑身是劲。

  “哒哒……”一阵拖拉机的声音响起。

  王秀英猛地抬头,望向村口的土路,一辆拖拉机向这边开过来。

  她扔下化肥袋子,急忙迎着走过去,嘴里还嘀咕着,“哎呀,这才刚过了晌午,咋这么早就回来了,别是京城出啥岔子……”说着嗓子眼发紧。

  马来小抱着闺女紧赶两步,“娘,别自己吓唬自己,爹和卫东都跟去了,能出啥事?”嘴上这么说,她抱孩子的手也紧了紧。

  拖拉机刚停稳,李卫东就蹦下来,背着手显摆,“媳妇,猜猜俺捎啥好物件了?”

  马来小还没说话,大丫在怀里直扑腾,“爸爸,抱……”

  “大丫乖,爹也给你带了礼物,瞅瞅这是啥?”李卫东从兜里掏出铁皮青蛙塞到女儿手里,又将一个盒子递给媳妇。

  马来小接过一看,满脸喜色,“雪花膏!”

  王秀英一脸嫌弃,别过头不看大儿子,“咋这么早就回来了?”

  老李笑着答道,“菜都卖完了,俺们不回来,还住在京城?”

  王秀英诧异,“今个咋这么早就卖完了?”

  李卫东一脸兴奋的说,“娘呀,你是没见着黄瓜有多抢手,不到半个钟头就卖完了,要不是土豆和萝卜卖的慢,俺们还能赶上晌午饭呢。”

  王秀英道,“我还担心一百多斤卖不完呢。”

  李卫东说道,“哪能呢,再来一百斤也卖的完。”

  王秀英往二儿子身上瞅,“今天卖了多少?”

  “610。”

  王秀英搓搓手,老毛病又犯了,“老二,你天天住在大棚,拿这些钱也不方便,娘帮你保管呗。”

  王秀英那点心思,李哲哪能看不透,“娘,这3号大棚还没封顶,这些钱还得买塑料薄膜。”李哲不给老娘再说话的机会,“有吃的吗?饿了。”

  一行人进了大棚,马来小把女儿交给丈夫,去准备吃的了。

  很快,飘出一股焦糖味香气,李哲扭头看去,马来小正拿着水壶冲泡麦乳精。

  李卫东有些诧异,自家可从来没买过这东西,“娘,哪来的麦乳精?”

  王秀英说道,“朱益民媳妇送来的,说是谢你们救了她家男人,不光带了麦乳精、还有水果罐头、午餐肉,拉着我的手唠了半天,朱益民出事可把她吓草鸡了。”

  老李喝了一口麦乳精,真甜、真香,还有淡淡的奶味,麦乳精的大名老李经常听,这辈子还是头一次喝,“朱益民身体咋样了?”

  王秀英说道,“人是醒过来了,还躺在床上养着呢。卫生所的人说,起码得休养个把月。”

  老李追问,“那他家大棚咋办?”

  “俺没细问,听他媳妇的意思,是不想再折腾了。”

  李卫东端着麦乳精喂了女儿一口,“大棚都建起来了,菜种好了就能卖钱,为啥不种了?”

  “咱家是挣到钱了,可朱家不仅没赚钱,男人也差点没命,她一个妇道人家能不怕?朱益民躺在床上,想种也没辙。”王秀英觉得还是自家老二有能耐,别人学不来,“老二,你想吃啥,娘给你做?”

  李哲笑道,“我想吃饺子,猪肉大葱馅的。”

  其他人光听就跟着咽口水,这年头吃个饺子都难,猪肉大葱馅的过年都不一定能吃上。

  “行,娘给你做,咱吃纯肉丸的。”儿子有本事、能赚钱,王秀英底气也足了,她瞅了瞅天,“今儿个晚了,肉不新鲜,明个娘去代销店买块鲜肉包饺子。”

  一听王秀英主动要去代销店,李家人都惊了,都没敢搭话。

  “咳……”老李咳嗽了一声,问道,“老二,3号大棚,你准备种啥?”

  李哲想了想说,“咱1号大棚种的是黄瓜、西蓝花,2号大棚种的是西红柿和菠菜,从收益看还是黄瓜更卖钱,3号大棚主要是种黄瓜,赶在春节前上市,弥补1号大棚黄瓜产量的不足。再搭配一些西瓜、西蓝花、韭菜。”

  老李诧异道,“西瓜要求的温度可高,也能在大棚里种植。”

  “可以,把西瓜种植在大棚的中间,那里是温度最高的地方,要是今年天气冷,可以再加一层膜。冬天的西瓜收益比黄瓜只高不低。”当然,种植难度也更高,李哲有种植经验才敢尝试,要是是初次种大棚的人,几乎不可能成功。

  马来小问道,“二叔,既然黄瓜和西瓜赚钱,那你为啥不都种上这些,还要种韭菜?”

  李哲笑道,“嫂子,这大棚里也是有温差的,越是边缘温度越低,适合西蓝花、韭菜、菠菜这类耐寒蔬菜,要是把黄瓜、西瓜种在边缘位置,产量会降低,收益也会下降。”

  “明白了。”马来小听得很认真,还掏出一个小本本记下来。

  ……

  吃过晚饭,收拾干净后,众人忙了一天,也没心思唠闲嗑,各回各家。

  李哲巡视完大棚,打算躺在床上睡觉,外面传来一阵犬吠,“汪汪……”

  接着响起一个男子的声音,“李老弟在吗?”

  “谁呀?”

  “我,金百万。”厚重的门脸掀开,金百万裹着军大衣钻进来,满脸堆笑,“嘿,还是这大棚里暖和。”

  李哲有些意外的瞧着他,“金老板,这大晚上咋来我这了?有事?”

  金百万望着藤上坠着的嫩绿黄瓜,从兜里掏出一沓子钱,“李老弟,我是来给你送钱的。”

  李哲愣了,“送啥钱?”

  “你咋忘了!上次你说建3号棚还差点,想跟我借3000块钱,当时手头不富裕,一时间拿不出来。现在有了,就给你送过来。”

  李哲笑了,这生意人就是会说话,这哪里是手头不富裕,分明是当时不想借。现在看到朱益民出事了,又想跟自己搭关系。

  “金老板,好意心领了。上次您走后一直没信,我寻思了一下,咱俩非亲非故,是自己唐突了,这钱我不能要。”

  李哲现在缺钱吗?

  缺,可也不像之前那么紧迫,他去菜市场卖了两次菜,第一次收益500元,第二次收益600元。现在手里总共有1100元。

  棚膜需要2400,估摸在等几天也就凑够了。

  “李老弟,乡里乡亲的,说这话就外道了。钱我都拿来了,总不能还让我带回去。你这3号大棚早点建好,也能早点种菜不是?”

  “您真打算借钱?我现在可给不了任何保证。”李哲确实想早点建好3号大棚,金百万非要借钱,他也没理由不要,但上次许诺的条件肯定没了。

  金百万眼皮一跳,犹豫了好一会,把3000元往李哲手里一拍,“老弟,踏踏实实的用。”

  李哲留下2000,剩下的1000还给金百万,“金哥,这2000算是我借的。”李哲手写一张欠条,递给金百万,“您收好了。”

  “诶。”金百万接过欠条,等了好一会,李哲都没再说话,两人小眼瞪大眼站着。

  “李老弟,那……你歇着吧,我先回了。”

  “天黑夜路不好走,我也不留你了。改天有时间,咱哥俩好好喝几杯。”李哲将金百万送出大棚,目送金百万骑自行车离开。

  自行车骑出老远,金百万猛地抽了自己一巴掌,“让你贱,上赶着给人家送钱!”

第44章 几家欢喜

  清早儿,代销店。

  张玉珍拿着蓝布擦着柜台,耳边是几个婆娘叽喳的闲话。

  “要不说这大棚邪性呢!朱益民被拖出来时脸都青了,眼睛瞪得老大,要不是发现及时,这矮冬瓜就得见他太奶了。“快嘴媳妇拍着棉裤腿,唾沫星子飞溅,仿佛自己亲眼见到了。

  胖婶好奇,“那朱益民现在咋样了?”

  快嘴媳妇道,“人是救过来了,就是身子搞坏了,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干活哩。”

  “娘诶,咋听着跟鬼上身似得,怪吓人哩。”

  “谁说不是呢,之前李家大棚建好的时候,俺男人也想搞一个,现在朱益民出事了,也不敢再提这事了。”

  “可不能让他瞎折腾,这大棚不光糟钱,还是要命的买卖。”

  一群娘们聊得正欢,门帘忽的一声掀开了,王秀英提着菜篮走进代销店,裤管还裹着菜畦里的露水。

  “诶呀,娘嘞,俺没看错吧,秀英你咋来这了?”快嘴媳妇张大嘴巴,瓜子皮都忘记吐了,卡在了牙缝里。

  “这代销店是卖东西的地方,你们能来,俺咋不能来。”王秀英哼了一声,没给对方好脸色。

  “秀英来啦!”张玉珍从柜台后面跑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欣喜,“想要点啥?俺给你拿。”

  王秀英和张玉珍一起长大,能感觉到对方是真心欢喜,说到底,两人没有本质的矛盾,更没有仇怨,相亲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早不在意了,之所以不走动,还是她心里别着劲,“俺家老二想吃饺子,给俺弄四斤肉馅。”

  “好嘞。”张玉珍走到案板旁,指着一块四指膘问道,“你瞅这块肉咋样?”

  “要块瘦点的,太肥了家里人不爱吃。”

  听到这话,快嘴媳妇撇撇嘴,瞧把你能耐的,还嫌肉肥。

  不知咋的,看到张玉珍和王秀英站一起,她就有些不舒服,索性站起身,去外面透透气。

  刚出门,她看到一辆马车停在门口,张大嘴巴吆喝,“玉珍,快出来,你家来且了。”

  张玉珍并不急,他娘家就在村里,亲戚一大堆,指不定是谁来串门了。

  “姥姥,姥爷,我来看你们啦。”一阵脆生生的童音让张玉珍神色一怔,快步走出了代销店。

  代销店外停着一辆胶皮咕噜马车,她闺女巧梅将一个五六岁的女童抱下马车,女婿周永强从马车上拎下来一个绿色人造革箱子,角上印着褪色的‘京城’俩红字,在太阳底下泛着油光。

  张玉珍露出惊喜神色,“可算回来了,就盼着你们呢。”

  “原来想着八月十五回来瞅您二老,可单位最近特别忙,愣是捱到今儿个才得空!”女婿周永强把网兜儿递过去,

  “巧梅儿说您最得意槽子糕,专程去稻香村排了俩钟头!爹不是爱吃八宝酱菜么?六必居给您淘换来的。箱子里有双回力球鞋是给虎子的,特时尚,他准保喜欢。”

  “说了你们几回了,家里什么都不缺,每次回来还买这么多东西,净糟践钱。”张玉珍在围裙上蹭蹭手才接过网兜,大女儿能嫁到京城,是她最得意的事,也是全家人的骄傲。

  “你瞅瞅,还是京城的女婿好,买的都是稀罕物件,说话也好听,跟收音机里广播员似的。”快嘴媳妇抻脖子瞅那油纸包,咽了咽口水——乖乖,稻香村的点心可比代销店的桃酥金贵。

  “嘿,要不说巧梅嫁得好,俺的女儿要是能嫁到京城,俺睡觉都能乐醒了。”胖婶上下打量着周永强,一身中山装干净体面,不经意间挥起袖口露出银色表带,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巧梅家那口子,你要是有没过事的兄弟就带过来,俺们村的姑娘个顶个的水灵贤惠,差不了。”

首节 上一节 28/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