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只剩叔侄二人,李振国脸上有些尴尬,“老二,京城不比家里,门道深讲究多,遇到事别硬扛,记得来找我。”
“放心吧叔,有事我准来。您最近咋样?”
“嘿,老样子。我在社区办的集体企业干活,工资不算多,倒也凑合。八月十五本想回村,厂里临时有事没走成。”
“工作要紧。等我爹来京城,您哥俩聚聚。”
李振国露出喜色,“那敢情好!可得提前通知我。”
“放心,到时备好酒,您哥俩好好喝点。”
叔侄说话间,二婶提着大包袱出来,“老二,走时把这个带上。”
“二婶,家里啥都不缺,不用拿这么多。”
“跟我见外啥?再说,这些也不都是给你的。”二婶翻着包袱,“这外套是我单位发的,料子好但我嫌色儿老,给你妈带回去。这是辉京的校服,上面还印着学校标呢,改改给小娜穿。还有你叔两身旧工装,也一块带回去,你和你爹谁乐意穿都成。”
陈淑萍把包袱塞给李哲,“拿上。
“成,那我就捎回去。”李哲顺势站起身,“叔,天不早了,我先回了。您得空去我那坐坐。”
侄子才来就要走,李振国脸上挂不住,但又不知该怎么留,“成,我送你。”
叔侄俩一前一后出门。下楼后,李振国从兜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硬塞到李哲手里,“老二,拿上这些钱。”
“二叔,我有钱。”李哲摊开手,瞅见有零有整,大概五十多块钱,还有几张肉票。
“还跟我客气啥?拿着!外面不比家里,哪哪都得花钱,手里有钱遇事了才不慌。以后再上叔这儿可不许买东西了,看你弟胖成啥样了,可不能再吃了。“
李哲笑笑,“叔,我真不缺钱。我现在卖菜能挣不少。”
“你这孩子咋不听话呢?帮人卖菜才能赚几个钱?”李振国不信李哲自己当老板,还以为他给别人打工。
“我现在真不缺钱。咱家地里种的黄瓜,卖到京城能赚不少呢。”
“你这孩子说啥胡话,这大冬天哪来的黄瓜?”
李哲愣了一下,“您没去过菜市场吧?“
“平常家里的钱……菜都是老太太买。”李振国说到一半,改口了。
“叔,您回去看看,编织袋里装的就是黄瓜,您吃完再去我那拿。”李哲把钱推回李振国手里,“我真不跟您客气。这肉票我留下,钱您拿回去。”
李振国脑子懵懵的:这大冬天咋种出黄瓜?还是自家地里种的,总觉得这事儿邪乎,可李哲说得斩钉截铁,又不得不信。
“二叔,回吧,我走了。”
李哲将包袱捆上自行车后座,骑上车离开了。
李振国目送李哲走远,这才转身上楼,见老太太和媳妇正坐在客厅里吃点心。
老太太手里捧着豌豆黄,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说,“振国啊,这点心不赖,你也来尝尝?”
“你们吃吧,我先把碗收拾了。”李振国闷头把桌上碗筷摞进铁盆,正准备端着往水房走,看到墙边的编织袋,顺手提了出去。
第73章 心思
苏州胡同。
早上9点多,院外响起自行车铃铛声,孙涛五人准时上门拿货。
与之前一群人闹哄哄抢菜不同,如今李哲会将黄瓜分成五份,交钱就能取走自己的那份黄瓜。
采购时间变短,大家也省心了。
众人拿上黄瓜正要离开,却被李哲喊住,“哥几个别急着走,我还有事要跟大家商量。”
李哲拎起铁皮暖壶冲茶,邀请众人坐下。
之前李家客厅只有三把椅子,人多了根本坐不下。昨天李哲又去地摊上买了几把旧凳子。
洪三搬了把椅子坐在茶几旁,双手接过李哲递来的茶水,“嘿嘿,谢谢李老板。”
其他几人也都是相同的待遇。
孙涛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有些烫就放下了,“李哥,有啥事您说?”
李哲目光扫过众人,“过两天有一批菠菜上市,哥几个有没有门路?”
几人先是有些惊讶,很快又释然了——李家人连黄瓜都能种出来,种菠菜还真没什么难度。
李金霞欣喜道,“您是想把菠菜也分给我们?”
“实话实说,我还没想好。现在是想请大家帮忙打探菠菜的市场行情。如果谁有好销售渠道,想从我这里拿货,可以谈。”
不同蔬菜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顾客群体,一种蔬菜一个价,菠菜价不能按黄瓜价卖。
李金霞追问,“李老板,您想卖多少钱一斤?心里有底价不?”
“我要是知道,就不请你们帮着打听了,而是直接报价格。”开玩笑,李哲怎么可能一上来就说出底价,自然是越高越好。
洪三问道,“如果想从您这儿进菠菜,还需要额外支付保证金吗?”
“这个再议,大伙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菠菜肯定是不愁卖,李哲是想尽可能卖出高价,尽快收回大棚成本。
几人都沉默了,菠菜他们都想卖,可保证金没人想再出了。
“这也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儿,你们有渠道的可以先帮着打听。”李哲没指望他们立马报出准确的菠菜价格,真要那样,他也不可能相信。
几人打过声招呼,各怀心思离开了。
李哲将杯子里的茶水喝完,正准备回屋算账,却见李金霞去而复返。
李哲下意识问,“李老板落下东西了?”
李金霞探进半个身子,“没有没有,我刚出门又想起点事儿,就想跟您说说。”
李哲感觉对方是想避开其他人,也没拆穿她的心思,做了个“请”的手势,又给她续上茶水,“喝杯茶再慢慢谈。”
李金霞的心思不在喝茶上,双手捧着茶杯当暖炉,“李老板,您想尽快摸清菠菜的价格,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拿到菜市场去卖,看看顾客的反应。”
李哲没回应,等着她的下文——黄瓜就是这么卖的,用得着她说?
李金霞突然压低嗓子,“不过,菜市场的顾客大部分是周围居民,给的价格不会太高。真正赚钱的还是往餐馆送菜,很多餐馆都有固定供货渠道,很少去菜市场拿货。”
李哲敲敲桌沿,“你说的这情况我了解。等大致摸清菠菜的销售价,我也想过去餐厅推销。”
李金霞说,“李老板,不同人去相同的餐厅卖,价格也不一样。这里面门道多,说实话,您这种做大生意的未必抹得开面子。”
李哲回应,“我之前说过,如果你们有好的销售渠道,价格给得足够高,可以从我这拿货。”
“李老板,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其实您不一定要把菠菜批发给我们,我们可以帮着您卖,然后拿提成。打个比方,菠菜卖5块钱一斤,我们拿5毛;卖10块钱一斤,我们拿一块。”
李哲看出了她的心思,“您是让我先紧着出价高的人供货?”
“没错,这样价格卖高了,您挣得多,对大家都有好处。”李金霞手里的资金不多,在这几个经销商里保证金最低,拿货也最少。
假如进菠菜也需要保证金,李金霞压根拿不出来。她希望能换种销售模式,获取更多蔬菜份额。别人咋想的她不清楚,但她肯定不吃亏。
李哲给她添了些茶水,“李老板,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
“那成,您忙吧,我就先走了。”李金霞象征性喝了一口茶,起身离开。
看着她走远后,王建军在一旁说道,“李老板这主意不赖,他们卖的高了,咱也能得实惠。”
李哲盯着煤炉的火苗,若有所思,“操作起来不容易啊……”
崇文门菜市场。
中年汉子将自行车靠在水泥柱上,车篓里放着编织袋。瞅见个挎菜篮的老太太,笑着问,“大妈劳驾,这儿有卖黄瓜的么?”
大妈瞅他一眼,“你哪儿的呀?”
“我住广渠门那边。”这人正是李哲的叔叔李振国。
“嚯!专门跑这儿来买黄瓜?”老太太指着菜市场里,“瞧见前面那个大棚了吗?进去问哪家卖菜的最黑心,就找着了。”
李振国有些无语,推车拐进大棚,向门口卖萝卜的摊主问,“师傅,卖黄瓜的摊儿”
摊主是个50多岁的干巴老头,瞥他一眼,“我哪知道?您呐,还是找别人打听吧。”
李振国一阵郁闷——自家侄子太能折腾,买菜的卖菜的都被他得罪了。
李振国索性不问,推车自己转。走到第5排,见3号摊位有个熟悉的身影,“卫东。”
李卫东坐在摊位后和马大妈聊天,听到声音转过头,惊讶道,“二叔!你咋来了?”
李振国瞅见摊位上鲜嫩的黄瓜,彻底信了李哲的话,“你也跟着老二卖黄瓜?”
李卫东笑着对李振国说,“现在不光是我,咱家都跟着老二干!”
李振国愣了,心中疑问太多:这大冬天咋种出黄瓜?没听说自家大哥有这本事啊!
“大妈,家里来人了,我先收摊了。”李卫东对马大妈招呼一声,又扭头对李振国说,“二叔,老二在附近租了房,我带您回去。”
“不着急,做生意要紧。”李振国从车篓提出编织袋,“这是老二昨天带的黄瓜,搁这一块卖了……”
第74章 上门
苏州胡同。
7号院的前门敞开着,门口停放着一辆架子车,车上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煤球,敦实小伙正撅着腚往院里倒腾煤球。
煤球铺子就在后沟胡同,前几天王建军先买了几块用,烧得还不错,今天直接让老板送来一车,放着慢慢用。壮小伙听口音也像冀省的,身上裹着一件看不出本色的军大衣,笑起来有一股憨厚劲。
小伙子干活很麻利,煤球在墙根摆放得整整齐齐。干完活收了尾款,风风火火地又去送下一家了。
刚搬家的时候,李哲借了邻居几块煤球。虽说不是值钱的东西,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他用簸箕装了几块煤球准备给人家送过去,垂花门锁着过不去,只能绕到后门。
他刚把煤球装好,外面就传来一阵呼唤声,“老二,老二,瞅瞅谁来了?”
李哲放下簸箕,起身拍拍手,就见李卫东领着李振国进了门。
“二叔?”李哲有些意外,昨天他刚去了李振国家,没曾想李振国今天就过来串门。
李振国进了前院,看着宽敞的院落、气派的房间,已经有些说不出话了。在他的印象里,大哥一家在村里的日子过得紧巴,老大前两年刚结婚花费不少,老二马上也要盖房结婚,正是用钱的时候。大哥就是在村里种个地,没有其他进项,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眼前情景颠覆了他的想象。刚才回来的路上,李卫东已经说了,前院四五间房都是他们李家在用。这种独门独院的私房租价很高,普通的京城老百姓压根住不起,要不然他也不会借住在丈母娘家。
眼前的一切又真实存在,容不得他不相信。
黄瓜!肯定是卖黄瓜挣的钱。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源头。
李振国愣神的工夫,已经被李哲带进客厅,“二叔,来的时候冻坏了吧?赶紧坐下喝点茶水。”暖壶里有现成的热水,李哲泡了一壶茶。
李振国接过茶杯,还是没忍住问,“老二,这房子真是你租的?多少钱一个月?”
“70块钱一个月。院子大屋子多,不光能住人,还能当仓库用。”
“那……黄瓜真是你种的?”
“对,我在咱家地里建了大棚。昨天带的黄瓜就是大棚里产的,吃的味道咋样?”
李振国放下茶杯,“那玩意儿金贵,我没舍得吃,又给拿回来了,回头你搁摊子上卖了。”
“二叔,那黄瓜是咱自家种的,啥金贵不金贵的,您拿回来干啥?我婶子知道成啥了?”李哲并不在乎陈家人的想法,只是担心叔叔难做。
“没事,你婶子她们都不知道。小胖子不爱吃蔬菜,整个夏天总共没吃两根黄瓜,这冬天的黄瓜再金贵,他还是乐意吃肉。”
李卫东笑着说,“哈哈,这话没错,小孩有几个爱吃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