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52节

  李卫东和赵铁柱也围了上来,“老二咋样了?她买咱家菠菜吗?”

  “二十斤菠菜陈经理包圆了,六块钱一斤。另外每天还会订购20斤黄瓜。”

  “呵,还有意外收获。”李卫东说完又问道,“那咱家黄瓜产量能跟得上吗?”

  李哲心里算了算,“实在不行,让建军哥匀出来几斤。”

  一号棚里的第2批黄瓜也马上要成熟了,到时黄瓜产量还能增加。

  ……

  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三层。

  三层大厅顶部挂着红灯,正前方是个大舞台,身穿长褂、手持纸扇的老先生正在表演杨家将评书,观众席清一色的榆木方桌,茶小二不时地穿梭其间。

  后排的方桌坐着两个青年,正是苏州胡同的季鸿宾和船板胡同的周永强。

  季鸿宾端起盖碗茶,啜了一口,“强子,我打算明个去买南下的车票,你又筹了多少?”

  “我想办法凑了一千。”周永强为了凑够这一千,连他母亲的老本都借来了。

  “不够,就你这点本金,搞不好还得赔钱。”

  “季爷,您不说倒腾国库券稳赚不赔吗?”

  季鸿宾说道,“生意肯定是赚的,但做生意也是有成本的,来回的车票、住宿、吃饭,不都要钱?你就一千的本,倒腾一回也就能赚几十,还不够路上那点费用呢。”

  周永强垂头丧气不说话,季鸿宾心里咯噔一下,真怕他不去了,“这样吧,我帮你承担车费,你再想办法凑点钱。”

  这年头路上不太平,一个人揣着钱出门太危险,有个知根知底的照应,花点小钱也值得。要不然季鸿宾还得专门雇个保镖,那花费可就大得去了。

  “谢谢季爷。”周永强挤出一抹笑,收了人家的车费,路上难免跑前忙后,但他早就习惯了。

  季鸿宾抓起一把瓜子,边磕边说,“强子,你要实在想不到辙,我帮你出个主意咋样?”

  “您说,我听着呢。”

  “我家前院卖菜的李老板不是有钱吗?你们又是亲戚,找他借点。”

  周永强心里发苦,说是亲戚,但实际上咋回事,他也是后来才搞清楚的。他老丈母娘和李哲母亲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闹了矛盾,据说如今又和好了,到底怎么个事他媳妇都说不清,他也不敢有太多指望。

  “得了,今儿个就到这吧。”季鸿宾拍拍手上的瓜子皮,站起来伸伸懒腰,“你再抓点紧,磨磨唧唧我可真不带你了。”

  季鸿宾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敲了敲后院的门。

  “谁啊?”院里传来一阵脆生生的嗓音。

  “我。”

  谭静雅听到熟悉的叫门声,紧着走过去开门。

  门开了,便见到一身呢子大衣的季鸿宾站在外面,“爷,您回来了?”

  这个充满旧时代的称呼,刚结婚那会儿谭静雅是不肯叫的。季家老太太为此发了几次脾气,她才不情不愿地改口。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谭静雅意识到这个家真正做主的其实是老太太。

  “嗯。”季鸿宾点点头,径直走进了院子。谭静雅关上院门,也跟着进了里屋。

  “爷吃过了吗?没吃的话我给您做点。”

  “不用折腾了,我在茶馆里吃了点心不饿。”

  谭静雅在脸盆里添了点热水,“那您洗把脸。”谭静雅说完又仿佛想起了什么,指着桌子上的雕花瓷盘,“这是前院李老板送来的黄瓜,老太太特意让我给您留的。”

  季鸿宾擦擦手,右手将毛巾递给谭静雅,瞅着桌子上的黄瓜,“嚯,看着倒是挺鲜嫩——这黄瓜皮怎么磕破了?让老太太看到了,又得说你。”

  “爷,这您可不能赖我,这黄瓜皮是运输过程中磕破的。我手哪有那么大劲儿?”

  “要不说这做小生意的猴精猴精的,送礼还得送卖不出去的磕皮儿黄瓜,换我可拿不出手。”

  “有的吃就不错了,人家又不求咱办事儿,就是邻里邻居的来往人情。”

  “老太太吃过了吗?”

  “中午就吃了,晚上又切了一小盘。怕她闹肚子,没敢让她多吃。”

  “做得好。这老太太别看年纪大了,跟小孩似的不忌嘴。”

  “爷,您在外面忙了一天,我去给您打盆洗脚水,解解乏。”

  “嗯,去吧。”

第82章 上门

  不大一会儿,谭静雅端着一盆热水走进屋,听到一阵‘咯吱咯吱’的响声。

  她扭头一看,季鸿宾手里的黄瓜只剩下一根把儿了。

  察觉到谭静雅的目光,季鸿宾轻咳了一声,“下午点心瓜子吃多了,齁嗓子,解解腻。”

  谭静雅知道他要面子,并没有接茬,放下水盆帮他脱袜子。

  季鸿宾将脚放进盆里,微烫的热水让他倒吸一口气‘嘶’感觉浑身舒坦,“过两天我就要去南方了,家里的事你多看顾些。老太太要是发脾气,你别跟她拧巴,我回来给你做主。”

  “家里没事,您在外面小心点。”谭静雅露出担忧神色,欲言又止,“这倒腾国库券的生意虽说赚钱,但天南地北的跑总觉得不安稳,这两天我心跳得厉害,要不……咱换个营生干?”

  “危险是危险了点,但也是真赚钱。等交易彻底放开没了信息差,也就不赚钱了。我会带上周永强,他是个信得过的,也能吃苦。”季鸿宾拍拍她的胳膊,安慰道,“你把家里事管好,外面有我。”

  谭静雅轻叹一声,知道劝不动,也不再说,“对了,李老板送黄瓜的时候,说他们想把前院的锅炉烧起来,问咱家要不要一起烧暖气。”

  “烧锅炉的费用是多少?”

  “我没跟他细谈。”

  季鸿宾双脚搓在一起,“老太太是什么意思?”

  “老太太说让你拿主意。”

  季鸿宾想了想,“老太太年纪大怕冷,那就烧起来吧。总不能卖菜的都烧得起暖气,咱主家在后院受冻。”

  “成,回头我问问他,两家的费用怎么摊。”

  “要是我不在,你就跟老太太商量,她是个有主意的。”季鸿宾说完指着对面的五斗橱,“把我攒的报纸拿来,我得再研究研究,免得出门抓瞎。”

  ……

  苏家胡同口。

  李哲坐在倒骑驴上打了个哈欠,目光扫过来来往往的行人,虽说物质条件比不上后世,可人们的精神头很好,浑身散发着一种朝气。

  “哒哒……“一阵不和谐的拖拉机声响起。

  李哲不用看也知道是铁牛来了,拖拉机噪音大、污染严重,尽量避免开进胡同。如今京城菜荒,拖拉机才能凭菜进城,等哪天不缺菜了,说不让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拖拉机停稳,李志强第一个跳了下来,“叔!“

  李哲有些意外,“你咋来了?不是在家帮着种蘑菇吗?”

  赵铁柱笑道,“哥,别提了,昨个听说你带俺们吃涮羊肉,可把这小子馋坏了,今个说啥也要跟着来。”

  李哲拍拍他的肩膀,“别急,下次叔带你吃个更好的,让他们也羡慕你。”

  “叔,你可得说话算数,不能骗俺!“听着李卫东讲在东来顺吃羊肉喝啤酒的情景,李志强心里就跟猫挠了一样,别提多难受了。

  “叔说到做到,指定比他们的好。”李哲说完目光望向车斗,“金子带来了吗?”

  “来了,在被子里窝着呢。”赵铁柱掀开被子,露出一只黄头白脸的小狗。

  “汪汪……“小狗叫了几声,一双狗眼打量着四周。

  “金子,过来。”李哲站在车斗旁,对着它招招手。

  这段时间李哲回村后,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看它,给它带些好吃的。

  “汪汪……“金子屁颠颠跑过来舔舔李哲的手心。

  “走,咱回家。”李哲将它抱下车斗,掂了掂,“嚯,又长胖了,得有个四五斤了。”

  “可不是嘛,那一窝里就属它能吃。”赵铁柱将黄瓜搬进倒骑驴上,李志强骑着往家走。

  看着赵铁柱冻得通红的脸,李哲说道,“柱子,来回跑受得了吗?”

  赵铁柱不以为意,“哥,我身子壮,没事。”

  李哲心想:年轻的时候没事,岁数大了就受罪了。“你看这伙人里谁能开车,你就教教他,到时候你俩换班开,省得你一个人遭罪。”

  “成,我回头问问,看他们谁乐意学。”赵铁柱上了拖拉机说道,“哥,你回吧,我去放车了。”

  李哲将金子带回家,让它在院里熟悉环境。

  大金牙咧着嘴赞道,“嗬!您这狗真好,老话讲'黄狗白脸儿金不换'。”

  “就是农村土狗看个门。”李哲客套了一句,顺手接过大金牙递来的黄瓜钱。

  大金牙往旁边的菜筐里扫了一眼,“李老板,今儿个的菠菜什么价?”

  “菠菜的产量不大,都被一个顾客包圆了,以后等产量上来,再匀给你们。”

  大金牙有些急了,“李老板,您什么价卖的?我也能出。”

  李哲扭头看他,“六块一斤。”

  大金牙张了张嘴,这个价超出了他的预期,顿时蔫了。

  众人离开后,李哲跟金子玩了一会儿,喂了它点吃的,让它在院里跑着玩,就回屋里算账了。

  临近中午,外面传来呼唤声,“李老弟!李老弟在家吗?”

  李哲打开门,见到周永强推着车子站在外面,“周哥来了,进屋说话。”

  周永强哈了口气,搓搓手,“我就不进去了。李老弟,今天中午得空吗?”

  “有空,周哥有什么事儿?”

  “李老弟,您来京城这么久,还不知道我家在哪,今个中午,我想请你去家里吃饭认认门。”

  “那敢情好!你应该早点说,我好提前备点东西。”

  “嗨!我就是怕你提前买东西,所以才这会过来叫你。啥都不用买,我都备齐了,骑上车子跟我走就成。”

  “您稍等一下,我跟家里人打个招呼咱就走。”李哲回屋拿上二斤黄瓜、两个午餐肉罐头,这才推着自行车出门。

  周永强一看不乐意了,“唉!李老弟我不是说了吗?啥都不用带,你咋又拿东西了?”

  “不是啥金贵东西,都是自家吃的。这黄瓜是磕破皮的,本就没打算往外卖。”外人稀罕黄瓜,李哲家是真不稀罕,早吃腻了。

  骑自行车到了西边的点心铺子,李哲又停下买了半斤豌豆黄和半斤驴打滚,这些东西保质期短,买多了没法搁。

  随后,跟着周永强骑车往船板胡同去了。

第83章 信任

  周永强和李哲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大杂院。正蹲在小厨房热饭的陈大妈探出头,“永强这么早就回来?今儿没去厂里啊?”

  “今儿个请朋友来家里做客。陈大妈做啥好吃的?”

  “昨儿的剩菜热热,儿子媳妇都上班呢,中午就我一人凑合垫吧。”

  “成,您忙着,咱回头再聊。”周永强领着李哲往后院走,将车停在了自家房门口,“这两间就是我家的房子,可比不上你的小院敞亮。”

首节 上一节 52/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