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也听出来了——小胖子不爱吃黄瓜,陈家老太太和二婶想吃也吃不着。对于二叔的做法,李哲也没多劝。
昨天只是转了一圈,他没有深入了解,大概能体会到二叔的处境。旁的不说,就是那位带路的大爷,都把二叔当成了上门女婿。
看着二叔,李哲竟有些心疼。
上辈子老李去世后,二叔只要一回村就会补贴他们家。李哲没来过京城,也不知道二叔的处境,要不然肯定不会收他的钱。李哲甚至不敢想,在这种情况下,二叔如何偷偷把钱存下的?又是冒了多大的风险?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二婶应该知道一些,虽然未必会支持,也默许了二叔的行为。
客房里的赵铁柱和李志强听到动静,到客厅和李振国打招呼。李哲叫来李志强,往他手里塞了一沓子票和零钱,“志强,多买点酒菜,中午咱好好吃一顿。”
“老二,中午随便吃点就行了,这不年不节的,别置办太多东西。”
“二叔,您就别客气了,牛肉票还是您昨晚给的,要不然想吃也吃不上。”李哲叮嘱志强,“再去买两瓶汾酒。”
李振国一把薅住李志强胳膊,“志强,别听他的。胡同口打二两散白就成,这不年不节的喝什么汾酒?真把我当外人了!”
李志强看看李哲又瞅瞅李振国,似乎不知该听谁的。李振国说道,“别看了,听我的。去吧。”
李哲也没再说什么,这年头的汾酒确实贵,一瓶28,两瓶就要56,能顶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了。李振国就算喝了,心里也未必舒坦,还不如让他喝点舒心的。
李志强骑上自行车,很快就把东西买回来了。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动手,有切肉的、有摘菜的、有热锅的,说说笑笑就把午饭做好了。
客厅里,八仙桌上摆着四道菜:炖牛肉、黄瓜拌猪耳、猪肉炖白菜、炒土豆丝。菜虽然不多,量都不小。李志强辈分最小,拿着白色塑料桶给众人倒满酒,这活儿打小就熟。
李卫东端起酒杯提议,“咱几个敬二叔一杯。”
“干杯。”众人举杯。
李哲陪了杯酒,指着中间的盘子,“二叔,尝尝我炖的牛肉咋样?”
李振国夹起牛肉放进嘴里,“香,烂乎了。”
李哲心想:可惜家里没有砂锅,要不然炖出来更入味。
李振国惋惜道,“可惜你爹没在,要不然咱们就热闹了。”
李卫东放下筷子,“二叔这个简单,咱约个日子,让我爹过来不就得了?他也放心不下老二这边的生意,过几天肯定要过来看看。”
李振国欣喜道,“那敢情好,就约个日子,我也有日子没见到你爹了。”
众人说说笑笑,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除了赵铁柱都喝了不少酒,赵铁柱看得直眼馋,也想讨杯酒喝热乎热乎,被李哲给制止了——这年头没有查酒驾的,但得对自己负责,开车肯定不能喝酒。
李振国知道他们还要返回大营村,吃完饭又聊了一会儿,就骑着自行车要走。
李哲追出来递给他一个编织袋,“二叔,我给你装了些磕破皮儿的黄瓜,这些卖不上价,就是咱自家吃的,您带回去尝尝。”
二叔为自家考虑,李哲也不能不为他着想,叔叔毕竟还要在陈家生活。
李振国打开编织袋看,确实都是磕磕碰碰的,也不再客气,“行,那我就带上。你们回吧,我走了。”
“二叔,没事就过来坐坐,我这儿好酒好肉管够!”
目送李振国消失在胡同口,李哲正转身准备回家,就见孙涛骑着三轮车吭哧吭哧地过来,车后面还坐着个圆脸鹰钩鼻的女孩——周青禾。
“嘿,你俩怎么这个点儿过来了?”
孙涛抱怨道,“李哥,这你得问她,我是被抓来当帮工的!”
周青禾蹦下车,指着两个盖着厚棉被的篮筐,“李老板,你猜这里是啥?”
李哲哪会跟她废话,直接掀开了棉被,见里面装着一袋袋灰白色的菌种……
第75章 送礼
两个筐里各放着5个灰白色圆柱形菌包,李哲问,“这10个菌包能种植多少菌棒?产多少斤菇?“
“一个菌种包的重量是2斤,接种数量取决于菌棒的规格和接种密度。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做到15个菌棒,每个菌棒的鲜菇产量在1.5斤左右,首茬总产量在200斤到250斤之间。”
一旁的孙涛搭话,“姐们,这产量太少了吧,还不够我自个儿卖呢。”
“你着什么急?平菇的采摘期只有3~5天,采摘集中,产量大,必须分批种植。我准备种植4批,每批的采收周期3到5天。等第四茬蘑菇采摘完,首批蘑菇的第二茬就可以接着采摘。亏你还是个卖菜的,连这些都不知道。”
“我是卖菜的不假,可我没学过这些啊。”孙涛摊摊手,他这辈子连成片的菜地都没见过,中间差着好几道程序。
李哲上一辈子也种过蘑菇,虽说不是很成功,种植经验还是有一些的,周青禾的种植计划安排得还算合理,“既然菌种已经带来了,那咱们今天回去,明天开干。”
周青禾问道,“我不光带来了菌种,还带来了消毒剂。其他的材料准备好了吗?“
李哲点点头“我爹买了培养料和石灰。我现在带你买塑料袋,想要啥样式的你自己挑。”
“那还等啥?走吧。”周青禾扭头对着孙涛说,“制作菌棒、消毒接种少说也要三五天,我会在村子里住几天,我娘这边你帮忙照看着。”
孙涛搓着双手,有些不舍,“青禾,要不我跟你一块去吧?”周青禾瞪了他一眼,“你跟我一块去干嘛?卖菜的摊子不干了?“
孙涛着实有些为难:不去吧,他担心周青禾的安全;去吧,三五天的时间确实有点久。他这摊子确实应付不开。
“难呐.”
李卫东瞅着两人,升起了八卦之心,暗道,这两人啥关系啊?可不像是哥们那么简单。这孙涛有点太热情了不过,他并不是个多嘴的人,也没有开口问。
李哲没看这两人腻歪,把表哥叫来叮嘱了几句。他明天不来京城,这摊子事还得让表哥支应着。
事情安排妥当后,赵铁柱开着拖拉机,直奔LF市塑料厂。
李哲买过三次塑料薄膜,也算是熟门熟路的。到店后,看店的依然是胖销售员陈娟,她这次在织围脖,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模样。
自打李哲第1次买塑料薄膜后,她就觉得李哲是个大忽悠。所谓的“明年建100亩蔬菜大棚“,八成是假的,就是想忽悠宋科长便宜卖给他。
宋科长平时看起来挺精明的一个人,愣是相信了他的花言巧语,连着三次将厂里最好的塑料薄膜低价卖给他。宋科长在她心中的地位也是断崖式的下滑。闹了半天就这点本事,我要有关系,这科长我也能当。
她撇了李哲一眼,手里的毛衣针并没有放下,“又是来买塑料薄膜?“
“不是,我这次是来给你们科长送礼的,他人呢?“
“嘿,居然不装了,跑这儿送礼来了。可以呀。难怪宋科长会低价贱卖塑料薄膜.“陈娟腹诽着,嘴上却说,“你等着,我去叫他。”
此时,宋科长正坐在办公室看报纸。陈娟一溜小跑闯进来,身上的肥肉也跟着颤,“科长,我有事跟您说。”
“啥事?说吧。”
“大营村姓李的那个又来了,就是种蔬菜大棚那个。”
“来就来吧,还按照之前的价格卖给他。”
陈娟压低了声音,“科长,人家说了,今天不是来买塑料薄膜的,是专程要给您送礼的!”
宋科长皱着眉,目光审视着陈娟,似乎在琢磨她这话的意思。
陈娟赶忙撇清,“科长,我说的都是真的,您不信去瞅瞅啊。”
宋科长急忙站起身,快步走出办公室。在他的印象里,李哲是个有分寸的人,应该干不出这种蠢事儿。但陈娟的样子也不像在撒谎。
娘的,怎么一天天的净这些破事儿。
宋科长怕惊动别人,从后门急匆匆跑到商店。见到李哲和一个20来岁的女人正蹲在货架旁研究塑料布。
“李老弟,你今儿个怎么来了?听说找我有事儿?“
“宋科长,我给您带了点东西,您先瞅瞅。”
看着李哲的神态,听着他平稳的语气,宋科长的心放了下来。这不像是个没分寸的人该有的样子。
宋科长接过李哲递来的编织袋,打开一看——
“啊!是黄瓜!冬天怎么会有黄瓜?“惊叫出声的是陈娟。她站在宋科长身边,伸着脖子往里瞧,这一叫反倒把宋科长吓了一跳。
“干嘛呀?凑什么热闹,一边去。”宋科长虽然嘴上呵斥,但眼睛却挪不开了,心中的惊讶并不比陈娟少,“李老弟,这黄瓜是哪来的?难道.”他仿佛猜到了什么,又惊又喜,“你成功了?这是蔬菜大棚里长出来的黄瓜?”
“没错。我特意拿来给您尝个鲜儿。这礼您收不收?要是不收,我可就拿走了。”
“收,收,这礼我收定了。”宋科长拿出一根黄瓜搓了搓,连顶上的小黄花都没摘,直接咬了一口,“又脆又爽,真好。”
他收的是礼吗?是明年几万平米甚至几十万平米的塑料薄膜订单。只要一切顺利,他会成为整个塑料厂的大功臣,以前那个遥不可及的位置,现在……嘿嘿。
他很庆幸第一次跟李哲见面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当时,他也像陈娟一样怀疑过李哲画大饼的目的,但李哲的言行举止和建造蔬菜大棚的构想,让他决定赌一把。
现在看来,他赌赢了。
压下心中的激动,宋科长爽快道,“李老弟,你这个礼物太好了。陈娟,你去订桌酒席,晚上我要和李老弟好好喝几杯。”
陈娟没应声,伸手去袋里摸黄瓜,被他一巴掌拍开!这是你能吃的?
李哲婉拒道,“宋科长,今天就不喝了。我中午已经喝过一顿,晚上实在喝不下了。除了给您送礼,我们还要采购些其他塑料商品。”
“想要什么尽管挑,如果店里没有,我带你去仓库选。”
“那倒不用,我们想采购些塑料布和制作蘑菇菌棒用的塑料袋。”
宋科长一挥手,“没问题,还是按塑料薄膜的规矩,打八折。”
周青禾站在边上,一时间搞不清楚其中的门道,暗道,这家伙路子挺野,连塑料厂的销售科长都捧着。要不是去过他家,还真会误以为他有什么背景。
第76章 借钱
朱益民家。
朱益民靠着炕头的被褥,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蔬菜种植技术革新篇》,他看得很投入,手里攥着圆珠笔,不时在书页上写写画画。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声,“老朱,我进来了。”说话的人是个大嗓门儿,听着就底气十足。
没多久,屋里的门帘从外面撩开,一个胖大敦实的身影走进来。
“这大冷天,骑自行车真他娘的受罪。”金百万用双手搓着冻得通红的胖脸。
朱益民把圆珠笔夹在书里,“我现在招待不了你,桌上暖壶里有热水,想喝自己倒。”
“是得喝口热乎的。”金百万倒了杯热水,双手捧着杯子坐上炕沿,扭头瞅着朱益民,“这两天感觉咋样?身体好点没?”
“好多了,估计再过几天就能出门了。”
“嘿,这大冷天的,你急着出门干啥?要我说明年开春再出门也一样。”
朱益民脑袋摇得像拨浪鼓,“那不成,现在那群老娘们就在编排我,再不露面,指不定往我身上泼啥脏水呢。没准都有人盘算着给我家玉凤找下家了。”说罢狠狠啐了一口,“呸,这群爱嚼舌根的婆娘,忒TM缺德了。”
金百万哭笑不得,“不跟你扯犊子了,说点正事。能借我一千块钱不?”
朱益民面露诧异,“老金你也不差钱啊,咋想起跟我借钱了?”
金胖子把借钱给李哲建3号大棚的事和盘托出,“借钱前我跟媳妇商量过,她不同意,但我还是借了。现在周转不开,又不想跟她张嘴,就找你倒腾个千把块的,年前就能还上。”
“李哲答应把冬菜交给你卖了?”
“没呢。这不就想拉拉关系嘛”
朱益民打断道,“难怪你媳妇不同意,换我媳妇一样不同意。上赶着送钱不是道理啊。”
“老朱啊,咱俩不一样。”金百万捧着杯子叹了口气,“你有祖传的种菜手艺,靠本事吃饭自然不用求人。我们做买卖的看着光鲜,手头没点硬关系,哪个不是装孙子求爷爷告奶奶?”
朱益民皱眉,“李哲的菜该上市变现了,他现在手里有钱,你不打算要回来?”
“不要。”金百万斩钉截铁,“他欠着我的钱,说明还有合作机会。就算今年菜少轮不上我,明年总该想着吧?要是钱还清了,这线可就断了,往后想收菜也未必找我了。”
朱益民懒得琢磨这些生意经,“行吧,等玉凤回来,让她给你拿钱。”
金百万呷了口水,“跟嫂子好好说,别急眼。”
“急啥眼?俺俩好着呢。”朱益民应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李家大棚的菜现在啥行情?黄瓜卖多少钱?”金百万在十里八乡收菜,消息灵通。
金百万神情微妙地卖起关子,“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